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故宫头号活字典的护宝传奇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故宫头号活字典的护宝传奇

故宫头号活字典的护宝传奇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那志良1998年在台湾去世,家中没有任何收藏品。 那志良1998年在台湾去世,家中没有任何收藏品。  故宫文物在南运途中。  故宫文物在南运途中。

  野岛刚

  那志良,人称故宫头号“活字典”。他从1925年故宫博物院诞生起,经历了与文物共生死的全部历程。抗战期间,他护送上万箱文物走过大半个中国,几乎没有丢失或损坏的,堪称世界文物史上的奇迹。

  日本《朝日新闻》资深记者野岛刚在《两个故宫的离合》一书中,记录了这段传奇历史。

  放置文物的仓库没有暖气,手、脚、耳朵都可能冻伤

  1925年元旦,17岁的那志良去校长家拜访,正好清室善后委员会希望校长推荐人才来整理清朝文物。校长说:“你个性认真,马上要毕业了,这不正是个很适合你的工作吗?”

  这个委员会是溥仪退位后,在紫禁城设立的,是北京政府为了清点清朝皇室留在紫禁城的物品所设的组织,也是故宫博物院的前身。那志良没多想,第三天就到故宫上班了。

  那志良是满族人,满族在清朝是统治阶层,但那家并非富裕之家,这个工作职缺只是个普通的办公人员。

  担任整理文物工作的那志良,当时只是个普通的高中生,对于文物不关心,也一无所知。上班第一天,同事问他:“对古董感兴趣吗?”他回答:“看不出来和我家的茶碗有什么不同,不是都很像吗?”同事们笑他:“你家的茶碗一只三毛,这里的茶碗一只可是数千万元。”

  北京的隆冬,天气十分严寒,因为怕发生火灾,所以放置文物的仓库都没有暖气,在里头工作相当辛苦,手、脚、耳朵都可能冻伤。

  那志良等工作人员的整理清点告一段落以后,故宫博物院在1925年10月10日开放,当天就有两万多人造访。那天场面极为混乱,“想进去展览室的进不去,想出来的出不来”。那志良被分配在紫禁城的养心殿,混乱中喊着:“前面的人往前进,后面还有很多人排队。”一整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

  那志良刚开始负责的是图书,后来是古物。只有周一休假,周二到周六整理文物,周日对外开放时,就负责展馆的整理。之后他还负责过玉器,经过钻研,留下了许多玉器方面的专论著作。

  “老子在运文物的火车上安了炸弹”

  1931年1月,故宫理事陈垣把那志良找去。当时那志良的职位是一等办事员。陈垣对他说:“国亡尚有复国之日,文化一亡则永无补救。”并将疏散文物的准备工作交给他。其中,最先要办理的事项就是将文物装箱。

  文物从来没有离开过紫禁城,故宫里也没有装箱的专家。当时在北京琉璃厂一带有多家古董商经营的店家,那志良他们就向店里的专家寻求帮助。

  有一回,那志良对专家说:“装箱好像没那么难嘛。”专家们就请那志良尝试自己把喝茶的茶碗包起来,再拿起那志良包好的茶碗猛摔,打开包装一看,茶碗碎了。接下来,专家们把自己包好的茶碗猛摔,却毫发无伤—原来专家们是有“绝活”的。

  那志良说,这项技法的要点是“稳”、“准”、“紧”、“隔”(每件文物都要隔开)。以最容易损坏的瓷器为例,一开始要将把手和壶嘴用绳状的棉花缠绕,壶内也要塞紧棉花,整个捆成一个长方形。再用细绳绑紧,裹上棉花,用纸紧捆成包。装箱时,木箱内用稻草把瓷器塞紧,每件瓷器要用棉花紧置隔开,封箱后才可以运送。这是相当有难度的技术。

  不过,后来故宫的职员也一个个成了专家,因为往后的日子里,文物在中国各地迁徙,那志良等人得不断地重复捆扎装箱。

  文物南运的决定,却引发了群众的反对运动。“有文物才是北京,文物没了,北京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有人这么认为。那志良等职员也接到言论偏激的威胁电话:“你是负责搬运的吗?小心没命了,老子在运送文物的火车上安了炸弹。”

  第一批运送队原定1933年1月31日出发。当天虽然成功地把文物从故宫送到北京车站,但是车站的搬运工因为害怕被群众袭击而没有出现,不得已,半夜临时决定停止搬运。又过了几天,2月6日,第一批文物才真正从北京出发。那志良即将远赴南方,临行前,他的婶婶抓了一?庭院的泥土给他:“带上故乡的泥土,别把家人忘了。”

  第一批文物和运送队伍因战事突变被意外地留在浦口。情势紧迫,指挥系统混乱,当局又一直没选定文物的保管场所。不得已,那志良等故宫职员就在火车上长期待命。职员们互相开玩笑说:“就像扛着棺材来了,却不知道要埋在哪里!”

  后来当局决定把古物和图书送到上海,文献放在南京保管。上海把当时在法租界的旧医院大楼挪作保管场地,该大楼是七层建筑,全部提供给故宫文物使用,文物依照种类寄存于不同的病房。

  第二批文物3月14日从北京出发,接着,3月28日第三批,4月19日第四批,5月15日第五批陆续运出。

  故宫文物首次海外展览,文物由英国军舰运送

  文物南运到上海本应告一段落,此时正好有提案说要将它们送到英国展览。这便有了故宫文物的首次海外展览。

  当时,欧洲受到清末流出文物的刺激,兴起了一股中国艺术风潮。英国、法国、北欧等地商人纷纷开店,王公贵族竞相购买中国的陶瓷器。其中有些收藏家提议,在伦敦举办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并向伦敦的中国驻英大使馆提出了故宫收藏品的出展邀请。这在国民政府内引起了众多议论。虽然有赞成者认为:“这是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的最好机会!”但也有反对者担心:“如果在海上遇到事故或海盗怎么办?!”另外,因为国民政府向英国借贷高额借款,也有人担心故宫文物会被扣押。

  最后,积极派坚持要求故宫专家装箱护送并由英国军舰运送,英国方面表示同意,本次展览才得以成行。此间还曾经留下这样的传说:当时英国主办方曾问过罗伊斯保险(放心保)公司的保险金额,结果对方回答“超出本公司的能力”,不愿承保。

  展览的执行委员会主席,由曾任国际联盟中国东北调查团团长的利顿爵士担任。展示作品也有来自英、法、德、美等国收藏的中国艺术品。故宫的735件文物,加上其他博物馆挑选出的文物,共计一千多件,在1935年6月运抵英国。11月起,故宫文物在英国展开了为期14周的展览,受到极大的好评。

  日军追兵一路向西,文物也就被逼着一路往西再往西

  从伦敦和文物一起回到中国的那志良,紧接着又开始忙着把文物从上海搬到南京。然而,当这些离开北京、辗转1700公里、历经3年流浪的文物,正准备好要搬进南京“朝天宫”时,又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日军攻击南京的危险日增,文物必须再度搬迁。从北京南下的文物,这次不得不向西运送。这个阶段被称为“西迁”,主要分为三条路线。

  8月,曾运到英国展出的故宫精华文物80箱,首先被送达位于长沙的湖南大学图书馆,那志良等人随行。当时大部分文物还放在南京的仓库,随着战况愈来愈吃紧,高层下达了文物全部疏散的命令,人在长沙的那志良接到要他赶回南京的急电。第一批送到长沙的80箱文物也被分为两个部分继续往西送。

  第二批文物在1937年12月上旬走水路从南京运到汉口,运抵汉口的文物有9331箱。第三批7288箱则是走陆路到宝鸡。南京是在12月13日被攻陷,所以可谓千钧一发。事实上,运到汉口或宝鸡都不是事先安排的,而是战乱中,搭乘的火车或船舶正好行经这些地方而已。

  从宝鸡往东不远就是西安,因此不知道何时会变成日军的攻击目标。那志良负责护送陆路的文物,由于担心文物的安全,他将文物运到离西安更远的汉中郊外的宗营镇。

  虽然是战时,但那志良还是设法让地方政府调来二十台卡车,将文物从宝鸡往宗营镇接连不断地运送。但是正逢冬季天候不佳,输送队伍常因大雪而无法动弹。由于走的是山间小路,人烟稀少,缺乏粮食,护送的人都已做好在半途殉职的准备。如果仅仅是运送过程本身的艰辛也就罢了,身后还有一路向西的日军追兵,文物也就被逼着一路往西再往西。

  长沙的80箱文物被运到贵阳,再被送到离贵阳约100公里远的安顺洞窟。走水路到汉口的9331箱被运往重庆,走陆路到宝鸡的7288箱则经过汉中郊外再被送到四川成都。汉口被日军攻击,重庆也危在旦夕,重庆的文物只得再往西迁到乐山,成都的文物则再往西迁到峨眉,每条路线都是马不停蹄。

  在这个过程中秉持着的一个信仰就是“文物有灵”

  重庆的文物从长江逆流而上,来到长江支流的岷江,再运至乐山,而成都的文物都走陆路。那志良在成都每天奔忙于指挥运送、分配卡车及捆装文物。

  当时所有的文物都处于 “千钧一发”的险境,那志良回想道:“最后一辆卡车从成都出发不久,日军的战斗机就到了成都上空,炸毁了机场。”

  从成都到峨眉直线距离超过150公里,但是道路崎岖险峻,载着文件的卡车曾经半路跌落到小河里,幸好文件都没有被损坏。那志良说:这是一条最艰辛的道路,而且还要烦恼没东西吃。

  运送到峨眉的工作告一段落,那志良就被派去负责重庆到乐山的运送。护送队伍人手严重不足,本来随文物疏散的故宫专门人员就只有十多人,其中熟稔文物种类及捆装技术的更少。那志良等人可说是过着不眠不休的日子。

  那志良说,搬迁文物的辛苦之中,最苦的是“调度粮食特别困难”。在四川省想找米饭,就只有夹杂着砂和稻壳的灰色米。馒头也只有黑的,“实在很难下咽”。

  在文物疏散的最后阶段,还有更加危险的事情正等着那志良他们。走水路的9331箱文物运抵乐山郊外的安古乡,但因为河面很窄,必须从岸边逆流拉纤,引小木船向上。一次,那志良等人搭乘的小船遇到急流,与船相连的绳索断裂了,船被卷入急流之中,所幸船没有翻覆搁浅,人命和文物都没有损失。

  从北京出发,历遍超乎常人能够忍受的困难,坚持护送文物的那志良等故宫职员,在这个过程中秉持着的一个信仰就是—“文物有灵”。到现在,故宫仍流传着这句话。

  文物疏散工程结束后,那志良在峨眉的保管场与文物共同生活了7年。日军的攻击始终未到达峨眉或乐山,那志良等人得以暂且过着安宁的日子。1945年日本投降,1947年文物全数回到南京的故宫博物院分院。

  (摘自《两个故宫的离合》,[日]野岛刚著,张惠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