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张葱玉:中国书画鉴定的当代泰斗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张葱玉:中国书画鉴定的当代泰斗

张葱玉:中国书画鉴定的当代泰斗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张珩先生(1914—1963) 张珩先生(1914—1963) 张珩书法作品 张珩书法作品 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 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

  张葱玉(1914—1963),名珩,字葱玉,号希逸,公认的中国书画鉴定界当代泰斗。

  张葱玉之所以能够成为泰斗级的书画鉴定大师,当然有其主客观的原因,但是他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是旁人无可比拟的。这首先是指其家庭背景——南浔张家曾经是中国的首富,家富收藏甲天下;其次是他的启蒙老师——其祖父张铭石,为我国著名大收藏家。张葱玉“五岁开蒙读书,家塾中即以书画幛壁。”在这样优越的生活环境下,张珩“欣赏书画,天资独厚,颖悟过人,已练就敏锐目光”,他就印证了“自古英雄出少年”那句老话。

   ——编者按

  孙炜

  张葱玉的生平及收藏

  浙江南浔张家的发迹,可追溯到张葱玉的高祖张颂贤(1817年—1892年)。中国鸦片战争失败,五口通商,上海于1843年辟为通商口岸,南浔产的“辑里丝”畅销外洋。张葱玉的高祖看准时机,在南浔丝行埭和上海增泰丝栈分设张恒和丝行与丝号,聘请得力丝通事,全力经营辑里丝出口业务,成为巨富,在南浔东吊桥外建大住宅,宅后原“东墅”古园废址上建“东园”,俗名张家花园。这时的张家有多么富?在晚清道光年间,南浔的张颂贤是中国的首富,其资产约值一千多万银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可举一例,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根据《南京条约》规定,中国须向英国政府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足见张家富可敌国。”

  1928年,祖父张石铭过世,三年后分析家产,张葱玉作为四房的独子,一下子分得了200万,那年他才18岁。有好事者评估说,当时的200万,其购买力相当于当下的200亿。而在彼时,物价很是便宜,张葱玉的女儿张贻文听祖母说,当时“家里上上下下包括众多佣人,一天的菜钱只需两元钱,吃的却是鸡鸭鱼肉。”所以,200万是一笔天价遗产,因此张葱玉成为上海滩有名的阔少,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张葱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读他的“张葱玉日记”,可知其青年时代享尽人间奢华,日日放迹十里洋场,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挥金如土。王季迁说“不幸的是他有一个坏的嗜好,他爱赌。他出名的一件事是一个晚上把上海闻名的大世界输掉了。他的地产有些是赌掉了,有些是银行买卖不得意,他得赔钱。他闻名的书画收藏也抵押给了谭敬。”王季迁讲“张葱玉就因为把书画押给谭敬,失掉了他的一批国宝、精品书画。”当张葱玉的财富接近于枯竭之际,他的生命迎来了第二个新春。1949年新中国诞生,不久的1950年,张葱玉接受了国家文物局长郑振铎的邀请,来到北京出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处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家居虽然简陋而狭小,他却认真做着为人民服务的事。1958年修建北京十三陵水库,他自愿去挖土推车,把皮肤晒脱了皮,回家穿着背心,大口大口地喝着极简单的蔬菜汤,好像是从来没有吃过的美味。

  岁月匆匆,沧海桑田,前后十年,判若两人。这说明,解放后的张葱玉的确从思想上已经彻底摆脱了上海滩阔少的影响,完全浸淫在国家的文物事业之中。1963年,张葱玉为自己心爱的文物事业鞠躬尽瘁,英年早逝,卒年49岁。

  细心的读者也许要问:这里应该是探讨作为鉴赏家的张葱玉是怎样鉴赏书画的,为什么却不厌其繁地介绍张葱玉的生平?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也正是著者之用心所在。

  我们通过了解张葱玉的家世和生平,可以关注到他的如下经历,为他成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古画鉴赏家奠定了基础:

  首先,张葱玉出生在极为罕见的富可敌国的大富之家,而且是世代收藏之家,从他呱呱坠地开始,就在不自觉间接受艺术收藏氛围的熏陶。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张葱玉懵懂时期,家中的墙壁上陈列着历代名画,有山水,有人物,还有四季斑斓的花卉,这会使他感到中国书画是多么地有趣;

  其次,他四岁失怙,随着祖父张石铭一起生活,备受宠爱,开始接触书画欣赏。而张石铭是著名的收藏大家,携带孙儿张葱玉不离左右,自然在感染着他的幼小心灵。“张葱玉虽年少,却喜欢生活在老人圈子中,故与之相往来者多为收藏大家或书画名家。”实际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少年时期的张葱玉在“老人圈子”的培养和熏陶下,他已经练就了一双鉴定的火眼金星;

  再次,18岁后,他继承了200万的遗产并独立门户,从此他在日日歌舞的同时,开始了独立的书画收藏活动。他有充足的财力,有满腔的收藏热情,更重要的是他有锐利的眼力,还有足够的自信,他在继承适园旧藏的同时,大肆收藏名迹,并广为收藏界所称道。张葱玉收藏的历代名迹很多,最负盛名的当数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和唐代周昉的《戏婴图》,均为国宝级艺术珍品,以及唐代颜真卿的《竹山堂联句》,宋代易元吉的《獐猴图》,元代钱选的《梨花鸠鸟图》、倪瓒的《虞山林壑图》、王蒙的《惠麓小隐图》、李珩的《墨竹图》等大量宋元名画。1934年,21岁的“张葱玉即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鉴定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故宫博物院由四川东归,张葱玉再度被聘为鉴定委员会委员。”21岁的张葱玉就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具声望的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会委员,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荣誉,而这荣誉的背后,显示出这位青年俊才的卓越鉴赏眼力;

  最后,张葱玉谱写自己一生最华美的篇章是从新中国诞生后开始搦笔的。

  少年张葱玉虽然继承了巨额的遗产,但是这位阔少既不会做生意,又花钱如流水,而且还染有赌博的恶习,等于是坐吃山空。他立地吃陷的时间大约是在1947年以前,200万遗产几近于枯竭。1947年张葱玉将自己收藏的书画精品结集出版,名为《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由郑振铎作序,摄影印刷。直到此时,郑振铎方才知道,收入画册中的这些名画已经全部散出!这样算来,他继承遗产得来的200万巨资,大概也就被张葱玉折腾了不到15年的光景。

  似乎是得了老天的恩宠,这位少年富豪无奈地准备要加入到无产阶级队伍之际,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就赢得了天下。穷人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于是张葱玉在挚友、新中国第一任国家文物局长郑振铎的邀请之下,来到了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开始为中华民族张罗起收藏和鉴定文物的国家大事。

  从1950年到1963年的13年间,张葱玉为国家的文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经验奉献给了国家的,而他那鉴赏书画的精准眼力也因此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所以他成为了中国20世纪里最伟大的艺术鉴赏家。

  这里有一个问题要特别指出,为什么张葱玉的古画鉴定意见被后人奉为圭臬?他为国家抢救流失海外文物的决策之举,被世人赞誉有加,除了他具备了鉴赏大师的素质以外,著者认为,他在鉴定书画的时候是怀着一颗公正的心,未被私欲所侵扰,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主观上看,建国后,张葱玉满怀着报国的热忱,全力以赴建设社会主义;从客观上看,他自己已经于私人收藏无缘了。这样他就拥有了一颗彻底为社会服务的公正之心。

  而比对张葱玉,现在的那些鉴赏家几乎无一例外地被私欲所侵扰,这就是他们的信誉常常遭遇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

元代王蒙《惠麓小隐图》元代王蒙《惠麓小隐图》

  张葱玉的书画鉴赏

  张葱玉鉴定中国书画,走的是一条传统的道路,所使用的方法也是古人都采用过的,但他确是一位中国传统鉴定书画方法的集大成者。

  张葱玉留给后人的理论文献并不多,2011年上海出版的《张珩文集》只有两本书,即《怎样鉴定书画》和《张葱玉日记》,其中真正算得上阐述他的鉴定意见和鉴赏理论的只有几篇文章,其中“怎样鉴定书画”和“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最重要,也只有寥寥几万字的规模。

  在新中国诞生的最初几年间,文物单位缺乏人才,于是国家文物局将中青年组织起来学习,而“怎样鉴定书画”就是张葱玉在这个文物干部学习班上的讲课记录稿。后来经王世襄整理、启功校订,发表于1964年第三期的《文物》杂志上。文章发表的时候,张葱玉先生已经过世。

  从“怎样鉴定书画”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张葱玉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他为书画鉴定所做的定义是,“我们今天所提出的书画鉴定之学,是试图以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别古代书画的真伪、高低、精粗、美恶,来为文物和博物馆工作以及美术史研究打下比较有据的材料基础。”他这里说的鉴定,其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鉴赏。我们现在所说的鉴,表示鉴定书画的真伪、精粗之意,更多地偏向于寻找客观的证据;赏,表示评定作品的好坏、美恶,完全是个人的主观偏好或时代的心理趋同。

  他认为鉴定中国书画的核心问题和主要依旧就是确定书画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他说,“书画时代风格的形成,是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活习惯、物质条件等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并说,“不同时代的绘画也有不同的风格。古代绘画创作的操作方式也和元明以后文人案头作画的方式不同。唐宋以前,壁画盛行,画家们是站着画的,就是在绢素上作画,也多泵在框架上,立着来画,像今天画油画似的。大约从宋代开始,将纸绢平铺桌上的作画方式才渐渐行起来。框架绷绢的画法后来只在民间画工中还沿用下去。”还说,“绘画自古就是为政治服务的,旨在‘成教化、助人伦’,‘指鉴贤愚,发明治乱’,所以首先促进了人物画的发展,而《女史箴》、《列女传》等都是宣传封建礼教的题材。”

元代倪瓒 《虞山林壑图》元代倪瓒 《虞山林壑图》

  关于个人风格,他说,“个人风格比时代风格还要具体,更容易捉摸。书画家各人的思想不同,性格不同,审美观点不同,习惯不同,使用的工具也往往不同。古人写字,不仅执笔方法有出入,运笔的迟速、用力的大小也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用力更是人各向殊。”

  在历史上,由于中国书画的摹仿、临学、造假现象极其普遍,而后学者因为条件所限无法接触到真迹,他们接触到的大多是一些较低层次的仿品,因此失却了学习基准作品的机会,鉴定的眼力自然很差。例如,北宋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面壮观,人物众多,真迹当然只有一件,可是像如此复杂的艺术品,在民间的仿品甚至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许多人就是通过仿制品来学习的。如果基准作品是赝品,你就根本无法鉴定,成为了一只井底之蛙。张葱玉说,“至于评价作品的艺术高低和精粗美恶,固然是鉴定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分辨它的真伪,更是这项工作的第一关。”

  张葱玉自小就熟悉中国传统鉴赏书画的套路,更重要的是他见多识广,博闻强记,所以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练就了一双锐利的眼睛。他21岁的时候,被聘为故宫博物院的鉴定委员会的委员,就足以说明问题。新中国诞生前夕,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蒋介石命令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许多历史珍品私运台湾。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霍雷斯·杰尼公开叫嚣,要把从北京故宫带去台湾的珍贵文物以“长期出借”的方式偷运去美国。1953年夏天,美国居然派出所谓的一批专家去台湾活动,以便“决定”哪些古物去美国。1955年张葱玉在《文物参考资料》发表长文“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在表达强烈愤慨之情的同时,凭着自己年轻时在北京故宫鉴赏这些古画的记忆,列举出上百幅珍贵作品的名录,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评论,令人过目不忘。这种博闻强记的功夫,是真正的鉴赏家必须具备的能力。

  张葱玉还总结了书画鉴定的6中辅助方法,它们的着眼点分别是1,印章;2,纸绢;3,题跋;4收藏印;5,著录;6,装潢。应该说,这些鉴定的方法并非是张葱玉的独门绝技,事实上这些鉴定方法也是古玩商们所熟悉的,只不过,张葱玉能够针对每一种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了如指掌,而当他把这些林林总总的鉴定方法汇集于一身,这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利器。

  对于后学者来说,张葱玉先生是一位高明的老师。他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明了的话讲明白,清晰地叙述了书画鉴赏的基本道理,好比旅行者进入一片深山老林,张葱玉的鉴赏观点就像是指示图,在大的方向上他绝不会让你误入歧途;在对待具体的鉴定时,他又能够把问题说得很深入。高人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就是一种真正的鉴定大师景象。他像是一座灯塔,为我们指点迷津。

  张葱玉安慰后人说,“书画鉴定是完全可以学会的”,他继续说“有不少人把鉴定书画看得很神秘、很玄妙,认为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问。其实不然,我认为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会的。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吧: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他的特点,如果我们是熟人,一听发音,便知道他是谁;又如写字,每个人也有他的特点,相处久了,一看笔迹也自然知道是谁写的。古人书画,我们也能识别辨认,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我们能熟悉一家的风格特点,就能做好对这一家作品的鉴定工作。所以说书画鉴定是完全可以学会的,并无神秘玄妙之可言。”

  尽管,他自己说“理论学习,首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我们一切生活中最重要的指针。书画鉴定,既然需要去伪存真,那么分析矛盾,更需要经典的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和指导我们实践。”还说“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优越条件下,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用集体的力量才能实现。”这些话也都很朴素,带有那个时代鲜明的特征。

  在建国初期(即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张葱玉本准备花几年的时间,为中国古代书画的著录做好基础建设工作。按他的计划,准备收录的中国古代书画重要作品六千件,实际上他只完成了约2200余件的收录工作,此外还要附录一部约收两万件的存目和书画家及收藏家的印谱。

  自古英才多劫难,不幸的是,一代艺术鉴定大师张葱玉于1963年因病仙逝,留下了他许多未竟的理想。至今,五十年过去了,张葱玉的盛名和他传授下来的鉴赏中国古代书画的思想和方法,仍然强烈地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

  张葱玉是一座丰碑。在他之前,千百年来传统的中国书画鉴定研究呈现出零散而多样的面貌;在他之后,中国书画鉴定研究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终于进入了现代化。

  (原载2013年8月15日《人民政协报·宝藏周刊》)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