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杨之光诗艺术:大师自古是通才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杨之光诗艺术:大师自古是通才

杨之光诗艺术:大师自古是通才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钟鸣

  我一再对照杨之光教授的画作和研读他《与陈芦获论诗画》诗中最后两句“画印诗书融一体,大师自古是通才”时,感到用这两句诗来评价杨之光是很恰当的。将诗书画印融于一体,是中国画的最大特色,也是区别世界上其他画种的标致。自古以来通会诗书画印的只有大画家才能做得到,如青藤、八大,板桥、缶老、白石……等都是通才,而杨之光与之不同的是,一是以古出新;一是取法中西,以期异途同归,也尽管杨之光的人物画还带有洋味,而归依传统却是他晚年的倾向。这如他自己所说:“国画姓国”,这话并没错。

  纵观近百年的中国画坛,在中西文化冲撞、交汇的大潮中,对中国画的创新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由于对中西画的看法不同,或逆向,或顺向,取途也各异:有写实型,以西方古典主义写实取代中国文人写意。康有为认为:“今宜取欧画写形之精,以补吾国之短,”康有为的弟子徐悲鸿及其画派接受并全力实现这一主张,求形似,准确和透视恰当,而做到“惟肖惟妙”;色彩型,以色彩为主,代替"水墨为上",寻求色彩的情调、气氛和诗意,这画派的代表是林风眠;喷拓型,不用毛笔,而使用其他工具作画,如拓印、喷淋、揉皱等方法,以取得纹理和一些偶然效果;抽象型,即仿效西方抽象艺术以给人一种无可名状的感觉;传统写意型,将笔墨的写意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或浑厚华滋,或生意盎然,如黄宾虹的山水,齐白石的花鸟……“五四”以后的中国画坛出现了空前众多风格各异的流派,推陈出新亦成一时之盛。在这历史性的艺途选择中,杨之光先后师法高剑父和徐悲鸿,他的取法是正反合,就是先学传统,然后从零开始,丢开传统,最后又归向传统。这种传统继承法,亦属于"不似之似",即既似传统,又不似传统。

  经几十年坎坷的经历和艰辛的探求,杨之光的创作成果,既有早熟也有晚成,去年六月他出版了有生以来最大型的《杨之光画集》上下编,编录自1946年至2000年书画作品669幅,其中237幅代表作,分为"创作"、"人物写生"、"文化名人肖像"、"舞蹈人物。、"人体写生"五个部分。他十七岁就出版了中国画集,二十四岁创作《一辈子第一回》而一举成名,二十九岁创作《雪夜送饭》获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金质奖。还以新的笔墨表现新的生活,他先后画出《慰问演出之前》、《浴日图》、《夜航》、《矿山新兵》……等优秀作品,充分展示大胆的创新者所独有的艺术锋芒与才华。在改革开放期间,他为当代文化名人传神写照,而获得画界的高度评价;而在没骨舞蹈人物、没骨人体写生方面,透示出向传统回归的意向和再超越精神。其创作成就辉煌之震撼力不由得令我为之震撼。

  对于自己的肖像人物,杨之光曾写道:"如果间我,在我的艺术实践中难度最大、最受人瞩目的是哪一项?我会无愧地回答:肖像。《杨之光四十年回顾文集》)从《民间乐手》《山西老汉》、《苗族老人》、《画家冯钢百》、《画家蒋兆和》、《画家李苦禅》、《画家石鲁》等这些优秀人物画中,可以看出他惊人的写实和写意的能力。如《画家石鲁》是他为悼念挚友石鲁而为之造像,以充满感情的笔墨刻画出石鲁面对“文革”四人帮横行时的任性痴狂性格。微张的眼,微张的嘴,微露的门齿,从这写实的脸上流露出对当时尘世鄙视、噬笑和切齿之恨。又以大写意笔触写出嘴上的须,头上的发以及半身的衣纹,人物的狂态便自然活现于纸上了;《山西老汉》是用极简纵而又极神微的笔法惟肖惟妙地展示山西老汉的神态和憨厚的内心世界;《画家冯钢百》成功地运用逆光法为画家传神写照;《画家李苫禅》这幅肖像画对画家爱说爱唱永不停嘴的个性自然状态画得十分到家,李苦禅看后欣然在画上题道:"之光为我造像,不知像是我,我是像矣。大家均以为苦禅真庐山也。"这就是说杨之光以神来之笔写出李苦禅的庐山真面目了。虽然杨之光教授认为"肖像"是他最受人注目的强项,但我却是特别看好他在舞蹈人物方面的艺术成就的,表现出他有更高更大的空间创造才能。杨之光舞蹈人物按语:"如果说,杨氏前述各类作品都以追摹人物形神为准的话,那么,其舞蹈人物画则以贴近音乐节奏为旨归。"这需要做到对演奏者与舞蹈者的双重体验,对时空独具灵感,并有得心应手的高超笔墨表现技巧,方可表现舞蹈精神的瞬间——"捉住永恒"。舞蹈家杨美琦曾说:"杨教授画舞,能画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体形特征、风格特征及舞韵节奏。他善于准确地抓住有代表性的、具有本质特征的瞬间,或表现韩国古典舞那种恬静、优美;或表现西班牙舞那种高傲、张力;或表现墨西哥舞那种明朗、清脆;或表现夏威夷草裙舞那种热情、奔放;或表现日本舞那种缓慢、柔和;或表现西藏牧民之舞那种强劲、粗犷;或表现傣族舞那种舒展、轻盈……真正画出了形似、神似和舞蹈家的节奏感。"可以说舞蹈艺术也是曲线艺术,它突出的特点是以腰来带动身躯运动,运用身体在空间运动的角度和失衡状态来创造各种律动感和舞姿。杨之光以各种笔法曾先后写了《西班牙舞》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和《西班牙舞急就》,对一种舞一画再画,可谓越画越兴,越画越狂,笔墨已到了炉火纯青。特别是之一和之四,一是以狂草笔法写西班牙舞;一是以简笔急就写西班牙舞,同为精妙绝伦之作。这些舞蹈人物画,色彩和素描式的三度空间都明显被弱化了,大有回归传统大写意的倾向,是他"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的坎坷历程和光辉艺术成就的标致。而杨之光教授笔下的《印度舞》又是另一种风格。这幅画是归后忆写演出印象,舞蹈形象简括,笔墨简到无法再简,但手势、颈势、头势、身势节奏都非常协调,非常有暗示力,不禁令人为之惊叹印度舞蹈文化久远历史积淀之深厚,相当耐看。杨之光教授在《闻鼓起舞》画上有一段绝妙的语录云:"常云闻鼓起舞,余则画舞如闻鼓声,如闻加尔各答之脚铃声。"他不但能画出"闻鼓起舞"的《加尔各答印象》、《恒河畔的脚铃声》、《最爱恒河多乐奏,如痴如醉脚铃声》;而且还能画出《画舞如闻鼓声》,有如"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列子·仲尼篇》)这样妙悟时空转换之理,实乃一大独创。杨之光用神来之笔勾勒出舞蹈者盘手锄腰失衡的侧转势,这瞬间定格,虽是寓动于静,如飞鸟之影未尝动,却是充满动感节奏的,仿佛使人在视觉中获得了听觉的感受,仿佛使人在回环跳踏的舞步节拍中如听到咚咚的鼓声,锵锵的脚铃声。就是《螺声》的刻画也很传神。

  杨之光教授画舞蹈人物之所以如此得心应手,是和他的书法修养有关的,·其没骨法说到底也是从市法用笔变化出来的,亦属书法别体。唐时就有张旭观公孙大娘剑舞而草书益进之说,师剑舞就能提高书法创作水平。因为“中国的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宗白华《艺境》)同时书法又比舞蹈更灵动,更富节奏,更有内涵。至于书法,

  杨之光在上海世界学校读中学时便拜上海著名书法家李健为师、""而且后父家里收藏又甚丰,可以在名师指导下直接临摹古代碑帖,他将《散氏盘》、《毛公鼎》、《张迁碑》、《石

  门颂》、《石门铭》、《十七帖》、《圣教序》……等不知苦苦地临了多少遍,废纸高达数尺,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懂得了运笔规律。他从篆的用笔体会到,圆的线条是立体的;这使我想起吴子复曾说线条要如树枝一样凸出纸面的;伍蠡甫也曾说:"线条广长之外的厚度。"这是对线条的纵深感觉和力透纸背的深刻理解。杨之光教授的书法基础在篆书和隶书,成就是草书。他的篆书用笔圆厚,结体典雅。隶书古朴庄重。行草流美潇洒,很有韵味,很有个性。我曾跟他开玩笑说:"杨教授您的大写意画不一定学八大,从自已的草书找感觉已经可以了。

  我真没有想到杨之光教授还精于篆刻一道,后来才明白,原来他一有名师李健的指点、真传,二有篆隶基础,所以印也刻得很好。而且无论白文还是朱文都好。如白文《黄胃》印,刀法峻爽顿挫,粗细变化微妙。章法平稳而不觉呆板,既有刀味,也有石味。又如《周思聪》印,用刀如用笔庄重古厚,结体严谨。朱文《徐坚柏》印,亦是用刀如用笔,线条很圆劲,左边利用字的笔画为边,右边若断若连与之协凋,都很有心思的。《迟轲》印,章法似密不透风,却使人没有窒息的感觉,反而觉得处处通透、疏朗,真气流畅,有他独到之处。用刀和用笔虽然有所不同,但杨之光教授却是兼擅刀笔,是他过人之处,也是他成就辉煌之处。

  最后是诗,杨之光教授自谦是洗澡堂的歌手,不过也诚如他自己所说:"不善写诗好句来。"不专善写诗,却偶有好句。其实他的诗词在中学时也是受过南社著名诗人顾大漠悉心指点的。杨之光《思母》诗,对母亲的思念寄予颇深情致,尤其是最后两句:"蓼蓼枝头青尚在,不知家园儿经霜。”令人一读一回肠。《北归》:"莫怪老亲增白发,故园景物也萧条。"北归见到故园景物萧条,老亲白发,愁肠百结,哀伤不已。这一类是抒情诗。还有一类写景诗,《朝起见雪》何方高手真能事,醉后长吟儿欲痴。拂袖挥毫鲜用墨,一盂铅白泼寒姿。"是诗中有画。更有一类题画诗。《题姜花》姜花身素洁,品质似为人。画赠小红女,馨香吐一身。;《题君子兰》:"叶挺骨坚硬,俗称君子兰。花红风雨后,哲理在其间。"这些小诗很有生活哲理,很耐读"《题玉兰花写生》:"壁炉方熄火,火焰上云霄。兴至涂春色,仰天分外娇。"很有想像力,很有意味,使人百读不厌。这些诗有能将画意点醒、延伸、升华的作用。他还常常用诗表达自己对画道追求的主张、见解、或决心。如"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他曾将这两句诗书写挂在客厅作为画画的座右铭,为寻我法,忌食残羹,他学贯中西,闯南走北,遍访名师,耗去了大半生的精力。而他还是感到"写形容易写神难,不着丹青若有颜。探索十年方悟理,一程更比一程艰。"同时他并不因此气馁,反而不畏迟暮,不畏艰辛,继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六五感怀》吟道:"沉浮岁月尽离奇,苦辣甜酸皆入诗。莫笑老夫梳秃发,寿辰六五远征时。"这表明他决心以毕生精力拥抱美神。这美神是什么?是"印画书诗融一体,大师自古是通才。"是印画书诗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最后决定艺术成就。

  最后我赋得七绝诗一首,以尽未尽之意:

  赠杨之光教授

  艺苑风云百载更,诗书画印此长城。

  中西求索神来笔,写尽人间百态情。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