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评论家如何评杨之光的艺术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评论家如何评杨之光的艺术

评论家如何评杨之光的艺术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杨之光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中国画人物画家,近六十年来创造了许多重要的美术作品,在新中国美术史,特别是毛泽东时代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认为,杨之光在艺术上的成功,除了他在艺术上的非凡造诣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从政治和艺术的高度,准确理解毛泽东的文艺观念,认识到艺术在毛泽东时代的位置和作用,并积极努力地投身于其中。

  ---- 摘自邹跃进文“观念---匹配与图式---修正----从《一辈子笫一回》看杨之光的艺术创作特征”

  在杨之光四十多年的艺术追求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解决了前人还在探索的,如何突破中国画的传统规范,融入西方的造型技巧,加强中国画表现力,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的问题。他把西方水彩画的光影明暗技法运用到中国画的造型形式中去,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既有自己造型的光影流动,又有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笔法,融汇了中西艺术的生动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并使之不断完善成熟和有所创新。而且在晚年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运用中国传统没骨写意法,融光影于彩墨的中国画没骨人体艺术,,他在中国画艺术上的创新模式和成就,走在了当代中国画人物画艺术发展的前列……。

  ——摘自广州艺术博物院美术评论家李焕员文“突破传统规范,紧贴时代生活——杨之光的艺术成就”

  杨之光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中国画人的画家之一,他的成名之作“一辈子一回”早在50年代就已蜚声遐迩饮誉全国。1958年他创作的“雷夜送饭”又荣获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金质奖章,使新中国的人物画在国际上初放光彩。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对于当代传统中人物画的推陈出新起了积极作用而且也预示了我国传统的人物画,在表现新的时代和的我群众方面大有可为的广阔前景……。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马克文“融汇中西,以形写神——续杨之光的人物画”

  整整一代人,在青壮年的岁月里,被超常劳动、超效应改造吞食着短促一生的黄金时刻。之光却依然能够“风筝不断线”,始终默默打基础:素描和色彩、中国画和西画、理论和创作,书法、诗词和篆刻的基础——“画内功”“画外功”的基础。攻克着、完善着以。四写”为核心的中国画造型体系。这需要多少才华、多少勤奋、多少毅力,更需要立多大的“远志”才能不畏“近难”、锲而不舍呵。整个20世纪整整一代人,在青壮年的岁月里,被超常劳动、超效应改造吞食着短促一生的黄金时刻。之光却依然能够“风筝不断线”,始终默默打基础:素描和色彩、中国画和西画、理论和创作,书法、诗词和篆刻的基础——“画内功”“画外功”的基础。攻克着、完善着以。四写”为核心的中国画造型体系。这需要多少才华、多少勤奋、多少毅力,更需要立多大的“远志”才能不畏“近难”、锲而不舍呵。整个20世纪,每当一次新旧交战之际,每当一次重大政治事件起落之际,中国画无不处在生死交界线上,人物画始终处在前沿与波涛起落的浪尖上。回过头来重新认识杨之光,他是一代艺术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他的成就无论巨细,都有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贵在取势,贵在不停歇地寻找“力”的支点。正因为重视打基础,所以“后劲”足——他跨南北、渡重洋、孜孜矻矻、苦心孤诣地求索84—94,近十年光景,在最佳历史文化大背景下,他终于突破了中西合壁——中西折衷——中西融合的单层双向模式,走出漩涡形“怪圈”,踏上跨世纪的继承传统、超越传统;多层次、多方位、大时空、广视角、综合创新之途。一个热爱自己时代,尊重现实人物对象,具有个性风格和独特造诣的人物画艺术家脱颖而出。受到国际艺坛瞩目。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孙美兰文“超越传统综合创新---人物画艺术家杨之光”

  杨之光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中国画人物画家,近六十年来创造了许多重要的美术作品,在新中国美术史,特别是毛泽东时代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认为,杨之光在艺术上的成功,除了他在艺术上的非凡造诣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从政治和艺术的高度,准确理解毛泽东的文艺观念,认识到艺术在毛泽东时代的位置和作用,并积极努力地投身于其中。

  从艺术匹配政治观念,修正已有的艺术图式以符合主题的需要这一角度看,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无疑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这也是这一作品能一举成名的原因。当然,在我看来,这一作品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为杨之光后来创作每一幅重大主题性作品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和思路,从而使他后来创作的《雪夜送饭》(1958)、《毛主席在农讲所》(1959)、《浴日图》(1962)、《红日照征途》(20世纪70年代)、《矿工新兵》(1971)、《激扬文字》(1973)等都能在毛泽东时代美术史上产生巨大影响。

  ---- 摘自邹跃进文“观念---匹配与图式---修正----从《一辈子笫一回》看杨之光的艺术创作特征

  在文革之前有四位画家对人物画的影响很大,这四位画家就是刘文西、方增先、黄胄和杨之光。

  写画史我把握二条:一是个人成就,二是影响。影响大的画家,要画史上就占相当地位,我觉得这四大家之中,杨之光先生的影响最大。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在“杨之光四十年回顾展研讨会”的发言(1995年)

  杨之光是20世纪后期水墨人物画很突出的代表,一方面20世纪后期的中国水墨画与中国的突出特点——社会、政治和中国人的人生有密切的联系。艺术关心人生,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潮,在这一点上杨之光是杰出的代表,作品者是与社会,当时重大的社会现象,当时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所以与古代人物画也与徐悲鸿先生这一代人物画拉开了距离。

  ——摘自著名评论家郎绍君在“杨之光四十年回顾展研讨会的发言” ( 1995年)

  不管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杨之光的艺术成就,杨之光肯定是我们在叙述20世经纪中国绘画史的时候,必然要提到的那一类艺术家。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李伟铭文“论杨之光”(1995年)

  杨之光是20世纪后期水墨人物画很突出的代表,一方面20世纪后期的中国水墨画与中国的突出特点——社会、政治和中国人的人生有密切的联系。艺术关心人生,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潮,在这一点上杨之光是杰出的代表,作品者是与社会,当时重大的社会现象,当时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所以与古代人物画也与徐悲鸿先生这一代人物画拉开了距离。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在“杨之光四十年回顾展研讨会的发言”(1995年)

  在当代中国最有成就的写意人物画家中,杨之光以其鲜的艺术个性而独树一帜。

  杨之光以自己实干个性的艺术风格,实现了对既往人物画笔墨表现体的超越,这也是他在当代中国人物画领域自成一家的标志,我想他为“南国人物画之旗”是当之无愧的。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文“南国人物画之旗”(1995年)

  早在50年代,杨之光的名字已为画界所熟悉。1954年,他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参加首届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那时他才24岁。1958年,他又创作《雪夜送饭》,荣获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及荣誉奖状,此作也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之后,他的作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959)、《浴日图》(1962)……这位很有才气的青年画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折磨和迫害,是可想而知的,因为这场“大革命”是革文化人的命的。不得不委曲求全和逆来顺受的之光终于坚持下来了。70年代初期他又拿起画笔,画出了很有生气的《矿山新兵》(1971)、《自求恩》(1972)、《激扬文字》(1973,与鸥洋合作)。我想,假如杨之光在这时就终止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位置,也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文“杨之光和他人物画” (1995年)

  杨之光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中国画人物画家,他的艺术创造上的最突出特点是紧密联系着中国社会发展的丰富现实,也反映出中国画人物画的新时代的变革与创新。…从年轻到晚年,他的艺术理想从未动摇,在他这一代画家群体中,他是坚持现实主义艺术信念最为坚定的一位,他的艺术也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个格风貌。

  ——摘自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作《杨之光捐赠作品集》序言(2008年)

  作为一个与新中国同行的甚具代表性的人物画家,杨之光成就斐然。而今,杨之光已到耋耄之年,从艺经历也已超过60载。正如李伟铭先生所说,他是我们叙述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史必然要提到的那一类艺术家。换句话说,杨之光以及他的艺术,已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史一个绕不过去的学术文本。

  与时代同行,反映现实生活,一直贯穿于他的艺术追求中,这是他几十年艺术创造的主线,也是杨之光在艺术创造上信守不渝的基本理念。他恪守着现实主义艺术的原则,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由于从题材、内容、心理情怀到语言形式均紧扣中国社会发展前行的现实走向,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其作品也因而能在变革与创新中展现出个性风貌。……

  --- 摘自梁江文:“与时代同行---杨之光简论”2009年

  在水墨人物画领域,运用笔墨准确造型是一个难题,既要让笔墨具有魅力,又要恰到好处地描绘形体。这两者到了杨之光那,经过长年摸索,开始具有了内在的统一性。……仅仅有技法,尚不足以造就今天的杨之光。支撑杨之光的,是他从1954年到1999年长达四十余年的创作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杨之光所创作的作品,是共和国发展的形象节点,与共和国同步,成为整整一个时代的艺术写照。

  ---摘自杨小彦文“杨之光:水墨革命与革命水墨--- 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情意纠结”2009年

  杨之光先生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在准确、自如、潇洒地表现人物的形体与神采时,能够充分发挥笔墨的特长,进而创造具有个人特点的笔墨表现程式。还没几个人与之比肩。难怪理论家李伟铭认为:“在徐悲鸿、蒋兆和等先驱者开创的写实主义人物画发展史上,杨先生是有效地推动历史发展的承前启后者。”

  ——摘自鲁虹文“略论杨之光先生的艺术探索”(2009年)

  杨之光对于水墨画的变革不仅体现在他努力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与西方绘画的严谨造型相结合,而且通过写意性的概括用笔,达到了一种融笔墨与造型于一体的新写实中国画。……可以说,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杨之光对于中国水墨画的贡献,不仅在造型方面,更多的是他对于大写意水墨的探索,在于他对现代中国人物画从现实中来,又超越写实性的写生,达到抒情表现、……

  杨之光的艺术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不断革新的实验精神,正是我们时代重要的文化传统。……

  ——摘自殷双喜文“直面现实与水墨变革---杨之光的意义”(2009年)

  杨之光的艺术历程是和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的。……杨之光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个案,可以说他以两张作品标示出了自己风格相异的两个创作阶段,如果说前期《一辈子第一回》体现了建国17年来中国画在人物画方面的突破的话,那么“文革”十年期间创作的《矿山新兵》则是这个时期难得一见的在艺术史上能够立得住并能经得起推敲的作品。

  ---摘自冀少峰文“永远的攀登者”2009年

  无论是从杨之光先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来看,还是从《中国画人物画技法》一书的内容来看,这位艺术家尽管十分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即强调要从对象身上捕捉生动有趣的东西加以表现,以防止概念化、模式化的创作方法,但他从来都没有简单地用毛笔去画素描或画水彩,即全面地、机械地以西式写实法去改造中国画,而是机智地将客观对象转化为了具有独立审美趣味的笔墨结构。……因为杨之光先生学习的范围兼及书法、山水画、花鸟画、水彩、素描与速写,所以,当他后来进行“融西于中”的艺术探索时,既能根据写实的需要,创造性地提炼、重组或再创中国画的新表现程式,又能依据中国画媒材的特点,想办法将西方的明暗法、透视法、人体解剖法、水彩法等等加以水墨性的转换。恰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在他的人物画中,行草书般的笔划总是能集形状、色彩、笔墨于一身,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显得自由流畅、秀润苍茫,充分拓展了人物画的表现空间。……也正是由于杨之光先生总是能够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与对象追求不同的笔墨表现,结果不仅每每出新,而且使得他创造的“杨氏画法”完全超出于历代人物画大师之外自立门户。杨之光先生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在准确、自如、潇洒地表现人物的形体与神采时,能够充分发挥笔墨的特长,进而创造具有个人特点的笔墨表现程式。还没几个人与之比肩。难怪理论家李伟铭认为:“在徐悲鸿、蒋兆和等先驱者开创的写实主义人物画发展史上,杨先生是有效地推动历史发展的承前启后者。”……很明显,没有对传统中国画程式的熟练掌握,没有对西方写实绘画的深入研究,没有巧妙的融会贯通,没有对客观对象的切身感受与提炼,没有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他绝然达不到如此高超的艺术境界。

  ---摘自鲁虹文“略论杨之光先生的艺术探索”2009年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