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十艺节之热与中国画之窘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十艺节之热与中国画之窘

十艺节之热与中国画之窘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徐红梅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10日 07 版)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日前闭幕。美术,在此次全国性、群众性的国家艺术节日中,充分展现出造型艺术的吸引力。于周末高达3.8万人次的参观热潮中,既可以感受到大众对造型艺术的审美热度,也能够感受到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所面临的窘境。

  由艺术节的举办,可以看出近些年国家对于美术的重视与日俱增:从“第九届中国艺术节”首次举办“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到“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等系列展览与“文华奖”、“群星奖”共同成为展演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从单一的全国性综合美术展览,到学术展、国外作品展、双年展、个展、联展、写生展、交流展、青少年作品展、老年书画展等各类展览与综合展览遥相呼应;从被动的等待观众参观,到主动联系近300家单位免费参观……短短3年时间,美术在艺术节中的分量陡增,策展机制和展览的公共教育功能得到拓展,中西绘画交相辉映,专业性展览与群众书画活动一起,在齐鲁大地上掀起观展热潮。

  然而,这股热潮也对比出了中国画在中国的欣赏窘境。热潮的走向引人深思。比如,“欧美经典美术大展”引发轰动效应,参观者排起了长达2000米的长队,只为一睹达·芬奇自画像真容。相比较而言,同在山东博物馆展出的“黄宾虹作品巡回展”,虽然也难得一见,却观众寥寥;比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中,观众多聚集在油画前感叹色彩或写实之美,在雕塑前感叹形体或材质之美,在版画前感叹技法之独特、刀法之神奇……少有人在中国画前凝视、感叹,虽然中国画作品被安放在主展厅最重要的位置。

  固然,中西艺术在创作欣赏上的诸多不同、美育普及不够深入,以及外展的稀缺性等现实因素,作为客观存在影响着观众看展的走向,但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在中国自己举办的全国性、群众性的展览中遭遇冷场,值得思考与警醒。

  中国画的欣赏窘境,首先反映出的应该是其创作之窘。近些年,油画回归古典提升了技艺,版画坚持艺术本体的个体探索稳健前行,雕塑材质丰富形式更为多样,水粉、水彩或重特质发挥或重观念性探索,也有了不少新面貌,唯独中国画,虽然不乏新人、新作,但整体而言,仍固守着或新或旧的传统,风格雷同、套路过多、题材单调、为创新而创新等问题较为突出。许多中国画不但未触碰到心灵,也远离了自然和生活,只剩无法感动人的笔墨程式。

  近些年,中国画的市场普遍较好,画坛名利追逐之风也日盛,于是乎,老一辈画家难以进入“人书俱老”之境,中年画家极易陷入风格化的创作模式,青年画家往往锐气不足乖戾有余,创作上年复一年未有大的改观,画坛江湖圈子倾向却愈演愈烈,让人不免生出“恨铁不成钢”之叹。

  由此想到这些年的中国画展览,不管在何地、是何主题,常常看到的都是同一些作者的相同题材的作品,少见新人、新作。久而久之,对于观众来说,中国画展览自然失去了吸引力。近些年策展制度的兴起,虽然以展览主题带动了创作与研究,但主要体现在一些小型中国画展览或个展之上,综合性展览常常大而化之。

  在中西古今文化碰撞交融的当下,在强调视觉冲击力的展厅时代,将问题一味归咎为创作者和研究者的不用心、不费力,似乎有失偏颇,但在和平安定的岁月里,拥有优越创作、生活条件的艺术家,既然已经拥有了文化上的自觉和自信,便没有理由当“洋奴隶”或成为“笨子孙”,理应为民族艺术的赓续和传播开疆拓土。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