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张子康:美术馆永恒的核心是人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张子康:美术馆永恒的核心是人

张子康:美术馆永恒的核心是人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经营和接触美术馆多年,我有越来越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在中国大大小小的美术馆中,无论是氛围还是环境都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即人文关怀:一是对创作者的关怀,一是对观众的关怀。

  我所处的青年时期,正赶上“八五”思潮,那是个谈论艺术的年代,艺术家们是那么热情洋溢、光彩照人地表达自己的个性,折射生活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那时候的艺术家,后来几乎都成名了,我很多时候去美术馆看到他们的作品,想到的还不是这些作品本身,而是它们背后那些年轻的岁月和生命,想到的正是他们的经历,而这也成为了衡量这些作品最初的尺度。

  我曾经很多次说,看一张画,要看到画的背面去,看到画背后站着一个人,要去感受他的性情、气质、血肉和生活状态,以及通过他去感受那个时代和与时代相接续的历史传统。真正画作的气质,尤其在水墨晕染之下,最需求的不是张扬出多么强烈的情绪,更需要闲适与宁静的胸怀,如此才能在艺术上见得旷达阔远。对于我来说,跟艺术家的交往交流是有条件的,对一幅画、一件作品、一个人的了解是自然的,这是职业、职位和行业所赋予我的方便之处,然而对于进入到美术馆的参观者来说,这种交流和熟悉是难以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一直在想,美术馆究竟怎么做才能把参观者这个“人”和艺术家这个“人”建立起一种熟稔的认知和联系,让参观者也能像我一样,至少能从有限的条件中,去把握一幅作品背后的人的姿态、精气和人性。在这点上,南条史生是对的,他反对美术馆的布置和陈列干涉作品,即使在客观上干扰,对解读作品背后的意义也存在着不可估量的伤害。多年来,我也在寻找一种美术馆的环境和方式,尽力剔除对作品和对人的误读和干扰。

  我们的很多美术馆对艺术家的关怀开始萌芽了,但做的还远远不够,没有挖掘出足够的方式和方法去呈现他们宽广的生活世界和深邃的内心世界,仅仅是围绕着作品背后展开呈现和陈述。同时我们做的更不够的是,对于进入到美术馆的人还缺乏足够的观照,只是把他们当作一个观众和看客,以至于观众也仅仅是把美术馆当成一个时尚、艺术甚至是旅游观光性质的场所,而不能建立起一种交往的、体验的、对等的、尊重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和作品、艺术家去对话。

  作为观众的人,是美术馆存在的终极价值所在,一个没有观众意识的美术馆,是无法在当代社会生存的。

  相比我们的情况,台湾美术馆在发展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价值视野,他们在对待进入到美术馆的公众上有着独有的方式和姿态。

  比如你去台北市立美术馆,你会体味到很多和内地美术馆不同的地方。2009年他们做过一场两岸城市艺术节的“上海文化周”,推出了一场名为“上海故事:上海美术馆馆藏作品展”的展览,为台北人讲述了一个动人的上海故事。曾几何时,台北人看上海,居然可以是零距离,而且一眼看尽60年风华,这是台北市立美术馆了不起的地方。因为两岸分治的政治因素和地理因素,台北和上海的距离一度曾经显得非常遥远,但是在美术馆这个特定的场所,因为美术馆人的努力和巧思,你尽可以通过艺术打通距离和政治的鸿沟,建立起一种可以触摸、可以闻得到、可以听得到的印象,感受到一种近之在侧、触之也温的生动而真实的在场感。

  后来,台北市立美术馆在上海推出了一场“台北文化周”的展览——台湾行旅: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品特展,展出了来自台北市立美术馆以台湾60年代表性艺术家为主的馆藏精品,回报给上海观众。台北市立美术馆从4000余件作品中,挑选出50幅画家笔下的台湾风光,依照台湾名胜,如垦丁、玉山、阿里山、日月潭等,分别在八区展出。画家们独到的眼光所呈现的自然与人文风采,为上海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台湾的视窗。

  在台北市立美术馆的经验中,你可以发现,他们做展览一个永恒的核心就是“人”,无论你是市井百姓、妇孺老幼,还是大学教授、艺术家,在进入到展览的那一刻起,那样的环境、布置、艺术品、灯光和影像所营造起来的氛围,就把你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澄澈的、赤诚的人,你可以在其中充分体味到艺术和艺术家永恒的真味。反观我们的美术馆,尽管在藏品、设备、场地、资金等方面已经比较充裕,然而在对人的把握和用心上却依然失之粗糙,不够真诚也不够尽力,进入到美术馆、看到展览的观众也还没有成为飘零多年回到“艺术故乡”的游子。

  今天的美术馆应该越来越重视观众,或者说是“消费者”。如何与观众进行良好的呼应与沟通,从而充分满足观众休闲、娱乐、社交、观光、学习等多方位需求,是当今美术馆营运策略中的一个整体趋势。

  美国的大都会美术馆、国家美术馆等,大都把培养艺术观众置于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充分重视。尤其是对儿童的重视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的教育思想,从小培养了国民的创新意识,而且许多美术馆的捐赠者都是那些从小经常去美术馆并对之拥有美好回忆的人。而在中国,虽然大多数美术馆的生存有国家支持,但发展美术馆所需要的资金更多要靠社会和美术馆的观众。尤其是中国的民营美术馆发展,几乎绝大部分必须依靠社会资本的投入。美术馆只有把观众放在第一位,尽量让每个观众感觉满意,为美术馆做最好的宣传,才能建立优良的口碑与形象,取得社会公众的信赖与支持。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