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绿螺成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新家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绿螺成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新家

绿螺成为上海自然博物馆新家

作者:佚名      收藏聚焦编辑:admin     
上海自然博物馆形似“绿螺”,侧面草地斜坡旁的阶梯可供游人行走到屋顶。 本版图片:早报记者 张新燕   上海自然博物馆形似“绿螺”,侧面草地斜坡旁的阶梯可供游人行走到屋顶。 本版图片:早报记者 张新燕 位于一楼的“生命长河”景区已布展完毕。 位于一楼的“生命长河”景区已布展完毕。 来自云南的禄丰龙骨架标本。 来自云南的禄丰龙骨架标本。

  东方网8月4日消息:据《东方早报(博客,微博)》报道,坐落于静安雕塑公园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已于5月底竣工验收完毕,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展,将于年内向公众开放。早报记者近日探访了这座“绿螺”建筑(因其外观形似绿螺而得名),一楼展厅“生命长河”已经作为样板段布展完毕,只等其他项目的全部完工和验收。

  师法自然的建筑

  从北京西路的静安雕塑公园二号门进入,巨大的绿色建筑物就跃然眼前。只是环绕建筑物围起了一道约两米高的隔离板,从边侧小门绕进去,博物馆南面的空地还在施工中。上海自然博物馆建设指挥部建安部部长徐晓红向早报记者介绍,这一区域的地下空间属于自然博物馆,而地上空间仍属雕塑公园,现在他们正计划做一些水景或小品雕塑,配合整个博物馆建筑。

  自然博物馆的新馆总建筑面积达到45086平方米,是老馆的三倍有余,其中地上建筑1212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2958平方米。其外观形似螺的壳体,这一已经存活几百万年的物种,一方面代表了博物馆展陈自然变迁和演化的功能,另一方面,其螺旋上升的绿色屋面,自雕塑公园中徐徐升起,也给人以自然融入和完美比例之感。

  建筑外立面元素丰富。东面以植物铺开垂直绿化墙,中有一块大屏幕,将播放即时的展讯和科普短片,未来将在长廊的墙面和顶部增加有关自然历史的马赛克壁画。这一侧以后将与轨道交通13号线山海关路站的出口相连接。北侧背靠山海关路,采用石幕墙。南面则是观众入口,使用全玻璃幕墙,而西南侧就是最具特色的“螺形弧面”,建筑师采取生物最基本的形式—细胞作为墙体的形状元素,连同内部玻璃墙上的装饰,共构成三层大小不一的立体“细胞墙”。徐晓红向早报记者解释说,中间层的大细胞墙是钢结构,起到整个墙面的承重作用,而外层的小细胞墙,则形成了这一立面的遮阳体系。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小细胞墙并非铺满全部表面,而是在地下层和最上部留出一小段,这一设计既为内部33米通高的中庭提供良好采光,也考虑到地下二层游客的观景需要。

  所谓“观景”,指的是细胞墙环绕出的“山水空间”。从地平面向下俯瞰,共有五个大小不一、共计1450平方米的水域形成循环的滴落式瀑布,外墙也做成凹凸不平的山石造型,加上小桥流水、花草古木,一派中国园林的景象。徐晓红介绍说,别看这个景观的面积不大,但是山体上种植了160多种植物。

  紧挨着螺旋上升的绿化面,还有一条可容两人并排、162米长的步行道供游客攀爬至建筑顶部,在那里,整个雕塑公园的景象可一览无余。

  徐晓红告诉早报记者,最后的工作包括空调设备的精调和对水域的清洗。

  万余件藏品将亮相新馆

  自然博物馆的室内共分为地下两层和地上三层,其中在地上和地下又各有一个二加层。以后三楼将作为办公空间,地下一层的东侧将近1000平方米的空间是临展厅,其他的空间都将作为博物馆的常规展览部分。博物馆的参观起点从二层开始,在二层展区之外,博物馆还设有180座的IMAX影院和报告厅,可独立运营。

  目前,大多数展厅的规划都已经完成,诸如“生态万象”、“大地探珍”等主题字样已被贴在展厅外部。而内部展柜展台的布置还在有条不紊地施工中。在地下二层,记者看到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地面做出了起伏的地形,还有水泥浇灌的“热带树木”错落放置。这里将模拟一个非洲大草原的场景,其中大多数的动物标本来自世界轮椅基金会主席肯尼斯·尤金·贝林的捐赠,届时还将加以声光电的效果。

  据悉,自然博物馆新馆将展出10800件藏品,其中1/3来自旧馆馆藏,其余2/3则通过捐赠、交易、采购和长期借展等方式获得。藏品将分为“自然·演化”、“生命·环境”、“人类·文明”三个体系,共十大常设展区。

  位于一楼的“生命长河”展区作为样板段已经全部布展完成,四块竖立的地层剖面展示在观众眼前,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亲赴国内几个知名的古地层发现区域,包括在云南澄江的5.3亿年前古生代寒武纪的地层和在贵州关岭2.2亿年前三叠纪的地层,一块块挖掘,再运回上海进行组装。一旁还会有电子触摸屏展示这些古地层中的化石。

  展厅主体展示地球动物的演化过程,现生动物的数量居多,以不同生物类群分为不同小岛,比如羊岛、猴岛、狼岛等等。古生物的数量虽少,但是其巨大体型却成为这个展厅的亮点。一些大型的水生动物被悬挂在空中,其中一条长35米的蓝鲸模型,宛若俯冲入水,据说在全球只有四家博物馆展出蓝鲸。该馆展教部的刘楠告诉早报记者,这条蓝鲸分了许多节,光是安装就花了几周的时间。而最近才从云南地区发现的禄丰龙,其化石完整率高达80%,是同类化石中非常罕见的。自然博物馆老馆的观众惦念的镇馆之宝马门溪龙也会在这个展厅出现,只不过重新翻模陈列。原化石已封存入库,不再展出。

  地铁从正下方穿过

  造成施工困难

  2007年美国帕金斯威尔设计师事务所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赢得了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权。2009年9月1日举行了开工仪式。2012年已有消息传出博物馆将于当年竣工交付使用,然而开放的时间却一拖再拖,原因是多方面的。

  “面积还是不够大吧,我们基本都做足了。”现在的建筑三面与公园相接,一面临山海关路,对管线、交通、消防来说并未达到最合理的布局,北侧地上的停车空间,仅能容纳三辆大巴。在开工前原来的土地上还遗留了一座市级文保建筑—中共淞浦特委办公室旧址,2009年将其平移了110米,自然博物馆才开工。施工方面,比如细胞墙,由于墙面的弧度加之每一个节点都是不同的,为建造带来很大的难度。

  对整个工程进度影响最大的,是轨交13号线路线的改变。现在的13号线就在博物馆西侧的正下方,“它的顶板就是博物馆的底板,没有任何缝隙,共用一块1.4米的板。”徐晓红说。为了避免地铁运营带来的影响,自然博物馆采用了现有最先进的减震降噪技术,将所有轨道用弹簧撑起。据悉,减震弹簧的供应商为一家德国公司,上海交响乐团新厅也采用了该公司设备。  “工期、地铁、周围环境等等,种种因素叠加,牵制了施工时间。”徐晓红介绍。所幸,原本的设计基本都得到了完整的呈现。而且经过市政协调,布展团队在去年10月就已经提前进驻,交叉施工,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建设进程。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