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国画新闻 >> 邱锦仙妙手修古画:精心觅国宝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国画新闻 >> 邱锦仙妙手修古画:精心觅国宝

邱锦仙妙手修古画:精心觅国宝

作者:佚名      国画新闻编辑:admin     

经邱锦仙之手恢复光彩的中国古画

经邱锦仙之手恢复光彩的中国古画

  在大英博物馆,参观者为修整一新的中国书画惊奇,馆员们会自豪地告诉观众:这里有最好的东方书画修复室和最好的中国书画修复师。“平山郁夫东方书画修复室”安身于一栋1834年建造的古建筑,主要负责中国、韩国、日本等东方书画的装裱修复,负责中国书画的是当年上海博物馆培养的裱画师邱锦仙。近日,记者在上海采访了她。

碎片拼成整画

邱锦仙经手装裱的,大多数是大英博物馆的一级品。大量的敦煌绢画能够保存至今,她功不可没。在大英博物馆,很多敦煌绢画曾经是以碎片形式存在的。这些碎片来源于斯坦因(1862-1943),此人盗购中国古画后,将敦煌绢画送给大英博物馆,博物馆保存的敦煌绢画碎片共400余片。这些碎片原本团成硬块,首先必须将其展开成为平面。将这些碎片拼合的工作十分艰苦琐碎,还得考虑绢的种类、质地与颜料之间的连接关系。敦煌绢画多由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以石青、石绿、藤黄、大红、白粉、胭脂等为主,色彩鲜艳,还原难度极高。尽管这些画作流失海外,但它们仍代表中国绘画艺术的超高技艺,邱锦仙怀着敬意将它们逐一修复。

大英博物馆所藏一级品——两幅高3米、宽2米的18世纪大型佛教绢本画也是她修复的,一幅为《南方护世增长天王》,另一幅为《北方护世多闻天王》,现均悬挂在陈列室的大墙上。修复后的画面上,两大天王威风凛凛、神采奕奕。明代吴伟的绢本仕女画、清代禹之鼎的纸本人物画、清代徐庭琨的人物画,最近陆续接受了邱锦仙的“手术”,不久后将与世人见面。“我修复的画作,妥善保存的话,能维持100年以上。”

试水技惊四座

邱锦仙1972年进入上海博物馆裱画室工作。1987年机缘巧合,台湾古董商邀请她去伦敦装裱古画。到达伦敦2周后,由时任大卫德博物馆(以收集中国瓷器闻名)馆长的韦陀教授举荐,邱锦仙去大英博物馆演示修画技艺。大英博物馆拿出了2张破损不堪的古画,其中一张是从火中抢救出来的傅抱石山水。邱锦仙查验颜料不褪色后,用滚烫的开水点在画作表面烫了5次,再用清水漂洗,用毛巾吸干,手中的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画作依然完整无缺,令大英博物馆的文物专家们看得十分惊讶。



时任大英博物馆东方古物部主任的罗森太太(现任牛津大学副校长,著名汉学家)发出邀请,让邱锦仙一边学习英语,一边在大英博物馆见习,修复中国古画。白珍(现任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为邱锦仙当翻译,还劝邱锦仙不用耗费很多精力学英语。邱锦仙自嘲,部门同事都会说汉语,这让她的英语水平提高很慢。当时的大英博物馆只有日本裱画师,修护古画的手法都来自日本。纸张与颜料,日本裱画师都去本国采购,用在中国古画的修复上不匹配。韦陀教授感叹:“邱锦仙的到来,打破了日本修复技术在东方古画修复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推动古画展览

罗森太太知道邱锦仙的手艺来自于上海博物馆,说:“与上博的关系应该更加紧密些。”她致信当时的上博馆长马承源:“感谢你们让小邱来大英博物馆工作,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她是我们的桥梁。”

1992年,英国经济不景气,大英博物馆需裁员1/4,巡视员考察邱锦仙手艺后,直言这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大英博物馆应该增加中国裱画师岗位。按照流程,招聘新人要刊登广告:“工作多年的裱画经验,能买修画材料,能带学生,中国手卷、立轴、册页、拓片、镜片都会修补。”同事说,嗨,这招聘启事就是为你度身定制的啊!邱锦仙在秦力人、朱仁明夫妇(著名侨胞,上海博物馆有其捐赠的印章馆)担保下获得了工作签证。邱锦仙加盟后,大英博物馆中国古画展览陆续启动。

传播中国文化

邱锦仙告诉记者,修复室里形状不一的各种刷子,达百种之多。而装裱用的各种补绢,分门别类地妥善存放。新绢因为色泽、细密程度、厚薄等多种原因,与旧画多有不合。所以,装裱时必须根据书画作品原有绢的质地、纹路、色泽,寻找相应的补绢。修补用纸、用绢都是邱锦仙借每次回国之机去朵云轩、安徽宣纸厂等地搜罗的。

1988年,在大英博物馆还属于交流性质的考察学生,邱锦仙就已经受任接收徒弟。其中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来的柯梦如、纽卡斯尔来的魏丝丽、意大利来的玛拉比尼……现在都是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术馆中独当一面的重要人物,中国古画修复技术在各地发扬光大。“大弟子”韦陀教授又将邱锦仙的修复技术带入了伦敦大学的课堂,令学生们啧啧称奇。

海外搜寻国宝

采访过程中,邱锦仙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感谢上海博物馆的师父徐茂康和华啓明传给她的手艺。

回沪间隙,她会与上海博物馆的老同事聚会,受上博副馆长顾祥虞等的委托,她在英国闲暇时会去古董店精心搜集有关上海的文物,为文物回流中国打通渠道。目前在上海世博会足迹馆展出的一幅长手卷,绘有1851年第一届伦敦万国博览会举办时每个参展国的画像,其中有清朝官员扮相的中国人,证实了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第一届世博会。这幅手卷就是邱锦仙在伦敦的古董市场发现的。邱锦仙的“淘宝”之旅还在继续:12张拍摄于1890年的上海外滩照片,记录了当时万国建筑的恢弘气势,海关大楼的钟摆还刚造到一半;时任上海工部局、邮务司、巡捕房等部门的英籍高管卸任回英时,下属赠与的精美银器、证书、债券等有关老上海的文物多达百件……她还受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委托,在海外收集了有关历届世博会的文物300多件。每次回上海,邱锦仙总是大包小包地提着行李,里头满是宝贝。



在海外抢救中华文明的瑰宝,邱锦仙说自己责任不轻。

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藏品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