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盛一原:斩不断的锡雕情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盛一原:斩不断的锡雕情

盛一原:斩不断的锡雕情

作者:佚名      其他藏品编辑:admin     
盛一原:斩不断的锡雕情 盛一原:斩不断的锡雕情

  五  仁    

  在浙江永康,锡雕俗称“打镴”或“打锡”,是一门独特的民间手工技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据《永康县志》记载,“打锡”形成于五代,至宋代锡器已经在民间普及,而锡雕也逐渐成为当地一门重要的手工技艺。2008年,锡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在当下众多锡雕艺人中,该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盛一原是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位。

  “行担”艺人

  盛一原出生于1964年,其祖上数代都从事锡雕工艺。因此,他从小便对这门手艺十分熟悉。1980年,盛一原初中毕业,便跟随舅舅游走各地,当起了一名锡匠。浙江、福建、江苏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永康人称之为“行担”,意思是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找活计。当锡匠挑起行头,喊上几嗓子“打锡咯”,当地居民就会拿出自家用坏的锡器或者锡原料,请锡匠帮忙修补或是新打几个茶壶、烛台等用具。随着其他材质日用品的出现,渐渐地,打锡业在城市里越来越不景气,盛一原只好跟随舅舅穿梭于乡间,收入微薄、生计困顿。当时,像盛一原一样的永康锡雕匠人有数千名,以手艺养家糊口,常年游走他乡。

  盛一原的师父虽然是他的亲舅舅,但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一项技艺如果演示了几次他还学不会,便要吃“毛栗子”(用手指叩打头)。在经历了全凭眼看心记的艰苦学徒阶段后,盛一原逐渐成长并成熟起来。之后,他又拜几位老锡雕匠为师,学到了很多高难度的雕花技艺,成为永康地界上打锡的一把好手。后来,他在永康市古山镇开了一家名为“永盛”的锡器店,店面虽小,但是货精质好,制作的锡器制品常常供不应求。

  在逆境中坚守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手工制锡业不仅遭受机械化生产的冲击,同时市场份额也迅速被既便宜又好用的塑料制品等抢占。许多锡器店倒闭了,锡雕匠人纷纷弃艺从商。面对压力,盛一原没有放下手中打锡的锤子,而是冷静思考、转换思路,他利用锡熔点低的特性,尝试着为当地生产衡器、保温杯等用品的厂家制作模具,并取得了良好业绩,可以说换了一种方式继续传承着锡雕技艺。

  1996年,盛一原成立了永康荣盛达锡艺茶具工艺公司(荣盛达锡制品有限公司的前身)。1997年,盛一原发现永康生产的保温杯十分热销,于是他通过两年的研制,将锡材料引入双层玻璃保温杯的杯口、杯底和瓶身设计,从而使这种保温杯借助锡材料低熔点、无毒、抗氧化等特性,具有不烫手和烫口的功能,而且在泡茶时能够保持茶叶最好的口味,这一发明于1999年获得国家专利,他的事迹也被编入《中国发明家大辞典》。2000年至2006年,盛一原先后到泰国、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调研制锡工艺的特色、技巧,博采众长,最终研制出富有中国特色的锡制茶叶罐。

  义务教学办展馆

  盛一原虽是工匠出身,但如今他的头脑和眼光已远远超越了一个传统锡匠的水平。在锡雕技艺濒危的情况下,盛一原认为最好的保护办法就是在校园传承,以兴趣为指引,吸引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学习锡雕技艺。

  盛一原也曾抱着“赶鸭子上架”的焦躁心态四处寻找传承人,而最终的结果难以令人满意。“锡雕要经融化、锻打、焊接、雕刻、抛光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制成锡雕制品,制成后成品古色古香、光泽清亮,但打锡的脏与苦会让那些只看重眼前利益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因此,在社会上直接招收徒弟,往往是行不通的。”盛一原认为,学习锡雕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便是对锡雕有兴趣,没有兴趣罔谈其他。

  2011年9月,盛一原及其创立的荣盛达锡制品有限公司,同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建立了“锡艺制作室”。他不仅义务承担锡雕教学工作,更免费为锡艺制作室提供了初期所有的工具和原料,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和传承锡雕技艺。

  此外,盛一原还自己出资成立了永康锡雕馆,将自己多年收藏的锡器全部陈列于锡雕馆内,自主管理、自负盈亏。展馆面积1484平方米,于2011年11月正式开放,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锡雕馆遵循“保护、传承、发展”的理念,布置了“古锡器”“传统工艺纯手工锡器”“现代锡器”3个展厅。锡雕馆不仅免费对外开放,公司员工还为每一个参观者全程讲解锡雕技艺与锡雕文化。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