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文玩 >> 文玩杂项 >> 渤海渔村剪纸进课堂:剪纸成产业剪出精彩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文玩 >> 文玩杂项 >> 渤海渔村剪纸进课堂:剪纸成产业剪出精彩

渤海渔村剪纸进课堂:剪纸成产业剪出精彩

作者:佚名      文玩杂项编辑:admin     

  一位渔民的妻子抱着孩子孤独地站在海边,焦灼地等待着丈夫打渔归来;渔民满载而归,妻子来不及放下孩子便满心欢喜地迎过来,夫妻俩幸福对视。这一盼、一归其实是两幅剪纸作品刻画出的场景。

  依托渔区群众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情趣,韩宝菊用手中的剪刀将渔区百姓的生活形象地表现在红纸上,并让剪纸突破窗花的局限作为渔区文化的象征走向国内外。

  小剪刀剪出精彩

  韩宝菊1957年出生于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村,从五六岁开始就随外婆学习剪纸。不知是家庭的熏陶,还是遗传的因素,她起初剪出的小鱼、小虾,就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后来通过不断揣摩和实践,从一条鱼到一只螃蟹,从一片叶到一朵花,无论心里想什么图案,她都能活灵活现地剪出来。无论谁家有喜事或逢年过节,村里人都喜欢跑到她家要几张火红的剪纸。“逢到喜事,给人家剪完窗花,他们总会给我包几块糖作为回谢,嘴里含着糖真是比蜜还甜。”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韩宝菊喜笑颜开。

  五十多年来,不管家境多么困难,干的活儿多么繁重,可韩宝菊的心从没有离开过剪纸,手中的剪刀从未停歇过。从她学会剪纸那天起,她就暗下决心要把剪纸传承下去。但要想让渔村剪纸突破窗花的局限,必须要剪出特色,剪出文化内涵,韩宝菊不断“充电”。一天,她在杂志上看到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奖赛征集剪纸作品的通知,她立刻打电话询问。当得知自己符合参赛条件时,她暗下决心:一定要交一份最满意、最能代表渔村特色的作品。

  自己生活在海边,最熟悉的就是大海和海产品。为了剪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她特意养了虾、螃蟹和皮皮虾,每天观察它们的神态。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幅“渤海潮”在韩宝菊灵巧的剪刀下跃然而出。最后这幅作品被评为全国手工艺品大赛优秀奖,韩宝菊还被全国妇联授予“中华巧女”的光荣称号,她内心的理想之花终于绽放了。

  剪纸做成产业

  “如果没有市场,渤海渔村剪纸就会失去活力;如果没有传统,它失去的将会是全部魅力和生命力。”韩宝菊告诉记者。围绕市场,走产业化道路是渤海渔村剪纸绽放光环的助推力。话虽如此,但真正把剪纸推向市场,做成产业还困难重重。因为靠纯手工剪纸既出不了多少作品,而且很多人眼中的剪纸也只是窗花的象征,少有人把它当做艺术。

  2010年,韩宝菊带着作品参加河北蔚县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蔚县16个乡镇96个行政村的剪纸专业户有1100户,从业人员3万多人,全年生产剪纸600多万套。这些数字让韩宝菊彻底震撼了。从那回来以后,韩宝菊下定决心,让渤海渔村剪纸走产业化之路。

  2012年5月份,韩宝菊剪纸艺术中心成立了。有活灵活现的“渤海潮”系列、有文静典雅的“梅兰竹菊”系列、有翻江倒海的“腾龙”系列、有和谐喜庆的“福寿”系列、有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系列,还有各种气势恢弘、从几米到数十米的长卷系列……整个艺术中心俨然一座剪纸艺术博物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她的剪刀下,几乎没有剪不出的东西。“我希望把咱黄骅渤海渔村剪纸的牌子真正亮出去。通过收徒弟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将这块产业逐步做大做强。”说话间,韩宝菊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此外,艺术中心内设有一个剪纸培训班,一期已经培养出十几名学员,目前还有二十几名学员,其中还包括十几名残疾人,她想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人掌握一项谋生的本领。

  日前,韩宝菊还在探索渤海渔村剪纸产业化运作的模式:将剪纸与企业文化结合,打造一种新型企业形象宣传模式;将古典与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创新一种家居家饰的新途径……

  课堂传承剪纸艺术

  为了保护这项传统艺术,黄骅市相关文化部门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保护、宣传剪纸艺术。此外,黄骅市还专门成立了渤海渔村剪纸艺术保护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调查、寻访民间剪纸艺人,并收集编辑了相关资料积极向上级申报。在相关部门和人员多方努力下,2009年,渤海渔村剪纸被确定为省级“非遗”。

  如今让年轻人潜下心来,拿起剪刀剪纸着实很难。如何让更多人接受剪纸?南排河镇歧口中学摸索出一条新路——在学校开设剪纸课。“剪纸课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加深对渤海渔村剪纸的认识。将来孩子们外出求学,也能进一步宣传咱渤海渔村剪纸。”岐口中学副校长吴玉来告诉记者。

  史义胜是歧口中学惟一的美术老师,也是惟一的剪纸课老师。从小出于爱好,就从干妈韩宝菊那里学会了剪纸。记者走进岐口中学的浪花剪纸室,史义胜正在给孩子们上剪纸课。全班五十个学生被分成七组,每组几个学生围在一张桌子旁,认真地刻着。“要用好的气息控制刀的节奏,用好的手法控制刀的力量。”史义胜反复强调着。他告诉记者:“现在孩子们初学,还不会用剪刀,只能先从刻刀开始。”为了方便孩子们学习,复印底图、磨刻刀、下载音乐等,成了史义胜每周的必修课。除此以外,他还自编了一本剪纸教材,辅助剪纸课程。

  看到孩子们全神贯注一刀一刀地在底图上刻图,随记者一同前往的韩宝菊眼圈微微泛红。“孩子们学习剪纸的热情让我很是欣慰,可看到简陋的教室、简单的工具,也让我很揪心。走产业化路子是振兴渤海渔村剪纸的必由之路,这些孩子们正是传承剪纸的新生力量,必须为他们提供好的学习环境。”韩宝菊又有了新的打算。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