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玩石者米芾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玩石者米芾

玩石者米芾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米芾拜石图(国画) 明代  陈洪绶 米芾拜石图(国画) 明代 陈洪绶

  侯桂林

  米芾对中华古典赏石文化的最大贡献是他通过长期的赏石实践,以一个艺术家独到的审美体验,先后成就了他一部《砚史》和言简意赅的“相石四法”。

  砚石古又称“研山”,属文房石类。米芾不仅收藏、赏玩各种天然奇石,还是个痴迷如命的收藏和研究砚石的先驱者之一。他所著《砚史》,《四库全书提要》曾给予很高评价,对后世研究砚石的影响很大,而他收藏名砚的故事也十分传奇。南唐后主李煜藏砚甚多,其中“三十六峰砚”和“七十二峰砚”都曾被米芾收藏并研究过。《砚史》记载:“七十二峰砚,奇峰竞拔,洞壑奇绝,天欲雨则水出,欲霁则先燥。”李后主死后,此砚石流落民间,流转数十人家,米芾爱极,曾以五百两黄金购得。后不慎又将此物丢失。米芾痛惜万分,曾赋诗云:“砚山不可见,我诗徒叹息。唯有玉蟾蜍,向予频泪滴。”

  更为传奇的是,宋徽宗收藏了李后主那方“三十六峰砚”(又名宝晋斋砚山),此砚石“层峦叠嶂,明暗相间,砚池中碧水荡漾,砚堂中金光闪闪,似有白云飘逸,又似山川巍峨壮丽”。宋崇宁年间,米芾被召回京都,并授予书画学博士。初见徽宗时,他将儿子米友仁所作《楚山清晓图》献给皇上以作晋见之礼,徽宗看后,大加赞许,一高兴与宰相蔡京商量将米芾的官职提升为礼部员外郎。有一天徽宗与蔡京在便殿论及书法艺术。恰时宫中新制作几扇画屏尚未着墨,徽宗一时想到米芾,便传旨将他召来,命他把《周官篇》写在屏风上。交代完毕,便转身到屏风后休息去了。米芾一看到御案上放着那方三十六峰端砚,心中便打起了主意。待把一幅《周官篇》写完之后,乓的一声将手中的笔管掷在地上狂声叫道:“一洗二王恶体,照耀皇宋千古!”徽宗在屏风后听了先是十分恼怒,心里说:这个米癫,真是癫狂至极。当他从屏风后走出来一看,米芾写的字凌厉劲健,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一腔怒气顿然消失,转而满心欢喜地连声喝彩道:“真是至善至美,堪称一代绝笔!”米芾一看时机已到,急忙跪地奏道:“皇上,你这砚台已被我污染了,不再适宜供你使用,干脆把它赐给为臣吧。”徽宗听了便说:“你既喜欢,就赐与你。”米芾听罢一边高兴地叫着“谢万岁!”一边手舞足蹈地抢上前去,也不顾砚台里还有一池墨汁,就慌忙地抱在怀里,结果,将一件好端端的朝服染得尽是墨汁。告别皇帝后,赶快携砚台回到家中。米芾自称这方砚石为“宝砚”,还亲自书写了长卷《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晚年,米芾定居丹徒,十分喜爱甘露寺旁临江的一处晋唐古建宅院(一说宅基),正好这宅主苏仲恭之弟亦非常想得米老的这方砚山,经朋友中介,双方同意“以石易宅”。直至石宅两易,米芾又后悔不已。反悔不成,便在门额上悬挂起“海岳庵”木匾,自号“海岳外史”。自此,这方砚石就被人们改称为“海岳庵研山”。

  米芾所作《砚史》虽逾千年,但对我们研究、认识文房古砚的材质、形制、纹饰乃至制砚工艺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如他指出的“石理发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次之,文藻缘饰虽天然,失砚之用”;他鉴赏歙砚曰:“金星宋砚,其质坚利,呵气生云,贮水不涸。墨水于纸,鲜艳夺目。数十年后,光泽如初。”还有对“灵璧砚山”赞曰:“谁谓其小,可墨笔研,石形如岱,顶有方坛。”

  他的“相石四法”在中华赏石文化史上的理论地位也极其重要,这一理论不但引领了当时的赏石潮流,直至今天仍然是赏石界“回归古典,感恩本真”的经典。他第一个提出鉴赏“古典四大名石”(江南太湖石、安徽灵璧石、广东英德石和江苏昆山石)四个基本要素即“瘦、皱、漏、透”的美学标准,并将天然奇石的形式美和人文内涵美提到了一个前所未及的审美高度。

  “瘦、皱、漏、透”四字诀的第一层次是指天然奇石的外观造型美。所谓“瘦”者,是指奇石的自然形态首先应避免臃肿。应求其“龙头鱼尾”式坚韧挺拔、势立当空的形态。按清代文人李渔《闲情偶寄》中的说法就是“壁立当空,孤峙无依,所谓之瘦也”。究其美学根源,唐代的审美趋向如海棠牡丹,雍容华贵,故崇尚丰腴之美,而到宋代则重在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的“骨力”,故尚瘦劲。瘦则灵巧,瘦则雅致,瘦则秀丽。

  所谓“皱”者,是指石表老拙古朴,避免平庸,石肌凸凹起伏,纹理皱褶,坑坑点点,多有变化,如国画中的“披麻皴”或“米点皴”。

  所谓“漏”者,是指石身有眼,洞穴相连,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若注水能下流,或生烟则上浮,虚无飘渺,美不胜收,如李渔所云“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

  所谓“透”者,是指石眼空灵剔透,穿风透月,望穿秋水,玲珑可爱,如李渔所云“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

  从根本意义上讲,赏石文化是一门多元互渗、异趣沟通的审美文化。而审美文化必有抒胸达意的人文内涵,即所谓的“第二自然”,“追求一种超然于日常平庸人生之上的纯粹的精神体验”。(《美学教程》)美的人文内涵虽在人的内心,但必须是渗透在对象的形象刻画之中。因此“相石四法”的第二层次即是内涵的人文精神。“瘦”者即瘦硬如骨,孤高介节,象征着做人要有骨气,有骨力,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皱”者即苍劲老道,身经百战(老则皱生),历尽人世沧桑,何惧一波三折;“漏”者即上下通达,可知天晓地;“透”者即为人处世应虚怀若谷,耿直无私,清廉明正,不掩不藏,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是也。

  审美沟通必须与文化传统、文化惯例、文化积累、文化自觉等联系在一起。米芾的“相石四法”是千年来一直为众多赏石审美家所尊崇和熟习的一种“有意味的符号”,是一种正统、主流、经典的赏石文化理论,此一传统理论即使在现代中国赏石文化发生了“形、质、色、纹”的审美变化,但“瘦、皱、漏、透”这一“过去时段”流传下来的审美符号仍然有很强的影响力,是鉴赏、品评如太湖石一类石品高下的主要标准,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君不见如今仍然矗立于苏州留园《冠云峰》的“瘦”,杭州花圃《皱云峰》的“皱”,上海豫园《玉玲珑》的“漏”,北京中山公园《绘月》的“透”以及许许多多名园名石的遗存,它们的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均未因是过去时段的遗物而被人抛弃。相反,它们仍然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来观瞻。我相信,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它们必将越来越显得格外珍贵,而“石圣”米芾的名字,也定会越叫越响,越传越广。

  (作者为山西省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