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拍卖 >> 拍卖滚动 >> 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之变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拍卖 >> 拍卖滚动 >> 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之变

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之变

作者:佚名      拍卖滚动编辑:admin     
徐冰 《背后的故事7》局部 2011 徐冰 《背后的故事7》局部 2011

  文/王远

  近日,随着2013年春拍陆续拉开帷幕,业内最关心的一个话题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有无回暖迹象。确实,根据目前各大拍卖行的春拍数据普遍显示市场 “好于预期”。其中香港苏富比[微博]基本与去年持平,中国嘉德[微博]比去年同期增长23.66%,刚落槌的香港佳士得[微博]亚洲20世纪及当代艺术则比去年秋拍增长11.7%,而香港保利春拍收官后,赵旭在接受采访时也称,“预展人数和办理登记拍卖牌的人数都是去年香港秋拍的两倍”。分板块来看,不出意料的话,中国书画名家依旧占绝对优势。写实油画的精品地位稳固,引人注意的是当代艺术板块。在当代艺术整体仍然处于调整期的背景下,一些市场表现一向平稳的装置艺术作品反而脱颖而出,这能否解读为当代艺术市场回暖的信号?笔者认为,比泛泛而谈市场回暖更重要的是从中看到当代艺术市场的深层作用机制,把握市场走向。那么,该如何看待今年春拍当代艺术市场的上述现象? 

  质疑:市场回暖指日可待?

  2012年,在经历了连续五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特别是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 不完全统计,相比上一年同期降幅达33.91%。今年伊始,逐渐有一些评论称中国艺术品市场有可能触底反弹,这种说法有多大依据呢?

  从艺术品市场的规律来看,目前可以说有两方面的利好因素。首先是宏观经济面,研究表明,中国艺术品市场与M1(狭义货币供应量)有较高的相关度,艺术品市场的涨跌与M1大致保持着半年的滞后关系。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去年一季度M1增长4.4%,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在艺术品市场表现为资金紧缩。而今年一季度,M1余额同比增长11.9%,增幅比上月末高出2.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出5.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2013年下半年艺术品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会比较强劲,总体市场资金环境有望改善。其次,从国际市场行情来看,今年伦敦和纽约的当代艺术春拍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纽约佳士得战后与当代艺术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9.8%,印象派与现代艺术专场则达到94%的成交率,与去年秋拍毕加索作品连续流拍形成对比。依照市场经验,这预示着全球艺术品市场转好的可能性,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有着一定的风向标作用。国际顶尖艺术家的价位再创新高,也为中国顶尖艺术家带来新的上升空间。

  然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实际市场状况却并非这样简单。即使当代艺术市场回暖,买家重新入场,他们依然面临着重要的问题——“买什么”。这里,市场结构的变化似乎比市场整体复苏更关键。让我们回想去年10月中国当代艺术遭遇的“黑色星期天”,当时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流拍率达27%,很多带有显著中国当代艺术符号的作品无人问津。这一事件让人不禁质疑,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换言之,到底哪些当代艺术作品才是值得收藏和投资的?如果说中国书画市场回暖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于卖家惜售、精品难求,那么相对来说,当代艺术品市场并不是没有精品,而是需要对经典之作重新发现。

  发现:当代艺术经典仍是市场洼地

  从这个角度观察今年春拍,我们可以发现当代艺术市场与前两年的显著不同,往常受到青睐的中国当代艺术符号几乎销声匿迹。在这类作品中,只有少数具有历史意义的早期作品能够拍出高价,反映出藏家的日益理性成熟。另一方面,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市场价值并不匹配的艺术家开始成为藏家的下一个目标。例如蔡国强的典型火药爆破作品《黑向日葵》和《人类、老鹰与天空之眼》分别在中国嘉德和香港佳士得以460万和260万港元成交。而徐冰的装置作品《背后的故事7》在中国嘉德以747.5万元成交,是该专场的第二高价。细究一下,早在2012年上海泓盛春拍,徐冰的《地书》项目就以650万元落槌,另一件羊毛装置作品《魔毯》也在中国嘉德以529万元高价成交,持续显示出逆势上扬的趋势,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从学术方面来看,回顾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发展史,装置艺术实际上构成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面向,写入教科书的中国当代艺术经典作品,如徐冰的《天书》、肖鲁的《对话》都是装置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时代的记录,造成了影响一代人精神生活的轰动性文化事件,而且是中国当代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与世界进行沟通的桥梁。国际上最为知名的中国艺术家多是以装置作品为主,如黄永砯、张洹等。众所周知,徐冰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在市场上认知度较高的作品是文字系列,流通量也较大,如《新英文书法》,但其实上文提到的《背后的故事》系列是徐冰自2004年来创作的另一条主线。《背后的故事》曾于2011年徐冰在大英博物馆的个展上展出,这也是这件作品拍出高价的另一个因素。

  再从西方市场经验来看,装置艺术不仅是西方艺术品市场主流的收藏和投资品种,而且投资报酬率其实并不低,当代拍卖成交最昂贵的艺术家如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装置作品都是天价。例如达明安·赫斯特著名的鲨鱼装置《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就在2005年以1200万美元成交,《为了上帝之爱》则以1亿美元被一家投资集团收藏,这说明装置艺术并非不能拍出高价,只是因为装置作品体量大,不易保存,国内尚未形成收藏装置艺术的习惯。例如85新潮的老将黄永砯的装置作品《扭转乾坤》在2001年以5.09万美元成交,2007年这件作品在香港佳士得再次上拍,成交价为43.26万美元,六年内上涨8倍多,但无论与西方装置市场相比,还是与国内油画市场动辄上千万的价格相比,国内的装置艺术仍是价值洼地,价格远未得到充分体现。近两年,由于国内藏家的个人收藏逐渐形成体系,很多藏家成立个人美术馆,具备了收藏装置艺术的条件,这种状况正在改变,一些企业和机构出于公共空间的需要也开始收藏装置作品。而且藏家开始意识到,装置艺术并不像印象中那样哗众取宠或者难以理解,装置艺术使用的形式、材料,其实更反映社会发展,更贴近时代脉动和大众生活,人们对装置艺术的接受度和需求在逐渐增加。特别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上一轮的暴涨,藏家寻找潜力股的目光开始锁定一些兼具经典性和收藏性的装置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装置艺术都能被市场接受,而是说当代艺术市场正在转向对当代艺术史上重要艺术家经典作品的重新发现,而且这些艺术家的市场基本上处于“原生态”,炒作风险较小,市场潜力很大。

  转向:重塑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在市场调整期,由于藏家更加理性,市场往往表现为向学术价值的回归,这是一个不断更新和沉淀的过程,同时伴随藏家的鉴赏品味和视野的变化,将最终带来市场风向的转移。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这一过程更为复杂,是因为其背后存在着西方和中国的市场话语权之争。

  简单来说,某些艺术家会被标识成受到国际认可或西方推崇的艺术家,造成所谓“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形势。而另一些艺术家,特别是国内的写实艺术,则被认为是代表中国传统趣味的艺术家。笔者认为,这种划分片面地强调艺术家的国际性,与片面地强调艺术家的中国性一样,都只说对了一半。应该说,最好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应该能够将中国传统转化为当代智慧,而这样的艺术家没有理由不受到国际推崇。从长远来看,中国文化还是要向外输出优秀的思维方法,对世界文明的进程有所帮助,这要求藏家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甄别当代艺术的价值。

  这让笔者联想到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主题——“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赵无极的作品在成交单价前十位的榜单上占据了5席,他正是很好地将中国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融会贯通的一位艺术家。这说明既有中国文化的脉络,又能结合当代语境,用当代智慧诠释和转化传统资源的艺术家,才能具有真正的收藏和投资价值。那些纯粹翻制西方样式,以血腥、暴力或政治图腾为特点,缺乏创新的作品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有评论称:“2013年将会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个拐点,但很多人都没能说清楚在这一次的拐点之后,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笔者认为,回归中国文化内核或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信心应该从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去找。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