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铜器佛像 >> 忻州出土佛教石造像56件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铜器佛像 >> 忻州出土佛教石造像56件

忻州出土佛教石造像56件

作者:佚名      铜器佛像编辑:admin     
此次出土的佛教石造像,时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北朝晚期,为近10年来晋北地区重大佛教造像新发现。 此次出土的佛教石造像,时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北朝晚期,为近10年来晋北地区重大佛教造像新发现。

  9月28日上午,忻州市忻府区西街小区居民院,原忻府区西街村委大院内,因改造地下管道,在施工过程中挖出了佛教石造像,当地村委和施工人员积极保护,并上报当地文物部门。忻州市、忻府区两级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和重视,省文物部门率专家于29日急赴忻州,确定了新的考古发掘方案(本报9月29日、9月30日曾对此连续报道)。

  从9月30日起,新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全面展开,截至10月5日18时,发掘工作圆满结束。此次发掘出土56件(套)佛教石造像,1件圆形盘盏形陶器和1件泥质壶形器,还有堆土中筛集的陶器、瓷器、骨器、砖、瓦等包含文物。

  1省市区三级联动发掘

  忻州市忻府区西街小区惊现上千年前佛石造像的消息传出,不仅引起当地居民的轰动,也引起忻州市、区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事发当晚就责成忻府区秀容办事处及西街村委会与忻府区公安局等共同派出值守人员,彻夜值守现场。当晚,有居民自发前来守护。

  9月29日8时许,“彻夜未眠”的西街小区院内,开挖的大坑前停放着一辆警车,周围拉起了警戒线,忻府区公安局特警队的数名警员正在现场值守,前来观看的群众络绎不绝。当日,由于之前水管被挖断后跑水造成坑内工作面表层土湿滑松软,不适宜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随后,记者从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处长郭银堂处得知,省文物部门专家已紧急出发赶往忻州。

  当天14时30分许,省文物专家一行与忻州市、忻府区专家和工作人员赶到发掘现场调研,之后又赶赴保管场所,对已挖出的佛教石造像进行实物考证。最后,进行省、市、区三级部门初步会商,并组建省、市、区联合考古队,确定了新的考古发掘方案。

  联合考古队的李培林说:“省文物专家看了开挖出的佛教石造像实物后,非常惊喜、震惊和关注,初步确定石造像为北朝晚期和唐代时期的上乘作品,并对下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同时要求对已出土文物做好保护。”

  9月30日,联合考古队员们走进发掘现场,新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全面展开。

  2小小窖藏坑荟萃珍品

  记者从考古队了解到,从窖藏坑的开挖形制等遗存迹象看,已可初步确定出土佛教石造像等文物系一次性窖藏下埋,其准确的下埋年代,有待于对不同地层包含物资料整理后给出综合结论。从出土物残缺破损,在坑中或平置或斜放无规则错乱叠加看,或因遭遇毁佛灭佛战火动乱而为。

  据记者观察,这个窖藏坑长2米多,宽1米多,坑底深度距地表约2米。如此一个小小的窖藏坑内,发掘出土了56件(套)佛教石造像,1件圆形盘盏形陶器和1件泥质壶形器,此外还带回了从堆土中筛集的近70袋陶器、瓷器、骨器、砖、瓦等包含文物。

  此次发掘出土的佛教石造像有背屏式立佛造像,有坐佛造像,有单体佛菩萨立像,有佛装像身,有菩萨装像身,另有佛头和菩萨头,还有佛龛龛楣残件等,种类繁多,材质有汉白玉、砂岩、石灰岩等。记者曾特意观看了现场发掘出的一个背屏式佛教石造像,其背光为舟形,背光边缘饰一周火焰纹,佛像下身着“羊肠式大裙”,手施“与愿印和无畏印”。

  李培林说:“发掘出的石造像中有‘褒衣博带’‘秀骨清像’式汉化风格的北朝时期的背屏式佛教石造像,有面相‘丰腴圆润’‘栩栩如生’极具北朝晚期到唐代风格的石佛头像,还有‘曹衣出水’式的普贤菩萨骑白象等。这些佛教石造像雕刻精美、技艺精湛,上面有彩绘、描金、贴金的痕迹,堪称上乘之作,而且地域风格明显,最早造像时代可追溯到北朝晚期,对研究忻州市中古时期佛教文化和造像艺术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3晋北佛教造像重大新发现

  记者从考古专家处了解到,中国佛教寺院造像有三大考古发现,分别是山东青州龙兴寺、四川成都万佛寺、河北曲阳修德寺造像。成都万佛寺造像出土于清朝末年,曲阳修德寺造像出土于1953年—1954年,青州龙兴寺造像出土于1996年。这三座寺院所出土造像数量众多,跨越时间较长,代表了不同地域佛教寺院考古的主要成就,是佛教造像艺术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而在山西省内,1959年曾在晋东南沁县南涅水村,发掘出土窑藏石刻造像1000余件。据碑文记载,这批石刻造像上自北魏水丰元年,下至北宋天圣九年,积累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六个朝代的民间石雕艺术珍品,题材大多以佛教活动为主。造像多为选落塔形,国内稀有。石刻分为碑文石刻、造像石塔、个体造像三大类型。

  李培林说:“2002年5月,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古竹林寺新建时,在旧址上发现佛教造像,经清理发掘出汉白玉质地的佛教遗物4件。此次佛教造像在忻州规模较大的发掘出土,实属近10年来晋北地区重大佛教造像新发现。”

  此次重大发现令考古、佛教、文化界惊喜、震撼,而每日的发掘工作也给考古队员带来新的感受。记者得知,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公安等部门的介入保护,联合考古工作得以安全、有序、圆满完成。而每日数千人次的造访,公众积极参与,在进行“公众考古”的同时,也做了一次生动的文物保护普法教育。

  目前,为防止这批出土造像褪色、风化,后期保护和科研工作已经陆续展开。

  ○发掘日志

  9月28日上午,忻府区西街小区居民院内,施工中挖出了佛教石造像,当地村委和施工人员积极保护,并上报当地文物部门,忻州市、区文物部门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当日出土文物达26件(套)。

  9月29日,省文物行政部门率专家急赴忻州,确立了新的考古发掘方案。

  9月30日,抢救性发掘工作全面展开,联合考古队员们走进了发掘现场,当天首先平整了开挖坑内的壁面及平面,找出壁面四壁地层的堆积关系,并在坑内平面找出遗迹现象。根据遗迹叠压打破关系,遵循考古发掘规程,展开了先行发掘这一处窖藏坑的行动。

  10月1日,联合考古队员们用竹签、手铲、毛刷、簸箕等工具,顺着藏坑残口小心翼翼地清理发掘填土。就在清理中一个螺髻发型的石灰岩质佛头渐渐出露,随后在其西部约30厘米处出露了一个坐佛的臂膀。就在对开挖出的土进行筛查中,工人们意外地发现一个雕有动物的幢件残段,上面篆刻有“诵法”二字。

  10月2日,发掘工作进展极大,在继续清理中,藏坑内渐渐出露了一件菩萨头冠及慈眉善目栩栩如生的眉目面容。此外还发现了1件有火焰纹的砂岩背屏,另外还有2件汉白玉佛像残件。继续逐层下挖,先前菩萨头及上身完整出露。就在筛查填土的工地上,又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砂岩质、上身残损的普贤菩萨骑白象石造像,随即对该处土堆进一步筛查,又找到了多个残部件。当日还发现了有参考价值的瓷碗等。

  10月3日,联合考古队员提取了2日出露的石造像,继续下层清理又发现了汉白玉菩萨像、背屏式造像及圆形盘盏形陶器、泥质壶形器等。由于泥质壶形器含水量大,不易提取,实施了整体打包。此外还发现了佛龛的龛楣帷帐残件等。

  10月4日,联合考古队员在提取藏物汉白玉的菩萨像时,意外发现其背屏部有彩绘的图案,现场人员马上进行了避光保湿的紧急处理。就在发掘最下一层时看到,该层面出露了1尊石灰岩坐佛及10数件散乱的石灰岩佛像残片,由于该层面环境潮湿等诸多因素,考古队员们采用了整体打包的方式予以提取清理。

  10月5日,联合考古队员对窖藏坑所处的叠压打破上下层位,进一步提取了(陶片、瓷片、瓦、砖等)包含物,以便对埋藏时代做进一步的研究。截至18时,抢救性发掘工作全面结束。

  本报记者 郭小强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