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海成谈收藏六:走近王文英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海成谈收藏六:走近王文英

海成谈收藏六:走近王文英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张海成

  采访王文英老师的念头已经很久了,之所以犹豫不决,还是缘于人家的名气。身居京城,又身兼数职,手头事情之多可想而知。说起来还是要怪王老师自己,要不是她那篇撩人心弦的《闲愁最苦》,说不定我就放弃做这次采访了,可一看到那篇文章,念头就又“蠢蠢欲动”,实在是按捺不住了,就把早就拟好的题目发了过去,自己还想,随她便,想什么时候回复就什么时候回复,反正题目给您了,我不着急。不成想,才两天,王老师就把“答案”发过来了,开始我还不相信,这都什么年头了,还能有不摆谱的“角儿”?再仔细看看,确确实实是王老师的文笔,其从容淡定的语调绝无仅有!不罗嗦了,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城名家王文英——

  一、王老师您好!很高兴认识您!既然是采访,难免一问一答,我们稍作变通,随便交流好不好?委屈您了啊!来过我们河南吗?或者说,一提起河南或河南书坛,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王:中州古都,对喜欢传统文化的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我也曾到过河南,洛阳、郑州,还到过太行山写生。河南是书法大省,书坛不仅活跃,而且书法家人数在全国省市里应该排在头几位吧,出过不少的名家。印象最深的还是八十年代进京的墨海弄潮展。

  二、您是书法专业研究人士,当然知道,书法在当下,早已没有了实用功能,可为什么,突然之间就会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呢?背后是什么动力在支撑?

  王:书法脱离实用而成为独立的艺术,喜欢书法的人对此也早已是自觉的艺术追求了。有这么多人喜欢书法,以书法为追求,应该说是好事,客观上推动了书法的普及和发展。从事书画者在当下的确是越来越多,这从每年高考美术类院校众多的考生就可以看到。尤其是河南、山东这样书画底蕴深厚的地区。当然这里边的原因也很多,很难用一两句话就能分析清楚。有教育普及的原因,也有书画市场的原因。每个涉入书法的人,追求也不尽然,有为了艺术而追求终生,忍受寂寞的;也有为了个人生存目的在努力的。

  三、前几天,我和一位企业家聊天,他说:有些书画家说什么“买书画的不懂书画,懂书画的不买书画”,这脑子要进多少水才会说这种话啊?他们怎么不想想,收藏家是书画家的衣食父母,没有人收藏或购买您那东西,您吃什么?但同时,我又听一些书画家说:一幅烂字烂画都敢花几百万几千万去买,这脑子得进多少水才会干这事啊?想想也是,从颜柳钟王苏黄米蔡晋隋唐宋元明清算下来,几千年过去了,真正在现在还叫得响的书画家还有几个?换句话说,他的字他的画还有人拿钱买的还有几个?当下中国,不说美术界,但就书法,国家级会员就近一万,这些人都说自己的字值多少多少,真的就会有这么多的人掏腰包买这些东西吗?您怎么看这些问题?

  王:中国收藏界的不成熟是共识。正因为如此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的出现。收藏者多是着眼于社会经济价值,而非艺术价值。当然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应该是成正比的。但是当下的中国是一个官本位,并讲究关系的社会,影响至方方面面,书画界也不例外。此外,收藏的鉴赏也是关键的问题之一。基于此,剩余的问题不用再说了。相信中国收藏界也会慢慢的趋于成熟。

  四、就当下中国,您喜欢谁的书法?我现在就想不明白一个问题:有些老书家,字写得真是好,人家那是下了一辈子的功夫啊!我每当看到启功、刘炳森、舒同,还有当下的张荣庆、孙晓云、沈鹏、胡抗美等人的作品,不由击掌叫绝叹为观止!而有些所谓的书法家,尽管名不见经传,但人家照片后面的艺术简历总是两三页,但写出的字,怎么看也就是胡乱堆砌起来的墨疙瘩,前不久看《解放日报》,有篇文章说,这些挂在屋里就会让孩子们做噩梦的东西怎么就会被称作艺术呢?但人家说了,您说不美是您不懂,还说:持书法“雅俗共赏”论者可以闭口矣!那我们就不明白了,您创作出来的东西是干什么的?是专门给专家看的?专家的审美难道和大众的审美是背道而驰?那人家电影金鸡奖和百花奖为什么总是不谋而合呢?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十余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呼唤评论》,里边涉及到你所说的这个问题。专家的审美和大众的审美背道而驰,是因为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有审美落差,关键的分歧是审美价值观的不同。这之中的原因也很复杂,有书法艺术评论滞后的因素,更有书法普及中存在的问题。审美判断来自于审美经验,书法艺术复兴以来,创作者在不断地积累、更新着审美追求和审美经验,而欣赏者的审美经验还大多停留于传统的审美价值判断。欣赏者本身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个集合体,是千差万别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由于这些独立的个体具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和文化修养,因而他们的欣赏水平、欣赏情趣各有不同,既所谓“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籍者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文心雕龙"知音》”)。”有爱环肥的,就有喜燕瘦者。艺术评论就是要使这些各不相同的朴素的审美意识上升到理性观察,从而拉近欣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使欣赏活动与创作活动完美统一。可惜,我们的书法艺术评论长期滞后于创作,大多沦为书法家的附庸。书法的普及也不尽如人意,更多的人把它理解为毛笔字,而非书法。当然,现实的书法创作中也不排除旁门左道,或极尽求奇求异者,从事书法之人同样也不排除哗众取宠,沽名钓誉者。

  五、我们是普通老百姓,想学书法,想听听老师们的高见,谁知,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比如临帖,有的老师说,临帖是学书的必由之路,不但初学者要临帖,成熟老练的书法家也要经常临帖,直至到老。但同时又有一些书法家说了,没必要!前几天学生看一本书,有一位在中国书法院经常讲课的老师说:自己从来没有完整临过一本贴,现在根本不临帖,只是看看,还是为了完成作业才临过一枚汉印,后来就再也没临过,学画也从来就没有完整的临过一幅画。您认为呢?还有,范曾和启功老先生好像都说过大意如下的话:学书画没有早晚,什么时候都可以!但,前几天看最新的《中国书法》,一位老书法家说,学书必须从小开始,中年以后就不行了,王老师怎么看?您是什么时间才开始接触书法的呢?

  王:这个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不过,可能因我的愚钝,或审美追求,或观念的问题吧,我始终认为临帖是书法家终生的必修课。关于学习书画的早与晚的问题,我还是赞同范曾、启功先生的观念。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五十以后学画,齐白石三十以后学习篆刻,都成为了一代宗师,故学习早与晚与成功应该说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虽然学习的早与晚,与立志成为什么没有必然联系,但如若你志向高远,当然学习还是越早越好。我接触书法比较早,始于小学时代的描红模。当然真正作为艺术追求则是十七岁以后了。

  六、王老师喜欢收藏吗?现在有一种现象,我觉得挺好笑:有些刚刚成为国家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人,也把自己的所谓润格标的令人望尘莫及,还口口声声说“不敢随便降价,怕同行骂”什么的。我就纳闷,您真的认为随便谁谁谁就能让洛阳纸贵?真是好笑!有人说,现在这将近万名所谓国家级书法家协会会员,将来真正能靠字吃饭的不会超过5%,能真正象林散之说的“三百年都立得住”的更是凤毛麟角,百分之一二就不错了。所以千万不要拿架子,免得等有一天您想放下架子了,又没人认识您是谁了。我同意这种说法,您看呢?

  王:收藏对于文化人来说大多都有这个“癖好“,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凡事都要一分为二,书画收藏也不例外。说到收藏,绕不开书画家的润格。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书画家润格的。

  书画作品的价值人所共知。任何的劳动都有报酬,何况艺术劳动?也许很多人会认为书画家的作品,不过挥笔之间立就的事,如同印刷机。其实,大谬!无论书法,还是绘画,其创作过程,对于书画者而言,都是一次苦心的经营,一次涅磐式的历练。对自己作品不负责任的艺术家,好像不存在,如果他称得上艺术家的话。当然,也有立就而成的,但这样的概率恐怕是低而又低的,况且,这种境界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创作背后的积累过程,非一日之寒,是要付出许多艰辛的努力和岁月的积累。况乎,书画家不是机器,也需要休整,需要再学习再积累,而润格在此,就如一道挡箭牌,多少可以令书画家获得些许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尤其是那些年事高,名望大的书画家,要得片刻的清闲,怕是只有借助润格这道挡箭牌了。从郑板桥、齐白石的润格中大可以体会到他们的烦恼和苦衷。当然,这和你所说的还有些出入,就拿我来说吧,我算不上名家,但也有润格,我只想以此使自己多些自由时间,毕竟我还有份工作,还有家和家人。并不是拿架子。但尽管如此,我一样焦头烂额。人家张口要你的书画,那是看得起你,应该高兴。而我这个人,一旦人家出口,就不好意思回绝,时间一长,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眼下快过年了,最近就在忙活着遗留的“文债“,有好几个星期没得休息,时间、精力之外,还要搭上纸并许多的邮寄费,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书画家中有没有如你所说的拿架子不近人情者,我想肯定是有的。我也曾听到不少关于这方面的传闻。我想做事还是要有个度,当然这个度的把握的确不容易。

  七、书法上的讲究太多了,多得让后来者望而生畏!还是启功,三两句话就把别人认为很神秘的东西给讲的明明白白!于是就想起一个故事,一个人留着很长很长的胡子,自己从来就没有感到生活上有什么不方便,突然有一天别人问他,晚上睡觉的时候,胡子是放在被子外面呢还是放在被子里面呢?于是晚上就留意,这一留意不当紧,怎么放都觉得不舒坦,原来怎么就没这感觉呢?因为,原来从来就没把这个当回事!从来就没在意过这个!王老师怎么给后来者批讲笔法章法以提按使转浓淡干湿呢?

  王:你说的这种把书法神秘化的事情的确有,我也曾遇到过。我给学生讲课从来都是有一说一,绝不说二。开玩笑。

  八、现在书坛流行“多面手”,本来就是写字,看见人家“诗书画印”样样俱佳就手痒,没事的时候就也填填词拿拿刻刀什么的,还有“真草隶篆四体皆善”什么的,您怎么看这些事情?王老师都玩点什么呢?

  王:这件事客观地来说,没有什么不好。一个人涉猎的多了,见识也多,更何况中国书法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艺术,而是文化艺术,讲求的是气韵格调。当然,出发点不是自己喜欢,而是与人攀比,那就有点累了。我个人平时除书法之外,还画画山水画,读书写文章,偶尔填填词,写写诗。感觉充实,但也确实忙活。

  九、最后请王老师聊聊书法作品的鉴赏吧!我,包括我周围的许多朋友都很喜欢看书展,特别是这次的兰亭展,就在我们的河南平顶山,近在咫尺,近水楼台,我们连住去看了几次。我搞不懂自己到底算是哪一种人,说一点不懂吧,很多名家的作品咱也觉得美仑美奂动人心魄,说懂吧,有些咱看着就想吐或者半夜起来看见就会做噩梦的一些东西的作者眼下在书坛还就炙手可热,也是大名鼎鼎!这怎么解释呢?

  王:关于书法鉴赏,前面的问题中也涉及到了一些。欣赏者的审美判断来自于审美经验,而审美经验却因个人的学识、审美价值取向等等的不同而有差别。如何鉴赏一件书画作品,那就要看鉴赏者个人的能力了。这之中除朴素的审美经验之外,当然首先要有书画方面的知识,在这方面你也是专家了。其次对当下书画的发展,以及历史也应该有所了解,并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再次对艺术学也应该有所涉猎。当然,一件书画作品在当下的中国,附含其上的除艺术价值之外,更多的是社会价值,这就不是你我论一论就能解决的了。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