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陶瓷知识 >> 宋元时期泉州南安瓷器造型与装饰艺术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陶瓷知识 >> 宋元时期泉州南安瓷器造型与装饰艺术

宋元时期泉州南安瓷器造型与装饰艺术

作者:佚名      陶瓷知识编辑:admin     

    泉州瓷器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便发现青釉的原始瓷器。宋元时代,是泉州经济、文化鼎盛发展的阶段。《宋史·地理志》记载到:“民安土乐业,川流浸灌、田畴膏沃,无凶年之忧”。泉州港的崛起,海外交通异常发达,更加刺激陶瓷手工业的发展,窑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旺,遍及全区各地,现已发现160多处,产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著名的有泉州东门窑、晋江磁灶窑、永春窑、南安窑、同安窑、安溪窑、德化窑。下面着重以这七处窑址出土的器物为例,对这七处窑址出土器物的造型、装饰艺术进行简要描述。

    一、泉州东门窑

    位于泉州市东门外东北约八公里处的碗窑乡,主要烧制碗、盘、洗、碟、钵、罐、执壶、小杯等。

    1、器物造型

    碗:敞口小底、半弧底、折肩浅底、束腰平底、直沿墩式深盖碗。

    瓶:口外侈、颈部刻二周弦纹、两侧饰双耳含环、圆腹、圈足。

    执壶:多为瓜楞形,有六楞、八楞等。

    罐:小口、广肩、腹部下渐收、小足。

    钵:平底、圈足。

    2、花纹装饰

    东门窑的产品装饰题材纹样较为简单朴素,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印花等。许多器物是一器采用多种手法装饰,常见的是划花、刻花、印花并用,如影青盒,盖边刻直道纹,盖中央印花卉纹。装饰题材有双燕、飞凤、莲瓣纹、牡丹、菊瓣、花草、直道纹、篦纹等,篦纹居多。碗形器多施于器内壁,圆器施于器外。青瓷环耳瓶是该窑代表,瓶的颈部刻二周弦纹;腹部两面刻连枝带叶的牡丹花,间填以篦划纹,构图简练,极尽写意;腹下有一道凸棱纹,下刻叶瓣纹与足部相同。盒常见刻划卷草花卉,盒身与盖边模印直道纹,盒面有牡丹、缠枝、卷草等纹饰,偶尔还见有堆贴花纹。

    3、釉色

    东门窑的产品釉色有青釉、白釉、黄釉等,青釉居多,其中有带黄、带褐、带灰的,色泽深浅不一。玻璃釉透明莹亮,釉面呈细小冰裂纹,大部分产品施釉不到底,底足露胎,露胎处常见酱褐色或铁红色。早期的碗形器一般施半釉,器内有圈垫或支钉(叠烧)痕。尊、盒多施青、白釉。瓶、炉多施青釉,青釉器颇具龙泉青瓷的风格,素有“土龙泉”之誉。青釉之外,受景德镇窑影响的青白釉也占相当数量。

    二、晋江磁灶窑

    位于泉州市16公里的磁灶镇,发现窑址12处,主要烧制碗、碟、执壶、水注、炉、盒、军持、瓶、罐等。

    参考阅读:磁灶窑概述

    1、器物造型

    军持:喇叭状子母口、喇叭状小口、直口;宽沿、宽折沿;细颈、束颈、短颈、粗颈:鼓腹、折腹、圆鼓腹、圆腹;实足、实足微内凹。

    执壶:直口、敛口、敞口;束颈;粗短直颈、敛颈;溜肩、斜肩;深弧腹、瓜楞腹、圆鼓腹、椭圆腹、胆式腹、鼓腹,肩腹部有带短流或附有双系;平底、实足、实足微内凹。

    水注:子母口、小口、直口;细短颈、束颈、粗直颈;溜肩,肩部附短流、短把;折腹、扁圆腹;平底、实足微内凹。

    瓶:喇叭口、六角形盘口、敞口、喇叭形花瓣口;细长颈、束颈;溜肩、丰肩,有的颈肩部附双耳环;胆式腹、蒜头形腹、深腹、椭圆腹;实足、六角形圈足、实足微内凹。

    炉:直口、敛口、撇口,有的口沿附双耳;粗颈、敛颈;圆鼓腹、深斜腹;三袋足、三如意足、三尖足。

    大果盒:子母口、弧形盖、浅腹、腹近直、平底。

    罐:敞口、小口、子母口、直口;粗短颈、短颈;溜肩、广肩、丰肩;深弧腹,腹底内敛;平底。

    钵:敛口、折沿、圆弧腹、饼状足。

    陶盆:敛口、宽沿、浅腹、平底。

    盏:敛口、敞口、撇口;圆唇、折沿;圆弧腹、折腹、瘦腹;小圈足。

    杯:撇口、圆弧腹、喇叭状圈足。

    龙瓮:敞口圆唇、颈短而束、溜肩,肩部有四个对称系、腹深壁斜、底部内敛、平底内凹。

    2、花纹装饰

    磁灶窑的产品装饰题材纹样繁杂、五花八门。装饰手法有刻、划花、剔花、贴塑、模印、彩釉和彩绘,个别有镂雕工艺。刻花、划花工艺多用于青釉器和彩釉器,常见的装饰题材有篦纹、卷草、莲瓣、荷花、水波、卷云等,多装饰于器物的内外腹部、内底。剔花工艺多用于黑釉器,如黑釉双耳剔花炉、黑釉剔花瓶等。贴塑工艺常用于罐、瓮、军持、执壶等器物上,常见的图案有莲花、牡丹、游龙等,如一件龙把军持,器身贴塑一条矫龙,龙首伏在流上,前身盘与颈部,后身弯曲成把,龙尾连接器腹,形象生动逼真;再如酱釉执壶,上腹贴附龙纹,下腹饰等分的九道出筋状水波纹。模印工艺多用于盘、碟、瓶、罐、炉、水注以及动物模型、人像等,如一件黄绿釉小罐,器身是上下对接的,上腹部模印龙纹;再如一种长颈瓶,颈、腹部分别模印仰莲瓣,龙凤纹样是左右对接的,造型新颖、别具一格;再如酱釉龙瓮,腹部模印一条矫龙,姿态为张牙舞爪,腾空欲飞,栩栩如生。彩釉工艺多用于军持、香炉、盘、执壶、鸟食罐及龟形水注等。彩绘工艺多用于军持、瓶、盆、盅、执壶等,常见纹样有钱纹、鱼藻、花草、鱼龙及文字等。彩绘有二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在坯胎上画上卷云纹等图案;另一种是先在器物素坯上施化妆土,再于化装土上用褐色颜粉绘画加彩,彩绘之上施一层青,黄绿透明釉。盆的釉下绘花最为显著,别致,因为盆的内底面积较宽大,易于作画,构图疏朗或繁密。疏朗的往往是随意的刻划花草,作风较草率,繁密的则比较规则,一圈枝叶当中一朵四出牡丹;四枚圆钱交环,每枚中央点缀四出草叶。这种釉下褐彩的表现手法,最早见于唐长沙铜官窑,磁灶窑与其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磁灶窑的彩绘技法,为泉州瓷器的釉下彩开了先河。

    磁灶窑瓷器中出现不少以褐色颜料书写诗文或刻划、模印文字的铭文装饰。

    诗文大多书写在盆的内底,常见七言,五言律诗,如有一圆盆内书写的七言律诗:“三月当濂禁火神,满头风碎踏青人,桃花也笑风尘客,不插一枝空过春”。此诗取寒食节为题材,隐喻青春虚度,惜春之情跃然陶盆之中。再如一小盆书写五言绝句:“七十有叁春,年来尚当先,山河无寸春,天地是何人”。这首诗抒发的是“山河破碎”“城郭人非”的慨叹亡国之情,似属宋元之际北方蒙古军南下战乱时期,当地民间作品,从侧面反映当时泉州的社会背景。还有器物残片题句,如“出入三朝贵,□□四海春”、“君生河……文章左”、“福海寿山”等,则反映了读书致士,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等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和憧憬。另有一些碟的内底模印“福”、“禄”等字样,当是吉祥堂号款。

    3、釉色

    磁灶窑瓷器的釉色繁多、绚丽多彩,有青釉、绿釉、黄釉、酱釉、黑釉五大类。如要细分的话,青釉还有青灰、青黄、青绿之别;黄釉,色调有橙黄、浅黄、鲜黄之分;绿釉,又可分为黄绿、翠绿、墨绿等。绿釉器多有返银现象,且锈入釉,如铁绘各种花卉纹,寥寥数笔、疏朗简约、生气盎然,颇具写意,给人以典雅之美。酱釉的器物占有一定的比例,一般施于碗、瓶、罐、炉及军持、执壶等器类。磁灶窑还有双色釉,主要是黄绿釉、黑白釉、黑青釉。黄绿釉大多施于龙把军持、龙纹瓮、龙纹小罐、盆、瓷枕、六系小罐、环耳瓶、长颈瓶等。土尾庵窑出土的一件龙纹器物标本,器表橙黄、龙身翠绿,相映成趣;还有一种瓶是器表施绿釉,龙凤纹则施黄釉,甚为别致。黑釉碗、盏,是在器外施黑釉,内壁施白釉,或者是把口沿部的黑釉刮去,蘸上一圈青釉(俗称“青口”)或白釉(又称“白覆轮”)。产品施釉一般不及底,有的仅挂半釉或更少(如小口瓶仅在口、肩施酱釉),有的仅上一层化妆土(如部分军持、执壶、瓶等)。

    三、永春窑

    位于福建中南部,与著名的建白瓷故乡德化县相毗邻,发现窑址9处,主要烧制碗、杯、瓶、盘、洗、碟、盒、罐、盅等,其中碗类占90%以上。

    参考阅读:永春窑

    1、器物造型

    碗:直口、敞口、撇口、口沿外卷、外折;微鼓腹、深腹、浅腹;高圈足、圈足。

    洗:芒口、壁微斜、平底、内底微凸。

    杯:撇口、微撇口、撇口沿微内敛;圈足、高圈足、平底、高足杯底。

    碟:芒口、敞口;斜腹;平底微内凹、小平底。

    2、花纹装饰

    永春窑的产品以碗为主,大多是器内划篦梳纹,涩圈,外壁口沿下有小凸弦纹。碗和洗的外部有施蝴蝶纹的。其中一件碗内底写“金”字,外壁画叶状纹。罐的外壁有莲瓣纹。盒子的造型也很多,盒盖有模印细线条纹饰,图案有牡丹、卷草、莲花和其他折枝花卉;边缘有回纹、云纹等,花纹映衬在釉色之中,美观可爱。

    3、釉色

    永春窑的产品大多施青黄釉,青中泛黄,釉面开冰裂纹,施釉不及底,有流聚现象,胎质灰白坚致,有的较粗厚。杯、碟器内有一周涩圈,器外挂半釉,器心凸出,釉色呈橙色或粉青。锦斗寨下窑的器物釉色呈青灰、青褐;同时还发现大量的黑瓷,其釉色乌金铮亮,胎坚硬厚重,施釉不及底。蓬莱窑还出土棕色釉描绘的花卉盒类,极为罕见,出土的粉盒还发现四件是采用酱红色彩绘技法装饰。

    四、南安窑

    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处晋江中游,水运发达,境内瓷土资源丰富,发现窑址50处,主要烧制碗、杯、瓶、盆、壶、洗、碟、炉、罐、器盖、灯盏和动物玩具等,碗为大宗。

    参考阅读:南安窑

    1、器物造型

    碗:敞口、直口、微敞口、外撇口、微敛口、敛口外折、敞口外卷沿;深腹、浅腹、弧壁、斜壁,腹壁略呈斜直;小圈足、矮圈足。

    洗:敞口、口沿外撇、敞口外侈;微鼓腹、浅腹;平底微内凹。

    盘:敞口、圈足。

    碟:子母口、 敞口、敛口;弧壁、折腹;矮圈足、平底、凹环足、圈足。

    炉:敞口略内卷、直口平沿、直口微外卷,宽沿;深腹;圈足。

    盒:子母口,腹下内收,浅腹、平底微内凹。

    瓶:喇叭塔式瓶,小口、花口;长颈;溜肩、平肩、宽肩;直桶形腹,腹下内收;小平底、喇叭足。

    杯:葵花瓣形、喇叭足、深腹、高圈足。

    灯盏: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状如杯,圈足;底部状如小盘。

    缸:直口、子母口;浅腹、斜直腹;平底、圈足。

    2、花纹装饰

    南安窑的产品除素面外,流行刻划及模印花式的装饰手法,风格活泼奔放,线条流畅刚劲,带有自由即兴的韵味。纹样常见的有莲瓣纹、草叶、缠枝、菊瓣、斜直线、篦纹和弦纹等。器内装饰较为疏散,有的仅有草草数道“”形排列的篦线纹,而不见其它青瓷常见的双鱼装饰。炉常见的是器外划莲瓣纹或篦纹,外腹部与足部交接处饰凸弦纹二周,足部缕空。碗多数在器内刻划卷草纹间以篦点或篦梳纹。盘则多数器内刻卷草间以篦纹,器外饰直线纹,器中心有圆圈,多数中间刻印“大吉”、“吉”、“永元”等字款。北宋典型撇口高圈足碗,碗内有卷草、篦划纹外划篦纹,口沿下有一道弦纹。碟是内刻划篦纹或卷草间以篦纹,口沿下有一至二道阴弦纹。

    3、釉色

    南安东田南坑窑出土器物的釉色繁多,除了大量烧造篦点划花青瓷,还有青白瓷、白瓷等。该窑的产品更多施枇杷黄釉,还有施青绿釉、黄绿釉、青灰釉,晶莹润泽,釉水均匀,个别有滴结现象,少数有釉下褐彩瓷器。青瓷类中有一种以刻划纹为主,造型美观、釉色青中带黄、青中泛绿,釉水莹亮的具有闽南地方特色的篦点划花青瓷,在国内外赢得较高的声誉,并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该产品运销日本、菲律宾、朝鲜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被日本学术界誉为“珠光青瓷”。

    南安窑还有仿烧龙泉窑、官窑等多种釉色的瓷器,有些器物甚至可以与其相媲美,这是闽南陶瓷文化与兄弟窑口互相交流的一种特色。

    五、同安窑

    位于福建南部,窑址主要在城关的汀溪许坑村和新民乡一带,发现窑址8处,主要烧制碗、杯、碟、壶、洗、瓶、炉等。

    参考阅读:同安窑

    1、器物造型

    碗:敞口、侈口、直口、葵口、唇口、口微敛、敞口微外撇、撇口,口以下弧形内收;深腹、弧腹、斜腹、折腹、浅腹;小圈足、卧足、饼足、平底、圈足,底足内凹较浅。

    洗:敞口、折沿、小圈足。

    碟:口微敛;折腰;浅腹;平足、卧足。

    瓶:喇叭口、荷叶口、盂口、浅盘口,瓶口多下折;溜肩、圆肩、折肩、丰肩。

    罐:撇口、敞口;溜肩、圆肩、折肩、丰肩。

    盘:侈口、撇口、弧壁、圈足。

    炉:敞口、下承以撇足座;直筒形;圈足。

    2、花纹装饰

    同安窑的产品装饰、纹样题材种类繁多,丰富多彩,装饰手法有刻划花、印花、剔花等。刻划花工艺又可分为器内外双面刻划花、器里单面刻划花、器外单面刻划花。器内外双面刻划花多装饰在碗、盘、碟的内外壁,主要装饰题材是器内的卷草篦纹或莲荷篦纹与器外的直线纹或网格线纹组合图案;器里单面刻划花多装饰在洗、碟、碗上,纹样题材略同前一类;器外单面刻划花多装饰于洗、盘、罐上,主要纹饰为莲瓣纹,形体较瘦长,采用一至三道线条刻划,有的加刻中脊线呈菊瓣状,一般为单层均为布列,有的出现交叉现象,也有双层重叠,以其旋转的线条表现强烈的质感,图案生动活泼,繁缛而不呆板。

    同安窑瓷器的刻花、划花一般都很流利洒脱,线条刚劲有力,图案自然,构图严谨,花纹间加以篦点纹,更加强了它的艺术效果,这些图案并不雷同,说明了工匠们是毫无拘束地以自己熟练的技巧随意刻划出来的,表现了他们具有高度的艺术创造才能。

    印花主要饰与器心,少量在内壁。有的器物内壁又压印一前肢卷曲,仰头小憩的卧鹿,使图案呈现出一种宁静的气氛。纹饰题材有三类,一是花卉纹,如梅花、葵花、莲花、牡丹、菊花等;二是单鱼或双鱼;三是吉祥文字,如福、寿、吉、禄等。如一种洗,器心一周涩圈,圈内压印阴文双鱼,腹部有直道纹。

    3、釉色

    同安窑的产品多为青瓷、青白瓷。“珠光青瓷”为主要的产品。釉色多是青黄、青绿和青灰,也有少量青绿莹净的。釉层较薄,一般玻璃质感较强,有光泽,胎釉紧密结合,有的厚薄不均或釉水垂流,釉面开细冰裂纹,也有大量不透明的。碗类主要施青黄釉;碟类以青灰釉与青白釉为多;瓶、罐多用青灰釉或青釉。

    六、安溪窑

    位于福建东南部,地处晋江流域,依山临水,交通便捷,发现窑址36处,主要烧制碗、洗、碟、瓶、盒、杯、灯盏、罐、壶、军持、钵、兽足炉等,碗的数量最多。

    参考阅读:安溪窑

    1、器物造型

    碗:敞口、花口、厚唇、折唇;深腹、浅腹、斜弧腹;圈足。

    盘:折平沿口、斜弧壁、宽矮圈足。

    盏:小口、小圈足,呈喇叭形。

    杯:翻卷口、喇叭足,杯身凹压成六瓣的花口形。

    洗:敞口、敛口、宽沿外折;斜直壁、浅腹;平底、圈足。

    炉:直腹、圈足。

    盒:子母口,分盒盖和盒底两部分、浅腹、平底。

    军持:子母口、浅盘口、侈口、直口;长颈、短颈;扁鼓腹、鼓腹、圆鼓腹;丰肩、斜肩,肩部或腹部附有流、把;平底、实足、圈足。

    瓶:侈口、双耳、圈足。

    2、花纹装饰

    安溪窑的产品装饰手法刻花、划花、印花、堆贴、模印等。刻划花纹主要用于碗类。器内划篦梳纹、卷草纹或阴文单、双鱼,也有饰旋转纹,多数仅器心饰一周圆圈纹;器外刻划莲瓣纹或篦梳纹,也有刻数道直线纹,素面的器物也很多。洗的装饰手法是口沿外折并压印花瓣纹,折以下部分压印条纹组成的花瓣,器心平坦印有双鱼或团花。军持的器身多模印阳纹缠枝纹,有的军持肩部的两侧堆贴两只乌龟。盒一般是模印阳纹,有缠枝纹、折枝花纹、直条纹等,线条粗大、清晰、规整、美观,有的盒底也有印花卉纹。

    3、釉色

    安溪窑的釉色与同安窑接近,但又有所差异,同一窑中的釉色也不甚稳定,有青灰、青绿、青黄、茶绿等,釉水浑厚,有玻璃质感,近足部有流聚,圈足部均不见施釉,有的碗腹下也不施釉,少数有冰裂纹,有的器物冰裂纹加褐斑纹点所呈现出的蛇皮色是极为罕见的。还发现青白釉釉下彩的褐彩标本,如褐彩龟军持,肩部两侧堆贴两只乌龟,龟的眼、背及四爪上施褐彩,这是安溪窑的特色产品。元代青瓷最具特色的是裹足釉碗类,该碗有两种特征:一是器外施釉至足端,把足端包裹起来,底足露胎;另一种是施釉至足处,外足中间露胎,足端另包裹一层釉,呈滚圆,底足同样露胎。



    七、德化窑

    位于福建省的中部,瓷矿蕴藏丰富,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良,发现窑址42处,主要器型有碗、瓶、军持、执壶、罐、盘、洗、炉、钵、注子、盅、盏、盒、等。

    参考阅读:德化窑址

    1、器物造型

    瓶:小口、花瓣口、敞口、大口、喇叭口、荷叶口;长颈、短颈、粗颈、细颈;鼓腹、袋腹、椭圆腹、瘦腹;有的有对称耳;圈足、平底、高圈足、假圈足、喇叭形圈足。

    执壶:盘口、小口、敞口、敛口、喇叭口;长颈、高颈、矮颈、鼓腹、折腹、肩腹、圆腹;长流、短流;肩部有带把、带系;有的有盖;平底、圈足。

    钵:大口、敞口、敛口、深腹;圈足、假圈足。

    碗:敞口、敛口、芒口、大口、直口、花口;唇有微外撇、外卷、莲花沿;深腹、浅腹、斜腹、深圆腹、斜弧腹;圈足、假圈足、实足、实足微内凹、矮圈足。

    军持:子母口、浅盘口、侈口、直口;长颈、短颈;扁鼓腹、鼓腹、圆鼓腹;丰肩、斜肩,肩部或腹部附有流、把;平底、实足、圈足。

    罐:直口、大口、敛口;圆唇;宽肩;鼓腹、直腹;有的肩部附有双耳;假圈足,平底微凹。

    碟:敞口、芒口、折沿;浅腹、折腹、斜腹;圈足,内底有涩圈、小平底。

    洗:敞口、芒口、口微外侈、口微敛;浅腹、鼓腹、斜腹;圈足、矮圈足、平底微内凹。

    盘:大口、芒口、敞口、大口微敛、口沿外折、细花口、光沿、花边;浅腹;圈足,盘心有涩圈。

    杯:敛口、敞口、敞口微敛;鼓腹、斜弧腹、斜腹;圈足、小平底。

    盒:圆形、八角形、瓜棱形、菊瓣形,子母口,分盒盖和盒底两部分,平底微内凹。

    盏:敞口、敛口、敞口微内凹、芒口;斜腹、深腹;假圈足、矮圈足、实足、平底微内凹。

    炉:直口、敞口,口沿微外侈,直腹,外壁微弧,近底弧收;平底、圈足。

    盅:敞口、直口、芒口、弧腹、斜腹;假圈足、平底、平底微内凹。

    砚:鼓形,上小下稍大,鼓腹,平底。

    2、花纹装饰

    德化窑的产品装饰,纹样题材广泛、技巧娴熟、经验丰富。装饰技法有刻划、模印、堆贴、印花、彩绘等。刻划花一般用于大型碗、盘之内外纹饰,其做法是用竹笔或篦梳在瓷器的坯体上刻画花纹,题材有龙纹、线纹、凤纹、卷草纹、云水纹、莲花瓣纹,缠枝花纹等;模印工艺常用于军持、盒、小瓶等类器物上,粉盒盖上印制的花纹一般是选用简单的花卉等图案,都富于变化,如牡丹、莲花、菊花、荷花、梅花、葵花、云纹等,有的盖心印制“福”、“寿”、“福海寿山”、“金玉”等吉祥文字图案,有的还印有蒙古族人头像,有些小盏的内底心阴印有双鱼或朵花,异常精细,有的盖面印有“颐草堂先生雕造工夫”、“林立”等铭文,周边点缀以卷草、水波、联珠、弦纹,构图疏密有致,既富于变化又层次清楚,十分细腻工整,其造型之别致、装饰之华丽,在江南地区首屈一指。

    堆贴技术在少数瓷器上也被应用,但并不普通,如瓶类的颈腹就堆贴有龙纹或其他兽头纹饰,这种堆贴也达到一定的水平。

    3、釉色
   
    德化窑的产品有青瓷、青白瓷、白瓷等,釉色繁多是该窑的特点,有青黄釉、青绿釉、黑釉、酱褐釉、青灰釉等。纯白釉釉色洁白,青白釉白中泛青或青中泛白,色调深浅不一,深者呈淡绿色,浅者近白色。釉层较薄,釉面光泽带有冰裂纹。碗类主要施青黄釉;瓶、罐多用青灰釉或青釉;碟类以青灰与青白为多。



    泉州陶瓷业是随着泉州对外贸易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宋元时期,泉州港成为“梯航万国”的通商巨阜,且迅速济身为世界“东方第一大港”,陶瓷外销量更是与日俱增,泉州很自然成为重要的外销陶瓷的生产基地。

    据有关资料载:历年来在日本、非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东亚、南亚、东非国家中多有泉州陶瓷出土。

    海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对陶瓷制品的需求量自然会增大,这就刺激了泉州及福建其他地区,甚至浙江、江西的陶瓷生产也得到发展机会。泉州港优越的交通条件和政治经济形势,使各地区陶瓷制品源源不断运到泉州。泉州的陶瓷业也就很自然地受到这些地区窑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本地区各窑口互相学习、借鉴,国内著名窑口对泉州瓷器产生影响。

    其二,海上贸易、外来文化对泉州瓷器造型、纹饰的影响。

    泉州东门窑的工艺瓷,如尊、炉、盒、瓶等在釉色、造型上深受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影响;青釉器颇具龙泉窑的风格,被誉为“土龙泉”,青白釉则是受景德镇窑的影响。
    晋江磁灶窑瓷器的剔花工艺,应是撷自磁州窑,但是二者工艺稍有不同,磁州窑则是在釉面上剔刻出花纹,具有剪纸效果。黄绿釉的装饰方法,是磁州窑系瓷器中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该装饰工艺,使瓷器上的纹样图案与底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从而突出了主题,烘托气氛,收到美的视觉效果。磁灶窑的产品也采用此类工艺,土尾俺窑出土的黄绿釉器中的某些器物与磁州窑系的同类产品极为相似,如荷叶形器盖,说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借鉴关系。

    永春玉美窑生产的白釉圈足碗和青釉篦点纹刻花碗与同安汀溪窑瓷器相似,甚至可与其相媲美。著名陶瓷学家宋伯胤曾说过:“玉美窑,值得重视是高圈足篦梳碗,看其釉影青,疑是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釉色滋润,在高圈足外,结成浅绿色玉脂,应为宋器,器物均为匣钵装饰,高圈足内垫陶饼”。与永春相邻的德化建白瓷对永春陶瓷业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永春窑产品的釉色、造型受德化窑的影响较深。

    南安与同安都是篦点划花青瓷的主要生产基地,两地的篦点划花青瓷在纹饰、造型、装饰手法、釉色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虽都受龙泉窑的影响,但在实际烧造过程中,受外销和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形成自己的风格。

    南安察仔窑烧制的杯与景德镇烧制的相类似,瓜形盒和莲花炉的烧制风格与广东潮州相似。

    同安窑的瓷器受龙泉窑传统工艺的影响,与龙泉窑渊源很深,无论在造型、花纹装饰、釉色都与龙泉窑有共同的时代风格,而同安窑的瓷器在长期生产和外销中形成了自身浓厚的特色,但是二者也有一定的差异:

    同安窑的产品修坯较草率,器表欠平滑,常见旋坯或跳刀痕,底部略挖足乃至高低不整。龙泉窑的产品修坯工整,器表较平滑。两窑器物均以饮食日用器碗、盘类为大宗。龙泉窑同时还烧制不少陈列艺术品,如模仿古代玉器或铜器的贯耳壶、琮式瓶、鬲式炉以及人物、动物、植物雕塑等,这些器物同安窑没发现。

    同安窑的产品花纹及装饰手法不如龙泉窑丰富,特别是南宋中期以后纹饰趋于简化。龙泉窑南宋以后出现的半浮雕式的中脊挺拔的莲瓣纹,口缘饰弦纹和加刻有等距离的若干组短直斜线纹等,以及堆、塑、印、贴、雕等较为复杂的装饰手法在同安窑系属罕见。铃印铭文中,龙泉窑宣扬产品质量的“河滨遗范”、“玉出昆山”等文字未见于同安窑。

    同安窑的产品胎骨杂质较多,质地较粗糙。龙泉窑的产品胎骨较纯,含杂质较少,较为细致。同安窑的产品釉层较薄,青釉多发灰或泛黄,色调较暗,且釉质不纯,瓷化程度差。龙泉窑的产品釉层较厚,青釉呈清澈,色调较滋润,瓷化程度较好。龙泉窑开创薄胎厚釉的一路产品,热衷追求仿玉器质感的精美风格。南宋晚期出现的釉下点彩装饰的褐、黄斑纹青瓷工艺,在同安窑亦属罕见。

    安溪桂瑶窑烧制的瓷器以青瓷为主,碗、洗、盏多见,工艺作风与同安汀溪窑、南安石壁窑近似。魁斗窑的产品以青白釉为主,盒、洗、碗与德化窑产品相似,但质地较德化略差。窑址出土的洗的数量仅次与碗,洗多为敞口、宽沿外折,并压印成花瓣纹,折以下部分压印条纹组成的花瓣,器心平坦并印有双鱼、团花,这种洗使人感觉有龙泉窑的风格。
    德化窑的青白瓷的工艺技术是受景德镇窑的影响,但德化窑发挥当地的瓷土优势,凭着工匠们高超的技艺,烧制的产品并不比景德镇窑产品逊色。德化窑还烧制温润细腻的乳白釉,开明代建白瓷的先河,这是景德镇窑所望尘莫及的。

    景德镇窑宋代烧成的鼓腹高足碗,斜壁小底的斗笠式碗、直口弧壁碗、侈口弧壁碗;元代折腰式的枢府碗,对德化青白瓷的成型工艺产生很大的影响,器物的形态都有许多雷同或近似之处。其它品种中,如宋代瓜楞形的矮身或高身执壶,平底的碟、洗,菊瓣形的粉盒、油盒,元代的高足杯、镗罗式盘等,德化窑与景德镇窑的产品作风也基本一致,表现出共同的时代特征。
    景德镇窑生产日用饮食、生活器皿、陈设和雕塑人物、动物艺术器皿,品种比较繁杂;德化窑则以日用饮食、生活器皿为大宗,器形不如景德镇窑复杂,其中德化窑烧成的宋代大海碗,大型果盒,宋元军持,元代盅等器物,则为景德镇窑所罕见。

    景德镇窑北宋时期器内壁流行菊花、牡丹、莲花、水波、飞凤、篦纹等图案,采用一边深一边浅的所谓半刀泥刻花手法,形象生动,线条流利,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技艺;南宋时期,刻花、划花并存,出现人物故事题材,构图繁缛层次较多。德化窑的刻花刀法不够深刻,划花法使用更为普遍,作风随意而草率;印花图案不如景德镇窑致密,较少出现人物故事题材的装饰。德化窑的盒类器物印花装饰图案则比景德镇窑更丰富多彩,不仅具有各类花卉和动物题材,还刻有各种吉祥语类的铭文或佛教题材的符号,精美的装饰风格和构图水平在江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的。元代景德镇窑在青白瓷装饰上出现了崭新的技艺,如青白瓷小件器物上点以褐彩斑点,串珠纹广泛地应用,在观音塑像的头部、胸部、玉壶春瓶的腹部以及高杯的足部用成串的小珠做装饰,组成文字或用它作为开关的轮廓线,这些技巧在德化窑罕见。

    宋元时期泉州瓷器以青釉、青白釉为主,但是受到宋代“斗茶”风尚和建窑产品的影响,永春窑、晋江磁灶窑、德化窑也烧制黑、酱釉的产品,以碗、盏为主。磁灶窑出土大量的黑釉残片,其形体和质地同晋江草庵出土的刻有“明教会”的黑釉碗一样,这说明宋元时期,晋江一带摩尼教传播规模和信仰群众人数相当可观,才会向窑场定制饮食器具,供宗教活动之用。该碗的出土意味着古代泉州陶瓷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密切结合,也体现我国与波斯的文化交流。

    龙瓮,是磁灶窑的特色产品之一,是宋代以来外销的主要产品,在菲律宾等地大量出土。古代菲律宾和加里曼丹土著居民中,有“瓮崇拜”的习俗,在他们的眼里,瓮是一种高贵的贮藏器具,可用以收藏贵重衣物、金银财宝以及酿酒和贮酒;瓮还被用作埋葬婴儿与殓骨之葬器。《东西洋考》“文朗马神”条提到加里曼丹的居民的“翁棺葬”时说“……又好市华人瓷,翁画龙其外(者),人死,贮瓮中以葬。”晋江磁灶窑生产的这种龙瓮,物美价廉,成为当地居民的抢手货,遍落民间各地,这也可以看出泉州陶瓷业的发展与原始宗教信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反映泉州陶瓷文化与东南文化的交流。

    为了适应外销的需求,德化窑和晋江磁灶窑大量生产军持,“军持”原为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用以储水饮用和净手的,后来成为伊斯兰教穆斯林在宗教活动中必须使用的器物。沙漠绿洲中兴起的中东和非洲穆斯林,他们崇尚兰色、绿色,而不屑于黑色,泉州商人顺应他们的宗教习俗,施其所求,输出的青瓷风行于这些国家,而黑瓷在此地没有发现,可见当时商人也是根据民族的特点来进行贸易。

    泉州港的陶瓷输出改善和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元代德化窑就生产一种书有阿拉伯文的碗和大盘,且大量输入东南亚等国家,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输入之前,“多用植物叶子为食器,饮食以葵叶为碗,不施匕筋,掬而食之。”精美实用的器皿,美化了原来简陋的饮食文化,“寻常人家……盛饭用中国瓦盘。”这种书有阿拉伯文的盘、碗,具有浓厚的伊斯兰教文化色彩,这类盘、碗的生产和外销,更明显地意味着陶瓷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结合,也进一步体现泉州与东南亚伊斯兰教信仰文化的交流。

    宋元时期,泉州的陶瓷业最为鼎盛、繁荣,窑场遍及全区各地。今天各地窑址的挖掘,为泉州申报海丝提供了重要的证据,瓷器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其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