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铜器佛像 >> 中山古都地势绝妙:文物精美无双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铜器佛像 >> 中山古都地势绝妙:文物精美无双

中山古都地势绝妙:文物精美无双

作者:佚名      铜器佛像编辑:admin     

  中山古都地势绝妙  

  中山古国在今天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仅在于它的历史,更在于它的文物。纵观同一时期中原众多古城,能够与中山古城出土文物数量和品位相媲美的,屈指可数。诚如石家庄市文物局副局长张献中所言,中山古城的出土文物为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在全国是响当当的,出国巡展,连世界也为之惊艳。让我们透过这些文物,回到那个时代,回到那时中山国人的生活……

  □文/图 本报记者 安春华

  天造地设的国都

  “我们现在就进入中山国都城了。中山国都城范围,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坐在车里听中山古城遗址管理所所长黄军虎介绍,我猛然一惊:有这么大?在我印象里,正定府城周长24里,赵州州城周长13里,天长县城周长3里,即使灵寿古城为不规则桃形,周长未必等于南北、东西长度的乘二再相加,但真要去量一量的话,规模恐怕也超过上述古城了。“战国时期的都城都比较大。”黄军虎解释说。

  在这个桃形古城的最南端也就是“桃尖”处,黄军虎及工作人员谷红肖带我看了一段城墙遗址。还能看出这高出地面数米的土墙上一层一层的夯筑痕迹,每层厚度比现在的砖还要厚些。墙根下,就是黄壁庄水库。说实话,对我来说,夯土城墙并没引起太大感觉,因为类似的城墙我也见过一些,倒是这城墙周围的环境,让人留连。开阔的水面,嬉戏的白鹅,寂静的果园,悠闲吃草的耕牛,一派自然舒适的田园风光。而城墙根下的水湾,黄军虎认为极有可能是古中山国人停船登城之处。

  事实上,中山国君把复国的都城选在这儿,堪称绝妙。这里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交界处,地貌以丘陵台地为主,既方便搞城市建设,战略上又进可攻、退可守。城北,东灵山、西灵山似两座天然屏障,南边,东流而去的滹沱河构成天堑。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发源于灵山的小河向南注入滹沱——连开挖护城河的事都可以省去了。而城内北部,则有一座小黄山矗立,既可用于军事上的登高瞭望,又符合中山国人把山圈在城内的风俗(“俗以山中邑中”)。不能不说,黄壁庄水库北岸这块土地,是理想的都城城址。

  敛土盛土,其声沙沙,填土倒土,其声轰轰,捣土夯土,其声登登,削高拍平,其声砰砰,百堵垣墙,一齐动工,丈二大鼓,难胜其声。

  这是《诗经》里描绘周文王的祖父率领部族在岐山脚下建立国家的情景。想来中山国人在桓公率领下筑起他们新的国都,场面也一样热烈,因为那时,复国的热情正在他们心中激荡。已近不惑之年的桓公,年幼时“不恤国政”被魏灭国,如今他成年了,也成熟了。“要建就建一流的都城!”他一定下过这样的决心,不然,占地三万亩还多的灵寿城,怎样跻身“国际”一流大都市!没错,灵寿城堪称一流。《故国中山》的作者程雪莉,搜集了战国七雄的都城资料,经与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韩国郑韩、燕国下都、楚国郢城等一一比较,发现灵寿城的规模和七雄之都城旗鼓相当。城池面积不相上下,甚至超越,建筑形式皆有类似,比如灵寿城也和赵都、齐都一样,有不相连的大城、小城之分,灵寿城的小城在大城东侧,今灵寿县境内,其方形城墙尚有三面保存较好,城中的夯土高台“召王台”也依然还在。再比如灵寿城与郑韩城、燕下都一样,城内都有南北向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两部分。灵寿城的东半部分,自北向南分布着小黄山、宫殿区、官署区、作坊区和居住区。西半部分自北向南分布着桓公墓、成公墓、市肆活动区等。另在城外西边,还有中山王 的墓葬区。

  以上各功能区的分辨,并不是后人随意推测,全部是以考古发掘为依据。比如大面积的夯土高台、排列有序的柱础石、“大号”板瓦筒瓦出现的地方,可以推断为宫殿区。由于中山国在燕、赵两大国间夹缝里求生存,都城高度设防,在城垣的几处要害部位(如北城垣和西城垣门阙旁、南城垣临滹沱河处)都修建了“城垛”,它们与城基相连,但外凸或内凹,作用与正定城上的“大垛子”相类。位于今灵寿县境内的“小城”,后人分析也主要是起军事防御作用。

  十万之众的繁华都市

  如此规模宏大的都城,当时生活着多少人?都是些什么人?有学者研究说,灵寿城的人口规模不超过十万,城内除了王公贵族、官员及军队以外,还生活着士、农、工、商等各个阶层。

  中山国人以何为生?这涉及到中山国人的民族属性。如今,这仍是学者们研究和争论的话题。省博物馆中山国文物展览中,直接介绍中山国是由少数民族(白狄族鲜虞部落)建立的国家。而认为中山国由陕西东迁而来的学者,也不否认到达河北后占据原鲜虞国国土,与鲜虞人混居的事实。大量出土文物证明,中山国人有相当一部分保持着游牧民族的传统,如仿照游牧民族盛水皮囊制作的“络绳纹铜器”,游牧民族爱在衣服上装饰的“虎形金饰片”,在中山国国土上都有发现。游牧、狩猎,山林、动物——即使已不需要再像灭国时那样躲进太行山里避难,即使已经在城中安享富贵,这些影像和记忆仍然无法淡出王公贵族们的脑海。狩猎成了他们一大爱好,且不说那些出土的精巧的狩猎帐蓬部件,仅一件“狩猎纹铜盖豆”,就足以说明:不大的铜盖豆上竟刻划了近百个动物形象,伪装成鸟兽的猎人们或刺或逐,场景鲜活再现。

  与牧业同时存在的是农业。中山国南部历来是农耕生活区,都城灵寿沃野百里,城址内发现了制作铁农具的作坊,出土了大量铁农具,说明这一带人们过着定居的生活。尤其到中山国后期,随着游牧民族融入中原,农业的地位也就更加重要。中山王 墓中出土了世界最早的实物酒,如果没有大量粮食,酿酒是不可能实现的。当年考古工作者把酒从铜壶里倒出来时,酒香依旧浓郁,淡绿色和深绿色的两种酒体,如今封存在省博物馆的库房内。无怪乎后人要在《搜神记》里讲述中山国人“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的神奇传说。

  至于中山国的手工业,其发达程度更是无需多说。不必一一去数那发掘出来的作坊遗址,只需到省博物馆看看实物展出就行了。省博物馆研究人员对中山国艺术品的评价是:“代表了战国时代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较中原各国手工艺品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两汉时期历代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器,从鎏金银、错金银、松石玛瑙镶嵌等工艺上,还能看出战国中山艺术风格的痕迹。

  有发达的手工业,必然伴随着较为发达的商业。这从出土货币上可以看出来。早期中山国经济落后,主要使用晋国早期货币“空首尖足布”和燕国早期货币“尖首刀”,这两种钱币在灵寿城址和中山疆域内早期墓葬中均有出土,说明中山国和上述两国有贸易往来。强盛时期的中山国,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成白”刀币。其形状是仿照赵国的“圆首刀币”,略加改进。至于刀面文字“成白”,学界认为应释读为“正帛”,推断其为后期中山国负责管理钱币铸造与流通的职官名称,而这一专门职官的设置,正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今天的人们可能会问:中山国的货币与燕、赵、晋国的货币比起来,哪个更值钱?我想答案应该是:还是大国的货币更有分量吧。就如同美元仍是当今世界的硬通货,在中山国都城遗址发现了专门仿铸燕、赵货币的作坊,钱模子上明摆着是燕、赵货币的造型,这从省博物馆的展柜里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古今中外,偷铸他国货币都是为对方所不能容忍的大事,我搜了搜此类事件,多发生在二战时期,专为扰乱敌国经济秩序,有一部电影《伪钞制造者》就是讲这事的。也有人认为,偷铸大国货币说明自己穷,想只花点制币成本就买到平时买不起的东西,或许这种说法也对。总之,在货币经济上,中山国与燕、赵等大国比起来,还难以达到平齐。

  “错金银”演绎豪奢

  以上只是粗粗勾划了中山古城的模糊轮廓,要等你看到那些“错金银”青铜器时,你才将获得最直观的体验。这些宫廷用品再度演绎了奢华二字,它们和井陉矿区段家楼的奢华不一样。那里是一百年前就实现了如今人们才普遍享受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瓷砖、浴缸、组合衣柜、皮沙发的生活,那种奢侈,你会和自己做一下联系,如试想当今中国有几人能拥有这样的别墅呢,想到没多少,自己也就心下平衡了许多。而中山国宫廷里的奢侈,普通人不会和自己的生活作什么联想。比如,我不会用一个玉梳子梳头,我家里没有“错金银”青铜器,我的餐桌上摆不开“十五连盏铜灯”,我也不可能买到“四龙四凤铜方案”这样复杂的“茶几”。看到这件被称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时,我真的很惊讶:一个“茶几”有必要做这么复杂吗?但我又惊叹,它的确独一无二:四条龙都是一头双尾,四只凤刚好站在两条龙的尾部构成的圆环上,原始、野性、动感的美,加上精妙的布局,方圆的变化,错金银的花纹,我敢说当今世界没有什么人能创造出比它更奇的物件来。

  错金银,即在青铜器表面事先预留凹槽,将打制好的金片、银片、金丝、银丝镶嵌进去,外表再打磨平滑。金银的加入使“严肃”的青铜器平添了奢华和细腻。在中山王 墓中出土了多件错金银青铜器,尤以“错金银虎噬鹿”、“错金银铜犀”、“错金银铜牛”(以上三个为一套屏风座)和“错银双翼神兽”(一对)最为出名。在金黄银白的华丽外表下,动物形象或凶猛,或温驯,但以凶猛者给人印象最深。“虎噬鹿”屏风座,斑斓猛虎口叨一只梅花鹿,小鹿仰头哀鸣,强悍与柔弱对比强烈。“错银双翼神兽”张着獠牙大口,前胸低沉,臀部抬起,四肢有力,振翅欲飞。看一会儿,我竟也张了张嘴,露了露牙,面对它的血盆大口,我也很想张嘴冲它大吼一声,看看我们谁更厉害!中山国的器物充满了强悍的活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战国时代的精神。

  来源于原始社会,逐渐地走向儒雅,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所有有少数民族成分的部族共同的道路。离开那些猛兽的形象,走近刻铭青铜器,走近编钟、玉器、陶器、棋盘,另一个中山国的形象款款走来。王 墓中出土了一套九鼎,本来九鼎是周天子专用礼器,后来各国都做,说明“礼崩乐坏”的时代情况。同时出土的还有编钟一套、编磬一套。“钟鸣鼎食”、礼乐悠扬,我不禁对儒雅化了的宫廷生活浮想联翩。在上述九鼎中,最大的一件铁足大铜鼎,刻铭469字,记述了中山国讨伐燕国、开疆辟土的事件,是我国目前发现刻字最多的一件青铜器。它与同样是王 墓出土、同样有刻铭的龙纹铜方壶、 铜圆壶,并称“中山三器”。观察铭文篆书,字体修长秀丽,用笔斩钉截铁——前些年铸造了“告别田赋鼎”的灵寿农民王三妮曾有试验,在润软的腊胎上刻字尚且不易,在坚硬的青铜器表面直接刻字难度更是可想而知,如果下笔不斩钉截铁,笔划就不可能连贯,更不可能显出秀美。在中山国的文字上,我感受到了“柔”与“坚”的和谐统一。

  其他的生活用品,无法一一细说,但不提不快的有这几样:第一,银首人俑铜灯。这个眉眼高挑,胡须上翘,笑容可掬的正在耍蛇的男子,穿着太讲究了!长袍曳地不说,头上的罩巾都打成漂亮的蝴蝶结。有人根据面目说他是典型的胡人,有人根据衣服说他是典型的汉人——让学者们争论去吧,我们就欣赏这个美男子就行了。第二,数以千计的玉饰。我在玛瑙项链和和田玉佩前垂涎了许久,彼时我的双眼一定目光炯炯。第三,金银狗项圈。传说中山国出产两种稀有动物:北犬、晨凫,国王这么器重的狗,一定是那著名的“北犬”了。第四,细孔流鼎。鼎口的细孔在倒肉汤时可以过滤骨渣,那时的人可真会享受啊……

  ■两座中山王墓都出土了山形器。中山国是一个崇山的国家,山形器相当于国徽。

  极盛的转折

  最后,我想说说中山国的墓葬。目前发掘了成公墓和王 墓,尤以王 墓出土文物最多最好,仅在这个墓中就出土了器物一万九千余件。经历两千多年的古墓,如何躲过盗贼劫掠?原因在于它独特的构造。

  在平山县上三汲乡中山古城遗址管理所旁边,发掘后的王 墓上空罩了巨大的罩子,四周建了围墙。在王 墓旁边,还有六个陪葬墓、两个车马坑、一个杂殉坑和一个葬船坑已经发掘。走进王 墓,中字形结构一目了然:中间为墓室,南北为狭长的墓道。主墓室旁边立的“东库”、“西库”、“东北库”三个牌子,标示了王 墓躲过盗贼的秘密。原来,修墓者设置了三个与主墓室不相连的库房。不知道的人,谁会发现主墓室旁边还有库房呢?此前,考古工作者发掘成公墓时,在空无一物的主墓室徘徊,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要不是一位农民工偶然踩空了一脚,踩蹋了库房的封土,可能中山王墓的秘密仍然无法揭开!

  有了成公墓的发掘经验,寻找王 墓的宝藏就容易了许多,王 墓与成公墓结构一样。不同的是,这里的主墓室还有一件盗贼不识货的宝贝。1977年秋,当发掘工作告一段落,工作人员对墓室进行最后的清理时,在墓室西边角落,工作人员搬动石头,发现了一块生锈的铜版。铜版重达20多公斤,上边隐约显出金线、银线的轮廓。学者们研究鉴别后,发现这竟是标示中山王陵平面布局的建筑规划图!铜版以“错金银”工艺,用金线和银线标出了建筑轮廓及文字说明。中心是王堂,即王 的享堂(祭奠建筑),两边是哀后堂和王后堂,再两边是两个夫人堂。铜版上标有以尺为单位计算的长度,换算可知图版比例为1:500,这是我国最早的建筑平面规划图,也是世界上最早有比例的铜版建筑图。

  墓室挨过盗墓贼火烧,如此结实的铜版一端也扭曲变形了,但上边的金银线依然牢固,一项世界纪录由此诞生。此前,当地还发现了另一块同样无价的宝贝,它就是“守丘刻石”。上世纪30年代,农民刘西梅在自家地里刨出了这块大河光石,上世纪70年代文物工作者来到后,农民将石头交给考古专家,考古专家又把石头上的字描下来寄给古文字专家,经破解,石头上的“秘语”大意是:公乘得和旧将曼这两个人,曾为国王看守园囿、捕鱼、守陵,刻石以告诉后人。这又是一项“第一”:目前国内最早的碑刻。

  王在位时,是中山国国力最强之时。可惜这位君王福薄命短,只在位了14年就去世了。继位的 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修建了巨大的王陵,在墓上建筑了豪华的享堂,还铸造了新的铜器,器表刻满哀悼先王的祭文…… 涕泪纵横,发誓要子子孙孙记住先王的恩德,但此时他是否注意到,他的邻居赵国,正磨刀霍霍,马上就要来宰割中山这块肥肉?王 对自己陵园的宏大规划最终没有实现,后人只修了王堂和哀后堂,中山就亡国了。王 告诫继任者的话至今铭刻在铜方壶上:不要因强大而放肆,不要因富裕而骄傲,不要因势众而傲慢,记住:“邻邦难亲,仇人在旁”。他可能没想到,他的话竟一语成谶。

  河北省文物局研究员 谢飞

  河北省文物局项目管理处处长、河北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 张文瑞

  河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刘智敏

  石家庄市文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献中

  石家庄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栗永

  燕赵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梁勇

  (排名不分先后)

  专题顾问

  1、《中山五问》(栗永)2、《战国中山国史话》(省博物馆编)3、《故国中山》(程雪莉)4、《中山春秋》(平山战国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主编)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