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考古学者:寻找文化密码的人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考古学者:寻找文化密码的人

考古学者:寻找文化密码的人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本报记者 任崇喜

  变幻莫测的太极图,青铜器上的浮雕和纹饰,高耸的古代建筑,几枝瘦竹的中国画,俊逸潇洒的书法,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沧桑厚重的古地名等,这些文化现象背后包含着什么深刻的含义?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化现象背后,隐含着人们不断思考、探索的文明历程和深远的文化记忆。而解读这些文化现象,则需要特别的钥匙——文化密码。我市文史专家、作家周清怀就是寻找文化密码的人。

  身材微胖,头发稀疏,眼角的鱼尾纹如刀刻般清晰,周清怀给人的初步印象是浑身透露出一种厚重和沧桑。

  周清怀在杞县文化战线上工作了25年,一直潜心于地方史志的研究,对开封的历史文化、掌故、传说等了如指掌。发表在《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解读地方历史的几十篇文章和民俗文化专著《古代杞人的忧思——杞人忧天民俗文化研究》以及历史散文集《杞地笔记》是他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佐证。

  回溯 25年来在历史文化方面探寻和研究的经历,他轻吟了一句古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路走来,个中滋味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一

  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色彩斑斓的梦想,周清怀当时的梦想是成为作家和数学家。少年时期,他便有了观察生活的习惯。有一次,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描写景物的作文,他大热天蹲在院里的秫秸花旁,仔细观察叶的颜色和花的变化。因为观察细致,他写出的作文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里朗读。从此,他就有了作家梦。周清怀上学时数学成绩非常棒,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数学成绩都是全乡第一名。那时的他也很想如华罗庚、陈景润那样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然而命运之船却承载着他驶离了梦想的航线。前不久,在一次初中同学聚会上,他拿着新出版的文集《杞地笔记》赠送给同学们时,一些同学笑着说:“当年学校的数学天才却搞起历史文化来了。”梦想和命运的变化缘于1986年的中招考试。当年成绩优异的他被稀里糊涂地录取到当时的开封市文化艺术学校,学的是文物和考古专业。

  梦想的偏离并没有改变他求知好学的性格,他一接触到文物和考古这门学科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文物鉴定的学习,他了解到从器物类型和纹饰的变化可以判断器物的年代;通过对田野考古的学习,他了解到从地层和土的颜色可以判断文化遗迹的年代。于是,他喜欢并爱上了这门专业。为了学好田野考古发掘这门功课,他利用星期天别人看电影、逛街的时间骑车到开封县朱仙镇启封故城学习考古发掘。当时,开封博物馆考古工作队正在启封故城进行考古发掘。一来二去,考古队的人认识了这个“编外队员”。通过实地学习,他掌握了田野发掘的要领和一些识别古陶片、夯土和古代壕沟的知识。为学好文物鉴定这门功课,他经常放学后到市文物商店向在学校代课的云学文老师请教。云学文老师看他好学上进,很乐意给他讲文物鉴定方面的知识,后来还赠给他《中国玉器史》、《中国书画》、《青铜器小识》等几本书。他像一个初见大海的孩子,激动、兴奋,在历史文化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1989年中专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杞县文物管理所工作。初到单位,他很想利用学到的知识好好干一番事业,可面对实际工作,他才发现在学校学习的那些知识不够用。于是,他开始自我“充电”,边工作边加强学习。当时,杞县文物管理所订阅了很多专业报刊,《中国文物报》、《华夏考古》、《文物》、《考古》、《文物天地》等都成了他的学习资料和无言的老师。周清怀刚毕业时,因在县城没有家,便寓居在杞县孔庙东北角的一间房里。杞县文物管理所退休干部石家恒当时也在孔庙院内居住,是个“文史通”。一有时间,他就跑到石家恒先生家里,听他讲杞县田野文物的分布情况和杞县的名胜古迹、掌故及传说。从石家恒先生那里,他学到很多文史知识。回顾在杞县文物管理所的那段时光,他说除了工作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和值班室度过的。青春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滑了过去,没有花前月下的诗意,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一本本枯燥无味的专业书籍陪着他。关于这段经历,他常说:“天空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应该是他对那段美好时光的真情流露。在实际工作中,他常常碰到一些“拦路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有计划进行了专题性学习。杞县在汉晋时期是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古地,境内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很多,出土的汉晋时期陶器也很多。为了在工作中能够准确地鉴定出这些陶器的时代、性质和用途,他购买了《陶瓷发展史》、《秦汉陶器发展简史》等相关书籍认真研读,尤其是对汉代陶器的特点反复学习和研究。当杞县境内有汉代陶器出土时,他一眼就能辨别出该陶器的准确年代,说出其用途。后来,上级文物部门部署建立文物库房藏品科学记录档案时,他根据学到的陶瓷知识,轻松地完成了所有文物的形制描述。

  1993年,周清怀负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杞县大同中学旧址——孔子庙”和“杞县农民起义旧址——虎丘寺”的建档任务。在学校读书时,学校没有开设古代建筑课程。为了完成建档任务,他购买了《中国古代建筑》一书,夜以继日地学习古代建筑知识,在短短两个月里便啃完了这本书。按照所学知识,他顺利完成了省、市文物部门交办的任务。这两处科学记录档案被省文物局评为年度优秀档案。

  1996年9月,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对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许绩许香墓Ⅰ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他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可是当时他的儿子刚刚出生,需要有人照料。回到家后,他来回踱步,欲言又止。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孩子我能带好。”于是,他带着对妻儿的愧疚之情来到考古发掘现场,一走就是一年。回来时,他的儿子已在蹒跚学步。在这一年里,他向市文物工作队的专家们学到古墓葬的发掘技术、汉墓的规制及鉴别方法,并考证了许绩许香墓Ⅰ号墓主人的人文历史背景。1998年4月,他调到杞县文化局工作,负责办公室和人事工作。人虽离开了文物岗位,可心仍在。到杞县文化局工作后,他依然订阅了《中国文物报》、《考古》、《文物》、《文物天地》等专业报刊,不断地学习“充电”。2003年7月,他调任杞县文化局副局长,分管文物工作。此后,他经常带领杞县文物管理所的干部职工深入文物保护单位调研指导工作。为拓宽学术视野,2004年~2008年,他到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文物和博物馆专业进修学习。其间,他认识了很多专家学者,虚心向他们请教,并使工作中积压多年的难题在学习期间得到解决。

  二

  经过25年的学习和实践,他把许多历史知识内化于心,将自己砥砺成了一名文史专家。在实际工作中,他把对历史文化探寻和研究按照性质分成3个课题。

  第一个课题是对文物古迹研究,对文物古迹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丰富故事和传说的内容,增加文物古迹的信息量。“杞县大同中学旧址——孔子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给不少人的印象是一座古庙、几间厢房和两棵古树。可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它里面的故事多着呢。周清怀说,一则,它是黉学,即古代的官办学校,折射了朱元璋“课士育才”的政治理念,在这里能够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二则,在这里能够看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特色和风格布局;三则,在这里可以了解到与之相关的人物历史事件,增加观赏性、趣味性。

  第二个课题是对掌故和传说进行解读,挖掘出隐藏在掌故或传说内部鲜为人知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找出其教育民众的精神实质。周清怀说,“杞人忧天”是流传在杞县的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是华夏民族在形成过程中留下的口头文献资料。他刚接触该传说时,只有《杞县故事卷》里收集的两篇传说故事,而且荒诞不经,读后令人发笑。那么,“杞人忧天”传说到底隐藏了怎么的秘密呢?他通过认真思索和深入研究,将该传说放到神话、历史、宗教、气象及历史地理环境等学科里进行研究,结果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发现,“杞人忧天”传说其实是杞氏部落和杞国产生、发展及灭亡的传说群,在民间流传有大量的故事。有了这样的定位,他继而研究出“杞人忧天”传说包括杞人忧天神话传说、杞人忧天历史传说和杞人忧天寓言(民间)传说3种文学形态。通过对这3种文学形态的考察和研究,他找到了“杞人忧天”传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精神实质。他在对“杞人忧天”传说研究的同时,对与“杞人忧天”传说相关的杞国文化研究也有了新突破、新进展。随着他对“杞人忧天”传说的深度研究,使误读几千年的“杞人忧天”传说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更正。2009年,“杞人忧天”传说相继被开封市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12月,以研究“杞人忧天”传说为内容的民俗专著《古代杞人的忧思——杞人忧天民俗文化研究》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省内外文史专家的好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新斌评价该书时说:“该书从这样一个典故、传说,论述出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也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中原文化的丰满与厚重。”郑州大学教授、民俗专家高天星对该书的评价是:“该书从不同的视觉、不同的层面,阐述了杞人忧天寓言传说的历史、精神、审美、文化、文学等诸多价值,促进了、启发了、深邃了、提升了人们对‘杞人忧天’这个寓言传说的认知。”开封市文物公园局局长、研究员刘顺安对该书的评价是:“该书通过对‘杞人忧天’传说的研究,进而探究了杞国的历史文化,同时又通过对杞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地挖掘‘杞人忧天’传说的文化内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杞人忧天’传说的研究具有锦上添花之效,可谓是一领域研究的力作。”2014年7月16日,“杞人忧天”传说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的评审,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第三个课题是对古地名的由来进行研究,考证出该地名形成的时间及相关人物和历史事件,并进一步研究该地名在历史中的变迁。周清怀说,地名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文化记忆,每一个地名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他说,圉镇是杞县南部的一个古镇,人们相传其因《后汉书》中的陈留郡圉县而得名。近年来,围绕《后汉书》中的陈留郡圉县在杞县圉镇还是在尉氏县蔡庄镇圉村一直争论不断。那么,陈留圉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里?圉镇是不是因陈留郡圉县而得名的?针对这些问题,周清怀翻阅了《后汉书》、《隋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等大量史书,对陈留圉籍的人物活动情况进行考证,又将淮阳国和陈留郡的所辖区域进行集合,发现它们的区域交集就在今杞县圉镇一带,由此得出陈留圉在今杞县圉镇确凿无疑,并写出了《陈留圉,育汉晋风流人物》一文,对陈留圉的地理位置、争论原因进行论述。此文在《开封日报》发表后,受到省、市文史专家及读者的赞同。吴起城是杞县裴村店乡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人们相传此村因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吴起而得名,吴起城的由来和传说被记载在《杞县故事卷》中。那么,吴起是否到过杞县?《杞县故事卷》中记载吴起在杞县活动的传说是否真实可信?周清怀对此一直持怀疑态度。带着这些疑问,他查阅了《吴起年表》、《战国策》、《史记》等相关史料,将吴起城的由来放到吴起一生的活动情况中进行考证和分析,发现吴起在杞县的活动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是可信的,但与《杞县故事卷》中记载的时间和历史事件大相径庭。他的研究使吴起城名字的由来得到了更正。江陵岗、吐墨岗、算账口3个村庄是杞县南部相连的村庄,人们相传这3个村庄的来历与江淹和“江郎才尽”的传说有关。难道“江郎才尽”故事发生在杞县?于是,他对江淹青年时的活动情况及江陵岗、吐墨岗等在古时的历史地理环境进行考察,发现杞县是江淹的第二故乡,江陵岗、吐墨岗、算账口3个村庄的由来是“江郎才尽”在杞县流传的一个版本,是江淹在杞县活动的“活的历史资料”。

  从2003年至今,他不知查阅多少史料,考察多少个地方,对杞县的文物古迹、掌故传说和地名进行解读、钩沉和深度挖掘,先后在报刊上发表研究成果50余篇,主持编纂了《杞县名胜古迹选编》和《杞县旅游资源普查汇编》两本资料汇编,出版了民俗专著《古代杞人的忧思——杞人忧天民俗文化研究》。

  三

  在对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周清怀发现,大多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要么以专业性很强的考古发掘报告出现,要么以引用历史文献较多的论文出现,枯涩难懂,让很多读者失去了学习和了解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他认为应该将历史研究成果通过通俗的语言进行介绍,或者写成余秋雨式的历史散文。余秋雨是他崇拜的偶像,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就已经接触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深为余秋雨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和汪洋恣肆的文笔所折服,希望能成为余秋雨式的人物,写出读者们喜欢的历史散文。2006年秋,鹿台岗文化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鹿台岗遗址的文化内涵,他根据鹿台岗遗址的发掘报告,反复查阅相关历史文献,一次次地前往鹿台岗村走访,最后以独特的历史视觉对鹿台岗遗址进行反思,写出了好看耐读的历史散文《夏夷商三大古族逐鹿鹿台岗》。此文在《汴梁晚报》发表后,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吸引了许多文物爱好者前往考察研究。接着,他相继写出了《〈诗经〉为何冷落了开封》、《孔子落魄在杞县》、《梦里依稀魁星楼》等几十篇历史散文。2014年6月,在麦子飘香的季节,他迎来了历史散文的一次收获——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近年来创作的历史散文集《杞地笔记》。

  虽然研究成果硕果累累,但他没有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而是冷静地思考研究方向。他说,目前他有许多课题要做,有许多历史之谜要破解。开封是大禹治水的重点区域,杞县有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城池遗迹,那么大禹治水时所凿龙门是不是也在开封附近?杞县是水东根据地的中心区,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怎样才能把沉寂历史深处的历史人物钩沉出来,再现他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抗战精神。陈平是西汉丞相,陈子岗村名的由来与陈平有关,那么陈平为何将墓选在陈子岗,这里面有怎样的故事……周清怀谈起他的研究方向滔滔不绝,好像有讲不完的故事。衷心希望和祝愿周清怀立足文化厚重的杞县,在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结出更多硕果,也祝愿他写出更多、更美受读者喜欢的历史散文。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