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书法演化史上的几方妖异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书法演化史上的几方妖异

书法演化史上的几方妖异

作者:佚名      收藏知识编辑:admin     
《比丘惠感造像》 《比丘惠感造像》 《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 明拓(吴)《天发神谶碑》 明拓(吴)《天发神谶碑》

  吉林  王耕

  看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纪录片《爨碑惊奇录》,让人惊奇地发现,节目编创人员对楷书演化观之解释,确实令人感觉到“惊奇”,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看上去确实有些离谱。

  片中说:《爨宝子碑》是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书体。编者这样说,也没有什么大错。但接下去又说隶书发展到楷书,应该有某种“书体”作为“中介”,不是一下子就过渡到楷书的。

  至此,问题就出现了。在编者心目中,究竟什么样的汉字,才算是真正的楷书?究竟是宋体字,还是法度森严的唐楷?唐楷出现之前,仅隋朝的几十年,智永写下的真书,究竟算不算楷书?钟繇的字算不算楷书?

  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认定为最早的楷书,是三国曹魏时期钟繇的字。也就是说,中国的汉字楷化,在三国时就已经开始了。如果说,钟繇是汉字楷化第一人,那么他在汉字变革的历史上,地位和秦朝李斯统一小篆、程邈创造隶书一样伟大。

  汉字楷化是一股文化潮流,是任何人无法阻挡的,即使钟繇不进行楷化尝试,还会有其他人为汉字发展做出同样的尝试。所以,我不认同纪录片的编导,所谓的在楷书和隶书之间,还有一个过渡的“书体”一说。

  汉字书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书写个案。因每个人有不同的书写习惯,每个人有不同的审美倾向,每个时代又有大的文化时尚。在印刷体出现之前,每个人书写的汉字都是个案。即使出现了标准倾向于楷书,和标准化倾向于印刷体的宋体字,这种标准化的字体,在每个人的笔下也会有细微的不同。

  如果说《爨宝子碑》是一种风格,这我绝对承认,但是说《爨宝子碑》的字体,是钟繇创造隶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这绝对是一种错误。《爨宝子碑》立于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钟繇已经死了一百多年,王羲之也已去世几十年,楷书的标准化,几乎也已经完成。所以说,《爨宝子碑》书法风格的出现,只能是楷书演化史上的一次“逆袭”。

  可以说在王羲之时代,楷书就已经流行,王羲之写了大量的小楷,历史上记载的《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洛神赋》等作品。以上作品即使传刻失真,至少在形体上保留下当时楷书的具体样式。流传下来的楷书作品,除了王羲之父子外,还有谢安、东晋文孝王司马道子、王??、卫夫人、郗鉴、郗超、东晋简文帝、山涛等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风格相似,都带有强烈的隶书笔法,用笔和唐楷迥然不同。其实楷书在王羲之时代,已经是一种日常化了的书体。与东晋相对应的北魏,在同一时代则流行魏碑书体,当时由于北魏佛教造像盛行,大量的佛教造像题记、墓志铭为我们留下了北魏风格的楷书作品。最著名的是《龙门十二品》,而比较成熟的楷书有《元显俊墓志铭》《刁遵墓志铭》《刁惠公墓志铭》《元倪墓志铭》《崔敬邕墓志铭》等作品。把《爨宝子碑》和同一时代东晋书帖,和北魏碑刻相互对比,《爨宝子碑刻》则更接近魏碑风格。和《爨宝子碑》最接近的魏碑作品,当属《比丘惠感造像》、《鞠彦云碑》。《比丘惠感造像》横划两头方笔,这在所有魏碑作品中比较少见。在题记几十个字中,也不乏妙趣横生的点划。比如“父”字上面两点,采用同一条线上,大小不一两个三角形的斜撇。

  行文至此,我想纠正一个观念,在普通读者的印象中,提起楷书即认为非唐楷莫属,所有楷书成就最高的当属颜、柳、欧、赵,这是明清馆阁体书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据历史记载,在科举时代士子们为讨好考官而刻苦练习书法,在这四种书体间相互淘萃,最后形成千人一面的风格。

  其实,不论是颜、柳、欧、赵,还是初唐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他们的楷书在用笔和结构上,都能找到前人的影子,甚至能够找到临摹的母本。任何一种字体,都不是凭空诞生的。不管是东晋南派楷书,还是魏碑体,都属于大的楷书范围。

  《爨宝子碑》只是楷书的一种形态,换句话说,应该是“大楷书”范畴中的个案。如果说,《爨宝子碑》是一个“妖异”,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妖异”,在书法史中还可找到其他的案例。

  《爨宝子碑》全文300多字,刻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在云南曲靖县南扬旗田村出土,现存于曲靖县一中校园内。这块碑和它的姊妹篇《爨龙颜碑》,在历史上共同见证了从三国到东晋时期,云南、贵州一带爨氏家族的辉煌。

  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地区。《三国演义》中就有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蜀汉经历过多次的征战,才彻底收服以孟获为首的蛮夷。但《三国志》中并没有记录孟获其人,而小说中的“孟获”,即是“孟氏”和“霍氏”两大家族的通称。

  当时,南中地区还有一个大姓“爨”。“爨”读音为“cuan”,本义为“锅灶”,引申为“烧火做饭”,后来被用作姓氏。“爨”,锅灶,就像上海、广东地名,“三灶”、“五灶”、“八灶”,用作地名。“爨”用做姓氏,爨氏的祖先,说不定就是“皇家御厨”一类的人物。

  诸葛亮封爨习为军队领军,逐渐确立起爨氏在南中各大家族的地位。

  后来,南中地区孟氏和霍氏两大豪族相互残杀,结果两败俱伤,直接导致了爨氏在建宁(今云南曲靖)、乃至整个南中地区的崛起称雄。这一年,是公元399年。而在四年后的公元403年,建宁世袭郡太守爨宝子卒,僚属和百姓为纪念他,在公元405年为他立此碑。

  现云南曲靖一中校园内的碑亭,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排名的顺序仅次于西安碑林。可见,此碑在文化史上的地位,成为南中地区的地域文化的见证。

  《爨宝子碑》在书写风格上,更加接近魏碑风格。爨体字用笔风格以方笔为主,字的结构一半以上是纵向,和扁平的隶书在结构上不同。作为书法上的个案,我们只能说是一种字体,绝对不能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它的书写极具个性,点划和我们常见的楷书,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以字的长横为例,长横两头上翘出峰的方笔,不同于隶书的蚕头燕尾,又保留了燕尾的上翘形态。点也极具个性,碑中的点多为三角形,个别短撇也化为点,多点排列、顾盼、向背,绝不显得单调。在个别字当中,又保留了隶书的笔画,如“侯”、“诞”的最后一笔,是典型的隶书写法。在有些字中,又保留有篆书的结构,比如“崩”字,上面的“山”字是平的,下边两个“月”字是斜的,这更接近汉字的原始生态。《爨宝子碑》字体不楷不隶不篆,但又留有楷书、隶书、篆书的痕迹。所以说,这种字体更具原生态,既保留了儿童的天真,又留有学童玩劣的天性,出其不意的神来之笔,会让某个字奇趣迭出。比如“乎”字的底部就被写成一个“丁”字,上面叠起的四点很像一堆石头,十分有趣。

  康有为是这个碑的最大粉丝,当年他曾把《爨宝子碑》拓片带到日本,这个碑的字体即在日本也流行开来。据说,日本学习《爨宝子碑》的人很多,还有专门的《爨宝子碑》书道会。在日本的街头,如果看到酒肆、茶楼、寿司店的牌匾上和店内的“爨体”字,千万不要感到惊奇。其实,“爨体字”在国内也能看到,不过一般人不太注意而已。比如“招商银行”的招牌,就是用“爨体字”写的。在民国时代,某些文化名人,也曾迷恋过“爨体字”,但“爨体字”在国内的影响力,远不如在日本的影响。

  《爨宝子碑》还有另外一块姊妹碑,是《爨宝子碑》树立五十三年之后,南中地区的另外一块《爨龙颜碑》。此碑比较大,有900多字,被称作“大爨碑”;《爨宝子碑》300多字,被称为“小爨碑”。

  如果说《爨宝子碑》是西南文化的一方“妖异”,但比《爨宝子碑》更加“妖异”的是《天发神??碑》。《天发神??碑》是篆书,是三国时东吴书法家皇象所书,这也是除甲骨文之外,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次使用方笔的篆书。

  《天发神谶碑》又称《吴天玺记功颂》。东吴天玺元年(公元267年),最后一位君主孙皓,因为天将符瑞而立碑记功。孙皓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最初被立为君主时,也曾经干些得民心的事,如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济贫、裁减宫女、放生珍禽异兽,被人称为“令主”。但不久便沉迷酒色,变得昏庸暴虐,对大臣怀疑猜忌,并大肆杀戮重臣。由于他的残暴昏庸,政局日渐不稳。公元267年,为了稳定人心,对外佯称天降神??,吴国受到上苍保佑,遂下令改元天玺。《天发神??碑》即是孙皓大发神经之作,所以,皇象书写此碑的风格,与普通常见的书法大相迥异。此碑书写的文字,没有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而是选择了篆书,而这种篆书又不是常见的,圆润流畅的字体,采用了道教天书般的字体,与其说这种字体符合道教装神弄鬼的传统。这个碑的字体,不论是在用笔还是书风上,在中国书法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书体虽然是篆书,但是用笔却不是篆法,又不同于隶法。康有为认为,《天发神??碑》“奇书惊世”,而篆刻家张叔未则说:“吴《天发神??碑》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以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在今天人们的眼中,《天发神??碑》则更像西藏文字。

  在美学上,这个碑篆字外方而内圆,线条坚挺流畅如切金斩玉。横划的锐角,犹如魏碑般外露,下垂处呈悬针状,森然如武库之戈戟,凛然而不可侵犯。这种笔画更像两河流域的“楔型文”,锋芒外露的特征,和传统篆隶的温润含蓄,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篆书中,《天发神??碑》则更加“妖异”,甚至可以用“妖孽”一词来形容。魏碑的方笔,不知是否受到这个碑的启发,《爨宝子碑》受它的影响,也不是不可能的,用一百多年,由江东到南中,时间足够了吧?

  《天发神??碑》更适合篆刻,苍凉凛然而有金石气息。不过,其充溢着鬼神气息,和不祥的亡国征兆,让人望而生畏。

  最后一个“妖异”,我看来当属《好太王碑》。《好太王碑》其实并不“妖”,但是看着却很奇异。这块碑和前两块碑截然不同,好太王碑建立于东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和《爨宝子碑》在时间上相差十年,是同一时代的产物。

  《好太王碑》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东南太王乡大碑街。此碑系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寺王,为父亲十九代王好太王所立。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传说、好太王的功绩,以及当时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外学者所重视。

  说此碑是汉字史上的一个“妖异”,是因石碑上的字体十分独特。本文不想谈此碑的历史,但是,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高句丽,在文化上采用的是汉字,此碑所使用的汉字,是汉字楷化史上的一个特例。这个碑和前两个碑不同,使用的汉字是楷化的篆书。《好太王碑》使用的汉字,在用笔上无疑是篆书,用笔线条变化不大,完全是篆书的笔法。但是整个碑上面的字,根据楷书的结构,我们不能说,楷书是直接由篆书演化而来的。

  此碑线头圆浑涩劲、雄厚奔放的用笔,笔势没有顿错,也没有波桀,用笔收放自如,这种看似简单的线条,却蕴含着极强的生命力。还有来自狂野的奔放、古拙,在酣畅淋漓当中,充满了灵动古雅的气息。这个碑字体疏朗、跌宕奇异的结字方式,使每个字都形态自俱,在闲云野鹤般的自在当中,平整而不呆滞,奇宕而不珏怪,大有大雅君子之风,在平易中显示出与众不同。此书具道教风范,无为中透视出一种烂漫与天真。稚、拙、雅三个字,足以概括这个碑刻的风格。与前两个碑的“诡异”不同,此碑非常适合初学者,没有过多技巧,在平中显露真实的性情。我说这个碑“妖异”,因它是由篆书进入楷书的典范。

  学《爨宝子碑》字体的人很多,如果没有书法基础,就很容易走向怪异和丑陋。日本街头的爨体字很多,但有很多都可以划归为丑书。犹如前段时间日本网络红人苍井空的书法,既不是楷书,又不是魏碑,却拿出来视人,实则是书法教育的失败。(责编:李禹默)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