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知识 >>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作者:佚名      收藏知识编辑:admin     
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中的两件交椅 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中的两件交椅 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中的交椅 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中的交椅 南宋佚名《蕉阴击球图》中的交椅 南宋佚名《蕉阴击球图》中的交椅

  文/邵晓峰  编辑/陈桂湖

  人物名片>>>

  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术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从胡床到交椅

  在古埃及、古希腊与古罗马,折叠坐具的设计十分成熟。古埃及第18王朝图坦卡蒙统治时期(公元前1336~1327年)图坦卡蒙陵墓出土的折叠椅,其造型成熟,结构完善,装饰精美,色彩丰富,并且具有靠背,根据后来的家具名词规范,可称之为交椅。而中国的交椅则是从胡床发展演变而来。

  折叠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胡床,因为带了“胡”[1] 字,表明是从北方、西方传来的。胡床又称交床、绳床,在整体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为绳联结,可以折叠,张开可坐,合起可提。还能在“马背”上“扎捆”,且操作简便,携带方便,适合马上民族使用,因此又叫“马扎”。从这种特点不难看出,胡床为经常迁徙的游牧民族常用,所以这种家具是从游牧民族传到中原来的。从史书上记载的汉灵帝“好胡床”[2]到《三国志》记载的曹操与马超作战时“犹坐胡床不起”,可知这种坐具在东汉后期已频频出现。随着胡风东渐,在中原逐渐得到运用。

  这种使用高型家具的生活起居风气的传播开始时是自上而下的,并在胡汉杂居的西北地区率先为部分汉人(尤其是佛教徒)惯用。而到了隋、唐,胡风更甚,这仍和上层人物有关。例如北周周武帝的妻子就是鲜卑人。唐太宗的母亲姓窦,唐太宗的皇后姓长孙,而当时长孙和窦都是鲜卑人的姓,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还是唐朝名相。唐朝宰相中有23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鲜卑人。这样“坐胡床”、“穿胡服”、“习胡乐”之风气日渐流传开来,各种各样高型家具也相继出现。例如,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就以较多的家具图像验证了这一革新。虽然壁画中也有很多席、榻形象的描绘,但是以胡床为代表的一些高型家具已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展示了汉民族在接受外来思想文化上的开放精神。胡床到了隋炀帝时代被改称为交床,这是因为杨广忌讳人们议论他的胡人血统[3]而颁布诏书将带胡的名称改名[4]的结果。交床的名称是从其结构特征出发的,即两足相交,便于折叠。今天可看到的最早的胡床形象即见于敦煌壁画。

  宋代是中国家具转型的关键期,一些家具到了这个时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两宋战事频繁,因而能折叠、重量轻、搬运方便的胡床被人们经常使用。然而,胡床作为临时性坐具固然优点较多,但其不能倚靠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宋人又进行了改进,并吸收了圈椅(或有些“靠背”)上半部的Ω形特征,增加了靠背和扶手,这样就可以倚靠、扶持而获得功能上的发展,这些变化可见诸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例如,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云:“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秦观《纳凉》诗云:“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由此可见,此时一些胡床已非仅能折叠的凳子,更增加了“倚”的功能,这样一来,范成大《北窗偶书》诗云:“胡床憩午暑,帘影久徘徊。”正是可以用来倚靠,夏日午间靠着它即可休憩得不错。由于它在功能上已是椅子,故又称之为校椅或交椅。

  宋代交椅的特征

  作为折叠坐具,胡床与交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无靠背,后者有靠背,甚至有扶手。交椅也被称为折叠椅、交足椅,其腿做成交叉状,并在交叠部位安装枢轴铰链。座屉的横枨之间以绳编就,椅腿张开后,靠背向后倾斜而能保持平衡。这反映在现存的一些宋代绘画中,例如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大量北宋末期的市井家具形象,其中表现最多的是店铺内的桌子和条凳,但椅子只有七件,其中有三件是交椅,即进城第一家店铺店主坐的交椅,画卷左端结尾处的“赵太丞家”交椅以及其后面楼上的交椅(它只露出椅圈与靠背,根据形制分析,应为交椅)。

  交椅最大的特点是体轻,腿部交叉,可折叠,便于携带,适合长途跋涉后的憩息之用,在宋代较为流行。但是它也存在缺陷,由于受力点在腿部的交叉轴心,即使通常对此处进行了加固,也不太结实。这一点不像其他的中国坐具,大多是四足落地,承重在四足上,可以“立木顶千斤”。交椅的功能很多,行军打仗,打猎出游,都可以使用,所以也有“行椅”、“猎椅”之称谓。当位高权重者参加以上活动时,需有人扛着交椅一路跟着,当他累了,就坐于其上歇着,别人是不能坐的。这种情景在辽佚名《狩猎图》、辽墓壁画《出行图》、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等画中均有反映。久而久之,交椅甚至成了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如常用词“第一把交椅”即源于此。明施耐庵《水浒传》中有近50处提到了交椅,除普通交椅之外,还有金交椅、银交椅、虎皮交椅、一字交椅、犀皮一字交椅等。当然,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由谁坐一直是英雄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了交椅地位的改变,有时其象征性远大于功能性。

  宋代交椅的两种造型

  按靠背造型,宋代交椅可分为直搭脑型与圆搭脑型两种。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交椅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交椅

  直搭脑型交椅形象可见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山西闻喜县下阳金墓壁画、山西岩山寺金代壁画、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南宋时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南宋佚名《历代名臣像·岳飞像》(南薰殿旧藏)等画中。按靠背的方向,直搭脑型交椅可分为横靠背型与竖靠背型,前者可见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中的交椅,后者可见于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

北宋赵翁墓画像石中肩背交椅的男仆北宋赵翁墓画像石中肩背交椅的男仆

  圆搭脑型交椅较为多见,它的搭脑与扶手连为一体而形成Ω形椅圈。其靠背多为竖向,形象可见于北宋赵翁墓画像石、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太丞家”后面楼上交椅)、宋佚名《三顾草庐图》、河南焦作宋冯汝楫墓《冯汝楫画像》、宋佚名《蕉阴击球图》、金佚名《二十四孝图》、江西乐平南宋墓壁画、南宋赵仲间《五王熙春图》以及四川广元南宋嘉泰四年墓石刻浮雕、四川泸县南宋墓石刻等作品中。Ω状圆形的搭脑与扶手也形成后来交椅的基本形制,等级相对高于没有扶手的直搭脑型交椅。

  注 释>>>

  〔1〕胡是中国古代汉人对于汉人以外部族的称呼,胡人通常指北方及西方的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带有一定程度的藐视含义。

  〔2〕见于范晔《后汉书·五行志》,其中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乃至“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3〕隋文帝杨坚娶了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而独孤信是鲜卑贵族,所以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族人,杨广身上有一半的胡人血统。

  〔4〕例如,据唐人杜宝《大业杂记》记载,“(大业四年,即公元608年)九月,(炀帝)自幕(漠)北还至东都,改胡床为交床,胡瓜为白露黄瓜,改茄子为昆仑紫瓜。”此书主要记载隋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即位,到越王侗皇泰三年(621年)王世充降唐之间的历史事件。杜宝在其另一著作《拾遗录》也记载:隋大业四年避讳,改胡瓜为黄瓜。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