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与田世信老师的师徒情怀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与田世信老师的师徒情怀

与田世信老师的师徒情怀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贵阳,像我这样痴迷绘画又不得要领的青年,多爱四处拜师求艺,嗜学若渴。周遭亲友知你会画几笔,亦会主动举荐高手,引为认识。情之所急,饥不择食,问诊把脉,时有所需。我自幼胆怯,从未敢于独个登门造访筑城业界的前辈专家,更不要说名闻遐迩的艺坛泰斗!

  与田世信老师结缘,得益于1979年我由知青队考入贵州人民出版社。那年美编室有一套连环画向田世信(时任省艺校教师)、宋承德(时任省展览馆美工)组稿,名为《牛市的战斗》。稿件交付后,责任编辑对完成后的封面不甚满意,要我根据故事内容重新绘制一幅。于是借工作之机,我得以带上自己的习作去艺校拜望讨教。彼时田老师一家四口正蜗居于教学楼四楼一间有隔断的办公室里,家什简陋,空间狭窄,却不乏诱人的艺术气息。田老师逐个看了我的习作(有素描、速写、油画),褒奖不吝,赞许有加,他的首肯对徘徊于艺术殿堂门口的我而言,无疑具有高识远度的诱惑作用!田老师拿我同当时艺校的专业学子相提并论,让我不禁生出一种受宠若惊的惶恐与诧然!在贵州境内,世信老师的油画功力其时已声名在外,他画的《母亲肖像》技压群贤,魅力四溢,画面弥漫的黄灰色调及飘逸的造型笔迹乃至老母年迈的神情,均透露出灵动迷人的美感。至今复读,仍是让人赞叹受用不已。

  拜田世信老师为师,一开始我就有那种相见恨晚的遗憾。虽然自出版社初次见面,我便以师徒之礼尊崇世信老师。可奇怪的是,他却让两个女儿管我叫叔叔。想必老师是见我已经工作,并未把我当做真正的学生看待。我觉得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不是我所预期,却又不知该作何询释。幸而田园、禾禾长大后,不期而然改称我哥哥,这才总算了却了我内心想做弟子的一腔夙愿。

  田老师一向把我当“自己人”看待。因其居所与教室离得很近,他在学校上课时,就让我一人待他家里画石膏像,间或回来给我指出弊病,纠正错误。有一次他还叫艺校音乐班学生来做模特儿,女孩一边拉琴,我俩一边对之进行油画写生,贴身随学,煞是快慰。记得第二届青年美展来临前夕,我创作了《点蜡》、《荒芜的土地》两幅油画参选,最终入选结果竟与老师的判断毫无二致,可见为师者见地之精准,慧眼之特具。

  于我个人来讲,虽说美编职业看上去优越体面,但学院教育更为令我神往。1980年,在田老师的指导建议下,我先后报考了四川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辗转筑渝,两战皆捷。因彼时首都机场壁画的巨大影响,老师让我选择了中央工艺美院特种工艺系装饰壁画专业。

  入读大二之际,田老师经铁路从家乡托运了一个包裹到我的学校,让我代为转交一件作品至北京城市雕塑创作室交李贞祥先生。这就是之后入选1982年法国“春季沙龙”艺术展的木雕《侗女》。老师的雕塑作品第一次送展便直达云霄,首发命中的狂喜,亦使其艺术道路随之发生平面向立体的标志性转向,雕刻刀从此代替了他的油画笔!放假返筑时,田老师一见我就风趣地说:“曾希圣,你手气真好”。眼见师父如此高兴,取送包裹时的劳顿霎时化作了对吾师快乐情绪的分享!

  1982年,“贵州学习民间工艺美术新作展”进军北京,受到首都艺术界专家学者一致好评。《美术》杂志辟专版介绍此展,选田老师木雕《欢乐柱》作为封面,并配发了著名雕塑家王克庆的评论文章。那次老师有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京参展期间,田老师还抽空到工艺美院去探望过我。

  毕业分配时,我被告知到贵州省轻工厅报到。接着又被下放至厅属第二轻工业学校任教。从此步老师后尘,融入了教画育人的队列。1990年,我才调入贵州艺专,落户于老师当年任教的这所学校(后并入贵州大学)至今。可见师徒之间多少会有些血脉传承的印迹。

  回到家乡以后,我们师徒之间的交往重又密切起来。首先,作为二轻校工艺美术教研组组长,我特意邀约老师莅临鄙校开办学术讲座。当时正赶上田老师出访非洲四国回来不久,所以讲的内容是《非洲艺术》。其次,田世信、刘万琪老师在贵州艺专创立了雕塑工作室,招了几届学生。于是也聘我去代课,教素描。不久,田老师以雕塑工作室的名誉承接了贵州开阳磷矿工人俱乐部一项大型装饰浮雕工程,让我设计小稿。几经修改,终告通过。后来,我女儿出生时,田老师李老师夫妇俩还专程去贵阳医学院妇产科看望我妻子,那份亲情关怀,令我们小两口十分感动。另外,有一年夏天田老师全家还到访过龙洞堡二轻校,田禾禾同我等一起在校游泳池游泳,并合影留念。上述琐事多数都有同事兼好友马骏的参与,以后还包括陈红旗在内。

  1989年初,“田世信、刘万琪雕塑展”在中国美术馆西厅举办,那是两位老师雕塑作品的首番集中亮相,有石、木、竹、陶等不同材质的圆雕及浮雕。内容多为贵州乡土题材,也包涵一些人体艺术作品,造型手法粗犷洒脱,散发着山野的气息。筹展期间,师长需要帮忙,弟子责无旁贷。为节省经费,我设计的请柬只得找小厂印刷,质量堪忧。记得在北京陪同田、刘二位老师去登门邀请相关资深前辈时,简陋的请柬油墨竟未干透,拿着不免寒酸。布展过程中,我出过一些馊点子,如:在《高坡上》作品下垫一层沙子,以整合作品的现场效应;在《母与子》背后挂一棕色长帘,以突显砂陶的浅色质地;在居间的展示台四周摆一圈黑色方垫,以避免观众触摸误撞,等等。虽是增进了些许功能,营造出一定效果,却也制造了几处麻烦,多花了一些费用。

  没有料到的是,这次展览亦有家父的部分功劳。父亲是老式木匠,为人忠厚,做工谨严,田老师看中了他的手艺,将所有浮雕小品的底衬面板及外框,都交与家父镶嵌、拼合。其他一些木工活路,也是由家父亲手完成。这份工作对退休后的父亲而言,其实是一份计划外的劳动收入。

  然而,真正最值得庆贺的,无疑是那次展览在京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与反响。《美术》、《装饰》等核心期刊,均不失时机地选介刊载了两位老师的代表作品。田世信老师更是自此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同年秋,老师正式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所,终于完成了他从地方艺术院校到最高美术学府的人生蜕变。

  如今几十年弹指而过,田世信老师在雕塑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愈来愈丰赡和深入。除了前述陶、木、石材等作品外,老师还制作了大量青铜雕塑和历史人物肖像,并创作了许多脱胎漆雕及修长张扬的裸女。形式语汇跨越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的遥远时差,显现出老师兼容并蓄的融合胃口和游刃有余的肚量才情。

  2009年,老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做了一个极具当代前沿走向的个展,名曰“王者之尊——田世信作品展”。我无不惊讶地又发现了老师全新的另类面相。原来他已不满足于过去乡野趣味或形式主义的美学表达,而开始切入观念阐释的反讽层面,其艺术关照已然延伸至深层的历史纬度和敏感的现行体制。如此巨大的哲学跨越简直让我觉得换了一个作者。我愈加佩服我的老师了!

  作为老师的弟子,于今无甚建树之劣徒每每愧见师父。前年在北京上苑艺术村田氏府邸,老师突然概叹说我当初不该选择工艺美院,说我更适合上美院,还说这事怪他。让我一时语塞,不知以何作答。显然,老师忽视了我的平庸,对我的期望值过高了。

  曾希圣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