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玉石 >> 玉石新闻 >> “外蒙玉”偷袭和田玉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玉石 >> 玉石新闻 >> “外蒙玉”偷袭和田玉

“外蒙玉”偷袭和田玉

作者:佚名      玉石新闻编辑:admin     

    近来一种新料“白玉”被商家称为“外蒙玉”,也称“蒙古玉”。因其酷似和田白玉,硬度大,外加点黄皮,光亮、通透、质纯,因而受到很多白玉爱好者追捧。其实,“外蒙玉”乃是一种成本极低的仿白玉玻璃制品,行内人称为料器,在市场上摇身一变再臆造个名,同韩玉一样,进入市场后狂击和田玉。不同的是“外蒙玉”在市场上暗中偷袭,对整个中国白玉市场有很大的冲击力和迷惑力,也蒙了不少人。在此,有必要给大家提个醒,警惕“外蒙玉”。
    白玉杀手“外蒙玉”
    世界各地软玉中白玉最为珍贵,而白玉中又以中国和田玉最好。和田玉是软玉中的上品,它有光洁、纯正、温朴、美雅之感。而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是玉中上上品,其特点是白、糯、细、润,使人爱不释手。目前中国市场上白玉以和田、俄罗斯、青海、韩国和贵州等地玉料为主。前三种玉料质好量少,其行情一路走高,尤其是和田料大量开采、使用,资源趋于枯竭,市场价位日趋高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作假手段冒充和田玉获取暴利,“外蒙玉”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外蒙玉”手镯

图1 “外蒙玉”手镯

外径7.6厘米,宽1.6厘米
白色略偏淡黄,颜色更接近白玉。外观白润,质地纯净而无肌理,呈玻璃光泽,给人一种光亮、纯净的感觉。

    玉器市场真伪掺杂,良莠不齐。有人故意将不是白玉的白色石料制品称为和田玉,例如白色的戈壁石、东陵石、京白石、阿富汗及卡瓦石等;有人利用最新技术和手段,刻意仿造出各种看上去精美的“外蒙玉”,制品数量极其庞大。2011年5月以后,一种“白玉”在河南、绍兴、广州、上海、南京等地的玉器市场上出现。当时阿克苏地区质计所南疆宝玉检测中心鉴定了一批白色手镯,送检人称手镯是从内地玉器批发商手中购得,是一种新发现的“外蒙玉”,单价最高达14000元,最低也卖到300余元。笔者抽空考察了中国最大的白玉集散地河南镇平县石佛寺镇玉器市场,在那里看到很多韩玉、和田玉、翡翠、碧玉等原料,在店铺中有不少看上去十分白润的各种挂件、牌子、手镯,所报的批发价格只在几十元至百元,这就是被人称为新发现玉种的“外蒙玉”。店主很神秘地说:“此玉虽出不了证书,但运到外地可以冒充和田白玉,挂件可卖到千元,手镯卖到万元。”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一些专售和田白玉的货柜中也掺有一些“外蒙玉”,售价有高有低,买这类手镯(图1)、挂件花费也要数百元以上。再看玉商的介绍:“外蒙玉矿带与俄罗斯玉矿带接近,因此玉质同样细腻、温润,因为外蒙料为新产玉料,价格较低,受到广大玉器爱好者和商家的大量买进,未来升值空间巨大。外蒙料手镯洁白、温润、光滑,佩戴手感好。”若你抵御不住如此的炒作及诱惑,很容易打眼、上当。

“外蒙玉”佛像挂件

图2 “外蒙玉”佛像挂件

长4.5厘米,宽2.8厘米。白色略偏淡黄,外观白润、内部纯净,表面光滑亮泽,偏下部如意表面作假黄皮,易脱落。

“外蒙玉”观音挂件

图3 “外蒙玉”观音挂件
长4.7厘米,宽3.3厘米。白色略偏淡黄,白润、光亮、纯净而无肌理,假黄色皮浮于外表,没有风化物伴生。

    有人把购到的佛像、观音挂件(图2、3)请我欣赏,并非常自信地说:“白而透,似羊脂白玉。”我仔细观察后初步判断这两件质纯、洁白的挂件就是市场上的白玉杀手“外蒙玉”。为此,我专门请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对佛像挂件进行了科学检测,主石检测结论为玻璃制品(图4)。所以,“外蒙玉”是商家臆造出来的,它就是玻璃制品,市场上被称为仿白玉,行内称料器。

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出具的“外蒙玉”佛像挂件检测证书

图4

    西周时期就有料器
    仿玉器的料器是一种低熔点的玻璃制成的传统工艺品,中国古代常把璆琳、流离、琉璃、药玉、瓘玉、五色玉、水玉、硝子和料器混称。而到了明代,根据制造玻璃器的方法不同,又称玻璃器为“料”“烧料”和“料器”。考古学上则通常将半透明的称为玻璃,透明的才称为玻璃。今天的日本称玻璃为硝子,国内的古玩、收藏界将仿玉、仿瓷、仿漆的玻璃器称为料器。

原始玻璃珠管

图5 原始玻璃珠管
现藏周原博物馆,陕西省扶风县上宋乡北吕先周至西周墓出土。
珠径0.8-1.0厘米,管长1.8厘米,直径0.4厘米。
料珠有白色、天蓝色和淡绿色三种,形状有圆珠状、橄状和管状,是人造材料制成,可称作原始玻璃。

    古代的料器是中国人的一项创造发明。现学术界多将商代的冶金、炼丹及原始瓷制作中高温熔结的釉滴而形成的玻璃体作为中国玻璃的萌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原始玻璃“料珠”是西周时期制作的(图5),那时的人们就已经能将石英砂烧成玻璃体了。但真正的玻璃到春秋中后期才出现。例如1965年湖北楚墓出土越王勾践剑,其剑格上镶嵌的两块半透明的淡蓝色料器就是钾玻璃。中外的古玻璃专家一致认为:如后德俊在《楚国的矿冶髹漆和玻璃制》一书中所说:“这类钾玻璃很有可能是中国自己制造的,因为在西欧,高钾玻璃的出现是中世纪前后的事。”


    千年的料器贵比金器

战国白料谷纹璧

图6 战国白料谷纹璧
直径8.1厘米,内径2.4厘米,厚0.25厘米
现藏湖南博物馆,1955年湖北长沙市丝茅冲15号墓出土。
乳白色,上有赭黄色浸痕。璧面有凸起的谷粒纹6圈,谷纹触之有毛糙感,肉背可见谷纹的网状模痕,为仿玉玻璃器。

西汉白料杯

图7 现藏徐州博物馆,1986年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高8.2-9.9厘米,口径8.3-8.5厘米,底径8.3-8.6厘米。
杯身呈筒形,平沿、直璧、平底、玻璃杯在原简报中被称为“玉杯”,实为仿玉玻璃容器,对研究中国古代玻璃的制造情况有重要意义。

    战国至两汉时期是中国早期玻璃发展的一个高峰,这时期的铅钡玻璃,其色泽、透明度都近似于玉,形制、纹饰亦是仿照玉器制作而成,多用于装饰品及随葬。当时仿玉玻璃器稀少,贵比黄金,颇受贵族青睐,但等级分明。器物有料器璧(图6)、环、璋、璜、剑饰、猪、蝉、衣片、项饰等,同玉器、水晶器、玛瑙器并用。由于其外观像玉器,常常被归入玉器一类。《徐州北洞山汉墓发掘报告》中有14件称作“玉杯”的器物,后经测定,这些“玉杯”其实是典型的中国早期的铅钡玻璃器(图7)魏晋南北朝时期,玻璃器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艺门类,但仍摆脱不了玉石代用品的地位,被制作为各种观赏器及实用器。唐宋以后,玻璃器制品除了供陈设使用外,还有供佛用的玻璃容器,宫廷玻璃器大多依靠进口。明清时期,玻璃器普遍制作受到官方重视,曾在山东博山发现元末明初的玻璃作坊遗址。清代是玻璃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皇帝下旨设立玻璃厂,专门生产皇宫御用的各种玻璃器,仿制成的玉石、翡翠、玛瑙、珊瑚、瓷器、漆器等各种工艺品做工精细。清中期的仿玉作品质如白玉,足以乱真(图8)。新中国成立后,以北京、山东博山、广州的玻璃器工艺最为有名,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其作品流光溢彩、变幻瑰丽,常被当儿国礼走出国门,跻身世界艺术之林。

清中期白料镂空双螭纹佩

清中期 白料镂空双螭纹佩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直径5.2厘米 厚0.6厘米。
上雕镂空花纹,双螭相对,螭间一“卍”字,以菱形框相围。玻璃质地精纯,表面光滑亮泽,质如白玉,湿润柔和,假黄皮,为成功的仿玉作品,中以乱真。清宫玻璃制品。

    “外蒙玉”鉴识
    所谓“外蒙玉”,实际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玻璃,也就是料器。称作“外蒙玉”,完全是蒙人的。由于它可以通过人工调试制作,降低玻璃的透明度,模仿玉器的白、润、透,再起个与俄罗斯玉相近的名字,因而蒙骗了不少人,就连一些高手也看走了眼。

“外蒙玉”财神挂件

图9 “外蒙玉”财神挂件
长3.8厘米、宽1.8厘米。
质地白润、纯净、无肌理、呈玻璃光泽。

“外蒙玉”山羊挂件

图10 “外蒙玉”山羊挂件
长4.5厘米,高3厘米。
白色略偏淡青,山羊作卧伏状,质地白润、纯净、无肌理,玻璃光泽。

    仿白玉的料器实在让人有些爱恨交加。一方面,其因工艺独特、自成一格而深受世人喜爱。另一方面,仿白玉的器物常被当作和田玉忽悠一些玉器爱好者。现在市场上仿白玉的料器主要有手镯、佛像雕件、挂件(图9、10)、牌饰(图11)、戒指、手链和鼻烟壶等,用现代技术制作的仿白玉料器可谓惟妙惟肖,几可乱真。鉴识仿白玉料器要结合实物多看多摸,仔细观察比较,找出其特点和规律,掌握一些实用的鉴别方法。

“外蒙玉”龙凤对牌

图11 “外蒙玉”龙凤对牌
长4.5厘米、厚0.7厘米
白色偏灰,略透。圆形,从中间可分为两块,正面分别为龙、凤纹浅浮雕。表面呈亮碴贝壳状,内无肌理。

    一看质地:白玉质地细密,常有玉筋、玉花、玉性的表现,即使是质好、纯净的玉,内部也会有一定的生长肌理。料器是人造玻璃,具有非晶质结构,没有玉的棉絮或其他杂质,看上去显得太完美,内部纯净、均匀,缺乏玉的致密度和坚韧性。
    二看光泽:白玉湿润柔和,由内向外透出油脂状光泽而不现精光,给人以刚中见柔的感觉。料器多玻璃光泽,色调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并浮有贼光闪烁,年久变暗,透射光下能观察到旋涡纹。
    三看颜色:玉为天然产物,白色中常泛青,纯白者极少,温而浑厚,色正均匀而自然。料器的颜色匀净纯白,一气呵成而无变化,色泽灰暗、死板。而“外蒙玉”仿白玉的颜色越来越接近白玉,且采用先进的抛光技术,亮光、哑光都能做出。
    四看雕工:白玉硬度高,为莫氏6-6.5度,韧性强,可以透雕、圆雕、高浮雕、浅浮雕,还可用阴刻线来进行精雕细刻,刀工流畅自然。料器硬度低,为莫氏4.5-5度,质地十分脆硬、阴刻线两侧容易崩口,经不起强烈的高浮雕旋转,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圆雕器物。
    五摸范线:料器中有一部分是用高温模压成型,或模压成型后再结合雕刻。阴线一般较粗,深浅一致,外形规整。其合范痕迹用手摸、眼看都容易发现,如对范线进行碾磨处理,有坑和贝壳状的形态。值得注意是“外蒙玉”的范线、贝壳状的现象已被技术处理,不容易辨别。白玉有雕刻的痕迹,雕工更注重线条的细腻和流畅,而且越磨越晶莹可爱。
    六观气泡:料器常有大大小小气泡,有的仅凭肉眼就能发现,放大镜下更是原形毕露。断口及雕刻处呈亮碴贝壳状;“外蒙玉”新技术的使用,其气泡,贝壳状不容易看出来。白玉中绝无气泡,断口呈参差状。如晶化玻璃就根本找不到气泡,并且可以看到较细的“玉花”,所以无气泡者未必是真货。
    七掂比重:接触玉石时间长了自然对轻重很敏感,用手掂量一下便可作初步的判断。白玉的比重是2.9-3.1,比重较大,细掂量略沉有下坠感,握在手中有冰凉润滑的感觉。料器的比重是2.5,比重较小,手感略轻,握在手中其冰凉之感低于玉。
    八听声音:把白玉手镯用细线悬挂起来轻轻敲打,发出金属般的凝重声,舒扬致远;料器手镯声音清脆。
    以上是关于仿白玉料器鉴识的粗浅知识。要想对自己手中的藏品有一个更加准确的了解,可以借助科技检测的方法,结合传统的眼学鉴定,做出准确判断。若购价高的白玉,除附证书外,还要请眼力高的朋友去掌眼。值得一提的是,“外蒙玉”虽精心模仿、百般掩饰,却很难将白玉的重要特征具体到某一件器物上,也不可能同时鲜明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对白玉特征有深刻的了解,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着眼于以上八条,进而客观、全面地综合分析、研究,总会查出端倪、看出破绽,避免上当。慧眼识真,无眼买假,藏之大道,其深如海;在智慧与金钱搏杀的玉石狂热的市场中,练就鉴真识假的慧眼。
注释:
[1]:赵匡华,周嘉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化学卷》,科学出版社,1998年。
[2]:傅举有:《中国古代早期玻璃研究》,《湖南博物馆馆刊》第二期,岳麓书社,2005年。
[3]:后德俊:《楚国的矿冶 髹漆和玻璃制造》,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4]: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2期。
[5]:李银德:《徐州发现一批重要的西汉玻璃器》,巜东南文化》1990年1,2期合刊。
《备注》:该文为个人观点,望众人指正。以待发表在《中国收藏》杂志为准。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