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紫砂收藏 >> 紫砂常识 >> 民国时期的紫砂壶商号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紫砂收藏 >> 紫砂常识 >> 民国时期的紫砂壶商号

民国时期的紫砂壶商号

作者:佚名      紫砂常识编辑:admin     

    从前蜀山附近农村上袁、中袁、潜洛、西望圩、牛毛圩一带,有大量农忙务农、农闲制坯、半耕半工的制陶人家,制作坯件由窑户收购,论件计酬,品种均为日用大壶,如壶底、洋桶壶、寿星壶、龙蛋壶等,以及小茶馆用的贡灯、贡壶类。上等茶壶则为少数巧手制作,均以家传师承,受雇于窑户,在作坊间制作,或在家中制作特定的制品,如鱼化龙、传炉壶、柿子壶等。
    紫砂陶的组织者主要是专业窑户,前店后坊自产自销,雇客师在家制作,或兼收乡坯,或有店在城市、厂在陶乡,也有自己不做专靠收坯烧窑经营的。也有紫砂制作高手自身开让烧窑的,其中有很多是地主从事陶业的。
    从辛亥革命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宜兴的陶业生产包括紫砂业缓慢恢复和发展,整个陶区包括紫砂业,其烧造的龙窑从1919年的40余座,增加到1929年的63座,成为这一时期宜兴陶业最盛的一年。
    民国4年(1915),缸业公所、黑货业公所、黄货同业公所、砂货同业公所、紫砂同业公所、溪业同业公所相继成立。紫砂陶与其他陶器的销售情况相比,有较大的自由度。窑户可以与顾客直接交易,而无需通过“牙行”。但价格以“银两”统一划定,所谓“银两”,即什么壶价目为几斤几两,这样定价,可以随着物价的波动调整斤两的价格。产品除直接销售给来宜兴的苏北帮、安庆帮、山东帮和通过无锡江尖嘴的陶器行中转销售外,窑户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又向商业化经营方式发展,在本地和上海及苏浙皖各大码头,甚至到国外去开行设店。
    清末宣统二年(1910),在南京举办了我国“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其宗旨是为奖励农工,振兴实业。宜兴阳羡陶业公司的紫砂陶器获奖。
    1912年前后,宜兴芳桥开明人士周文伯(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的父亲)提倡实业,创办“利用陶业公司”,聘任宜兴川埠上袁村的前清秀才邵咏常为经理,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设公店,扩大经营业务。1915年该公司的一批紫砂产品,包括程寿珍作的“掇球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头等奖。参加该赛会的紫砂壶有署“潜陶”的铭文。该公司于1921年成立“陶工传习所”,招收二十名紫砂艺徒,老师由俞国良、邵云儒担任,其教学方式十分严格,经常举行考工比赛,促进学业。
    1917年,江苏省议员潘宝坤(蜀山西街人)向江苏省政府提议在蜀山办一个陶业工厂,很快得到批准。省政府拨款十万八千元,成立了“江苏省陶业工厂”。工厂设在蜀山北麓,后称北厂。这是第一家国营陶业工厂,由潘宝西任厂长,徐锦森、汪裕文、邵惠如等分任庶务、窑务、场务等职,名艺人俞国良、程寿珍、范福奎等为技师,以制细货茶壶为主,并对紫砂泥质、泥色以及造型等进行研究和改进;招聘崔克顺写画刻字,还有制作普通茶壶、花盆以及套坯、装烧的师傅。工厂从生产需要出发,还招收了不少艺徒,如彩釉班艺徒陈维平、卢正阳、诸葛勋等,制壶班艺徒陈汉西、束金寿、冯桂林、陈纪全、储腊根(印款储铭)等,花盆班则有史盘大等。陶业工厂创办之初颇有起色,但两三年后,便因潘宝西不善管理而走下坡路。
    1931年,“江苏省公立宜兴职业学校”成立,内设“陶工科”,次年改名“窑业科”。1933年,窑业科与宜兴职业学校脱离,单独建校,称“江苏省宜兴初级陶瓷职业学校”(简称“省宜陶”),并借用原“江苏省陶业工厂”为学校的实习工场。“省宜陶”的首校长为日本东京帝国工业大学毕业的王世杰,聘任吴云根、朱可心等人担任老师兼实验工场技师。此学校一直办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校址在现丁蜀大桥的东桥堍。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一群工商业家和宜兴的实业界人士,在宜兴、无锡、上海、天津和杭州等城市开设专营陶器的商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汪裕泰与汪庄茶行、吴德盛陶器公司、铁画轩陶器公司、利永陶器公司、陈鼎和陶器公司和葛德和陶器公司,以及“福康”、豫丰“等。
    汪裕泰与汪庄茶行,为安徽绩溪人汪锡纯于清道光27年(1847)在上海创办,其子汪惕予在杭州营造汪庄,内有饮茗室、茶叶供应部,曾聘请冯桂林去杭州制壶,壶款印记“卷翁”。
    “吴德盛陶器公司”开设在宜兴县城,店主叫吴汉文。他能亲自操刀在紫砂陶上镌铭刻画,署款“企陶”、“岐陶”、“潜陶”。吴德盛公司的出品,还有署刻濑石、岩石、石溪、友石、缶硕、淦庭、北岩、少亭等,皆是这一时期的紫砂陶刻艺人。“吴德盛”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为一圆形图记,阳文四字楷书“金鼎商标”,中有一鼎,小篆“德盛”二字。为“吴德盛”制坯的有:王熙臣、胡耀庭、冯桂林、储银兰、邵六大等。
    “铁画轩陶器公司”的创办人叫戴国宝,原是一位刻瓷名手,书画精妙。他以金刚钻头在瓷器上镌刻书画,故名其公司为铁画轩。他亦刻陶(瓷刻是在烧成后刻,紫砂陶是在泥坯上刻),在宜兴买坯,在自己工场加以纹饰,印记是“铁画轩制”阳文篆书,外围以圆框或方框,又有“戴氏”方印,自署“玉道人”、“玉屏”。铁画轩的出品上可能还有陶工、刻工、公司或是店主等多个印章和钤记。当时向铁画轩供应紫砂壶素坯最多的是蒋彦亭(当代工艺美术大师蒋蓉的叔父)。蒋彦亭有诸多别名:俊彦、志臣、宏高等。向铁画轩供应素坯的宜兴艺人,还有程寿珍、范大生、陈光明、胡耀根、李宝珍、汪宝根、吴云根、叶德喜、叶云根和王寅春等。戴国宝去世后,其子戴相明、别字莲生,继承父业,经营高档紫砂工艺。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常来蜀山、潜洛监制各式产品。
    “利永紫砂陶器公司”于1920年成立,创办人为蜀山人邵惠如,其父为邵权寅(非邵咏常),其公司开在上海老城隍庙内(即现在老城隍庙豫园的内园中),以经营出口紫砂陶器为主,产品远销日本、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公司建有自己的永安窑(龙窑),烧造紫砂器,每月一趟用木船从水路运至上海。在1926年费城世界艺术博览会和1930年比利时国际博览会上,利永公司出品的紫砂陶分别获得金质奖和银质奖。
    “陈鼎和陶器厂”设在宜兴县城,经理为陈元明,兼营紫砂陶器,其出品上有“陈鼎和陶器厂”印记和“陈鼎和造”阳文圆形篆书款,有的则有英文C.T.H.CO字样,是为出口而制造的。传世作品包括紫砂壶、鼓暖杯、茶具、茶杯、笔洗、花瓶、笔筒等,铭文有陈元明亲自签款,如陶刻行书“阳羡陈鼎和作于蜀山一叶轩”。
    民国14年(1925),著名紫砂艺人、上袁人实业家赵松亭(支泉、东溪、九龄)创建“艺古斋”,建有“复兴窑”,专门炼制使用“贡局”印款的朱泥水平壶“贡壶”,和独纽洋桶壶,表面或磨砂抛光,或用箔金片包口沿、盖沿。
    新中国成立前夕,储银兰在宜兴汽车站开了陶器店,邵臣宝和邵全章在宜兴长桥北门下合开“巨宝陶器店”,许立生开办“立信陶器店”,以及徐耀棠(徐汉棠、徐秀棠的大哥)开的“艺光陶器店”(紫砂器底部有款“艺光”)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蜀山继续经营的紫砂店尚有吉三大开的“吉德昌陶器店”,束六度开的“立新陶器店”,毛顺生(毛国强的父亲)开办的“毛顺兴陶器店”,以及张小怀、蒋鸿书、周志丰、吴祥大(子吴树林)等人开的店铺,以上店家分别经营,定购坯件;参与经营生产的还有曹秀岐(女曹婉芬)、汪裕文(紫砂品胜窑窑主)、张兴成、陈真庆等。上述企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经营到组织合作社为止。


    清末何心舟、王东石等人去浙江宁波地区炼制紫砂壶,与上海书画家梅调鼎、胡公寿、任伯年等人合作,底款为“浙宁玉成窑造”。最近宁波市政府有关领导对玉成窑的历史作为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与宜兴方面有过联系,略为可惜的是,原址已在前两年被改建为新的厂房。
    民国时期著名的紫砂商号:豫丰紫砂陶器店
    清代,紫砂壶尚有不少以斋堂馆所之名定制的产品,如“澹然斋”、“静远斋”、“玉香斋”、“横云馆”、“筠石居”、“行有恒堂”等。

豫丰满文款

豫丰满文款

    “豫丰”为清末至民国紫砂陶器店号。为吴颐山嫡传后裔,世居蜀山南街的吴同构其父吴启南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所开,早期所用印款为“鼎裕”,用竹刀所鑴刻。民国始用店号印款“豫丰”,印款为葫芦图案,中间有“豫丰”二字,并有“豫丰”满汉两种字体并用的款识。豫丰壶印款,早期为花边二龙戏珠,中间是满汉两种文字的阳文方印。盖上钤葫芦形豫丰楷书阳文双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壶底印文中的满文被去掉,仅仅保留汉文豫丰二字,也有天津老商铺定制的。豫丰壶均为传统的海寿星壶,还有鹅蛋壶、蛋包壶等几种。其中寿星壶的造型既古朴大方,又非常实用,是清末民国时期较为普及的紫砂壶品种。豫丰紫砂陶器店至抗战年间在吴同构手中败落。

“豫丰紫砂陶器店”旧址(位于宜兴蜀山南街)

“豫丰紫砂陶器店”旧址(位于宜兴蜀山南街)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