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博物馆看不到的 深藏在民间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聚焦 >> 博物馆看不到的 深藏在民间

博物馆看不到的 深藏在民间

作者:佚名      收藏聚焦编辑:admin     
这一老式石库门建筑山墙采用了徽式建筑马头墙的形式。早报记者 贾亚男 这一老式石库门建筑山墙采用了徽式建筑马头墙的形式。早报记者 贾亚男 这一老式石库门建筑山墙采用了徽式建筑马头墙的形式。早报记者 贾亚男 这一老式石库门建筑山墙采用了徽式建筑马头墙的形式。早报记者 贾亚男

  上海杨浦区昆明路415号房最近在一群老上海寻踪者的圈子里小有名气,一楼的住家有点不明状况:“怎么回事?这两天都有二十多个人来拍照了。”

  ■ 老上海寻踪者探访早期石库门追索20世纪初石库门的第一次转型

  上海杨浦区昆明路415号房最近在一群老上海寻踪者的圈子里小有名气,一楼的住家有点不明状况:“怎么回事?这两天都有二十多个人来拍照了。”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专家、微博上的老建筑红人娄承浩不久前在实地勘察时发现,这栋房子原本独门独院,有传统的中国古建风格和早期石库门的特色,是从民居到石库门演变的一桩实例。早报记者近期就跟随娄承浩一同探访了这座老宅。

  独门独院是早期形式

  娄承浩先在昆明路大连路的路口停下脚步,“现在我们站的地方曾是公共租界的边界,以昆明路为界,这一边(北面)就都是华人区域。”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解释了老宅的很多特色。

  从外墙看,最显眼处莫过于其马头山墙,这种俗称风火墙或防火墙的山墙形制是徽派建筑和赣派建筑的主要特色,呈台阶形,通常有花纹或是马头的装饰,取其一马当先的吉利之意。事实上,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和观音兜(另一种山墙形式)在老式的石库门中都很多见,可能是取其封火功用,也可能是屋主喜好。

  娄承浩介绍说,这家人从门面来看有强烈的西方特色,门的两边是希腊爱奥尼克式的柱子,上部雕刻有山花。推门进去则是一派浓烈的中式风格,步入前天井则可见其单幢三开间一厅两厢的结构。

  依据娄承浩的判定,这幢房子应该是在民国以前、20世纪的最初十年建造的,主要的依据就是其无处不在的中国传统江南民居特征。在微博中,他写道,“木柱和挂落、木栏都与董家渡沙船大王沈宅已拆除的第一进相仿(沈宅为建于1860年的三进式民居)。”

  沿着基本完好的车工木楼梯上到二层,前厅的房间因居民搬走上锁而不得进入,但一侧的厢房和半层间的亭子间仍清晰地保存着。

  原本通天井的地方,因后来需要住人,搭建出了几个小空间,整个二层也显得很昏暗,但若沿着二层的小楼梯攀爬至顶层阳台,会豁然开朗。娄承浩介绍说,一般石库门的阳台,只有亭子间上面一方小小的空间,而像这样宽敞的三开间阳台是很少见的。这大概也是“任性”的屋主自己的独特设计。这里能看到坡型屋顶上的老虎窗,但其瓦片是后加的机平瓦。

  三开间的后面隔着一条狭窄通道就是后楼,这里是上海人常说的“灶披间”,也就是煮饭烧菜的地方,旁边是佣人的住所。

  从江南民居到连排石库门

  虽然一路之遥就是原公共租界区,但这里还保留了上海最原初的样子。娄承浩说,“这里离下海庙不远,可以想象上海冲积成陆到此时,上海的模样。博物馆看不到的东西,深藏在民间。”

  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中有记载在河南路、宁波路一带的公顺里、兴仁里等地存在早期老石库门住宅。老式石库门山墙多采用马头山或观音兜的形式。平面一般为五开间四厢,进门就是天井,天井两侧为左右厢房,迎面为客堂间,之后再有一个天井,后天井为灶台和后门。

  可以说早期的石库门与传统江南民居并无二致,对外相对封闭,自成天地。只不过用石条围束住门很有特色,宁波人称之为“石箍门”,其发音同“石库门”,以后沿用下来。

  在昆明路的老宅中,前天井内可见的木质栏杆、雕花还有廊轩,都是中国古建筑的元素。

  1910年前后,石库门经历了一次转变,从传统家庭式的江南民居脱胎成为城市中心用地率极高的住宅,其建筑也渐渐从中式走向西式。

  石库门的西化从外立面开始。民居中多用古代仪门式样,用传统砖雕青瓦压顶。此时受到西方建筑风格影响,会用三角、半圆等几何形状饰以山花,昆明路的老宅就是如此,两边柱子更是采用希腊柱式。

  另外随着地价的飙升,房地产公司竞相投入建造这种用地效率极高的住宅形式。英国连排样式能最大化提高建筑容积率,而江南民居式样则最适宜中国人居住,因此产生中西结合的住宅群。原先的单元平面由三开间二厢房改为单开间或双开间一厢房,瘦身,再复制。

  1919到1930年间,石库门又迎来变化。两层的建筑被增加到三层,原先的砖木结构逐渐为混凝土所替代。原本“箍门”的石头开始用清水砖和外水粉刷石面层取代。建筑进一步趋向西式和简化。

  据娄承浩分析,昆明路的这栋房子约建造于石库门的第一个转型期,基本的依据就是外立面的西式风格与内部的中式结构和装饰相结合,并且仍为两层间。

  关于屋主,我们所知甚少。娄承浩说,这里地处租界之外,留存档案很少,他曾听说这是清末一位面包厂厂主的自宅。在探访过程中,隔壁里弄理发店的老板说,屋主是一位叫做钱通富的大夫,他以独门秘方治疗疔疮闻名上海,99岁才去世。

  隔壁老住户告诉早报记者,虽然百年前一路之遥就是公共租界区,但这里还保留了上海最初的样子。娄承浩说,“这里离下海庙不远,可以想象上海冲积成陆到此时,上海的模样。博物馆看不到的东西,深藏在民间。”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