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文徵明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文徵明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文徵明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作者:佚名      收藏知识编辑:admin     
上海博物馆藏文徵明《赤壁赋图并书》(图部分) 上海博物馆藏文徵明《赤壁赋图并书》(图部分) 上海博物馆藏文徵明《赤壁赋图并书》(书法部分) 上海博物馆藏文徵明《赤壁赋图并书》(书法部分) 上海博物馆藏文徵明《赤壁赋图并书》(书法部分) 上海博物馆藏文徵明《赤壁赋图并书》(书法部分)

  文徵明极为喜爱《赤壁赋》,一生之中曾以不同笔法多次书写,据戴立强《明文徵明行书前赤壁赋册记》中统计,仅传世之作就有16件,而周道振先生《文徵明年谱》中记载,更不止此数。笔者在整理文徵明相关“赤壁赋”题材作品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无论是存世作品还是《年谱》中提及的作品,创作年代都在文徵明六十岁之后,即为其短暂的赴京任职之后的作品。

  谢晓婷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被贬黄州,分别于秋、冬二季泛舟夜游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两篇《赤壁赋》创作时间相隔三个月,前后辉映,刚一问世就广为流传,不仅家弦户诵,而且被众多艺术家取为题材,这种情形,堪比王羲之《兰亭序》,在中国文学名作传播史上并不多见。

  流传至今的名作有: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卷(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南宋李嵩《赤壁赋图》页(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南宋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高宗赵构《草书后赤壁赋》(故宫博物院藏)、金武元直《赤壁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赵孟頫《行书赤壁二赋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仇英《赤壁图》(私人收藏)等等。不仅如此,“赤壁赋”题材还经常制作成笔筒、核雕等工艺品,其中也不乏佳作,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雕漆赤壁图插屏、清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篆字印章等。就连“水落石出”一词,却也不成想就是出自《后赤壁赋》中的一句话。

  文徵明的“赤壁赋”

  众所周知,文徵明极为喜爱《赤壁赋》,一生之中曾以不同笔法多次书写,据戴立强《明文徵明行书前赤壁赋册记》中统计,仅传世之作就有16件,而周道振先生《文徵明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中记载,更不止此数。文徵明不仅爱书《赤壁赋》,还多次以此为题材创作《赤壁图》,并为友人如祝允明、仇英等《赤壁赋》书、画题跋。文徵明在八十九岁高龄之时,更以苏轼笔意,为其《前赤壁赋》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补写所缺36字,结字欹侧,肉盛于骨,形神兼备,直可乱真。以下为传世及《年谱》中所提及关于“赤壁赋”题材作品:(年代/年龄/内容/书体/收藏处或出处/备注)

  1530/61岁/前赤壁赋卷/楷书/故宫博物院/与甲寅年书后赤壁赋合卷

  1534/65岁/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上海古籍书店本

  1535/66岁/前后赤壁赋 行书/《湘管斋豫常编》卷二

  1536/67岁/赤壁赋/《巢经巢文集》卷五

  1537/68岁/前赤壁赋扇面/小楷/上海博物馆

  1539/70岁/后赤壁赋卷/小楷/上海博物馆/陆治补图

  1540/71岁/赤壁图/《听帆楼书画记》卷二

  1541/72岁/赤壁赋/楷书/《听帆楼书画记》卷二

  1541/72岁/前赤壁赋卷/行书/首都博物馆/钱毂补图

  1543/74岁/前后赤壁赋并跋/楷书/《珊瑚网书录》卷十五/文嘉补二图

  1545/76岁/前后赤壁赋/小楷/《初拓文衡山前后赤壁赋》

  1545/76岁/后赤壁赋/《石渠宝笈》卷三十六/赵伯驹《后赤壁图》卷后

  1547/78岁/前赤壁赋卷/楷书/故宫博物院

  1548/79岁/后赤壁赋图/《西清札记》卷三/台北故宫博物院/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

  1548/79岁/赤壁图并书/小楷/《笔啸轩书画录》卷下

  1548/79岁/后赤壁赋 小楷/《清啸阁藏帖》

  1551/82岁/前后赤壁赋卷/小楷/南京博物院/莫云卿、文嘉各补图

  1552/83岁/前后赤壁赋/小楷/《翰香馆帖》/董其昌跋

  1552/83岁/前后赤壁赋/行草/《梦园书画录》卷十一/陆师道跋

  1552/83岁/前后赤壁赋卷/行书/美国佛利尔美术馆/书画合璧

  1554/85岁/前后赤壁赋卷/《石渠宝笈》卷三十一

  1555/86岁/后赤壁赋卷/楷书/故宫博物院 与庚寅年书前赤壁赋合卷

  1555/86岁/后赤壁赋 行书/《寓意录》卷四/以黄庭坚笔法书,后与仇英画合卷

  1556/87岁/前赤壁赋卷/行书/上海博物馆

  1556/87岁/前后赤壁赋卷/行书/Mr.and Mrs.Darion

  1556/87岁/赤壁图并书/《岳雪楼书画录》卷四

  1556/87岁/后赤壁赋 小楷/《吴派画九十年展》/台北故宫博物院

  1558/89岁/前后赤壁赋册/行草/台北故宫博物院

  1558/89岁/后赤壁赋卷/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

  1558/89岁/前赤壁赋轴/行书/美国底特律美术馆/书画合璧

  1558/89岁/前后赤壁赋卷/行书/美国佛利尔美术馆

  1558/89岁/前赤壁赋卷/行书/上海博物馆/书画合璧

  1558/89岁/前后赤壁赋/行书/上海艺苑真赏社本

  1558/89岁/前赤壁赋 行书/上海书画社印本

  1558/89岁/补苏轼《赤壁赋》前缺36字并跋 楷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跋乃小楷,文彭代笔

  苏州博物馆正在举办的文徵明特展展示了两幅文徵明关于赤壁赋的作品。一为故宫博物院藏《小楷前后赤壁赋》,一为上海博物馆藏《赤壁赋图并书》。以“赤壁赋”题材作品为视角,全面展示了文徵明的书画技艺。其中,故宫博物院藏《小楷前后赤壁赋》,纸本,前页纵24.9厘米、横18.8厘米;后页纵24.9厘米、横18.7厘米,前页作于1530年,文徵明时年六十一岁;后页作于1555年,文徵明时年八十六岁;二者均是文氏小楷的代表,而前后相隔25年,正可考见笔法之变化。

  文氏书法以功力深厚见称,晚年尚能于灯下作蝇头小楷。在各类书体中,文徵明尤以小楷著称,其子文嘉评云:“其小楷虽自《黄庭》、《乐毅》中来,而温纯精绝,虞、褚而下弗论也。”《乐毅论》传为王羲之著名小楷法帖,褚遂良谓其“笔势精妙,备尽楷则”。《黄庭经》也是著名小楷法帖,笔势雄秀,有大字气概。文徵明将这两本法帖作为法名贤、求晋人风韵的范本,可见他取法乎上的追求。而文徵明在《停云馆帖》的跋语中,也谈及了自己对小楷的认识:“小字贵开阔,字内间架,宜明整、开阔。一如大字体段,诸美皆具也。”这种认识正好与苏轼一样,苏轼曰:“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根据目前流传的作品来看,文徵明一生对于小楷书法的学习和创作大体分为三个时期:五十岁以前为广泛学习期,五十至六十岁为融会贯通期,六十岁以后为成熟即发展的高峰期。进京的三年,文徵明参与编写《武宗实录》,写得最多的是小楷与行草书,行草用于起草文稿,小楷用于誊录,这为他小楷风格的自成面貌提供了契机。关于文徵明在楷书历史的地位,万历时的谢肇淛 《五杂俎》曾作出过中允的评价:

  古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国朝文徵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

  故宫博物院藏《小楷前后赤壁赋》正是文徵明成熟发展期的代表之作,前页结字宽博,字体方正而偏隶;后页结字瘦劲,疏密有度,气象开阔。与前页相比,结字间增加了界格中之空索地,达到了密中见疏的效果。字虽小,但是尽拓其笔势,点画舒展,结构自然,分行布白,映带均美。此页后有文徵明曾孙文震孟一跋:

  当世咸知先公书足珍,而独苦赝本繁多,未易辨析。不知真赝之辨,原自列眉,特具眼者少耳。如此卷二首小图及精楷二赋,出神入化。亡论赝手,即于今名家,恐未企其一点一画。乃知天下有真必有赝,赝可乱真,则亦真者之疚,非独书学然也。虞卿宝惜是卷,过于头目;而出以相示,并索跋尾。岂谓弓治之后,谬为箕裘乎?顾夫家风欲坠,则抚卷不胜自慨矣。甲寅新冬,敬题于筑坞草庐,去先公作图及书赋时恰周一甲子。

  经周道振先生考证,虞卿即薛虞卿,名益,文徵明外从曾孙。从此册钤印得知,后曾经清缪曰藻等递藏。

  文徵明《赤壁赋》的

  创作时间与感悟

  文徵明一生较为喜爱和刻意模仿的先贤,除了集大成之赵孟頫外就是苏轼。据《年谱》,文徵明对苏轼墨迹皆抱有极大的热情。不仅对于苏氏书法时常加以临习,对于苏轼墨迹也不遗余力考辨鉴定,其研究之精深入微,颇获时誉。在《文待诏画跋》里,能搜寻到的有关苏轼的跋文有:《跋东坡楚颂帖真迹》、《跋东坡五帖叔当一帖党》、《题东坡墨迹》、《跋东坡学士院批答》等。对于《赤壁赋》的内容,文徵明在不断地临摹中也有更深入的理解。清方濬颐《梦园书画录》著录有一卷文徵明《行书前赤壁赋》,其后自跋曰:

  嘉靖壬子七月三日,闲录一过。其中“与吾子之所共食”,旧多作“适”,余从亲笔改定。按《左传》:“食”,销也。坡集中有答人问“食”字之义云:“如食邑之食,犹言享也。”长洲文徵明识。

  由此可见,文徵明对苏轼的生平事迹、艺林掌故以及东坡文集确能够如数家珍。

  笔者在整理文徵明相关“赤壁赋”题材作品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无论是存世作品还是《年谱》中提及的作品,创作年代都在文徵明六十岁之后,即为其短暂的赴京任职之后的作品。众所周知,文徵明一生“凡十试有司,每试辄斥”,这令出身书香世家,时称“吴中四才子”的文徵明备受打击。直至五十四岁,由巡抚李充嗣举荐,文徵明才以岁贡待诏翰林院。在北京的日子,文徵明参与《武宗实录》的编修,各种应制文书之乏味,早朝当值之辛苦,加上耳闻目击廷杖之酷毒、权臣之险恶,令他对于仕途心灰意冷。当时编就的《京邸怀归诗集》里,就有一首《感怀》云:

  五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白头漫赴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文徵明曾两次上书要求辞官回乡,并在给家人的信中表达了更为迫切的心情,这种仕途上的不如意恰与苏轼的经历相似。苏轼半生颠簸,命运坎坷,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其实,苏轼所游的是黄州赤壁矶,并非三国赤壁之战处,但是当时心情所至,借由此景写下了名篇。这种心情与文徵明的进退之心是契合的,这或许就是文徵明一生偏好“赤壁赋”的另一个原因。■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