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文玩 >> 文玩杂项 >> 大新街:广州牙雕的历史烙印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文玩 >> 文玩杂项 >> 大新街:广州牙雕的历史烙印

大新街:广州牙雕的历史烙印

作者:佚名      文玩杂项编辑:admin     
大新象牙厂馆藏牙雕精品。 大新象牙厂馆藏牙雕精品。 大新象牙厂馆藏牙雕精品。 大新象牙厂馆藏牙雕精品。 大新象牙厂馆藏牙雕精品。 大新象牙厂馆藏牙雕精品。

  前不久,广州泉州等地整合“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在这条瑰奇的海路上,广州象牙雕刻艺术曾由此名扬世界。

  广州象牙雕刻,是以镂空、透深的雕刻技法为特色,闻名中外,历史悠久,是广州市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先民就开始雕制象牙器,明清两代,广州已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象牙雕刻产区和出口基地,牙雕艺术品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到了民国,广州牙雕进入全盛时期,从业人数达到1,300人左右,当时的大新街和三府前、玉子巷一带是牙雕商号和生产作坊集中之地。民国20年(1931年),大新街开辟成大新路,象牙商户都搬到马路两旁经营,更形成一条闻名世界的象牙专业街。但有没有人好奇过,当年的象牙街如何湮没于历史的烟尘,而远在天平架的大新象牙厂,与现在的大新路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行走在烈日与暴雨的广州城,想找到与牙雕有关的些许痕迹,用来印证那些存在于史料中的辉煌故事。短短半个多世纪,大新路象牙街、大新象牙厂在熙熙攘攘的广州城已渐渐淡出,在近千万的现代广州人中,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沧桑变迁。然而,“大新”两字成为了广州牙雕的一个永久的文化标识,“大新街”、“大新路”、“大新厂”都是广州牙雕最具影响力的历史见证。

  象牙会馆 小新街142号

  明清两代,广州牙雕越来越发达,清代广州地理发生变化,昔日碧波荡漾的珠江岸边变成繁华地,越来越多的牙雕工匠到大新街自立门户。三米宽,近百米长的大新街逐渐被大大小小的象牙雕刻店占满了。

  鸦片战争以后, 广州牙雕行业开始分出贡行和洋行,并分别发展成为排他性的行会组织。贡行又称“慎玉堂”,主管雕造和贡品的生产,艺术性较高,如精致的牙球、牙塔、牙船、故事人物等,其产品先由地方官员或海关人员选购进贡,余下的自行销售;洋行又称“怀远堂”,主管车造和外销产品的生产,既有内销的筷子、烟嘴、图章等光身的民间日用品,亦有外销的规格化和批量化的雕刻欣赏品,生产人员众多。

  后来,清廷腐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清末到20世纪初,广州的贡行商号也不再做贡品了。为适应贸易市场的需求,一些牙雕名师成立了“大牙行”,成员有联盛、祺昌盛、裕丰、诚昌、广福、永亨、新联盛等字号,生产经营在大新街一带。会址设在小新街142号,人称“象牙会馆”,是各商号分领原料的所在。

  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小新街的象牙会馆被毁,原刻碑记荡然无存。广州百业萧条,牙雕艺人风流云散……

  现在的小新街142号已经变成了民居,很难再找到旧日象牙会馆的痕迹。其中居住的老人看起来已有七八十岁,但她并不知道这段70年前的历史。隔着广州民居特有的门栅栏,她默默地看着我们,并不自知在一段传奇的废墟之上度过了半生。

  天工传奇 从大新街到大新路

  1931年,广州城拆建马路,大新街从原来的六排长麻石铺设的小街,变成了长1106米、宽11米的大道,并易名为大新路。原来一德路一带的象牙商号也纷纷迁来,广州牙雕前所未有的兴盛。大新路、三府前、玉子巷一带,光是做象牙的店铺就有上百间,雕象牙球的、雕人物的、雕牙船舫、微雕的,人才济济。那时候,在广州大新路象牙专业街的从业人员多达2780人,店铺126间。从清代到1936年,广州牙雕之多,技艺之精,做工之繁,国际影响之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独占鳌头一百多年。

  原在清末成长起来或刚培养出来的一批艺人,技艺日益提高和成熟,成为名师国手。翁昭从13岁起跟父亲翁彤学习镂空象牙球,经过10年努力,技艺已超前辈。民国4年(1915年),翁昭与梁雄等雕镂的25层象牙球,由联盛号选送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举办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该球以镂空层数空前,层层转动自如,花纹玲珑剔透的绝艺倾倒各国观众。当时日本也有一个30层象牙球送展,国际评审团将两球同置于水中,日本的牙球因是拼镶粘合而成,水浸后粘胶溶化,层层散开;中国的牙球则安然无恙,证实是原块牙料所出,雕镂难度极大,从而荣获博览会的最高奖项,广州牙雕名驰世界。

  民国21年(1932年),梁为之子梁鉴泉和白满合作,用全支大象牙雕出《夜战马超》、《水漫金山》、《仕林祭塔》,获得美国芝加哥开埠百年纪念国际博览会评比二等奖。郭盛以全支大象牙雕镂《夜战马超》及《渭水访贤》,在民国22年举行的“广州市第一次展览会”上当众表演尚未完成的部分,名噪一时。梁鉴泉高徒潘亮,以牙尖部分雕刻的《开胸见佛》和《佛口蛇心》两座,被誉为别具匠心之佳作。大师黄垣,则以雕刻拇指般大小的人物见长,代表作有《关云长夜看春秋》。当时,作为广州特产的象牙米粒微刻,则由新加入牙雕行业的银器匠师冯公侠始创,其代表作一粒象牙米微刻《总理遗嘱》全文连落款共154字,于民国21年11月间陈列在大新路294号的冯公侠号象牙店橱窗上,前往观者如潮,一时轰动全市,闻名海外。

  抗战时期,广州的牙雕业和其他手工业一样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抗战胜利后陆续有了转机,商号复业,艺人归来,1945年成立了“广州市象牙骨器业职业工会”和“象牙同业公会”,将牙雕业人员重新组织联合起来,共谋复苏。

  如今的大新路虽然仍是商铺林立,但象牙店铺只剩下了一间,也就是大新象牙厂的门市部。那一片带骑楼的二层旧建筑,有做鞋业批发的,有做橡胶皮革生意的。大新路205号一带原本是牙雕生产工场,现在则变成了广州市第三中学。

  最早的象牙街 解放中路和惠福路交界处

  明朝年间,为方便从海路来广州做生意的人,就在珠江岸边的堆积层上兴建楼房和商铺,逐渐形成一条象牙贸易街,那就是最早的象牙街。这条广州最早的象牙贸易街不在大新路上,而是位于解放中路和惠福路交界处。那时珠江水面宽阔,这一带还是江边,南来北往的船只都在这停泊靠岸,大批象牙手工业品就在这一带进行交易,并且越来越兴旺繁华,牙雕铺鳞次栉比。牙雕艺人们就在这里生活、工作,兄弟、父子齐上阵,师傅传徒弟、店东雇匠人,最后出现了由雇佣关系联结起来的大面积象牙店坊。从现在的街道分布来看,除了象牙街,还有四条象牙巷,名字分别是象牙一巷到四巷,以及象牙北街等支线,可以想见当年象牙接到分布规模之大,不愧是“香珠犀象如山,花鸟如海”。

  现在,象牙街旧建筑群大多已经在城市改造中被拆除,只有象牙一巷保存尚算完整,因前面的房屋拆除而在解放中路天桥下显露出来,越秀区已将其确定为保护点。

  大新厂 文化品牌的国营延续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恢复发展广州传统象牙雕刻业十分重视,当时任广东省长兼广州市长的叶剑英明确指示“一定要把象牙雕刻这种工艺品组织和恢复起来”。1950年11月在广州市政府关怀下成立了“广州市象牙输出联营社”,实行联合采购,分产联销,加入联社的店号达34户。1954年以后,逐步对象牙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10月,筹建成立广州市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1955年2月,经中共广州市中区委员会和广州市手工业局批准,广州市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正式开业,这是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最早组建日期。

  1958年,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转制为全民所有制的地方国营企业。国营象牙厂要取个什么名儿?当时有好几种意见,有人说应该叫“第一”,这是想争第一;有的说“福兴”、“兴隆”之类,象牙制品离不开迎祥纳福……事情报到时任广东省长的陈郁那儿,他一锤定音:“象牙厂应以大新路的名称来命名”。

  现在看来,“广州大新象牙厂”真是个好名字,有地域文化标识,又连接着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品牌。工厂成立,厂址就在大新路,以大新路419号为中心,包括205号、309-311号为生产工场。虽然在1984年搬迁到了沙河天平架沙太路1号,厂名也还是保持了下来,而且在大新路保留了一个门市部。这个门市部的地址也有讲究——它在大新路311号,这是1954年10月广州市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的会址。

  不久前,大新路419号变成了一个新开业的养老院,好在它曾经的历史已经记载在了天平架大新象牙厂内部的小展览馆中。这个展览馆里陈列的除了该厂的历史、作品、艺人介绍之外,还专门展示了广州牙雕行业的兴衰历史,以及牙雕的名家生平,工具与流程,堪称广州牙雕业的一个缩影。

  从80年代初开始,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公约限制国际象牙贸易,大新象牙厂也被迫停产分流。惨淡经营20年之后,终于迎来了新春——2003年大新象牙厂被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批准为广东省唯一合法生产经营象牙制品企业。同时开发俄罗斯古猛犸牙、非洲河马牙为原材料,2005年4月大新象牙厂携带百多件猛犸牙雕作品重返阔别15年的广州交易会,从而引起国内外媒体轰动。在交易会期间,欧洲、北美、美国、香港、台湾、东南亚等70多家公司外商涌跃前来参观洽谈订购,再一次呈现中国南派牙雕艺术的奇彩。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