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对话宋庄美术馆馆长方蕾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对话宋庄美术馆馆长方蕾

对话宋庄美术馆馆长方蕾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宋庄美术馆成立于2006年10月6日,占地约5000平方米,作为宋庄艺术园区的标志性建筑,它与宋庄艺术家群落逐渐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2012年方蕾女士出任宋庄美术馆馆长以来,为了重新明确当代艺术的界限,宋庄美术馆将继续通过举办展览、论坛、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向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态度,并以客观的角度审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思潮,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

  李恺:宋庄美术馆以“宋庄”来命名,称谓上显示了它明确的姿态,那么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筹备建立起来的呢?

  方蕾:关于宋庄美术馆的历史我们将会在2013年9月的展览中得以体现,这是一个以时间为线索的展览,同时又呈现出宋庄艺术生态的广度。

  1993年底圆明园画家村被驱散以后,艺术家方力钧、刘炜、杨少斌、张惠平、王音和批评家栗宪庭等人找到了这个既便宜又自由的创作地,离北京也并不太远。第一批定居的艺术家总共才六个人,目前在宋庄生活创作的艺术家已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余人,其中包括来自美国、韩国、西班牙等近10个国家的200多名外国艺术家……最近为了策划展览的原因,我们也在做调查走访的工作。宋庄二十年的历史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从1994年到2002年间宋庄还是一个比较朴实的生活状态,艺术家只是在这里工作和生活。2002年以后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对于文化的需求变得迫切,以艺术发展为契机兴建各种文化创意园区,宋庄艺术园区是那个时候开始正式规划兴建的……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谈到小堡村的党委书记崔大柏,他很有意思,想法也很直接,凡是能给村民带来利益的事情他都愿意尝试。艺术家在他看来是可以改善村里经济收入的资源,从这一点上还是能够证明他眼光的独到。

  客观上讲,宋庄美术馆是一个特殊的案例,最初是由“小堡村村民委员会”决定投资兴建,资金是村民的钱。从建筑角度来说它是村子里的资产,而有意思的是建成之初邀请了栗宪庭出任馆长,这就形成的一个巨大的差异,一所村级美术馆却拥有了一个最高学术水准的代表人物出任馆长。所以说,从一开始宋庄美术馆就显得非常特殊,它和官方美术馆不同,与私人美术馆也不同。宋庄美术馆迄今为止一直以学术为根本,坚持非营利的做法,不接受租赁场地的方式举办展览,同时仍然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目前国内对于“美术馆”的定义不够严谨,大部分“美术馆”会掺杂商业利益的东西在里面,因此各个美术馆之间在学术层面上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对艺术的发展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李恺:从1994年艺术家能够在村子里落下脚,没有被驱散,一直持续了下来,与崔大柏的眼光和坚持有直接关系,他还在担任小堡村书记吗?

  方蕾:是的,崔大柏一直担任小堡村书记到现在。实际上宋庄背后存在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本地化的发展线索,主要是本地农民的生活,它是个背景;另外一条线索就是艺术家从1994年以来不断入驻、工作与生活。前两天我和栗老师还聊到了“两个宋庄”的现象,一个是农民的宋庄,还有一个是艺术家的宋庄,两条线索有时平行,有时候会交集纠缠在一起,并不是绝缘的。宋庄这片土地土质不太好,沙化的土地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得考虑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发展。当时在宋庄入驻的都是中国当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家、批评家,所以宋庄在国际上也赢得了一定的声誉,这让一些领导意识到原来文化艺术是可以带来这么大影响力的,他们考虑到这片土地虽然不适合种庄稼,倒是能够“种点人才”出来,怎样才能利用好艺术家资源扩大影响力和经济上的收益呢?最初本地农民将自家剩余的房屋租赁给艺术家,获得一些租金同时也能改善农民的生活,随着艺术家人数的膨胀,农民也会为艺术家生活开办相关的服务,比方说餐饮、购物、交通、快递……渐渐地本地农民可以不依靠土地种植维系生活了,进而转向为艺术家提供服务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目前,据我了解小堡村大部分村民都有房屋租赁给艺术家,会和艺术家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其中也就包括我们的美术馆。

  李恺:他们仅仅只是从经济利益、宣传角度去考虑艺术家群体的?

  方蕾:也许吧,他们并不关心艺术家的创作,但是他们知道艺术家的艺术活动会拉动宋庄经济的发展,于是就开始策划怎样利用这样的资源,于此同时“艺术区”的构想就出现了。2005年以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来到宋庄,吸引他们的原因就是这里拥有相对完整的艺术生态环境,有美术馆,有批评家,有策展人,有画廊……目前,这个艺术家聚居区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大的,宋庄美术馆就承担了调查、研究、提升本地艺术家的功能,我想现在还要增添一项新的功能——与国内外同行之间艺术交流的功能,栗宪庭先生试图给中国当代艺术营造和延续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实验性的平台。宋庄美术馆既有它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尴尬。宋庄美术馆在这里像是一座灯塔,也许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李恺:世界范围内来讲,文化学术不分官方与非官方,但由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原因,导致了国家体制艺术与非体制艺术并存,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并存的现象,作为美术馆执行者对这种现象持有怎样的见解呢?

  方蕾:目前社会各界力量在进行艺术的推广工作,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家还不了解什么是当代艺术的时候,很多艺术家已经建立了国际间的学术联系,从国际上带回来很多新的东西,不断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中国也有着自身的历史和固有的传统文化,强调师承。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长期不能获得比较大跨度的发展,换句话说不能为世界提供所谓软实力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思想是趋同的,继承性的,并没有超越。目前不只是中国的环境变了,整个世界的环境都变了,20世纪末人类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整个世界的运行方式都发生着变化,你不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里面。比方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了短短几十年,我们自己也在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期中也蕴涵着营养和贡献,但问题是世界变了!你怎么办?

  李恺:之前业界对您更多的冠以策展人的身份,现阶段身份的转变其中也会有自己的一番体会吧。

  方蕾:曾经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的时候被问到:什么样的人可以做策展人?其实在国内,策展人的概念被扩大化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几十年里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展览,有的质量很高,有的则相反。一个真正的策展人首先要提出问题,有对艺术的把握和甄别能力,对艺术的演变有自己的构想和预测,能够和艺术家一对一的讨论方案,充分理解艺术家的创作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将他纳入到展览里面;其次是行政方面的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三是资料的搜集;第四才是布展编辑出版物,接下来才是展览现场的布置和把握,媒体宣传等等。事无巨细都要照顾到,就像一个“大保姆”,倾注时间和情感在其中。但接触到美术馆的工作以后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美术馆学术走向是什么,美术馆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是什么,宣传推广上的风格是什么,员工的待遇福利,协调各级部门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去寻找资金……体力智力都会很透支。一般情况下美术馆馆长是不用参与展览策划的,应由策展人带领工作团队来配合,馆长只考虑一些宏观的问题,进行宏观的沟通和谐调。但是现在,我必须都得自己来做,因为我们没有更多的经费邀请策展人工作,这是一个缺陷,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改善。真心希望宋庄美术馆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李恺:您是否考虑过一位美术馆的负责人与艺术史之间会是怎样的关系呢?

  方蕾:我觉得现在我要做的工作就是尽可能的呈现,太早的考虑这个问题没有意义,我可以和艺术家成为朋友并为他们服务,维护好我们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说很简单并不复杂。

  李恺:您目前的工作重心放在哪些方面,之后宋庄美术馆与中国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又会是怎么样的?

  方蕾:我是2012年5月份接任馆长,2005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微博]”这个项目是我创建起来的,当时做了很多工作,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美术馆工作经验。栗宪庭馆长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志性人物,但“美术馆”管理对于他们这批前辈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甚至对于整个中国来讲“美术馆”都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去年我在接任馆长之前宋庄美术馆的场地差点租出去做高考补习班,原因是村民委员会在经历5年的运营之后不愿意再为美术馆提供经费了,据了解之前宋庄每年要为美术馆投入200万人民币的资金。一方面,我们没有权利强求农民义务的为艺术付出;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宋庄美术馆不存在了,这个事件将对于艺术界都会有所触动和影响,所以经过讨论后还是决定要将它坚持下去。目前我们的团队在没有经费来源的情况下从基础工作开始,正在逐步改善美术馆的状态。

  接下来宋庄美术馆将仍然保持客观的态度来审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变化,尽量回避靠出租场地来过日子的情况。外界可能也会听到宋庄美术馆的场地价位,实际上我们采取设定一个相对离谱的价位来设限,尽量避免普通意义上的商业出租。我们策划的每一次展览都是从学术出发,也不会收取艺术家的任何费用。在未来它与中国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应该还是艺术家实验、交流、沟通的平台。我们坚持非营利机构的定位,这当然是个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回顾宋庄美术馆以往策划的展览,包括栗宪庭老师主持的“生活在宋庄”的田野调查、邀请文化界的人士来美术馆讲座,都是很扎实的工作,可能外界了解的不是特别全面,所以我希望能把宣传方面的工作再提升到新的层面。去年我们策划了第一届微博展,是以一种新的展览的方式,打破了美术馆的边界。传统的美术馆只是在一个地理概念中的存在,现在我们通过网络的方式把美术馆的边界放大了,随时可以展览艺术家的作品,和大家交流互动。

  李恺:微博展是否将会成为宋庄美术馆长期的展览机制吗?

  方蕾:原本的想法是这样的,希望能做成一个长期的机制,我们也主动与新浪微博商谈这件事情,但是由于不会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是宋庄美术馆单方面举办的。现在,媒体时代的问题来了,传播和构通的方式不断迅速变化,自从微信诞生后微博的活跃度下降了40%,大家感觉微博变得郁闷,每天看到的都是让人不愉快的消息,很多人便离开了微博。我目前比较关注新媒体的推广方式与演变,新一届的微博展又开始启动了,很高兴看到今年的作品质量明显的提高了,对于上一届的参展艺术家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期待新一届的微博展中产生更多、更有价值的作品。未来如何,我们也要紧跟科技的发展。

  李恺:据我了解宋庄美术馆正在筹备“宋庄艺术家群落20周年特展”,一个关于肖像(自画像)的展览,这样的时期组织这样的大型展览一定有着内在的动机和意义。

  方蕾:此次展览呈现的是1994年到2013年为止这20年间曾经在宋庄居住过的艺术家们的肖像。其中包括两层意义:第一,希望每个艺术家认识自己,这几十年大家没有太多的时间往内心看。如今宋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20年以来每一个在宋庄居住过的艺术家、文化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过去我们总是说“人民的历史“,其实这就是,是因为有那么多的艺术家在这里居住、生活、创作……才有了今天的宋庄,要把每个人像英雄一般的呈现出来;第二,因为你是一个艺术家,希望机会的眷顾,生怕才华被淹没……所以,请让我们看到你。艺术家的态度能呈现出来。就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发展来看,它正慢慢趋于平静,90年代是“公寓艺术”的阶段,艺术家们在寓所或是不大的空间里进行创作,2003年以后“798艺术区”的兴起和宋庄艺术家的工作状态突破了创作空间的限制,从那时起大家都开始画大画了,艺术家个人普遍愿望开始膨胀。如今,大家慢慢的开始反思,有一些艺术家又开始回到小房子里面创作。此次展览可以看做是一个阶段的小结,海报上设计了一个“逗号”。

  李恺:您上面所提到的中国社会对于美术馆的概念认知很模糊,事实上美术馆有着自身的功能,包括研究,收藏,教育等等一套完善的体系,这就决定了在中国美术馆的执行者们必须投入一定量的时间去完成土壤的工作。

  方蕾:在西方美术馆制度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它发生的时间很短,新时代的来临导致原有的模式都要被打破,包括美术馆。如今,人们在网络上可以得到很多的资讯,那么为什么还要去美术馆呢,难道实体美术馆变成了人们真实视觉的补充?九十年代的时候一些重要展览大家看不到就只能是看不到了,然而今天你可以轻易的进入某个美术馆的网站,时时浏览它的内容。在中国一所美术馆的运行要多方位进行工作,不仅仅是运营实体美术馆,网络上的美术馆也要建构的很充分才行。我们借助网络虚拟的美术馆真真实实的和每一个艺术家发生互动关系,微博展除了打破美术馆的边界以外,还改变了传统的遴选机制,更简单、公平、公开。是一个打开的平台而非封闭的圈子,给更多艺术家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宋庄美术馆努力通过技术和制度等方面去完善未来的策展机制。

  李恺: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其中有繁华也有萧瑟,事到如今您可否尝试用语言来总结中国当代艺术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方蕾:中国当代艺术家学习的比较快,比较善于获取吸收新的知识,但是思考的深度与强度还不够,精神上也容易陷入束缚当中,大家还是更愿意趋同发展,愿意将自己归在某一类里面,西方的当代艺术强调独立性与反叛,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中国的艺术家会有“趋利避害”的想法,然而真正纯粹的艺术家是不太会意识到“利”与“害”的边界,他们很简单。

  中国当代艺术的来源很多,情况尤为复杂,既有传统的来源,也有国际化的来源。打个比方,如果你要国际化就必须学习“国际语言”,我们有一批艺术家“国际语言学的很好”,会用很流畅的“国际语言”来完成作品。经过几十年仍无法给当代艺术做界定的原因是边界已经被打破了,你再把大家限定在一个范围里面是不可能的,谁都不能剥夺谁创作和呈现的权利,美术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去框定它,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讨论,今天,在中国的当代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两重认识,从狭义角度出发当代艺术里实验性的成分比较重要,也是今天的艺术构建自身价值的工作,很多问题的答案将在艺术界持续的工作中不断获得解答。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