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南博老院长徐湖平:从导弹兵到文博专家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南博老院长徐湖平:从导弹兵到文博专家

南博老院长徐湖平:从导弹兵到文博专家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杨才玉

  徐湖平,男,1945年1月出生,湖南省平江县人。1973年进入南京博物院,1985年8月任副院长,2001年1月任南京博物院院长,2006年1月任南京博物院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吴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江苏民间收藏研究会会长等多种团体的职务。2001.2-2005.12 担任南京博物院院长

  传奇的军旅生活

  与徐湖平院长有着深厚情谊的徐展堂先生,同南京博物院也有着说不尽的缘分。徐展堂先生是江苏宜兴人,早年随家人移居香港。但他不忘桑梓之情,对家乡的建设,特别是文博事业十分关心支持。南京博物院的瓷器展厅,就是以徐展堂先生名字命名的。2000年12月中旬,当香港文化博物馆开馆时,徐展堂先生特地邀请内地部分文博专家和收藏家与会。在欢迎酒会上,我们亲眼看到徐展堂先生一手举着酒杯,一手亲热地搂着徐湖平的脖子,将他的事迹介绍给海内外与会人士,还就徐湖平在副院长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既让主持工作又不能转正一事,颇有感慨地发了一通议论。岂料,从香港回来,徐湖平便很快“转正”了。

  作为一名文博界的知名学者,徐湖平竟出身于行伍。1963年,根正苗红的徐湖平从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一毕业,就被选送到北京空军某部二营,成为地对空导弹部队的一名战士。在6年军旅生涯中,他所在的部队曾成功击落三架潜入我国领空进行间谍侦察活动的美国U—2型飞机,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英雄营”称号。1964年7月23日,徐湖平作为所在部队的一员,在北京光荣地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69年,徐湖平退役回到南京,在新华印刷厂做了4年技术工人。1973年7月,组织上调他到南京博物院工作。每在这里工作一天,他都更深地领略到中华民族历史的久远、绵长,文化底蕴的博大、深厚。为了能尽快地掌握文史、博物知识,他广泛涉猎美学、艺术鉴赏、书画理论、历史文献、将能挤出来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通过刻苦自学,先后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毕业文凭。他除了向书本学习外,也不放过向任何一位专家、学者学习的机会,如杨伯达、杨仁恺、汪庆正等文博界老前辈,没有一个不对他的治学精神予以首肯。他更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多年来,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地十之八九他都去,在实践中学习考古专家的工作方法,积累文物鉴定的知识和经验。

  1985年8月,上级组织任命徐湖平担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当时院内有些变故,各项工作几近停顿。徐湖平受命于危难之时,勇敢地挑起了重任。他在副院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其中后6年是以常务副院长(法人代表)的身份履行院长职责的。他是一位既精通业务又懂得管理的学者型的领导干部,以改革的精神,率先在全国博物馆系统建立了一院、三馆、五个研究所的框架(即南京博物院下设历史、艺术、自然三个分馆,设考古、民族民俗、文物保护、古建筑、历史艺术五个研究所),以此为主体来带动南京博物院的陈列、展览、学术研究和编辑工作。

  火热的文博事业

  坐落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南京博物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筹备建院至今已近80年。1933年4月,在我国著名的爱国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议和主持下,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南京成立。筹备处延请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为主任,聘请翁文灏、李济、周仁分别负责自然馆、人文馆和工艺馆的筹备工作。接收国民政府内政部所属古物陈列所等处的文物作为中央博物院的基本藏品。之后又购藏闽侯何叔甫古物2000件,接收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采集的文物3箱和甘肃出土的文物若干件。1936年6月,博物院第一期工程动工兴建,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工。直到1947年1月工程才得以复工,是年底竣工。

  在这漫长的12年中,中央博物院的员工一边积极收集、购买、发掘文物,一边还要为躲避日寇的战火而四处转移文物。1946年12月,颠沛流离的人员和文物一同回到南京。随着解放战争我军的节节胜利,蒋介石预感到自己末日临近,于1948年12月30日至1949年1月14日从中央博物院30多万件藏品中挑选了800多箱,计15000件文物,分三批用军舰载运至台湾。如今,这批文物已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藏。

  现在,南京博物院的藏品已有44万件之多。仅次于北京和台湾的两大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有藏品近100万件;台北故宫博物院有藏品64万件,其中器物类藏品约为12万件,其余者均为文献资料。南京博物院的藏品共有七大类:一是官窑瓷器约26万件,以明清官窑为主,又以清代官窑居多;二是古代书画作品约3万件,以明清各大流派代表人物的作品最具特色;三是近万件六朝文物;四是明清工艺品,如漆器玉器数量也很可观;五是南京博物院几十年来考古发掘的太湖流域的出土文物,以良渚文化的文物最为丰富;六是民族民俗文物的收藏,从上世纪40年代起,由凌纯声、李霖灿、谭旦冏等大师级学者和后来者经手征集的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民俗文物,已成为南京博物院藏品的一大特色;七是革命文物的收藏,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博物院一直比较重视对革命文物的征集,共有2万余件。其中包括早期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恽代英的怀表,八路军、新四军的布告,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木船等,还专门建了革命文物库房。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成为南京博物院有别于其他历史博物馆的特色藏品。

  新中国建立以来,南京博物院划拨、借调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有1万多件,给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有8000余件,包括司母戊鼎、针灸铜人等珍贵文物,为祖国博物馆事业做出了贡献。

  徐湖平担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不久,我国开始了辉煌的改革开放历程。博物馆事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成为徐湖平经常思考的问题。在充分对院情、国情了解的基础上,他又对海内外多所博物馆进行了考察,分析了世界博物馆发展的现状,结合实际工作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第一,中国的博物馆要充分发挥收藏、展览、研究三大功能,不能追求同一模式,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建设有特色的博物馆。现在各地偏向于建历史性的博物馆,千馆一貌,没有多大特色。而对专题性、艺术类博物馆重视不够,致使地方特色不鲜明,这是一个误区,应该改进。第二,博物馆必须走改革开放的路子。他说,我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有门类齐全的历史文物,但是我们缺乏高素质的人员,缺乏充足的资金,缺乏现代化的馆舍和展出场地。博物馆高素质的人员偏少,而且人才太单面,基本都是学历史、学考古的,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很少。所以,南京博物院这几年引进了一些文化人类学、美术学、化工、文物鉴定等的专业人才,从整体上改变了南京博物院的人才结构。在此基础上,徐湖平带领南京博物院的干部职工,一是抓展览,不断地举办文物藏品展览,采用多种办法吸引观众来参观,以充分发挥院藏文物的教育功能;二是抓出版,将博物院的研究成果出书、出刊物、办报纸。徐湖平说,我们不能让文物在库房里睡大觉,既要注意田野考古,也要重视发挥院藏文物的作用。要努力把40多万件院藏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发掘出来,通过出书出刊物,扩大社会影响,使之流传于世。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非常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群体作用。他认为当馆长不能满足于自己写几篇论文,出几本专著。他有个形象的比喻一个馆长水平再高,把他变成铁,也打不了多少钉!如果把专业人才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大家各尽所长,那力量是无穷的。在工作中,徐湖平有意识地给青年知识分子压任务,鼓励他们在查找资料、翻阅文献和著书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积累经验。近十年来,南京博物院每年都有20多种出版物奉献给社会,所出版的有《华夏瑰宝》、《清代山水画集》、《清代花鸟画集》等大型画册,《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六十周年纪念文集》、《文献考古研究》、《中国收藏小百科全书》(共 100本,现已出版30本)、《南京博物院珍藏系列》(10本)、《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10本)等编著,及《华夏瑰宝》、《明清官窑瓷器》等光盘。一大批质量上乘的出版物向世人展示了南京博物院的实力。通过出书出刊,南京博物院既向社会传播了中华文明,也取得了社会效益,还造就了一批中青年专家,可谓一举数得。

  为了解决博物馆资金缺乏问题,徐湖平提出馆长也要做社会活动家,带领博物馆走向社会。1993年,南京一位名叫周二贝的五年级小学生拿出自己积攒的78元钱捐给南京博物院,支援博物馆建设。徐湖平很受感动,专门为周二贝召开新闻发布会,此事在南京乃至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人们纷纷响应,你 10元,他100元,短短几天,南京博物院就收到来自民间的捐款数万元。钱虽不多,却显示了来自社会的强大支持。尔后,德国菲利普公司的总裁给南京博物院捐赠了670万元的灯具设备。爱国人士邵逸夫、谢子好分别向南京博物院捐出 500万元和200万元。1999年9月26日,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新建的艺术馆华美壮观,馆内的声、光、电等现代化设施将展品映衬得美轮美奂,光彩照人。为了这一天,国家投入了1.2亿元资金,南京博物院接受社会捐赠和自筹资金达 1400万元。

  善意的民藏知音

  作为公立博物院的院长,徐湖平对民间收藏有着深邃的见解,充满着十分真挚的感情。他认为,世界上四个文明古国,其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后来都相继中断了,未能继续下来,惟独中国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究其原因,除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中央集权、国家统一这个重要的原因之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起的传承、支撑和维系的作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从远古延续而来的公、私收藏传统,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来讲,想完全依赖国家和各地的公立博物馆把所有文物都妥善保护和收藏起来是极不现实的。这些公立博物馆受种种因素的限制,所收藏的只能是浩如烟海的文物中的一小部分,即能代表中华民族文明延续的精华部分,而大量的文物则多是由社会团体和民间人士在收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民间收藏热潮,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潮流。作为公立博物馆,有义务帮助和引导民间收藏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徐湖平向我们谈起一件让人忧虑的事情。2000年,有一位浙江青年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购买了一批文物捐给了国内某博物馆,不料却遭到了非议。有人说,此举合理不合法。所谓合理不合法,是指他购买的文物全是出土的等级文物。徐湖平颇有感触地说:“是不是这位青年将这些文物毁坏了,或者卖给文物走私贩,这就合情合理了?”

  事实证明,对文物的交易不能采取堵的办法,堵是堵不住的,堵的结果只能是把文物堵到境外去。他建议国家应该去疏导文物交易,可以定时、定点地开放文物交易市场,组织专家为文物交易者进行鉴定,同时,公立博物馆也可以从中觅得珍品以补馆藏所缺。这样,一方面国家可以掌握流散文物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民间收藏和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样的看法,在文博界有着相当的代表性。

  徐湖平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论者,他同情和支持民间收藏,经万余名会员选举,他担任了江苏省民间收藏家协会会长。他亲自给民间收藏家作辅导报告,他把民间收藏协会举办的大型展览就安排在南京博物院的院子里。江苏省收藏协会以博物院为依托,出版了国内首部大型综合性收藏资料汇编——《民间收藏大观》,还办起子《江苏收藏报》,其主编也是徐湖平。徐湖平说,作为博物馆有义务鼓励民间收藏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财力进行收藏,有义务培养民间收藏队伍,要用国家的文物政策法规去教育、感化民间收藏家,引导民间收藏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民间收藏家的眼里,徐湖平是他们的知心人!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