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青铜器新闻 >> 初识国宝“黄河牛”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青铜器新闻 >> 初识国宝“黄河牛”

初识国宝“黄河牛”

作者:佚名      青铜器新闻编辑:admin     

  回访我曾驻足过九年黄河之滨的劳改农场时,场长问我:“你见过黄河,但是你见过‘黄河牛’吗?”

  我说:“见过。咱们农场不也有吗?”

  “你说的是耕牛,我说的是铁牛。” 他说,“它是从黄河故道挖出来,在蒲州博物馆收藏展出。”

  我还想说什么,他已经派了一辆吉普车过来,对司机说:“过去,他是咱们场的‘劳改犯’;今天,他是回访的‘娘家人’。你拉他去蒲州,看看出土的国宝‘黄河牛’。”

  其实,我对蒲州非常熟悉。在五更寒天、东方欲晓的上个世纪的70年代后期,我浪迹到了永济伍姓湖劳改农场的时候,因为它身旁就是黄河,为了寻找精神寄托,我在周日休息时,常常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到风陵渡去看黄河。古老的蒲州,离风陵渡不远,因而在那个年代,我多次去过古老的蒲州。蒲州不仅是远古年代圣君尧的故乡,古诗中的“蒲津渡”在这儿演绎出无数人文故事。这儿还是《西厢记》的萌生之地,张珙和崔莺莺的爱情之巢,也搭在古老的蒲州,那儿留下一座高高的莺莺塔。当时,我还站在黄河这边,向黄河之南眺望,因为黄河对岸是陕西的古老韩城;韩城是汉代文史学家司马迁的出生地,中国历史中的千古绝唱《史记》的作者。但我不知道黄河泥沙之下,还深埋着镇河之宝黄河铁牛——而几个庞然大物,就出土于古老的蒲津渡旁边,蒲州博物工作者,把这几个庞然大物硬是搬到城郊来了。

  待汽车到了今日蒲州,面对那铁牛、铁人、铁柱、铁锁,我惊得目瞪口呆:四只铁牛通体发亮,像是抹着一层油蜡;那滚圆的身躯以及牛头、牛角和牛的四蹄,被唐代的能工艺匠们,打磨到如同真牛再生一般。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唐代老祖宗的铸造工艺,到了如此完美无瑕的程度。更引人思索的是,铁牛身旁分别站着四个铁人,从装束的异同上,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汉、蒙、维吾尔和藏人,这又是盛唐时代民族和睦疆域辽阔的一个佐证。当初这铁牛和铁人,其图腾的象征意义是镇河之宝,用以保护蒲津桥免受黄河洪水之灾;但是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重达几百吨的庞然大物,在上个世纪之尾运到意大利和西欧巡展时,不仅引起意大利的震惊,一时之间还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之所以如此,因为有些西方国家,人文历史积淀较薄;而这几只黄河铁牛,诞生于公元中世纪中国绝顶的工艺制造,不仅令人眼花缭乱,还从几个牵牛人身上,折射出盛唐时期的历史光焰。

  事后,读史得知:这座蒲津桥建成于唐代。大桥落成之后,曾举行过庆典。唐太宗李世民,出了长安亲临黄河西岸蒲津桥头,骑马过桥后还曾亲自题诗一首。因其诗很长,在这里摘引诗中四句,供读者想象当时大桥落成后的盛景:

  曲岸非千里

  斜桥异七星

  远近随影动

  轻重应人行

  对比盛唐众多诗星诗圣来说,李世民之诗绝非好诗,但此诗至少记录下了唐太宗过蒲津渡索桥时的心绪和景观。后来的唐代文人墨客,如温庭筠、李商隐……都有关于此桥的诗作留世(一些读者可能误将其解读为描写蒲津渡的诗作了)。可惜的是,此桥建成后从盛唐至南宋,只存活了五百多年历史,元兵南进时烧毁了这座大桥,便只剩下铁牛、铁人与铁锁、铁柱,相依相伴了。

  索桥虽然不在了,但后代文人不缺浪漫的怀旧者,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西厢记》中描写到张珙从西安来普救寺、途经蒲津桥急想见崔莺莺时,唱出一首“油葫芦”的曲牌,如梦如歌地再现蒲津桥的好年盛景。其唱词是这么写的:

  雪浪拍长空

  天际秋云卷

  竹索缆浮桥

  水上苍龙偃

  到了清代,文字中干脆消失了对于蒲津桥的形影追忆,而只剩下对铁牛的记录了。清代文人周景柱是这么描写这座桥的:牛之壮兮若天峙/角矫矫兮触苍兕/不奔不斗从尔友/万岁千秋常厮守。但是同是清代的李云仙,已然是对这几只铁牛的悲吟:唐代浮梁处/遗牛制尚新/一朝移河谷/千载困风尘。想来,文人李云仙题诗时,黄河早已改道,独剩其牛与黄沙为伍了。至于黄沙是何时吞没铁牛、铁柱、铁人的,有史可查的是因为明代后期的一场大地震。当时,黄河堤坡被损,黄涛夺路而流时更改了河道,从此铁牛不再是镇河之神和护桥之宝。到了民国之初,军阀战乱,民不聊生,因而无人顾及这些唐代遗留下来的国宝。铁牛虽壮,但是它不会发出牛吼,只好任其漫漫黄沙的覆盖,而最终的命运是龟缩于旧河道的谷底。

  这里要提及的是,这四只铁牛、铁人、铁锁、铁柱,只是出土文物的一半。昔日地处陕西境内的蒲津桥,另外四只铁牛、铁柱、铁人、铁锁,因黄河改道,不长腿就跑到了山西境内来了。对于另一半国宝,蒲州文物机构自称暂时还无能力开掘,不管是归哪个省挖掘,总比让那些不会吼叫的国宝,沉睡在九泉之下要好——因为盛唐年代的人文盛景,永远是激励国人创造今朝辉煌的强大动力。如果再往深处开掘一点,那黄河牛的形象,就是中华民族的化身,它的内在灵魂里深藏着的,是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