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汪观清:每个线条都有感情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汪观清:每个线条都有感情

汪观清:每个线条都有感情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汪观清 汪观清 汪观清《十二把椅子》 汪观清《十二把椅子》 汪观清《暴雨中的哨兵》 汪观清《暴雨中的哨兵》

  从事连环画创作30余年,如今年逾八旬的汪观清先生谈起连环画创作时,认为:“我们这代人是以画画作为职业生存,是爱好画画的,有了激情,画出来的线条才不至于歪歪扭扭,才有感情啊。我们画不动了,也要寻找一个题材表达出个意思,画出来看看究竟怎样。”

  徐佳和

  随着老一辈画过连环画的画家们渐渐步入暮年,连环画的创作于那一辈人来说,已然高峰不再,从画连环画者的收入、地位,以及国家对于连环画的重视程度,连环画的生存环境,连环画的读者群体和对待连环画的态度,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从一个画者的角度而言,如何继承发展这一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特别项目,也成为一个不断讨论的话题。从事连环画创作30余年,如今年逾八旬的汪观清先生曾名重南北,其作品《红日》、《雷锋》、《周恩来同志在长征路上汪观清画作(38张)》、《南京路上好八连》、《斯巴达克斯》、《从奴隶到将军》在解放初期的读者中引发了广泛影响,画过如许多的军事题材连环画,曾经为了体验生活把解放军战士的一举一动勾画得力求最大程度上的真实,汪观清在山区部队一呆就是三个月、六个月,画出来的战斗故事让部队领导们看了都以为他曾经亲历战争打过仗。

  岁月褪去了连环画上因为年代特殊而曾经蒙着的光辉,汪老居于上海青浦一隅,平和安详,当谈起心爱的连环画创作的过往和现状时,言语才激昂铿锵,今年汪老与贺友直等民盟的几位画家,因重新创作1960年代风靡一时《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连环画再聚一堂。五十年过去,南京路依然霓虹闪烁,霓虹灯下往来的人群却早已物是人非,连环画家们以耄耋之年的画笔能否挽留一些连环画创作的颓势?这也是汪观清的愿望:“我们这代人是以画画作为职业生存,是爱好画画的,有了激情,画出来的线条才不至于歪歪扭扭,才有感情啊。我们画不动了,也要寻找一个题材表达出个意思,画出来看看究竟怎样。”

  现在画连环画,都不计收入

  艺术评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连环画最初创作于1960年代,现在又组织创作新的《南京路上好八连》连环画,前后相距五十年,如今您已经年逾八十,挺累的吧?

  汪观清:连环画那么小的画面,方寸之间,以前画没有问题,现在就是戴着老花眼镜,眼睛鼻子抵着桌面,人物的五官也点不上去了。我没办法,只好画大点。画好了再缩小。

  实际上,参与创作新版《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五位老画家从内心来讲对好八连都极其崇敬,五十年前的好八连,也是先有好八连的事迹,画家再来深入生活,现在要画改革开放以后的好八连,也是如此。要画现在的好八连,我们从几百篇故事里选出了25篇故事,就是25篇连环画,包括各个方面的,军事、为人民服务等等一些典型例子。再组织我们民盟书画院里面以前画连环画的,现在都已经70多岁了,30年不画了,其中一半是画花鸟的,有些是画人物画的,现在画人物画的价钱都是蛮厉害的,但跟他们开口一说一商量,23个人个个答应,没有任何一个人说不画的,70多岁的画家都画那么小的连环画。这件事情,大家都不讲价钱,画一张图报酬就200元。50天完成158幅画,很快吧?

  艺术评论:现在画一张就200元稿酬,可能与画家目前的市场价格不可同日而语了吧?

  汪观清:画一张连环画稿酬就是200元。有一位画仕女人物画的老画家,他一天随便画画都有10万元的收入,他答应我之后也不管收入了。他原来想四幅连环画是简单的,结果因为老眼昏花,线条点上去都点歪了,他问我怎么办,我说要不找个年纪轻的来画线条。但他还是说自己来,放大一倍重新画。线条都勾好之后,他的太太跟他说,“你30年没有画过这个内容,没有观察生活了。”他太太把现在流行的衣服什么穿出来给他看,说:“你画的这个现在不流行了,这么画太老土了!”他几十年没有画现实题材连环画了,所以还停留在以前的概念。他再到南京路去住着,看现在的服装,拍点现代人的鞋子衣服照片,回来之后原来的画稿又不要了,重新再打稿子,最后画得很仔细,老一辈人就是这样,答应下来的事情尽量做得很完美。这些他都没和我讲过,都是事后知道的。一个月后,我跟他说“画稿收到了,你确实是花了最大的力气,显示出了你的所有水平”。很感动的,大家都那么大的年纪了,我跟他开玩笑这四张画的成本至少10万元一张。他说不止啊。我明白,他的画跟刘旦宅的很像。这次开始画好八连之前,我们所有画的人都去体验生活,画的都是真人真事,我跟部队政治部都联系好,等那些战士原型都在的时候去。如果转业不在,我们就请排长、战友,其他熟悉他的人留着,让他们讲述以前跟战友是怎么样的故事,都发生过什么。

  艺术评论:您觉得现在再用连环画形式画《南京路上好八连》还有什么传播上的意义吗?

  汪观清:过去的南京路上好八连艰苦朴素,服务人民爱人民,又有军事技术。而如今改革开放以后,什么都在变化,上海变了,南京路也变了,好八连的成分也变了,独生子女多了,“富二代”多了,家里有钱的人多了,同时里面还有很多大学生,都有文化了,想法都不一样了,但是其中艰苦朴素好八连的传统一点也没变。比如我画的那个故事“王老板探友”,王老板跟他的朋友何老板说,“我儿子是南京路上好八连,我带你去逛逛南京路,带你去看看他。”于是车子一路开进去,指导员陪他到厨房,把他儿子叫出来,王老板一看儿子在烧饭拿一把饭勺,于是心里不高兴了,跟指导员说能不能换一个工作做。指导员说在炊事班工作的同志都是思想作风各方面都过硬的同志。这样一来,他决定不换了,他还知道儿子在越野比赛中得到第二名,在足球队比赛得了第三,于是这个爸爸高兴了,在当中还拉着辅导员拍照片。故事这样结束,一共五张图,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富二代”在这个环境下都变了。

  新老连环画里面都有一个人物赵大大,过去的赵大大形象是穿破鞋子,拿枪,凶,对歪门邪道看不惯,现在的赵大大也是黑不溜秋的,动作一样,但他已经是特战部队的一员了,会轻功,军事装备也好了,两个赵大大不一样。

  南京路上好八连现在的新版都是原创的。整个好八连的材料都是基层战士做的事,故事里没有出现过领导做过什么事情、辅导员做过什么,都没有的。

  艺术评论:五十年前您画连环画的表现手法跟现在用的手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汪观清:基本是一样的,需要深入生活,比较严肃的题材,不能太偏,要尽量真实,这种表现手法是一样的。但有些线条会粗一些、细一点,黑一点、白一点,这无法克服。不像以前都是单线平涂,画一部连环画谁画什么分工都分好,你画房子,我画桌子,你打草稿,勾脸部线条,我画身体线条,这是可以的。但现在大家都独立画,也都有条件,为什么还一定要跟别人靠拢呢?所以表现方法可以不一样,黑白、素描都可以,但是要题材同一、端正。

  艺术评论:您为什么有几十年没有画连环画呢?

  汪观清:以前老一辈小时候没电视看,就是看小人书,周围所有人都看,《三国志》、《红楼梦》都是看小人书看来的,从看小人书来了解历史知识和社会各方面的知识。之后有了电视机了还有谁看小人书呢,外国的东西日本动漫又都进来了,小朋友都看那些东西了,小人书就越来越少了,没人看就没人画,连新华书店的柜台都拆掉了。

  连环画创作的经济动力和精神动力

  艺术评论:您觉得这种不断复制过去是不是目前连环画发展的趋势?

  汪观清: 现在你看到的连环画都是再版的,不是新的创作。原创的要求很高,稿费出版社就给200元一张,两天画一张,一天100元,这个待遇比钟点工还要差,这些画家都是教授级别的。连环画都是来源于改编,小说写好了改编为连环画,有一些是不一定有人看的。国外是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马上第二天就登出来,像连环画、漫画的新闻一样,人们在地铁里随便拿个报纸看看就都可以看到。现在,以前画得很好的画家们,台湾香港那边请他去画,稿费也高,出版印刷的水平也好,现在我们出版社最多就200元一幅画,这些钱随便去饭店吃顿饭就花完了,你说这实际吗?这些连环画要是画得好,你一本定价20元、80元,也会有人买,只要画得好。你定价20元,就算高,你就卖得少一些,就几千本,不像以前有几百万本,最多有过3000多万本。就算一元一本也有3000多万元好赚了。现在没钱赚,那么谁来画呢?这个责任该谁来负呢?画得那么好却赚不到钱,你让人家吃着泡饭给你画画吗?这是不可能的。另一个问题是宣传不够,我们动员了那么多在社会上相当有分量的人来参与,画好之后谁来宣传呢?有些内容宣传得很厉害,电视台、报纸啊整版面都是,连环画宣传吗?不宣传。

  从我们画家自己的角度来说好处就是自己来选择,我们这些人过去都画过的,现在再画,年纪大的就少画一点,要画的就把需要熟悉的情况打电话都问清楚,不清楚的过去现场再看,好歹也要有生活气息。这就是我们过去的成果,要画什么都要到生活中去,了解之后再概括提炼,艺术性加强。但现在,年纪轻的画这种人物的都没有了,一画都是日本面孔,鼻子尖尖,中国的形象没有了,都变成了日本、韩国的形象。老画家很痛心的,我们画不动了,也要寻找一个题材表达出个意思,画出来看看究竟怎样。

  艺术评论:您创作的连环画《红日》是先有文本再进行创作的,以前创作连环画也都是从小说改编过来的吧?这对文字和绘画有什么要求吗?

  汪观清:那时候的题材都是政治性很强,看到一部小说,编辑认为可以改编,编好以后还要三审,要领导同意这个内容,强调要政治把关。其次是艺术性,有适合作画的和不适合作画的,编好脚本之后交给我们画家,之后我们再提要求。比如我画《红日》是1960年,只有30岁,领导说这个军事题材你来画,600幅,画四本。我要求首先去沂蒙山区,环境要看一下。第二,要和部队士兵们熟悉一下,知道一些常识,作风要知道,敬礼、跑步、怎么叠被子,装弹怎么装,要熟悉,画出来才有味道。第三,那时候的枪支和现在不一样,有德国式的,有捷克式的,有美式的、苏式的,我就到北京军事武器博物馆去看,吉普车、炮、坦克,照相机有是有,但不作兴用,全部用画速写画下来,那些枪支弹药都要画出来。再访问警备区政委、副政委,他们都参加过莱芜、孟良崮两大战役,是当时的团长副团长。我一共花了九个月做画画的准备工作。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每个人全都是穿一样的军装,怎么来区分人物呢?几个明显的代表人物军长、政委、连长,我都找到原型模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夸张,个子大的、高的、瘦的、脸长的、方的、圆的,动作大的小的,有依据后才能创作,做到闭着眼睛,他们在我心里都有形象出现。我在山里一呆就是三个月、六个月,当地一些老人以前和国民党部队有过冲突,有些是后来想到部队支援的,他们都陪我在现场看,告诉我当时仗打得多厉害,炮轰了五天,好像他们闭上眼睛心里都有数,身临其境。我一口气把稿子画好,之后再给他们看,再给部队看,看下来可以了,再画正式的稿子。

  那些营长、辅导员原来都是打过仗的,一看画得动作不对立马趴在地上给你看,枪应该是怎么拿的——这个东西不能搁在这一边,跑起来会噶哒噶哒的响,应该拉紧贴紧,跑起来就没声音;应该是怎么进攻的,不是排成一排进去,组进攻,班进攻,排进攻是怎样的队形。这些都要知道。就这么完成了现在的《红日》。所以很多老首长看了以后都说这画画的小子肯定当过兵,打过仗。这是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执行下去是很苦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都待在山上,我在上海画图还有稿费,我画一张插图《解放日报》给我20元,那是1960年,我一天可以画几张插图。但这几个月去考察我没有一点收入,只有几块钱的出差补助。

  艺术评论:当时是什么支持着您画下去呢?

  汪观清:上面把任务交给你,一方面,你自己要喜欢这个题材才有动力。待在山里一天吃两顿,在公共食堂,一顿两个窝窝头,没有蔬菜,要用水都得去山下去挑来用,但我在山里集中把稿子一口气都画掉,没有干扰,有问题不对再找老乡核实。回来之后咳嗽吐血,一查是肺病,病历卡捏在口袋里,我也不跟别人说,继续快点完成画。过了一段时间也就好了,其实就是劳累过度了。

  在实践中学习绘画

  艺术评论: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画连环画的?画连环画经过专门的美术学校学习吗?

  汪观清:我是20岁开始画的,我们里面最小的是16岁开始。我画的都是现实题材,比如画军队、画工厂、画农村、画码头。画码头就在上海黄浦江十六铺那里,那边苏北人多,我过去都跟他们一起讲苏北话,你得熟悉他们,熟悉了之后他们的举动都自然了,画起来也就生动了。到农村,第一件事情跟他们一起干农活,插秧、翻地,挑水,农民看你挑得好,就不把你当外人了,像自己人一样,串个门子,画个速写画个头像什么的,都是先结缘的。我们去体验就是向生活学习,从生活中提取形象,从生活中锻炼、实践。

  100个画连环画的,只有10个是从美术学校出来的,90个都没进过专科学校。贺友直读小学,我是读到中学,20多岁就到出版社开始画图,以此为生了,陆俨少也是这样。没进过美术学校怎么办?派到任务,然后缺什么补什么。举个例子,我24岁的时候画《斯巴达克斯》,古代人都是裸体,从来也没见到过。我就去找过去意大利的铜刻、插图,描写当时的服装。就这么找了一部分资料,按想象当中去画。解剖没有学过怎么办,我就弄了一面镜子,对着镜子画自己,再请老师来,张充仁给我们上雕塑,颜文樑教我们透视和色彩,贺天健教我们画中国画,这些老人都来给我们上课,师资条件好,缺什么可以补什么,我不懂透视就学透视,解剖不懂就自己画一下看看,几幅画下来解剖就熟悉了,透视也熟悉了。单位里请老师来教我们画素描,本来大家都不懂的,这样等于进入一个创作学校,一边搞创作一边学,就这样把100个人的画画队伍锻炼出来了。今天在上海画人物画的这些人都是这里画连环画出来的,陆俨少画了12本连环画,他跟我面对面工作三年,100张杜甫诗词,一下子就画出来了,后来自己觉得不满意,他又画了一遍,这里面都是创作。再说程十发,画了30多本的连环画,他也是从连环画开始,画很多速写之后,再画单幅画,刘旦宅也画了二三十本连环画。有些人对连环画的攻击,看不起,但我觉得连环画是了不起的,是个“重工业”,单幅的国画或插图等画作都是“轻工业”。像我画这些花了那么多的劳动,多少体力啊,日日夜夜都在画,一天画十几个小时。《鸡毛飞上天》交给我画,去采访,要求七天完成。七天就要完成100多张,这是政治任务,没有办法的,只有尽量快。我只好要求在家不上班,用一天去采访去了解环境、学生,都熟悉好。接下来六天都没睡觉,日日夜夜地一口气画完,交稿之后睡了三天。全中国第一部雷锋连环画就是我画的。

  艺术评论:当时您画雷锋是用什么笔法来画的?

  汪观清:也是用毛笔,线描。雷锋接下来画好八连,组织设计,两个人设计了两三百幅好八连的画,送到政治部审,审下来再修改,改到同意为止,后来觉得有那么多内容讲好八连,我们来不及画,于是就把上海画得好的人都调过来,把我们设计好的东西推广下去。我们里面画连环画的人多,但画色彩的人也蛮多,结果都画得很好,有画油画的、水粉的、木刻的,分开工作一下子两个月都画好了。当时宣传部长张春桥也跟着这个项目,他说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好”你们都画出来了,但是“为什么好”不够,毛泽东思想不够突出。于是再返工一个月。

  艺术评论:那时候画画没有出版的后顾之忧吗?

  汪观清:那时候我们有工资,工作时间是没稿费的,夜里或者周六周日的业余时间画,那才有稿费,我们那个时候就忙得不得了,一会儿稿费来了一会儿让你签字,资产阶级生活用品还是有一点的,高级照相机金表。当时我们都是20岁左右又喜欢画画,有老师教我们怎么画,还给我们房子,我们的任务就是到生活中去滚,一步步画,画多少就出版,那多好啊。到后来,我没有办法不画了,很辛苦,画到半夜还要画,这个报纸也要约稿,那个报纸也要约稿。那时候,国外的歌舞团来演出,报社的人说帮帮忙,让我坐在前面,画速写,看好舞蹈之后画好交过去,第二天的报纸就见报了。

  艺术评论:您当时的工作还可以当照相机。

  汪观清:照相机还没这个好呢,不止拍,还要印。那么,我们还是画画来得快,还几组组合在一起。而且照相机贵,两个人出去一次报道要几十元。几十块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可以吃好几桌酒呢。我们那个时候报社给多少稿费已经无所谓了。

  艺术评论:上世纪50年代有一个连环画创作高峰,“文革”以后也有一个创作高峰的?

  汪观清:“文革”时的创作高峰是有的,很多人都画了,但是普遍质量不高,有些就是乱画,就是写生,没有看点,粗制滥造,就是“跑马书”,看的人也没劲。想看的东西又不允许画,有好几年不让画家们画,新人没有生活又画不认真,随便画,画数量,因为有稿费,就这么糟蹋了。所以连环画是真心需要国家重视,稿费要高一些,条件要好,质量精一点,数量少一点,越来越有人欣赏,才会好。

  艺术评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拥有连环画一百零八将的。

  汪观清:上海解放前就有人画连环画,老的连环画都是《三国志》、《封神榜》传统题材,在上海印刷也方便,弄堂、工厂里的人都要看。那个时候画连环画有一百零八个都在上海人美,我们主要是出年画、连环画。连环画不得了的,一上来就是几十万本,还有年画,过年的时候全中国家家户户贴的年画都是我们画的,所以我们每一年静安区的上交利税是第一名。1956年就上交800万元,是绩效。开始就是上海,上海是连环画的发源地,后来我们往北京、江西、广西、天津都宣传出去,我们教他们怎么画,之后才是全国开花。

  艺术评论:画中国画人物的,好像都有过画连环画的经历?

  汪观清:连环画不是一个画种,就是一个形式。既是单幅画,又是组画,组画再多一些、故事连贯一些,进门一张、坐下一张、谈话一张、激动的时候一张,最后要走了拿着包一张,在门口送最后一张,这个叫连续。就一张的叫单幅画,通过两三幅来表达的是组画。连环画其实都是中国水墨画,最早中国所有画人物画的人多数是画连环画、学连环画受影响的。举个例子,黄胄,在部队画连环画,投稿到人民出版社[微博],被退稿,说质量不好。他的画法尺寸太大了,我们的连环画尺寸小,他的大,用报纸剪贴出来,连胶水都在上面,那怎么行呢?后来我们人美出版社一看说部队生活描写多好啊,只要尺寸缩小一点就好了,就给他出版了。你看范曾现在真狠啊,“文革”的时候,他画批林批孔那么小的一块块“豆腐干”画得像啥?!所以你看画中国人物画的都是画连环画出身。

  艺术评论:您怎么判断一幅连环画的好坏呢?

  汪观清:一看就知道的,看有神没神,精神状态,有的味道是像的,有的是装腔作势的。看画里的一举一动生活气息很重的,是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加工过的。有些呢,线条都勾得挺好的,但是人都站不稳,没有重心,人物表情也没有的,身体表情也没有的,所有人的表情都像透明的。线条和感情是有关系的,心情不好很沉闷的时候,线条都是垂直的头发都是垂直的,没精神的,那么开心的时候线条都是扩散开的。所以一看就知道对不对。就跟写文章只要看个开头一样的,有些老先生看画展,不用看画的,只要看看线条,这个线条好,这幅画不错。线条都画不好,那画还有什么好看的?这个线条都是立得起来的,就像书法有顿笔,有节奏的,线条拖沓,还有什么可看的?

  艺术评论:我看过画油画的陈逸飞也画过连环画。

  汪观清:连环画本来是一个连贯性的画,其实油画也可以、水粉也可以,版画、国画也能画,各种画种都可以,只要内容是连续性的。陈逸飞以前画连环画是相当认真的。他画解放南京时,人物手部画不好,就让学摄影的同学拍个手的照片,然后放大印出来,就对着照片画。但是我们画连环画的人,这些,都是必须默记在胸的,那年纪轻的人许多东西看都没看到过。现在美术学校的一些大学生,三天画一张画,稿子弄好之后再让模特样子摆好,手吊好,衣纹结构再修正,所以人的形象都呆板,线条没有感情的,结构是对的。但他们脑子里没有形象,只想把结构弄好人画得正确,心中没底。我们的训练路数和他们学校的练习是两回事。

  艺术评论: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汪观清:我们这些人是以画画作为职业生存,是爱好画画的,哪一方面不明白,就努力去弄明白。举个例子说,跳水游泳。我们这批人是没有学过游泳的,下水一定会呛水,但为了生存,自己努力游起来浮起来,第二次就知道了,第三次更明白了,在水中学游泳,游得不好会淘汰。而那些学校,是教育条件好,还没下水之前学深呼吸,头怎么抬,脚要怎么踩,在陆地上学了半天,都会了,结果下水还是呛。有些学校请我去给他们上上课,但是我都不去,因为我们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我是主张要给他们创作任务,给你十幅画去完成,不懂什么就学什么,这十幅画完成的时候,你素描、解剖、光线、生活各方面都学会了。就是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理论与实际脱开就是两回事了,以后要适应就难了,起点就不一样了。我们这个方法是中国传统方法,用西洋方法改造到中国就难了,现在中国人画的东西多数人就有差距。方法是不一样的,把西方画的方式改造中国画我绝对反对,这个是错的。现在的趋势就是画得看不懂才最高级,那我反过来问你你自己看得懂吗?你是要创新,但是旧的东西呢?旧的没有了你还怎么创新呢?你先要学好旧的,懂了,然后在那基础上再创新。旧的东西一个脚还没跨进去呢就说要创新,那只能是骗骗人的。

  所以我现在说的画都是过去的连环画,确实是有一套经验,如果缺少生活缺少激情,就叫画画的一起去部队,一起吃饭聊天,让战士展示给他们看,需要画什么全部都解决,有了激情画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歪歪扭扭。连环画说到底,大部分还是中国画,在中国能够欣赏高雅艺术的人不多的,还是属于比较通俗的,所以我一直强调要雅俗共赏,要是雅到没法俗了,那也就看不懂了。

  艺术评论:最近看到新画的连环画雷锋,真的和过去不一样了。

  汪观清:是的,一看就没劲了。还有《十大元帅》系列,我问这个东西有销路吗?回答说九个名帅都有博物馆纪念馆,画好以后放到那里去作为纪念品出售,就这样收回成本的。我也有点想不通。■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