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记青海和日的雕刻艺人贡保才旦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记青海和日的雕刻艺人贡保才旦

记青海和日的雕刻艺人贡保才旦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在泽库县和日乡政府的大院里,有一块被矮矮的砖墙围护起来的园圃,几十棵高大的、腰般粗细的杨树,成为这里的标高。严酷的高海拔环境,只允许俯就在原野上的低矮植物,即便是像雪山草甸、高山灌丛、流石滩地盛开的那种长着淡黄色刺毛、倒卵形花瓣,散发着馥郁清香的黄绒蒿,也不过是一尺多高,而这几十棵杨树能够在这里长得如此高大,绝对是个高寒牧区的奇迹。    事先约好由和日乡政府副乡长伟东和人武部部长夏吾仁增陪同我去拜访远近闻名的雕刻艺人贡保才旦大师。

  汽车在和日寺近旁的村落里七折八拐,穿行在用生土夯筑的围墙和巷道里。这样的生土建筑如今已经在曾经遍布的青海农村被齐整的砖墙瓦房逐渐取代,那种斑斑驳驳中被时间浸润出来的苍老、朴拙的气息,已然退出了旧日乡村的历史舞台。而在这片草原深处,想不到再次看到如此古老的土墙,我的大脑里顿时被一个久远的时空和一种古旧的情愫所占据。

  在路上,我就听说贡保才旦不久前患上了中风,说话不方便,能不能顺利采访,只能试试运气了。我自己给自己心里打气:即使跟这位老艺人交谈不成,就是能见上一面,也是我的一次机缘,一次莫大的荣幸。

  大师的院落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院子里长满了没过脚面的青草,青草间还零星地开着一些瘦小的黄花。他的房门前支着一顶带拉锁的简易布面帐篷,这是他的两个得意门生斯德尖措和久美切羊平日里雕刻的工作间。眼前的帐篷里,两块大号的水泥砖摞在一起,一块厚石板搭成工作用的案几,旁边的木架上面平放着他们还未完工的雕刻,还有散放的简易工具。帐篷后面挨着一座由一截玻璃窗阳台连接着的简易土房子,房子的大小也就不过四五平方米左右,这就是贡保才旦的起居之地。副乡长伟东进去给老人打了一声招呼,随后便邀请我进去采访。老人的床靠着窗户,就地用两块木板支在地上,就像日本的榻榻米,上面再铺上毯子和褥子,老人就躺在被向阳的窗户引进来的光线里,穿着红色的僧衣,头上缠裹着宁玛派僧人特有的红色帽子,眼眶上架着一副眼镜,鬓角上有几缕弯曲的白发蓬散着。床头上有个简易的架子,放着经书和一些物什,床脚用布围起来的柜子上堆放着备用的被褥、皮袄。屋角的房梁下面,挂着一幅印刷的唐卡。屋子中央的砖地上,铺着一条长方形藏毯,主人就让我坐在藏毯上的一支马扎上。在我和贡保才旦的卧榻之间,是一个改造了的藏式灶膛。圆如石鼓的铸铁炉具连接着铁皮烟筒,炉具上搭着一个被牛粪火熏黑了铝壶。1977年出生的人武部部长夏吾仁增,给我担任翻译。他的转述和贡保才旦的学生斯德尖措的插话,副乡长伟东的补充介绍,让贡保才旦过往岁月中的形象在我的脑海渐渐丰满起来。

  贡保才旦是土生土长的和日人,1937年出生,掐指算来,眼下的他已是一位耄耋之人。从很小的时候他就表现出对佛像雕刻浓厚的兴趣。一切好像在冥冥之中就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世界种下了艺术的种子。通过在和日寺院拜石刻艺人守龙仓、哇布旦等为师,他初步掌握了唐卡、壁画、泥塑等艺术的基本技能,十来岁他就自己可以在石头上独立雕刻了。谈到兴头上,老人还特意让学生斯德尖措从屋子里取出一个用布层层包裹着的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件雕刻的佛像。“这是老师10岁时刻的,也是老师的第一件雕刻作品”,斯德尖措解释的时候,我仔细端详了一下这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这是一块两寸见方的咖啡色石料,表面已经形成了一种温和沉静的光泽,拿古玩行业的专业术语,这叫“包浆”。由此可以揣知老人和他的徒弟们宿昔里不知多少次摩挲过这件作品。让人不得不啧啧惊叹的是,当年还是个孩童的贡保才旦就已经显露出他在石雕上不凡的身手。如果不经说明,谁能想象得到如此精妙简洁的造型,是出自一个十岁小孩的手艺!你瞧:巴掌大的石面中央凿刻着一座佛龛,佛龛里释迦牟尼佛趺跏静坐在由大瓣莲花装饰的台基上。释尊的左手放在肚腹,掌心向上,手里还托着一个钵盂,这种姿势在藏传佛教里叫做“禅定印”。释尊的右手轻轻扶在膝盖处,摆出的手印则是“触地印”,象征着对诸魔的降服;因为释尊的指尖接触到地面,表示他的善行和法力,都可以让大地作为证明。释尊带着肉髻的头顶,罩在圆形的光晕里,身体外散出的一道道光芒组成的一个椭圆形的光环,与头顶的光环自然相接。那一道道光芒刻成的一条条纹理,流畅得如同层层叠荡的涟漪,那刀法,沉静醇厚,没有一丝一毫的躁气。尽管释尊的尺寸可以用古典画论里常说的“寸马豆人”来形容,但佛像的面目表情仍旧被刻画得异常和悦安详,那眸间唇角泛出的微笑,弥散出一种凡人鲜有的静穆与内在的和谐。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一件小小的石雕,竟然会灵气四溢,释放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所具有的永恒的感染力,那幽光沉静、精光内蕴的无穷魅力,不但会让你过目难忘,而且会经由悦目的感觉,深入到你全部的心灵世界。

  可是,像这般精美的雕刻作品,这些年屡屡被一些外面来的人偷走或骗走,还有人绞尽脑汁花钱买大师的作品。可是再高的价,大师也不为所动。他没法理解把自我修行的功德变为随行就市的商品。

  随着交谈的深入,我了解到贡保才旦老人更多的经历和逸闻:他自幼聪明好学,博采众长,善于泥塑、绘画,精于石刻艺术。老人不单会石刻造像,还画过唐卡,刻过木雕,设计过佛塔,年轻的时候甚至还在头发丝上刻过微雕。上世纪八十年代,同德县聘请藏区的画师为夏日仓寺画佛像,结果,请来的画师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佛像的绘制,惟独他胸有成竹地画出了精美的佛像,这件事让他的名声不胫而走。

  天资聪慧的贡保才旦不仅在艺术的殿堂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他还将他无穷的好奇心、探索欲伸向艺术领域之外的领域。譬如,在文革时期,他脑子里就设想过用轮子来设计飞机的构想。有一年附近的一家发电厂出了机器故障,厂里没人能修,最后有人建议让他去试试。结果他不负众望修好了发电机。他还懂藏医,能给人把脉看病,有人曾用医院的仪器检测出来的病情结果和他把脉得出的结果进行比对,发现两者的诊断结果完全一致。贡保才旦活跃的心智,让我不禁想起意大利的画家达·芬奇,尽管他没有像达·芬奇那样设计出一些精密的东西,可是他也发明了不少令人称奇的东西。譬如眼前的灶膛,就是他用铁家伙做成的一个状如石鼓的灶膛。他的学生还向我展示了另外两件发明,一件是一个可以折叠的小书桌,合起来是一块木板,抽拉、折叠几下之后,就支撑起一个微型的书桌,那上面可以放置经文或书籍。还有一件是他在出行或是闭关修行时用的简易炊具。一摞子锃亮的不锈钢钢精盆,有的被他在盆面上钻出整齐有序、密密麻麻排列的小孔,有的切削去了一部分。把这些组件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可以用固体酒精或蜡烛作燃料的炊具炉。

  在《泽库县志》的彩色插图里,收录了贡保才旦的多件作品。我从慈眉善目、长髯飘垂、右手持有铁链的特征上,辨出其中的一幅乃是《唐东杰布》,因为他是一位以修持长寿闻名的高僧大德,同时他又在雪域高原的很多河流上建造了便于交通的铁索桥,有人统计过这位出生在玉树称多县的佛教大师,一生在藏区共修造了一百多座桥梁。唐东杰布还被奉为藏戏和铁器工匠的鼻祖。我还曾在书上和人家的门楣上看到过德格印经院的木刻版画,画面上,唐东杰布的胸腹部被咒语组成的轮状符咒所占据,咒轮的中心则刻着可以让虔信者免除刀兵、疾疫、饿馑以及水、火、风等灾难,使所在之处吉祥圆满、眷属和睦、身心安康、去处通达、所求如愿的十自在相符。那个雕着一只大象,大象背上蹲着一只猴子,猴子肩上扛着一只兔子,兔子头顶上站立着一只羊角鸡的作品,无疑是藏区著名的“和睦四瑞图”。最惹眼的一幅就是《莲花生大师》的雕刻。和其他几件作品简练、朴拙的浮雕手法相比,这件作品比例精当、量度精准、线条流畅,通过刻、雕、凿、钻、打磨、镂空等复杂的技法,可以说极尽繁密精细的刻画,从莲花生大师静坐的法台基座到其背光圆环边缘的花卉雕饰,把一种华丽、绚烂、繁盛的美感与佛法的庄严雕刻得那么熨帖,好像那坚硬的石材倏然间褪去了石头原本的僵硬与呆笨,在他精湛的雕技下服帖得如影随形,就连莲花生大师身上流动柔婉的衣纹,也跃动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遗风,难怪这件《莲花生大师》雕刻连同《和睦四瑞》,在2002年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展”的评选中获得过金奖。

  如今,作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贡保才旦虽然不能亲自奏刀雕刻了,但他已经把他的雕刻绝活传给了他的徒弟们,周围和日村石雕公司的村民们。文化的记忆,精神的薪火,就这样承继着,传递着,就像这一件件不朽的雕塑,一面抗拒着时间的侵蚀,一面把自己变成璀璨的时间之花。(作者:马钧)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