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家书里的家史国史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家书里的家史国史

家书里的家史国史

作者:佚名      收藏趣事编辑:admin     
家书 家书

  一封家书,其实记录着人们的思念与感情。曾几何时,家书关系到许多人的命运转折。这或许就是家书身后所蕴含的意义。对于大多数90后来说,家书是一个陌生的事物。但是对于80后以及80后之前的人们来说,家书,就是家族史的见证者。

  一封家书改变了阎崇年的人生

  1983年6月的某一天,即将在张店兴学街小学毕业的赵秋唐,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封家书。

  赵秋唐的家书是寄给远在济南务农的父亲,随家书一起寄出去的,还有赵秋唐的小学毕业照。

  很快的,赵秋唐收到了父亲的回信,在回信里,父亲表扬了他,并且鼓励他继续(好好)读书学习。

  “说真的,寄出去的和收到的家书,内容都很短,但是对于我来说,它不仅仅是家书。”2月9日上午,在山东广电中心媒体产业大厦4楼的会议室里,当年的小学生赵秋唐,如今已经成了山东卫视2015年春晚的总导演。在他身边,一群年轻人正在忙碌的策划着春节晚会的各种细节,家书,是这群年轻人嘴里出现最频繁的词儿。“它(家书)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文字上,而是在这儿。”说着,赵秋唐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那是一种记忆,而且不仅仅只是记忆,它甚至还会改变你的人生。”

  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的人生,就是被一封家书所改变。从出生到15岁,阎崇年一直呆在山东蓬莱老家,而阎崇年的父亲和三个哥哥,则在当时的北平(今北京)。“当时蓬莱是解放区,北平则是国统区,两个地方很难通信。”一直到了1949年1月31日,当北平和平解放后,蓬莱与北平两地的邮政业务才重新恢复,很快的,阎崇年收到了父亲的家书:“父亲问我在家干什么呢?我给回了一封信,我说家里很好,但是(我)小学毕业了没什么事情做,我父亲又回了一封家书,说那就到北平吧,我说好。这样我就到了北平,然后开始读书学习。”

  阎崇年的家书故事,也打动了赵秋唐:“所以今年,当我们的春晚定位为"家书"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创意很好,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家书,认识家书背后的那种文化含义。它不但会改变人的一生,同时也是一个家庭发展史的见证。”每当回忆起自己的第一封家书,赵秋唐总会想起1983年的那个6月,想起自己的学校,想起自己曾经的小学生活。

  抗日名将戴安澜家书里的国仇家恨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同古)……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安澜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作为远征军第200师师长,当抗日名将戴安澜写下这封信的时候,同古战役已经打响,而这封家书,却始终未能寄出。“一直到父亲牺牲后,妈妈拿到了父亲的遗物,在他的背包里,发现了这封家书。”戴安澜的幼子戴澄东这样对记者表示。“你说一封家书的重量有多少?一张纸,几百字,一个信封,一张邮票,可能只有几克,但是在战争年代,它的厚重是无法言说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为本次春晚的导演,赵秋唐曾查阅了大量的家书史料:“当我看到戴安澜将军的家书时,立刻被打动了。那种悲壮,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所以我们想,我们应该让大家知道,家书到底是什么。”

  作为戴安澜将军的幼子,戴澄东幼年时就知道,父亲曾有过这样一封未曾寄出的家书,“但是那时候小,没能完全领会到家书里的含义。”

  一直到了高中时,戴澄东才真正明白了父亲那封绝笔的真实含义:“我们戴家,到了我们这一代,应该是恒字辈儿,但是1928年,父亲参加北伐经过济南时,曾亲历了济南惨案,所以他对于日本侵略者很痛恨,到了当年5月大哥出生的时候,他就给大哥起名为复东,收复东洋,二哥叫靖东,我叫澄东,都是赶走日本侵略者的意思,我的二姐因为是姑娘,起名藩篱,意思是守卫好家国。”

  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蒙曼看来,家书表达的是一种厚重情感:“(古时候写家书)你要把很多很多的话浓缩在一张信纸里,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本身就是特别慎重的一件事。另外你这个信要经过千山万水,靠邮递员邮车一步步量过去,也就是说它的时间成本会很长。所以说,这不仅仅是指文字,是它砸在人心灵上的一个力量。”

  载体变了,还有家书吗

  无可否认的是,随着手机以及网络的普及,家书对于现代的国人来说,已经逐渐的成为怀旧的一部分而已。“大多数年轻人,提笔忘字的情况很常见,怎么可能会有人写家书?”赵秋唐这样说。

  从古时候的尺素,到后来的纸笔,再到后来的网络邮件,微博微信,我们沟通的速度越来越快,家书也逐渐的消失在生活之中。

  但是在蒙曼看来,尽管家书消失了,但是家书的意义还在:“我想这可能是一种形式的变化,不是实质。因为我想现在我们不再用纸笔来写信了,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不会变,我们对家人的殷殷的情怀不会变。那么如果这些情怀不变的话,以什么形式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对此,阎崇年的看法也与蒙曼颇为相似:“家书的意义是一样的,只是手段变了,由书信变成网络了,变成手机,变成可视电话,手段变了,但是内容没变,就是通过家书来联系亲情之间的关系,沟通思想,没有变。”

  对此,学者张颐武则表示:“其实我个人认为,家书的核是没变的,但是距离变了。距离产生了很多的美,这种美已经失掉了。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再感受,我们发现即时的通讯,我们可以把一点一滴的事情传给万里以外的人,一点都没有障碍。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哎呀,人类有距离的时候产生那么多美好的诗词,产生这么多的家书,这样的文化遗产以后就不会再出现了,没有机会了。”

  但是同时,微信微博的出现,也会留下一笔新的家书文化遗产:“并不意味着今天的人们的那些记忆不会变成未来人们思念的部分,比如说将来看到我们的影像。看到我们在20年前,30年前在微信上发的那些东西,也会有很深的感慨啊。它也是一套文化遗产,只是今天我们还没有感受到。”张颐武这样表示。

  那些家书 产生的诗词之美

  家书(方回)

  倚楼闲看雨,已下又重登。困和春深剧,愁逢日暮增。家书闻子病,时事说兵兴。流汗才挥扇,风寒忽似冰。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端州江亭得家书

  (李绅)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