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陈栋琨:求大同舍小异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陈栋琨:求大同舍小异

陈栋琨:求大同舍小异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现场感受陈栋琨书法创作可谓赏心悦目,不像其他书法家喜欢求快,运笔如飞、大开大阖、挥洒自如,陈栋琨追求的似乎是慢、稳、流畅,笔法回旋腾挪、腕上力道十足、笔下行云流水。这样的书法风格有点像打太极拳,在缓慢的节奏中演绎出不一样韵律,没有一定的功底是决计做不到的。陈栋琨最引以为傲的正是自己对古人运笔方法的领悟,在他看来这才是“大同”,必须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每位书法家的风格面貌反而是“小异”,自然而然地存在于纸间笔下,何必刻意寻找?

  陈栋琨简介

  陈栋琨,又名陈彦霖,字石斋、伯柔、雨润,1950年生于天津,现为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陈栋琨自幼秉承其父著名词人、昆曲专家陈机峰先生的教诲,学文习书,以唐楷为基础,广涉汉魏碑版墓志数十种,曾问艺于津门书坛李鹤年、余明善、龚望诸名家,形成了稳健凝重的楷书风格。

  陈栋琨自幼喜书,初习唐楷,13岁后改习魏碑。先后临习龙门造像、张猛龙、张黑女、石门铭、张迁、西狭颂等汉魏碑数十种,并涉及篆简行草等,尤喜书尺余大字。书法风格追求酣辣、灵动、雄浑、峻厚。1983年获天津市首届青年书法大赛一等奖,1984年获天津市第一届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1987年获天津市职工书法大赛一等奖,1985年加入天津市书法家协会,1987年列入《中国书法家人名辞典》。作品曾在《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刊物发表,在《天津青年报》有专版刊登,曾参加中日书法联展及全国职工书法展等。近十几年来多从事书法教学工作。

  少小习字

  陈栋琨的父亲陈宗枢,字机峰,号雪琴斋主人,擅赋诗、填词、度曲,与寇梦碧、张牧石并称津门三大词家。其人“以深沈之哀阅世,以赤子之心体物”,其风格被赞为“于浓艳中见凄黯,于谐笑中寓涕泪,荡气回肠,色飞魂绝,开倚声未有之境”。

  陈栋琨在少年时代,就和兄弟姐妹们共同接受父亲的教诲,耳濡目染学习诗词歌赋,接触书画篆刻。然而陈栋琨痴恋书法,父亲并不刻意支持,也从未亲自点拨或者代为引荐名师,真正触动他的是发生在小学三年级的一件小事。当时学校刚开书法课,老师教了一个最基本的“工”字的写法。陈栋琨自小只看见过小楷誊抄的各种宗卷,何曾见过真正的米字格呢?于是,他就把这个字写在了米字格的的一个“角”上。老师拿起来说:“这位同学写得还行,就是把字写角上了。”同学们哄堂大笑,陈栋琨自觉丢丑,就暗下决心要好好上课,不仅要写得合格,更要写得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叹服。

  或许就是这种决心,让他得以在儿时就初窥门径,而提笔就“写得还行”的灵性,也让他日渐痴迷于书法一道,浸淫于笔墨长卷之中。“我从小就是个能够坚持信念的人,当时家里字帖很多,我还省下早点钱去古籍书店买字帖,回家不断练习,写得很枯燥,但是我坐得住,也练得下去。”这种坚持苦练的习惯一直持续至今,陈栋琨说“学无止境”,就是要不断追求,不能停下来,但是应该常常在追求的过程中用脑子去“想一想”。

  省时费事

  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陈栋琨也曾经历自己的“瓶颈期”,也曾经有进有退、表现不稳定,然而他始终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书法一道崇尚自然,有进有退也是自然现象,不能急于求成。如果你现在回头去看‘退步’或者叫‘停留不前’的那个阶段,就会发现其实当时是在为以后的飞跃蓄力。如果没有那样一个阶段,如果你没有感到苦恼进而去思考,那么就很难在未来有一个质的提升。”

  陈栋琨认识的诸多名家中虽不乏书法界巨匠,但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苦心孤诣地钻研古人书法艺术。很多人认为拜名师就可以一步登天,模仿老师的书法就可以更快地出人头地,陈栋琨却不这么想。在他看来,书法是一门需要不断磨砺的艺术,不仅要受得住寂寞,更要压得住心思。“人们常常说这样那样更省事,其实不过是急于省下点时间来。可是你省下时间要做什么呢?如果不是继续追求书法艺术,那么就是荒废光阴,甚至哗众取宠。其实省时,就意味着费事,所谓‘省下’的这一点时间,就让你的艺术功底开始倒退,想要追回来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精力和时间。得不偿失,而且很可能失不再来。”

  陈栋琨说当初自学书法时,曾经有过一个不知深浅的信念——“将来要为书法艺术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坚持书法学习和教育五十余载,从未半途而废,也从未钻营取巧,而始终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任何事情,地基都必须打牢固,地基打不好,高楼大厦就无从谈起。我觉得书法艺术其实是盖棺定论的,现在取得任何成绩都是虚妄,只有身后的评价才是客观公正的。”

  求同存异

  陈栋琨喜欢博览古人碑帖,一边欣赏,一边琢磨,慢慢地还真琢磨出一条磨砺书法功力的道路来了。“我总觉得世间万物都是大同小异的,具体到书法这个艺术门类,虽然各家各派有所区别,但是也一定有其共性,一定有古人研究出的、最精髓的艺术特征。想要在这门艺术中学出点名堂来,不妨就从古人笔法的共性入手。”

  陈栋琨观察字帖,要看的就是“字是怎么写出来的”,研究的是“书法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童年时代的音乐、诗词、戏曲、美术练习似乎最终都是为了要在书法研究中验证自己“求同存异”的理论,所有艺术形式百川入海,最终都秉承了相似的规律。“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欲上先下,欲左先右……”就像古典戏曲舞台上的人物,无论起行、转身都要先做一个反动作一样,书法也是一门回旋辗转的艺术。“不管多小的笔划,你都可以做一个反向的动作,落笔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你去琢磨古人的字,有些东西是模仿不来的,你要站在创作者的立场上去思考,当年他是怎么写的?其实共性就在于这种欲速不达的艺术追求。学古人的艺术风格是皮毛,领悟古人的运笔方式才是学到了书法的根本。”

  这样的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少人在初学书法时都跟着基础字帖一笔一画地写,却始终难以掌握其中的精髓奥妙;多少书法练习者喜欢追求创作过程的赏心悦目,而舍弃了这些“累赘”的运笔方法,自认为超越了基本功的阶段。陈栋琨认为:“艺术流派的差异放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看,其实只是那么一点点(区别)。运笔方法和古人相同,就是大同;每个人的写字风格,不过是小异而已。追求艺术本身应该是求大同舍小异的。至于风格流派、艺术面貌,应该顺其自然,行得通是个人的本事,行不通不过是你的运气差点罢了。”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