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收藏乱象背后隐藏着什么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收藏乱象背后隐藏着什么

收藏乱象背后隐藏着什么

作者:佚名      宝物评论编辑:admin     

  看过范伟和高秀敏表演的小品《卖猫》的观众,都会为结尾那句“全指着这个碗往外卖猫呢”而捧腹大笑。醉翁之意不在酒,一个收藏迷宁愿出1000元买一只普通的家猫,为的就是顺便拿走那只喂猫的碗——那可是明朝万历年间的碗。结尾一句不仅抖响了包袱,也道出了收藏界的乱象。

  俗话说,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近年来,收藏热遍及大江南北。各种拍卖会、鉴宝节目层出不穷,各地古玩收藏市场如火如荼。但全民收藏热引发的“后遗症”也随之暴露。在人潮汹涌的免费鉴定会上,诸如老头老太把普通拐杖当成名贵黄花梨的现象不在少数,弄得专家哭笑不得。古玩行业最值钱的是眼力,最需要的是耐心。正所谓“3年不开张,开张吃3年”。但不幸的是,绝大多数收藏者既没有眼力,又缺乏耐心。被称为“收藏界深喉”的学者吴树称,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

  不久前播出的一期《焦点访谈》曝光了拍卖行的“拍假”和“假拍”现象。央视“3·15”晚会也曾曝光,一些所谓的鉴定师只要收钱即可随意开具鉴定证书。廉价的地摊货摇身一变就被鉴定成古玩,而后贩卖给不懂行的人,为黑心卖家获取暴利。在金钱面前,专家频频失节,“黑嘴鉴定”日益猖獗。由于缺乏法律监管,收藏界乱象频发,赝品大行其道。人们明知如此,却还是执迷不悟、前仆后继地热衷此道。有的甚至不惜借高利贷,最后落得倾家荡产。一个藏友倒下去,千万个藏友站起来。那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一方面,捡漏心理与一夜暴富的幻想普遍存在于藏友身上。很多人抱着投机和侥幸的心态,或低价买进,找机会加价卖出;或指望买上一百件,有一件为真也值。电视剧《人生几度秋凉》里,尚珍阁老掌柜一生的积蓄与声誉毁于一张打眼的假画后,语重心长地教育两个学徒:“利字在心头,眼睛就被蒙上了一层雾。金钱左右着眼力。”造假者正是利用了这种扭曲浮躁的收藏心态,为赝品横行开辟土壤。另一方面,媒体的推波助澜也加剧了人们的社会功利心,导致藏品经济价值的放大与文化价值的缺失。近年来,国内收藏类电视栏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收视率也节节攀高,像央视的《鉴宝》、《寻宝》、《一槌定音》,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天津都市频道的《艺品藏拍》,河南电视台的《华豫之门》……更有各种天价拍卖、一夜暴富的新闻报道满天飞。

  早在1922年,李普曼就在《舆论学》一书中提出传播学中的“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对超出自己经验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机构去了解。所谓“拟态环境”是指我们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媒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解构后向人们所展示的环境,我们看到的环境是媒介化的虚拟环境。现代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对大众传播设置的“拟态环境”的反应。

  在荧屏之上,一个小碗小罐,动辄上百万元、上千万元,为多少人几辈子的财富积累所不及。虽然媒体也会抡锤打假,但在巨大的金钱利益面前,经大众传媒渲染后的这种一夜暴富式的财富获取方式,更刺激着普通人的神经。其实无论通过电视、报纸,还是互联网,你所看到的繁华往往都是片面的。你只看到别人动辄获财,却不知中奖的几率远比买彩票还低,也不知荧屏背后的几家欢喜几家哀愁。伴随着经济价值不断被大众传媒的过分放大,本该弥足珍贵的藏品的文化内涵却越发被忽略了。如果仅为财富和投资而藏,收藏便失去了它的本意。说到底,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本应是文明一脉相传的继承与发扬,是修身养性的情趣与寄托。过分渲染藏品的经济价值,无疑是在加剧全社会的功利心态。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