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陶瓷新闻 >> 用绿豆芽缠绕瓷瓶,外销瓷运输方式也神奇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陶瓷新闻 >> 用绿豆芽缠绕瓷瓶,外销瓷运输方式也神奇

用绿豆芽缠绕瓷瓶,外销瓷运输方式也神奇

作者:佚名      陶瓷新闻编辑:admin     

    青花瓷油醋瓶、绘有贵族纹章或西洋仕女的瓷盘,还有青花瓷“马克杯”,在上海博物馆最近开幕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展”中,异域风 情洋溢于163件景德镇窑、漳州窑和德化窑瓷器之上。这些瓷器当时被销往南亚、中东与欧洲诸国,在形制和图案上皆独标一格,带有浓郁的进口国特色。
    陶瓷:各时代外销瓷的基本特征
    163件外销瓷背后,是中国悠长的瓷器出口历程。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至迟从唐代开始,中国陶瓷已大量销往海外,宋元时 期,贸易陶瓷的烧造窑厂就遍布了东南沿海。到了明代中期的成化、弘治,中国陶瓷由私人买运于东亚、东南亚一带,并转口到南亚、中东等地区。明代正德之后, 由于新航路开辟,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都展开了对华贸易,欧美开始成为中国瓷器的主要市场。这种趋势在明末清初得到了延续。
    展览现场,顺着以时间为轴的陈列顺序,贸易瓷特色演变的路径清晰可辨:中国传统器形与纹样逐渐从这些瓷器中褪去,取而代之的逐渐浓厚的外国特色。 “明代初期之前的贸易瓷与中国出售的瓷器差异并不明显,但从明末开始,中国窑厂开始了来料加工,他们根据西方人提供的样稿和订单来定制瓷器。”上海博物馆 陶瓷研究部主任陆明华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道。
    既然明代初期之前的贸易瓷与传统瓷器几无二致,那么,如何确定一件瓷器是否是贸易瓷呢?“对这些瓷器的鉴定而言,弄清其来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陆明华告诉第一财经。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在中国存世不多,文博界对其关注与研究的历程也不长。自8月7日开幕展至明年1月4日的这次展览或许是中国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品质 最高的明清外销瓷展览。相较去年在故宫博物院展示时的109件展品,此次展览增补了不少可看性强的瓷器,在外销欧洲、外销日本和清代广彩瓷器方面都做了增补。
    据陆明华说,与中国对外销瓷研究与收藏形成对照的是:中国外贸瓷大量存在于海外,不少文博机构都会收藏并做专题陈列。另据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介 绍,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前,上海博物馆就开始了对明清贸易瓷的关注。当时,海外有一个针对明清转变期时期景德镇瓷器的研究热潮。这股热潮影响到了时任上 海博物馆副馆长的汪庆正,自此,上博开始了对明清贸易瓷的研究和征集。这次展出的瓷器包括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的藏品,其来源大致可分为为海外征集和藏 家捐赠。除此之外,故宫博物院的馆藏中还有一部分外贸瓷是国家文物局划拨以及清宫旧藏瓷器。当然,由于外贸瓷的属性,清宫旧藏中,其数量极为稀少。
    中国的外销瓷收藏很多来源于沉船的水下考古所得,文博专家除了从中发现各类瓷器之外,也看到了一些颇为有趣的运输方式。“当时,运输外销瓷是一个专 门的技术活。”陈克伦说道:瓷器用竹篓子抓紧便安全了。有时,承运人还会在竹篓子里撒上几把绿豆,将瓷器泡在水中时,长出来的绿豆芽缠绕了瓷器,便起到了 保护作用。

景德镇窑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

景德镇窑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
明弘治~正德(1488~1521年) 上海博物馆藏

    “抱月瓶”的式样源自西亚,始见于明初官窑,宣德之后,在明代御窑器中不复出现。弘治、正德年间,景德镇民窑开始烧造这一器形,专供海外市场。目 前,存世的明中期“抱月瓶”并不多见,大多来自东南亚与中东伊斯兰地区,在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寺都有收藏。明代中期开始,大量中国瓷器 经由私人贸易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并通过转运销往南亚、中东等地。抱月瓶、笔盒、军持等专为外销订制器形的出现,揭示了当时瓷器贸易的兴盛,也说明,明 代瓷器的大规模外销,至迟在弘治年间已经开始,远早于隆庆开海。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碗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碗
明弘治~正德(1488~1521年) 上海博物馆藏 来自叙利亚

    有学者指出,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利尼1514年创作的油画《诸神之宴》中,已经出现了中国青花瓷器,画面中央的女神手中所捧之碗,可能就是这类缠 枝花卉纹大碗。更值得注意的是,置于地面、满盛果实的折沿大盆,其外壁所绘缠枝花卉,与此件大碗外壁的纹样如出一辙。这暗示了当时中国瓷器已经通过中东传 入欧洲,或者经由葡萄牙人自印度运回。中国青花瓷器出现在《诸神之宴》这样的画作中,也说明了这类器物在当时的价值与珍稀程度。

景德镇窑青花开光花卉博古图军持

景德镇窑青花开光花卉博古图军持
明万历(1573~1620年) 故宫博物院藏

漳州窑红绿彩团花阿拉伯文盘
漳州窑红绿彩团花阿拉伯文盘
明晚期(1522~1644年) 故宫博物院藏

    漳州窑五彩团花阿拉伯文盘,敞口,弧壁,圈足粘砂。通体施白釉,图案采用红绿彩绘画书写五彩团花阿拉伯文纹饰。其文主要是赞颂主宰安拉的文字。这件书写阿拉伯文字的五彩瓷器是专门为伊斯兰教徒特别定制的外销瓷。
    陶瓷:外销纹章瓷流光溢彩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图把杯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图把杯
明崇祯 (1628-1644年) 上海博物馆藏

    显而易见,这件明末的杯子是按照西方客户的要求定制的,是欧洲常见啤酒杯的造型。杯子以青花装饰,内容为猎鹿图,一手持皮鞭的骑马男子正在追赶着一 头鹿,鹿慌不择路地向前逃窜,画面充满着动感。杯身采用传统的通景式构图,以远山树木为背景,增加了画面的透视感,狭小的绘画空间并不显得局促,这是较为 典型的明末青花瓷器的表现方式。此杯是专为欧洲生产的外销贸易瓷,在欧洲造型的器物上,以中国的绘画技法表现的中国传统题材内容,在17世纪较为流行,对 于西方市场来说,异域风格的内容,更吸引人。杯子有银质盖,这是在欧洲销售以后,客户按照自己的审美要求,由欧洲银匠制作的。

景德镇窑青花如意花卉纹香薰(一对)

景德镇窑青花如意花卉纹香薰(一对)
清康熙(1662~1722年) 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香薰与中国传统的香薰差别甚大,由此也可看出,清前期,西方式样已经在贸易瓷中发挥了重要影响。此类薰炉应该是根据西方客户的订货要求生产的, 形制高挑秀美,与中国传统式样不同,属康熙外销瓷中并不多见的精品。器腹所饰多层如意花卉纹是康熙外销瓷上的流行纹样,时代特色鲜明。同时,这件由四构件 组装的、可以脱卸的器皿历近300年仍保持完好,也是难能可贵。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油醋瓶(一对)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油醋瓶(一对)
清康熙(1662~1722年) 上海博物馆藏

    这对油醋瓶得自荷兰大藏家倪汉克的捐赠,是民窑外销瓷中的精品。明末清初,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达到巅峰,出现许多订烧瓷器。这些瓷器以餐饮器为主,大多按照欧洲当时流行的金银器、玻璃器和陶瓷器仿制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瓷器迥然不用的风格。
    这里展示的双管瓶就是典型的订烧器,有的地方称为调味瓶,或者根据它的用途称为油醋罐。它的造型非常特别,是一种双口联体器,器腹中间隔断不通,故 而可以同时盛放两种液体。瑞士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博物馆和荷兰国立博物馆也有相似藏品,只在器身装饰上略微有些不同。它的出现可能与16世纪意大利当地一种 油醋罐有关,后者体型比较矮肥,双管交叉的角度较大,质地是软陶。这里的油醋瓶当是直接仿制欧洲的玻璃器,并且可能特别为荷兰市场烧制的,是餐桌上盛放油 和醋的容器。它通体用青花满绘了花、果和昆虫,可以辨认的有葡萄、石榴、桃子、牵牛花、菊花、兰花以及蝴蝶和蜻蜓,繁而不乱。双管的外口沿和圈足上都有一 周三角形的波浪纹,双管的内口沿还有一圈卷云纹。

景德镇窑广彩圣经故事图盘

景德镇窑广彩圣经故事图盘
清乾隆(1736~1795年) 上海博物馆藏

    这个瓷盘描绘的是圣经故事,典出《创世记》第二十四章。亚伯拉罕要为儿子以撒娶一位妻子,他的仆人出发去寻找。仆人向上帝祈祷,希望当他口渴时,有 女子能够给他和骆驼喝水。他祈求上帝以这种方式将主人的妻子带到他的面前。他的祈祷刚刚完毕,就遇见了美丽善良的利百加,她打水给老人喝,后来,利百加成 为以撒的妻子。画中手持水瓶,身着粉色衣裳的女子就是利百加。
    这种金色贝壳与缠枝蔓草的边饰,在18世纪50年代最为流行。1751年沉没的哥德马尔森号沉船上,也出水了一件类似的瓷器,证明这一题材器皿的流行年代,在18世纪50年代前后。

景德镇窑广彩徽章纹汤盆

景德镇窑广彩徽章纹汤盆
清乾隆(1736~1795年) 上海博物馆藏

    此次展览中有多件纹章瓷,即为中国窑厂为欧洲贵族定制的瓷器,上有属于这个家族的纹章。这件汤盆上的开光内饰鸟雀栖枝纹位英国波内(Powney) 家族徽章。波内家族居住在伯克郡温莎,于1661年5月获得这一纹章。家族中有多名成员在东印度公司任职。传世器皿中,共有三套这个家族订制的纹章瓷器。
    此盆是西方人用餐时盛汤的器皿,18世纪中期,外销瓷中成套餐具的数量增加,汤盆开始流行,在一套餐具中,汤盆往往是最为华丽,器形最复杂的器皿,有各类仿银器及动物造型。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