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孙瀛洲捐宝给国家:后人赞明智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孙瀛洲捐宝给国家:后人赞明智

孙瀛洲捐宝给国家:后人赞明智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一个河北冀州的农家子弟“北漂”当学徒,从精明的古董商成长为文博大家。他自奉甚俭却有今人不能想象的慷慨——敞开自己所有收藏让国家“看上什么就挑什么”,几千件宝物捐赠故宫。工作人员到孙家为捐赠文物登记造册就用了近两个月时间,这些文物在1956年就有25件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个人就是孙瀛洲。

  故宫紫禁城出版社社长章宏伟曾经感慨,为故宫捐献做出最顶尖贡献的有两位:一位是捐瓷器的孙瀛洲,一位则是捐书画的张伯驹。

  捐“杯”前一天 向全家人“亮宝”

  “孙瀛洲捐献文物精品展”日前在故宫景仁宫开幕。展览前夕,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特别代表院方来到孙瀛洲先生故居,面对他的遗像深深三鞠躬,以表达后学对这位前辈的景仰和追思。

  孙瀛洲的女儿孙文冬至今记得当年父亲在捐出绝世孤品“斗彩三秋杯”之前的情景。“1956年,我还是个戴着红领巾的初中生。那些日子,家里来了不少人,对捐献的文物天天在北屋登记造册。之后,故宫该来装箱了。前一天,父亲把全家叫到东屋里屋,他站在炕上,在摆放着几百盒要捐给故宫的珍贵文物中,打开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小心翼翼地拿出两个小瓷杯给全家看。他说,‘这是咱们家最值钱的东西,故宫里也没有。明天就捐给故宫了,今天让你们看看’。”据孙女士回忆,视古玩如命的父亲是从来不会让家里人看他的宝贝的,“他说话时脸上带着微笑,甚至充满了自豪。”

  高仅两寸,胎釉薄如蝉翼。杯身以秋菊、蝶、草组成画面,表现出秋天的景色——“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如今已经成为故宫镇馆之宝之一,它也是此次展览中最受人关注的展品。此杯身世不凡,相传是明成化皇帝非常宠爱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为讨她欢心,命景德镇工匠特制的御用酒杯,到明嘉靖时已属珍品。据参加展览开幕式的孙家后人透露,视宝如命的孙瀛洲先生当年就不惜用去四十根金条将它买下,珍藏家中一直秘不示人。

  人生轨迹犹如传奇 捐赠数量质量首屈一指

  孙瀛洲先生的人生轨迹就像一个传奇。他本是河北冀州的一个农家子弟,1906年到北京,曾先后在“同春永”、“宝聚斋”、“铭记”等古玩铺任学徒、伙计、采购、副经理等职。1923年在北京东四南大街创办了自己的古玩铺“敦华斋”,因研究深入,经营有方,成为北京著名的古董经营者,是赫赫有名的“孙五爷”,其高超的文物鉴定水平,为同行所称道。

  孙瀛洲先生是我国文博界杰出先驱之一,著名的古陶瓷收藏家、鉴定家,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众多捐赠者当中,孙瀛洲先生所捐赠的文物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首屈一指,对故宫博物院藏品的充实,起到了重要作用。”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这样评价孙瀛洲先生的捐赠。记者了解到,1956年,孙瀛洲先生陆续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了3000余件文物,对故宫博物院的收藏起到很好的丰富和补阙作用。所捐赠的2000多件陶瓷,从晋、唐、宋、元时期各名窑到明、清时期各朝景德镇御窑瓷器,自成体系,几乎无所不包,一些传世稀少的文物,更显弥足珍贵。其中,“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造型轻灵娟秀,胎体薄如蝉翼,从目前世界范围所见,传世极为稀少。从文物门类上看,孙瀛洲先生捐赠的这批文物也十分丰富,除陶瓷外,还有犀角、漆器、珐琅、雕塑、佛像、家具、料器、墨、砚、竹木牙骨、青铜、印玺等多个门类。

  据介绍,这批捐赠文物中,在当年就有25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孙瀛洲的爱国惊世之举,为一般收藏家望尘莫及,他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的奖励。北京市曾将他于1923年开设的“敦华斋”招牌高悬于琉璃厂文化街,以老字号名店昭示后人。本次展览即从孙先生所捐赠文物中遴选出100件(套)展出,以表达对孙瀛洲先生的怀念和崇高敬意。

  从不后悔捐赠之举 后人赞叹老人“明智”

  孙先生的长外孙女李润至今还记得外祖母和她谈起犀角杯时的情形。当年有“一两犀角,十两黄金”之说,外祖母告诉她,解放初,“北京的犀角杯都在咱家。”家藏的三十多件犀角杯悉数捐赠故宫。

  孙文冬女士感慨,父亲是为文物而生的人,尽管当年私藏丰厚到不可想象,但家里的生活却非常简朴,她冬天戴的手套都是母亲用袜筒改的。如今,文物拍卖市场火爆,父亲当年捐出去的东西价值连城,经常会有人开玩笑地问孙家后人,能理解当年长辈捐赠的举动吗?如果是在今天,你们还会同意把这些宝贝捐献吗?甚至还曾经有人鼓动孙文冬去把那些捐出去的东西“要回来”。孙女士说:“怎么会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是在现在,他们不仅赞同父辈的选择,而且认为这是一个“明智之举”。李润说:“如果当年不是捐赠国家,这些宝物在‘文革’一定会遭受厄运。我外祖父等于为国家保护了这些珍宝,现在想来,老人家的这个举动太明智了,这些东西属于国家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再说,现在有的家庭,为了争老辈留下来的一间房子都能打到电视上去。老辈儿没把这些宝贝留给家人,我们不会为争这些东西伤感情。孙家的后人靠自己自食其力,过得也都挺好,他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是高洁的精神。”

  孙瀛洲先生在“文革”中受到迫害,含冤离世,仅仅用一块门板就被匆匆抬去火葬场,不许留骨灰,不让家属看最后一眼。女儿恳求司机师傅能为父亲留下骨灰,师傅对她说:“闺女你放心。”为此,他们永远记着那位司机师傅,“他姓白。”文/本报记者 王岩

  链接

  文物鉴定权威耿宝昌先生忆恩师——“他是名副其实的首席前辈”

  当今文物鉴定界的权威专家耿宝昌先生,曾有幸师从孙瀛洲先生。他称孙先生是陶瓷鉴定领域“名副其实的首席前辈。”1956年,孙瀛洲先生受聘到故宫博物院后,曾带领故宫博物院陶瓷专业人员做了大量整理、鉴定及收购工作,并对故宫藏几十万件瓷器进行了断代研究。他将自己的鉴定经验加以总结、发表,撰写了大量精辟的阐述文物鉴定与辨伪的论文,如《谈哥汝二窑》、《元明清瓷器的鉴定》等,其中所归纳总结的鉴定经验,至今对古陶瓷鉴定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孙老对历代陶瓷了如指掌,例如对宋代官、哥窑的鉴定,他仅用手指捏瓷器的圈足就可以判定窑别,令众人折服。因此,孙先生生前被同仁们誉为“老法师”,“宣德大王”。他同时是宋、元陶瓷研究的开创者和明清瓷器鉴定大家。在故宫主持陶瓷鉴定期间,凭借他卓越的专业知识,曾经从院藏陶瓷汇总鉴别出了过去一直未被认识的汝窑罐盖及多件官窑、哥窑瓷器。

  在古陶瓷鉴定领域,关于永乐、宣德御窑青花瓷器的区分,一直是学术界的难题。据耿宝昌先生回忆,早在20世纪前半叶,孙先生就能从造型、胎釉、青花色泽、纹饰风格等方面逐一说出二者的区别。孙瀛洲的研究成果后来得到多方面的印证,至今仍被作为区分永、宣御窑青花瓷器的重要依据。

  文/本报记者 王岩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