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纹饰款识 >> 辽瓷装饰艺术及其造型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纹饰款识 >> 辽瓷装饰艺术及其造型

辽瓷装饰艺术及其造型

作者:佚名      纹饰款识编辑:admin     

  辽代陶瓷器是我国北方契丹民族在接受唐五代时期汉文化的影响,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创造出来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实用工艺品。这些历史文化遗物,既反映了契丹民族历史文化特点,又反映了契丹族和汉族等历史文化的相互影响。辽瓷以富有浓郁游牧生活气息的造型,在我国五代与北宋时期的南北瓷窑所烧制的产品中独树一帜。

  辽瓷的造型和装饰是适应人民生活要求和文化传统而产生的。它不仅凝聚了契丹民族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趣,同时反映出契丹与汉族杂居生活的面貌。辽陶瓷器的造型,分为中原式和契丹式两种。属中原式的陶瓷器,是按照中原汉文化固有形式烧造的,主要有盘、碟、碗、杯、瓶、壶、瓮、盆、盒、钵等,以及棋子、砚、各种动物雕塑的玩具、佛教用具等。属于契丹形式的陶瓷器有长颈瓶、凤首瓶、*0式瓶、穿带瓶、注壶、鸡冠壶、海棠式长盘、三角形盘、方碟,其中有的是盛食器,有的是贮藏器和注器,此类器物的造型都具有契丹族传统的独特风格。
本文介绍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的藏品,是以具有契丹族风格的陶瓷器为主,有白釉、黑釉及三彩釉。
  一
  辽代陶瓷器造型独特和富于变化,这一方面体现了辽瓷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辽瓷的高超工艺和烧造水平。同时,在不断演变和此起彼落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外来因素使民族形式得到进一步加强,民族传统愈加丰富。在契丹人完成对中原地区的征服以后,吸收了中原瓷器丰富造型艺术,溶入本土艺术的血液里,构成了辽瓷粗犷、雄浑的造型风格,与中原瓷器安祥凝炼的静态姿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契丹族源于东胡,从它在辽河上游开始崛起以来,一直过着“转涉为时,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因此“逐水草,随寒暑,往来渔猎”的不定居生活方式对辽代瓷业影响很大,更影响辽瓷造型和装饰。如鸡冠壶,在辽瓷器型中是非常有特色的品种,造型别致,形体变化丰富,是辽瓷艺术中的精粹。它们源于早期契丹人流转迁徙途中使用的革袋制品,亦称“皮囊壶”、“马蹬壶”。有学者认为鸡冠壶古代原称马盂①。最早期鸡冠壶为扁身单孔式,一个“驼峰”(鸡冠壶)当中穿系孔。稍后,“驼峰”形成马鞍状、双峰等,后来又有在盖上塑猴形坐者,寓意“马上封侯”之意。晚期则出现扁身环梁式、圆身环梁式、矮身横梁式②。

辽金馆藏有10余件鸡冠壶,按其形制可分三式:

1式,扁身单孔式,6件,上扁下圆,肥身,上有管状口和鸡冠状单孔系,圈足。灰白胎粗糙坚硬,施半截白釉显黄。标本:1,高25cm、口径4.3cm、腹径16.5cm、底径10.5cm(图版1。商家沟一号辽墓出土的鸡冠壶与此形制相同,应为早期作品③)。


2式,扁身双孔式,2件,器身较高,扁身,上薄下厚,管状短注。壶身上部为马鞍形双孔。标本:2,高24cm、口径4.5cm、底径7.5cm,灰褐胎粗糙,墨绿釉光亮,壶身系仿照皮囊式缝合而成,两侧正中划刻卷草花纹(图版2辽宁北票水泉1号辽墓有出土④)。
3式,扁身环梁式,10件,壶身作扁圆体,高身圈足,口无颈、高环梁。器身有皮条、皮扣装饰,环梁作皮绳或皮环状。标本:3,黄白胎,粗糙,淡绿釉,光亮,玻璃感较强。高34cm,腹径17cm、底径10.7cm(图版3);标本:4,扁圆形,小口细长颈,曲把高环梁,圆腹下收,圈足,黄白胎,施化妆士,墨绿釉,光亮。高32.6cm、腹径13cm、底径9cm,(图版4);标本:5,扁圆形,小口短颈,曲把环梁,圆腹下垂,大圆足,黄白胎,坚硬,白釉泛黄、略有光泽。釉下施化妆士,高17.2cm、腹径9.9cm、底径6.2cm(图版5)。
  凤首瓶为辽代特有器型,它将生动形象的凤首与器形巧妙结合,打破了一般盘口瓶单调呆板的造型,取得了变化优美的艺术效果。主要特征为花式杯口,环纹长颈、宽肩、瘦足,底足外展。口下塑一张目曲喙衔珠或曲喙张口的凤首。有的花式杯口作凤冠形,有的长颈作竹节式,也有饰以弦纹两道。辽早期至晚期是由口部的四曲花式口变为花式杯口,颈部由伸颈直立的全凤,张目曲喙衔珠,变为晚期凤尾突出,颈与腹瘦长、底部也由平底变成圈足。凤首瓶在西亚地区很早就已盛行,唐代陶瓷中有类似的制品。辽瓷制品,也受到了影响。辽金馆藏有两件凤首瓶,以标本:6,保存较好,凤首张目曲喙衔珠,长颈、广肩、圆腹下收,假圈足。灰白胎,施半载黄釉,光亮细润,釉下施化妆土。高34cm、口径8cm、腹径14.6cm、底径7.7cm(图版6)。朝阳前窗户辽墓出土的凤首瓶与该瓶样式相同,应为辽早期作品⑤。
  长颈瓶,绿釉长颈,喇叭口,肩宽细足,颈中部凸起弦纹数道,高35cm、口径9.5cm、腹径12.2cm、底径6.8cm(图版7)。此是辽早期形式。辽晚期长颈瓶作喇叭口,长颈、宽肩、瘦足,肩部饰有弦纹一道。

盘口长颈瓶与盘口长颈注壶均为凤首瓶的演化,也是辽瓷中的典型器物。

盘口长颈瓶的主要特征为盘式口、长颈、宽肩、瘦足。并有大盘口和小盘口之分。大盘口长颈瓶,盘口作浅盘式,细长颈,宽肩腹,底足外展,器身圆肥。小盘口颈瓶为盘口作立壁浅盘式,细长颈,肩宽下收,器身细高。标本:7,为小盘口长颈瓶,通体绿釉细润光亮,高36.4cm、口径10.5cm、腹径14cm、底径7cm(图版8)。

  盘口长颈瓶可分为无把注壶和有把执壶,均为壶身圆矮,大盘口,细长颈,短注,扁宽腹,圈足。


  盘口长颈瓶:1件,盘式口较浅,竹节状细长颈、短直流,圆肩收腹,假圈足。标本:9,白胎,灰白釉粗糙,高27.3cm、口径11cm、底径8cm。叶茂台辽墓出土的白瓷盘口长颈注壶与此壶样式雷同,应为辽早期器物⑥(图版9)。标本:10,花式口,较深,细长颈,广肩,饰直流,腹下收,圈足。白胎坚硬,青白釉莹润光亮。高28.7cm、口径9.8cm、腹径14cm、底径8.5cm(图版10)。北票水泉M1出土的注壶与标本:10,型制基本相同,亦应为辽早期器物⑦。

  有把注壶,1件,标本:11,直口,长颈,球形腹,一侧置直流,另一侧饰变形把柄圈足,肩部剔刻荷叶纹,黄白胎坚硬,施白釉略显灰,光亮。高18.5cm、口径4.8cm、腹径16.6cm、底足8.9cm(图版11)。

白釉葫芦形水注,1件,标本:12,花式图版1〖〗图版2〖〗图版3图版4〖〗图版5〖〗图版6图版7〖〗图版8〖〗图版10小口,壶身呈葫芦形,曲形把首,一侧直流。白胎,白釉略显黄,高28.2cm、口径3.2cm、底径8cm。整体比例匀称,造型生动。葫芦形水注是辽瓷常见的器物造型,艺术家们在器体的大块空间上,对于口流、把手等细部进行艺术构思,高高的曲形把手,相对低的壶流,一高一矮,通过这种不均衡的形式,收到了稳定效果,这种形式美就是建构在整体控制细部的基础上创造的,堪称契丹人对整体造型把握的典型作例⑧(图版12)。
盘口瓜棱壶:1件。标本:13,大盘口,宽折沿,短颈,淄肩鼓腹,瓜棱状,大圈足。灰白胎坚硬,墨绿色釉反银,高29cm、口径12.7cm、底径10.5cm(图版13)。

  葫芦瓶1件,标本:14,小口,短颈,葫芦形,球形腹,圈足。颈、肩部饰双系。白胎粗糙,白釉不到底,略有光泽。造型新颖别致。高13cm、口径3cm、底径6.7cm(图版14)。

双系瓶1件,标本:15,小口,圆唇,淄肩,球腹下收,圈足,肩部饰双系,黄白胎,腹以上施黑釉,莹润光亮,高18.2cm、口径4.6cm、底足8.8cm(图版15)。

  敞口尊:4件,黄釉、白釉各2件。样式相同,大小不一。敞口,圆唇,长颈,折肩,垂腹,圈足。标本:16,白胎坚硬,通体施黄釉,光亮莹润。高22.7cm、口径10.6cm、腹径14.1cm、足径8cm(图版16)。

板耳尊:1件,直口,长颈,折肩深腹,弧壁下收大圈足,一侧饰曲柄耳,黄褐胎松软,通体施绿釉,略有光泽。高14.4cm、口径6.7cm、腹径13.4cm、底径6.6cm(图版17)。

  绿釉罐:1件,直口,短颈,方唇,广肩圆腹下收,平底假圈足。黄褐胎,通体墨绿釉,细腻莹润玻璃感较强,内有细小开片,腹身划刻特开放,高22cm、口径9.3cm、底径11.3cm(图版18)。

    穿带瓶是唐代人喜用的一种盛水具,以邢窑白瓷制品最为著名。辽契丹人吸收了汉文化背壶的优点,在器身两侧各设对称的凹槽穿系。标本:17,敞口,短颈,广肩,垂腹,大圈足,两侧有穿系,便于手提肩背,适用于马背民族的游猎生活。白胎,白釉光亮,高41.4cm、口径10.8cm、底径15.3cm(图版19)。该器物与辽耶律羽之墓出土的穿带瓶的形制相同,应为辽早期遗物。⑨

  黄釉碗:1件,侈口,圆唇,深腹,弧壁,圈足,灰白胎粗糙坚硬,施黄釉略有光泽。高8.4cm、口径20.1cm、底径7.3cm(图版20)。
黄釉盘:1件,敞口,宽折沿,折腹,平底,大圈足,灰白胎粗糙坚硬,通体施黄釉,莹润光亮。高7.7cm、口径39.7cm、底径11.5cm(图版21)。

    白釉盘:1件,敞口,卷唇,深腹,弧壁,平底,大圈足,灰白胎粗糙,白釉光亮。底部施绿釉花卉。高7.4cm、口径27.6cm、底径15.5cm(图版22)。

  绿釉盘:1件,折沿,方唇,浅腹,弧壁,圈足,灰白胎细密,施绿釉莹润光亮。高6.9cm、口径26.2cm(图版23)。

    海棠式长盘:圆盘同为辽契丹族特殊的器物。其造型与唐代流行的金属捶制的曲边长盘或圆盘形式相同。

  海棠花式长盘:3件,盘作八曲海棠花式。宽折沿,浅腹,平底。标本:14,外壁施黄釉,折沿处刻回纹施绿釉,底部饰花卉施黄、绿釉,高2.3cm、长29.5cm、宽17.4cm(图版24)。

    三彩圆盘:1件,敞口,浅腹,弧壁,小圈足。黄褐胎粗糙,外壁施黄釉,内施黄、绿、白三彩,内底印花卉纹饰。高5cm、口径25.3cm、底径8.5cm(图版25)。

渣斗:1件,盘式口,颈,鼓腹,圈足。通体施黄釉,滋润光亮。黄褐胎坚硬,釉下施化妆土。高9.7cm、口径17.4cm、底径6cm(图版26)。
黄釉大盆:1件,沿深腹,弧壁,环底,浅圈足,内底划刻花卉。白胎坚硬,通体施黄釉,细润光亮。高8.3cm、口径32.3cm、底径12.1cm(图版27)。

白釉盆:1件,敞口,宽折沿,深腹,弧壁,平底,灰白胎粗糙,内施白釉,划刻三条鱼纹,鱼身及盆底点绿彩水草。高8cm、口径31cm、底径18cm(图版28)。图版11〖〗图版12〖〗图版13图版14〖〗图版15〖〗图版16图版17〖〗图版18〖〗图版19图版20图版21〖〗图版22图版23〖〗图版24图版25〖〗图版26图版27〖〗图版28二

  装饰与造型是对立统一的一个有机整体,任何陶瓷器上的装饰都是结合形体的特点达到装饰的目的。辽瓷的装饰密切配合造型,在艺术风格上两者完全协调。

  辽瓷的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剔花、印花、贴塑、描金、堆釉、剔花加彩等。这时期的装饰纹样内容丰富,在人物、动物、植物等方面,既有传统的题材又有反映时代的题材,常见的有:牡丹、莲花、芍药、荷花、葡萄、萱草、草叶、游鱼、大雁、野鸭、兔、犬、奔马、虎、龙凤、蝴蝶、蜜蜂、昆虫,此外还有云纹、钱纹、水波纹、火珠纹等。其中卷草纹、卷云纹等多用于鸡冠壶或器物的边饰,虽是寥寥几笔,却是显得简洁而潇洒。水波、流云、草花、圆钱纹等,一般都作为辅助花纹,也有偶而作为主要装饰的。有的还与刻划、彩画花饰同时并用,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辽瓷继承了唐宋瓷画所表现的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无论是描绘自然界中动、植物图案,还是反映契丹族生活习俗纹样,艺术家大都采用写实的技法,完成被装饰物和主体空间结构、纹饰的完美统一。如牡丹花是辽瓷中常用的题材,瓷器上面盛行牡丹纹饰,源于唐宋之际,有“富贵之花”、“王者之花”的美誉。文献记载辽曾种植过牡丹,且曾为“时人所尚”,辽瓷作品将牡丹花朵与枝叶加以变化,艺术手法上突出抓住了牡丹花的形象特征,将花进行写实化处理,生动灵活,飘拂的叶片上下翻转,花朵露出简化了的花蕊,花片层层交叠,组织得自然,显得饱满富丽,形成了一组组有条理、有节奏、有韵律的装饰纹样。此外,鱼纹亦体现了辽代匠师植根于生活的创造精神。如白釉绿彩鱼纹大盆,器内绘三尾游鱼,艺术家们用线条装饰纹样,对鱼的轮廓和特征进行生动勾勒,把鱼在莲花、水草中穿游的神态,展示得惟妙惟肖⑩。

  辽代艺术匠师的审美活动,并没有停留在造型、纹饰的感觉上,追求釉色之美,亦是辽瓷艺术的突出成就。契丹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冬季皑皑白雪,夏季碧绿的草原,是跃入他们视野中的主要景色,反映在瓷器釉色上,则是白釉瓷器、绿釉瓷器在辽代疆域的突出发展,体现了他们对明朗纯静色彩的爱好。白瓷渊源于中原地区,与北方的邢窑、定窑、磁州窑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之契丹族“尚白”、“以白为吉”的习俗,恰好与这种爱好合拍,更加促进了白釉瓷器的迅猛发展。漆黑光亮的黑釉,在辽代瓷器作品中亦常施用,这种纯正的色调,同样反映了辽代艺术工匠明朗沉着的美学意趣。

    辽三彩是在继承唐三彩风格和技法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明创新,辽三彩不论是器物造型装饰艺术,还是烧造工艺都独树一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特征。辽代三彩釉色则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形成色彩鲜明的效果,实现了契丹人在生活中要求享受多彩多姿的美好愿望。

①张松柏:《马盂考》,《松州学刊》1987年4、5期。
②李文信:《辽瓷简述》,《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2期。
③邓学宝:《辽宁朝阳赵氏墓》,《文物》1983年9期。
④、⑦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辽宁北票水泉一号辽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12期。
⑤靳枫毅:《辽宁朝阳前窗户村辽墓》,《文物》1975年12期。
⑥冯永谦:《叶茂台辽墓出土的陶瓷器》,《文物》1975年12期。
⑧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概述辽宁省考古新收获》、《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8年1期。


⑨《辽耶律羽之墓发掘简报》,《文物》1996年第1期。
⑩辽宁省博物馆藏品三鱼盆与辽金馆藏品三鱼盆相同。
(作者为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馆长卢迎红
辽金城垣博物馆助理馆员高继祥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黄秀纯)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