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印人传记 >> 杨仲子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印人传记 >> 杨仲子

杨仲子

作者:佚名      印人传记编辑:admin     

    杨仲子(1885-1962),原名祖锡,亦名扬子,以字行,号石冥山人、一粟翁、梦春楼主;所居曰海燕楼、一粟翁。江苏南京人。早年读书於江南格致书院,年十六,得庚子赔款留学法国,入土鲁士大学攻读化学工程,既卒业,获接国内友人函告,请国营化学工业既缺,私人亦乏资金办业,难展所学。乃复往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再习钢琴、音乐理论、作曲及西洋文学,旋邂逅珍妮·安娜女士,相爱而谐连理之好。一九二○年归国,历任北京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主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传授西洋音乐之外,於建立音乐高等教育制度、倡导民族音乐等,皆建树良多。并兼任北京大学、中法大学等校法文教授。若刘半农、刘天华等、皆是时至交。教学之余,恒与书画篆刻名家齐白石、陈师曾、姚茫父、徐悲鸿、张大千、王梦白、寿石工等雅集於中山公园水榭,论艺谈心,书画之外,尤醉心於篆刻,自二十年代起,四十年间,乐此不疲。卢沟桥事变发生,辗转移徙重庆,居青木关,1942年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教务,後改任国立音乐学院院长。时国事蜩螗,栖止难定,夫人又大归,心境更形悲怆,唯有二诉诸金石,『哀郢』、『哀故都之日远』 、『多情自古伤离别』、『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等印,皆是时之制。其妹倩胡小石教授有诗云:『丈夫失志凿山骨,火鸢贴贴风运斤。弥天四海说雕篆,丁邓尽是畸零人。』『杨子落南穷卖琴,竭来石上吐心音。千城飞火嶕瞧峣在,摩刃宁论上堵琴。』境况可知也。及抗战胜利,复员南京,执教於戏剧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任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以迄逝世。

    仲子先生一生所学凡数变:初欲以化学工业兴邦,奈形格势禁,所抱无以展布;乃改事音乐,为近代音乐界前驱;金石书画及文物之嗜,盖居住北京时朋好之影响耳,然钻研日深,後亦蔚成胜业。徐悲鸿曾云:『朋辈中负才艺最广博者莫过仲子,仲子以化学工程师而专攻音乐及西洋文学、中国辞章,至于绘事金石乃其最晚出之绪,而精谙亦历史上之第一流。』晚岁主金陵文物二贝献卓然!
治印首重篆籀学养,而书法之屈伸变化固需得体,刀法稍次之。胡小石先生以治甲骨金文名家,又为善书周金魏石著名之李瑞清之人室弟子,郎舅关系至密,是以仲子先生亦颇能作李氏风格之金文与碑体。在三十年代初叶出版之《湖社月刊》,及不鲜书刊,皆可见其书迹,古茂苍雄,是学李瑞清遗法而能变之者。仲子先生尝谓:『吾人若仅取法明清,似难脱前人窠臼,抗礼当代名流,应求之于殷契周金、秦权汉瓦、陶简泉镜之间。』其治印专攻古玺,实亦以所擅金文巧施於方寸之内,章法错落有致,颇饶官玺韵趣,刀法拙中有巧,古劲厚朴。偶以甲骨文字入印,挺拔简质,古趣盎然。郭沫若题其印集云:『殷契周金秦权汉瓦,怀古幽情凝于一石;碧化苌弘赫其有赤,聪之无声中有霹霹。』颇状其妙。齐白石一九三一年正月为其作白文『见贤思齐』一印系以跋曰:『仲子先生之刻,古工秀劲,殊能绝伦,其人品亦驾人上,余所佩仰』;白石翁又於五月为作朱文『不知有汉』一印,印侧记云:『仲子先生刊印古劲秀雅,高出一时』。

    仲子先生生平刻印,曾自辑为《漂泊西南印集》、《哀哀集印存》及《怀沙集》,粟子广采遗印170余方、名家题词,及仲子先生所书甲骨金文辑为《杨仲子金石遗稿》,可称赅备矣。
(1982年6月27日,马国权增补。)

  光绪11年(1885)生于南京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他天资聪敏,幼承家学。他酷爱书画、音乐、篆刻,对艺术的感悟力优于常人。1904年以官费(庚子赔款)留学法国,先后入贡德省理学院、土鲁士大学理学院攻读化学,分别获学士、工程师学位。卒业之后,得知归国必难展所学,遂又考入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理论、钢琴、作曲达10年之久。

  中国音乐教育家,篆刻艺术家。号粟翁。1885年6月生于南京,1962年1月20日病逝于同地。他幼承家学,熟读诗书,有较深的中国古典文学根底。1901年考入南京江南格致书院,3年后在该院毕业,便出国留学,入法国贡德省大学理学院,同时自学音乐理论和钢琴。1910年毕业,并获士鲁斯大学理学院化学工程师证书。同年,考入日内瓦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和音乐理论。其间,曾在伯尔尼大学音乐会上,演奏他所创作的乐曲《反对战争者之呼声》,表达了他对当时正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憎恶之情。1918年回国,他响应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号召,入北京大学,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1920年,与萧友梅一起主持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并先后在北京大学文理学院、京师女子大学二部音乐系、北京女子文理学院等校任教授。1927年,北洋政府强令取消北京各院校的音乐系,他愤然在国乐改进社的《音乐杂志》上撰文,提出抗议和呼吁。1932年,就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1937年,日军侵占北平,他被迫离职避居。1938年起,在重庆历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国立音乐院院长、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等职。1947年在南京任全国音乐学会理事长、礼乐馆编纂、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兼教授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任职。

  杨仲子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音乐教育家之一。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还兼学文学、诗歌,尤其爱好篆刻及书法。早在20年代,他的篆刻就与齐白石齐名。徐悲鸿称他是“以占卜文字入印的第一人”。

  1920年夏,他回国后,立即投人到倡导音乐教育的行列中去。他与从德国学成归来的萧友梅等四处奔波,竭力请命,克服重重困难,于是年秋,开辟了我国第一个现代音乐教育的园地—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科,翌年独立为音乐科。后又演变为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并任系主任兼钢琴教授。还先后任北大音乐研究会、北大音乐传习所钢琴导师,并参与北大管弦乐队的演出,以钢琴代替所缺声部,为20世纪中国第一个公演的管弦乐队成员之一。1925年,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改组为艺术专门学校,增设音乐系,任系主任兼钢琴教授。他身体力行,在兼顾繁重的行政事务的同时,亲自执教,往返于多所学校授课,劳尽心力。

  1927年,北洋军阀政府以“音乐有伤风化,无益于社会人心”为辞,下令取消音乐教育。这种暴力强权,使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之萌芽遭严重摧残。对此,杨仲子联合音乐界同仁奔走呼号,经各方竭力维护,仅存北平国立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为维护初创的音乐教育事业,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挺身而出,撰文《质疑》向军阀政府提出质询,为中国音乐教育界请命。该文从音乐的国际到国内、从历史到现状、从学术到政治、从文化到教育等14个方面,阐明了在中国施行音乐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敦促对取消音乐教育负有解答之责的当局必须“将其所有正当之理由,一一公布于世”。文章言辞激烈,正气浩然,是一篇维护现代中国音乐教育生存权益的战斗檄文,体现了一个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家所应有的崇高品质与开拓精神。

  1928年6月,为恢复北京现代音乐教育机构拟筹建北平音乐学院期间,杨仲子参照世界各国音乐教育之先例,并斟酌国内具体情形,在撰写《请并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女子大学音乐专科,改设国立北平音乐学院计划书》和《拟国立北平音乐学院组织大纲草案》中,除详具建院理由、设备组织经费、院址等具体项目之外,还明确地提出了“介绍世界音乐及改革国乐,而养成音乐专门人才”的中西兼容的办学宗旨。学科建设则按专科和本科分设理论、钢琴、提琴、声乐、国乐五系,并设专攻高级音乐的选科与研究科等等。在这些音乐教育诸项方案中,他突出地将改进国乐、设立国乐系作为办学的重要内容。这些措施体现了他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正确认识,也同时反映了他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伟大构想。在此期间,他还婉拒了南京中央大学的电请,留守北平,以实现建立南北两个音乐学院的愿望。后来音乐学院虽未成立,但历史已经证明,他对于办学模式的构想是合乎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科建设原则的。

  1932年,杨仲子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他决意不在日寇手下工作。投敌的某些人一再劝说他出任艺术学院院长,均被拒绝。不久,他乔装打扮,离开北平,绕道香港越南,经云南、贵州到大后方重庆,任重庆白沙国立女子师院音乐系主任兼教授。从20一30年代的十多年间,他在传授西方音乐、建立中国音乐高等教育制度、倡导民族音乐等方面,建树良多。

  1940年,国立音乐院在重庆青木关成立。1941年,杨仲子出任院长。他依五年制专科制设立国乐系和西乐系,后者又分为理论作曲组、键盘乐器组、管弦乐器组、声乐组及附设实验管弦乐队,初步实现了他20年代提出的办学构想。在此期间,他更加关心灾难深重的祖国音乐教育事业,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为了维护因参加抗日组织而被捕的学生的安全,先生当面与教育部长、中统局头目陈立夫发生冲突。不久,先生因此而先后调任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国立礼乐馆兼任编纂等闲职。1947年任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教授,曾设想创建乐剧学系,但因种种困难未果而终。1949年后,任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1962年逝世,享年77岁。

  杨仲子一生致力于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开创和具体教学工作,同时在学术研究和音乐创作领域也有涉及。遗憾的是,在时局动荡的年代,大部分手稿、作品都在战火中散失,致使他的生平事迹以及音乐成就鲜为人知。其见诸记拳琢和存留的作品有:《初恋》、《瀑布之下》、《冰泉的琴韵》、《晨曦》、《斜阳》、《反对战争者之呼声》、《侨工之歌》、《梅语》等。此外,他还翻译撰写了《西洋音乐辞典》、《音乐教授法》等。还撰有《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简单的报告》一文。在这篇报告中阐发了他的音乐思想,认为“音乐对于个人是陶养性情,对于社会是移风易俗”。他力主“以音乐的美感去改造社会、改造人生”。这与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美育思想不谋而合。他所提倡的改进国乐的主张,以及对民族音乐发展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复兴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杨仲子 1929年7月出生,江西省湖口县人。译审。民革成员。1949年9月进入南昌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学习。1950年2月,在校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先后担任南昌大学学生会主席、南昌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1953年7月,在南昌大学外语系毕业,同年8月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事对外广播宣传工作。现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高级翻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委员、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高级顾问。主要业绩:从五十年代中期起,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研究室从事翻译和刊物的编辑、审稿工作,发表的国外广播电视资料达数百万字,改革开放以来,被十多家全国性报刊聘为特约记者,为这些报刊撰写了大量的介绍国外情况的文章,多次获奖,其中连续5年获得《广州日报》优秀作品奖,《人民政协报》举办的人民政协40年征文奖,《大众电视》优秀记者奖等。担任民革中央对台工作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为海峡两岸交流、祖国统一大业做了许多有益工作,先后获得北京市政协提案奖和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奖,结合自家身世整理出版和撰写了近百万字的有关民主革命的书籍和文章,其中《李烈钧杨赓笙诗选》等书在台湾大受欢迎。199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协助中央电视台将其父辈的革命生涯拍成八集电视剧《铁血共和》,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应,1992年该剧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1988年应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之聘担任高级顾问,此后多次协助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开展国际性盆景艺术文化交流活动,并担任1991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执行主席和1992年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海峡两岸(含港澳地区)盆景名花研讨会名誉主席。从1991年到1997年先后三次受到广播电影电视部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表彰,被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藏品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