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萧海春:林烟洗尘铸经典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萧海春:林烟洗尘铸经典

萧海春:林烟洗尘铸经典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萧海春作品《拟董其昌青卞图》 (纸本水墨) 萧海春作品《拟董其昌青卞图》 (纸本水墨) 山水画《江南半幅山》 山水画《江南半幅山》

  包括40幅解读历代山水画经典的《林烟洗尘——萧海春山水经典解读》即将付印出版,画家把握着中国山水画的源流变化,研究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及其阶段性特征,如他所言:“在山水画经典解读中,要靠悟性来解读,不能全盘推倒,只能用心智去转换,悉心体味那些大师们对山水的独特理解和睿智的表达,并读出他们的情绪品位、人文精神。”

  陈燮君

  《林烟洗尘——萧海春山水经典解读》即将付印出版。皇皇巨制四十幅,无限生机山水间,林烟洗尘铸经典,吞吐智勇忙作闲……先睹“经典解读”,为萧海春先生敬畏传统笔墨、贯通山水文脉、追求“烟云自在”、精于“深山问道”而寻思、感怀和赞叹,尤其是为迎面而来的悠然古风、从容水墨、创意睿智和磅然之势所震撼。

  与海春先生有文化之缘。我居住在上海圆明园路超过半个世纪,与海春先生就读的上海工艺美校隔街相望,仅数十步之遥。他画人物、花鸟、山水俱佳,每次展览必前往品读;自己几次画展海春先生也每每前来鼓励。最向往的是在他的巨幅山水作品前谈天说艺、感悟遇化,在他的大运动量的书画临创作品前“徜徉笔墨之间,笑谈人生至乐”。他对于自己“纵容书癖,每遇好书常倾囊而归”颇为得意,又津津乐道“于书斋之中,坐拥万卷书册,执握一管毛锥,临池写画”,每入此般佳境,我俩都是心领神会、顿开言路。

  海春先生的人生春秋已紧紧地维系了大山大水。他从解读经典山水,走向了铸就山水经典。他于1944年3月出生于上海浦江之滨,祖籍江西,幼时不善言辞,性喜涂抹,渐悟“林烟洗尘”而一发不可收。师承王康乐、顾飞先生。他求学于上海工艺美校专攻玉雕,惠为良多,受用终生,“琢磨切磋,其要在智勇忍耐。亦即琢璞为玉,须有随机之智,走险之勇,繁复之忍,时日之耐。所谓废寝忘食不知东方既白而意犹未尽。如此经久历练,得与失,遇而化,唯投入其中者能感而悟。”不惑之年,已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深谙“五日一石,十日一水”,力求平心静气、切磋揣摩、循进渐变、水到渠成。他出入于董源、巨然、李成、李唐、王蒙、文徵明、沈周、董其昌、石谿、龚贤、王原祁的精品力作,“钦慕石涛与石谿,额斋室名曰‘二石斋’;转而服膺八大山人,遂额斋室名曰‘抱雪斋’,又醉心董玄宰,更斋室名曰‘烟云堂’”,于此更迭中,可略知他的意趣之所在。他“既从历代贤哲杰作中博取吞吐,深探真髓。后又遨游大江南北,踏迹黄土高原,溯河而上。旨在舒放怀抱,体察华夏山川丘壑形神之内美,蓄于胸次,蕴化成淋漓元气,诉诸笔墨,妙造自家境象。……凡作山水,尽自然造化沉郁深邃,幽渺苍茫之处,贵在笔墨相融,层次迭幻,化为满幅浩然气韵,机巧暗伏,活眼悉留,故寐中有声、凝重而不滞,云荡气升,更见画者性灵之旷达豁畅,令笔下如行云流水,进止合契。”他穿梭于繁华都市,却始终迷恋于纸砚笔墨作伴的画室;他沉浸于经典作品、历代画论、画家传记、美学名著,却不忘自己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他擅长巨制大作,却严谨地对待一笔一墨一石一水;他坚韧不拔地不断超越自己,又千方百计地“在艺术中找到自己”。他在西北之行后写道:“自然的感染力量是超越表层的力量,而自我的容量也是一种超越的容量,自我的完成需要深厚的基础,需要对自然深邃的洞察力和超越个体的能力才能达到高度的自由。自我在超越个体的高度上才能与自然超物表的本质相契合,艺术的生命力只存在这个交点上迸发出夺目的光彩。……粗犷遒劲的线形,苍茫疏阔的笔触,浓重朴茂的色彩,苦涩生辣的韵致是这一片大漠的风骨。放笔直写无所顾忌,一切都无需修饰,娇柔反而会弄巧成拙,无法才能得到至理之法。新的意象在痛苦的折腾中萌生,特有的西北风味在笔下慢慢地呈现出轮廓,强烈的边地色彩,粗犷野性的笔触,奇特的景观,苦涩生辣的韵味,原始蛮荒的境界直抒了我对西北的感观,这是我天性所致,我在艺术中找到了自己。”

  在《林烟洗尘——萧海春山水经典解读》的巨大工程推进中,他牢牢把握着中国山水画的源流变化。研究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及其阶段性特征,可以看到中国山水画出现于战国之前,滋育于东晋,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宋金,文人化于元代,多元化于明清。纵观中国山水画发展史,可见唐之意气,宋之心境,元之气质,明之错综,清之曲折。

  中国山水画史可谓源远之流、皇皇巨制,其间不乏孕育萌芽、发展成熟、深沉跌宕、时空回响。史论与画论贯穿始终,对于史论与画论的双重关注,不失为研究探索中国山水画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我们如何来解读“林烟洗尘”的四十幅皇皇巨制呢?海春先生在《步履艰难的转型——山水画经典解读》一文中给了我们解读的有效方法。他说:在山水画解读中,我们面对的不是一张纯粹性描述风景的画作,而是一卷慢慢展开让人品味的山水清音的图谱,几近抽象的形式所构成的超稳定的宇宙空间里,有着十分严密的内在逻辑。解读或重构不是随心所欲的拼图,也不是纯形式分析的最后探究,而是要靠悟性来解读,不能全盘推倒,只能用心智去转换,要从结构的内涵入手,悉心体味那些创造形式的大师们对山水的独特理解和睿智的表达,并读出他们的情绪品位、人文精神。解读不仅劳心劳力,更是对实力和智慧的考验。

  《拟董源溪岸图》是画家的临作,画中林木房屋的刻画都是依照原作,对于山峦主体,勾皴相兼,皴染结合,尤其是染,画家给予高度重视,强化了山峦个体的体积感,丰富了山体的层次,保持了原作萧瑟苍茫的风中景的基调,整幅作品显示刚骨秀韵、高古深穆。《拟董源寒林重汀图》在作品的整体风貌上继承了董源的特征,简练豪放,画中土丘用披麻皴法,细腻精微,远处的洲渚则用长线条横拖,其间用较大的点子画树木,丰茂简约。横长舒缓的线条,纯以中锋书写,在多次淡积墨中,线条浑圆,气息润泽,描绘了江南山水的平缓特征。画家在临摹中适当掺入侧锋笔法,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整个画面酣畅丰润、古拙苍厚。《拟董源江南山笔意图》是一件取法董源的作品,主要取法于《夏景山口待渡图》。作品保持了董源原作的树干质直、分叉较少、树干上有细微的淡墨皴、树叶以点叶为主、浑圆劲厚的画法,对树丛的背景作了补充和点缀,灵活生动,层次丰富,不失细节,舒缓天然。《拟巨然万壑松风图》力显原作所绘江南烟岚山川之景,山势峰峦舒缓,山巅草木葱茏,松林苍翠,云蒸霞蔚。作品多施礬头,轻重相叠,龙脉清晰,气象万千。一道飞瀑山泉在左下角奔泻,溪上置一水磨磨坊,近景架一木桥,溪流中水势湍急,岩石密布,水波腾跃其间,细节极富动势。整幅作品清雅明润,熠熠生辉,皴得虚活,染得畅快,积墨以少胜多,空灵透气,使作品多了几分笔墨的轻松感,消解了古典作品的稍许沉重感。《拟李成晴峦萧寺图》描绘山谷中冬日景色,高峰耸立,下临深壑,萧寺亭隐现于山间。曲张如龙爪的寒林榛莽点缀在山石上,刻画细致精微。山间瀑布飞泻,溪畔有水榭茅屋、板桥行旅。画家所临作品稍作遗貌取神之变,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融入了近现代以来生宣画山的丰富技法,疏而能显气凝,密而又见神敞。《拟李唐万壑松风图》截取了李唐原作画面中的主体部分,包含了近处的水岸坡石,中部的松林、主峰和飞瀑等,构图饱满完整,兼有临习研究和训练创作能力的双重意义。临作在整个画面的色调上作了整体的区分和协调,画中的云水飞瀑保持白纸的素地;将中部的主峰和近处的坡石控制在灰黑色的重调子中,保持画面原有的雄浑厚重的基调;将近处的松林控制在较浅的灰色调中,并在松林之间留出虚处,使画面透气通光,所谓“一孔之光,通室皆明”,整个画面高朗雄厚,神采飞扬。《拟李唐万壑松风笔意》画面简洁,下笔大胆,酣畅浑然,要言不烦。临作皴法淋漓劲爽,山石的刻画积墨和破墨并用,山石的形体厚重与湿气凝结相兼,边研究边解读,学古而出新。《拟王蒙青卞隐居图》力显王蒙丰富高超的笔墨技巧和文人的笔墨性情,画中有江南山林的特征,树林葱茏,峰峻山深,有千岩竞秀、万木争辉的意趣。整幅作品纵情抒写、泼辣迅捷,画面下部树法巧妙多变,大浑点酣畅淋漓,点叶灵妙,焦墨干擦叶逆笔挫衄,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拟王蒙笔意图》取法王蒙的牛毛皴、解索皴,繁而不乱,密中求密。画面中一道飞瀑自上斜飞而下,曲折不多而景致丰富,茂盛闲雅,水墨稳健,笔涩浑厚,气古味厚。《拟文徵明茂林清泉图》显见文徵明的正直中含温婉、高雅中蕴静气的风度,又将文徵明与王蒙的笔法作了一次融合,把山石中的结构纹路作了虚实不同的处理,明确主结构,虚化小结构,皴法中吸收了王蒙牛毛皴的笔法,使画面更显丰富怡目、天然秀润。《拟李成笔意图》画长松六株,松盖环清韵,幽谷笼翠荫,幽静而清雅的景致令人流连。松林枝叶的穿插和布置可谓独具匠心,既有长松纷披的大气势,又疏密有致,层次丰富,节律分明。刻画上全面借鉴了宋人画法技巧,注重写实,笔墨更为滋润。《拟文徵明云壑观泉图》结构繁复,气势恢弘,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在茂密的松盖下,高士悠然坐于方亭内闲观,不远处的崖石间,飞瀑曲折而下,一波三折,如筝响琴鸣,仿佛有王维诗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意境。画中笔法毛而涩,更见大气、浑然,临作的整体色调为青绿色,雅致不俗,温润脂泽。《拟沈周庐山高图》展示了沈周山水笔法讲究、中锋用笔、沉酣老辣、气骨雄劲的风格。这件作品最引人入胜之处是画面中部浅白色山崖的虚化手法,使整个画面感觉极为明朗而舒坦,其余的山峦围绕白色的主崖,由右下角生发,蜿蜒升腾,萦回环互,包容交错,穿插了松石、瀑布、云海、远峰、危桥等景物,美不胜收。画中坚持中部养其虚、四围画其实,以虚当实,知黑守白,丘壑环绕穿插,群峰宛如云涌,关注视觉意象,更显气息沉郁。

  《拟宋人笔意图》在构图上以传统的深远法为主,取山川之一角,古木盘曲,峰崖耸错,溪谷幽深,岩岫杳冥。《拟董其昌笔意图》精研董氏技法,视觉错位,出其不意,横岭断云,奇正相生,又兼取宋人山水画手法,融汇了董源的披麻皴法、范宽的厚重宽博和李成的淡墨韵致,整体上以淡墨情韵取胜,画面峰峦错秀,云烟飘缈,崖石危立,村居错落,林泉幽静,潭澄水碧,惜墨如金,发墨如银。《拟董其昌青卞图》力求董其昌山水丘壑奇逸多变、笔墨高闲散淡、不事刻画雕琢、精润丰饶的艺术特点,同时画家充分发挥自身笔墨之长,破严谨之笔为散淡之笔,以泼墨代惜墨,刻画更显深入,精微有神,气韵动人。《拟石谿水阁山亭图》略拟髡残原作大意,实以画家自运为主。作品取山丘大意,保留了流水曲折而下的大脉络,其余则几乎完全自创。画中用笔松活,更显苍茫野逸。《林烟洗尘——萧海春山水经典解读》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随着解读的日渐深入,定能获得新的认识。■

  (作者系上海博物馆馆长,本文为节选)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