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都江堰岁修仍采古法截流:文物考古发现几率小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都江堰岁修仍采古法截流:文物考古发现几率小

都江堰岁修仍采古法截流:文物考古发现几率小

作者:佚名      收藏聚焦编辑:admin     

  原标题:都江堰岁修的猜想

  实习生 叶蕾

  12月9日,都江堰内江断流,进行岁修。此次岁修将对鱼嘴进行大修,距离上一次鱼嘴大修已经时隔11年。此次岁修让人充满了好奇:为何要岁修?此次岁修与以往有啥不一样?此次岁修会有新发现吗?

  ■ 将新闻进行到底

  ■ 新闻缘起

  从12月9日至2014年1月9日,都江堰内江断流,将对鱼嘴进行大修,距离上一次鱼嘴大修已经时隔11年。今年初,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的石犀在天府广场附近重见天日,引发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讨论:这枚石犀是否就是《蜀王本纪》中所提到的李冰当年所做的镇水神兽——五枚石犀之一?而根据史料记载,还有两枚石犀置于水中……

  猜想一:延续了10年一次的岁修周期?

  为何要岁修?

  四川大学水电学院院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水利水电专家曹叔尤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都江堰自李冰创建以来,2000多年来都坚持着岁修制度,岁修采用的杩槎、竹笼等也是就地取材,有利生态环境保护,使得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构建起了一个体系,从分水导流到泄洪排沙,再到控制内江进水量,让成都平原受益。但岷江上游以及白沙河冲刷下来的泥沙和卵石,又常常对河床堰堤带来破坏,因此每年利用冬季枯水期进行内外江的掏挖,对堰堤进行整修就显得格外重要。

  “可以确切地说,洪水带下的卵石会对水利工程带来破坏,鱼嘴的调配作用是否失衡、容易淤积的凤栖窝等处冲淤平衡、宝瓶口是否有效地控制了进水量等等,都将在大修中给予完善。”曹叔尤回忆称,在1974年前,都江堰基本是每年岁修都要截流,从1974到1992年间,平均四五年一断流,但随着古堰的管理越来越智能,水资源调度越来越科学,特别是上游建设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后,不仅有效控制了冲积到下游的沙石量,还将岷江上游百年一遇的洪水,削减至10年一遇下泄,大大降低了古堰的威胁,所以截流岁修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曹叔尤认为,在经过此次截流大修后,都江堰今后截流的时间或将拉长至20年以上。

  猜想二:古法截流又好又环保?

  在都江堰鱼嘴附近长约300多米的围堰上数十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作业。三台装载机,一台挖掘机分别处于两处未封闭的围堰一旁。据都江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机械与人力相结合进行岁修也不是第一次,以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会采用机械,这样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为何要选择古法截流,人工与机械结合是何作用?据该负责人介绍,使用杩槎皆可以节约成本,木头等材料均可回收利用,也是环保的举措,对都江堰损害最少,几千年来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机械结合,主要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25个杩槎承受的水压较大,杩槎通过下面的木盘,变成一个整体,再加上竹席和黄泥,坝体完全成为一个稳定的整体。”该负责人说。水流越是冲击,整体的杩槎就好像“伸缩”弹簧一样,越收越紧,此后,再用黄土将坝体掩盖。

  猜想三:“卧铁”还是岁修淘挖的标记?

  随着都江堰内江断流,埋于飞沙堰对面凤栖窝处的4根卧铁重见天日。4根卧铁中,最老的一根埋于明万历四年,距今已经437年,最年轻的一根埋于1994年,距今已满19岁,而距它们上次与大家见面已间隔11年。

  “卧铁”作为都江堰岁修淘挖的标记,指岁修清淤时必须淘够深度,以淘至见到卧铁为准,如果淘滩深度不够,内江河床太高,将影响来年春灌引水量。而如果淘滩过深,则会使过量的洪水涌入内江,导致内江灌区洪涝灾害。

  但与以往不同,这次“卧铁”并没有被深埋在淤泥之中,每根“卧铁”大部分都裸露在外。

  都江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清淤,就是清理淤泥到卧铁所处的位置,而今年比较特别的是,卧铁上根本看不到淤积物。即便如此,卧铁依然有标记作用,“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回填,抬高河床的位置也基本和卧铁标准位置一致。”

  从卧铁的出水可以看出,此次断流,主要的工作已不再是清淤。截流后,可以看到与一旁飞沙堰的底层相比,宝瓶口至鱼嘴一段河床明显要低很多。该负责人介绍,经测量,凤栖窝的河床位置比飞沙堰堰底位置低出1.7米,而在2002年断流时,两处的水平位置还是基本持平的。“凤栖窝的河床降低,使得宝瓶口的进水量增大,下游的防汛工程难度就高。”

  垫高河床,就能使汛期多余的水流量经飞沙堰通过岷江自然分流,减轻宝瓶口的水流量,缓解下游的防汛压力。该负责人表示,垫高河床主要采用铺设鹅卵石,再采用砂石、卵石、混凝土等结合多铺设一层,“从我们观察来看,上次岁修在飞沙堰和鱼嘴做的这种结构,现在就基本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没有大的洪水,坚持到下一次大修没有问题。”

  猜想四:还有多少文物暗藏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除了工程本身是个不可移动的文物之外,水底下还埋有不少可移动的珍贵文物。其中,石人、石犀、石马、铁牛、铁龟等最珍贵,也最受人关注。

  而在文献资料能查到的资料中,尚有石犀、铁龟、铁牛不曾被发现。

  今年初,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的石犀在天府广场附近被发现,引发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讨论:这枚石犀是否就是李冰当年所做的镇水神兽—五枚石犀之一。

  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长樊拓宇说,早在1974年和2005年,曾先后在都江堰渠道和外江河道发现了李冰像、石人像。

  在都江堰伏龙观里,有一尊李冰石像。樊拓宇副局长介绍说:“这尊李冰像是1974年3月在都江堰渠道进行安澜索桥迁建工作时发现的,文管所已经退休的钟天康老师当年曾亲历过李冰像的发掘。”

  “经过察勘,石像出土地点北距外江闸130米,东距金刚堤40米,深埋河床下4.5米。”樊拓宇告诉记者,发现时的石像背朝天,横伏于江心。“幸好是背冲天,所以在河水千年的冲刷下,背部稍有冲蚀,石像正面却保存完好。”

  专家把石像翻过来一看:两袖和衣襟上,有浅刻隶书题记三行,共计38字,字迹清晰。根据文字推断,此像应为李冰石像,刻造石像的时间是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即公元168年。

  猜想五:会不会有考古新发现?

  樊拓宇告诉记者,由于本次岁修的时间很紧,相关的文物考古工作将配合施工方跟进,开展跟踪调查。市文物局将向都江堰管理局去函,告知施工方如果发现文物及时与文物局联系。此外,文物局考古工作队还将每日派出队员在岁修区域进行巡查。

  在2005年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并没有发现石犀等石兽。樊拓宇有些遗憾地说:“当年发掘时间临近洪汛期间,时间有限,只对1号桥墩和2号桥墩进行了发掘勘探,赶在洪汛前结束了勘探工作。”谈及此次都江堰大修是否可能会有考古发现,樊拓宇笑笑说:“很多时候,考古发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作为考古工作者来说,我心里肯定是希望能够有新的发现。但如果没有任何发现,也是很正常的。”

  据都江堰市文物局考古工作队队长龙岗介绍,这次岁修施工的核心区域历史上也是河床,因此,“发现文物或者有重大考古发现的可能性很小。”

  ■ 相关链接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

  秦蜀郡太守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旱则引水浸润,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比较好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工程规划相当完善,分水鱼嘴和宝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