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书法进课堂:几家欢喜几家忧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书法进课堂:几家欢喜几家忧

书法进课堂:几家欢喜几家忧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长沙中小学新学期开设书法课 长沙中小学新学期开设书法课

  编者按:

  当习惯了用键盘代替手写的我们同样习惯了提笔忘字的时候,书法似乎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周汝昌先生曾讲,要把字学好写好,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完成的课业,亦即“及格”的国民文化教养。电脑手机的普及娴熟了手指却荒废了笔墨,从实用角度看,拥有了电脑和打印机的我们再不用考虑能否写出一手好字,所谓的“及格”只是过时的标杆。但站在文化传承的角度,摆着电脑但失却文房四宝的书房确实难以言说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本刊记者 李晶

  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邵秉仁[微博]等41位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汉字书写能力的提案》。

  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吴为山呼吁,在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中加强书法教学,让书法走进课堂。 

  2011年8月2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了书法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国家课程”的性质。

  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卢中南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就业的建议》的提案,同时得到了第二提案人欧阳中石、第三提案人苏士澍,以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签字响应。

  2013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书法进课堂”再次涌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现实需求与教育理想、时代进步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也再次凸显。

  “汉字危机”的救星

  “书法进课堂”一经提出,立刻被很多人视为解决“汉字危机”的救星。

  电子化的今天,手写体的式微在所难免,全社会书写水平下降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此前教育部门曾就汉字书写水平进行过调查,接受问卷调查的3000多名教师中有60%的人认为现在学生的书写水平下降或者是明显下降。实际生活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写字却离人们越来越远,写字难看、提笔忘字、倒下笔、错别字多,这些问题提醒人们,汉字已经出现危机。“毋庸讳言,‘汉字危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当下,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冷静,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去做,尽快去做,有效去做,以应对乃至最终化解这种危机。”在语文教师岗位上工作多年的严寅贤认为,要想化解“汉字危机”,首先应当关注中小学汉字教育。

  “现在,能写一手漂亮字的小孩已经很少见了,看看我家孩子的作业本,一个个字跟‘鬼画符’似的。”这样的抱怨是很多家长的心声。教育部指出,我国书写教育存在相当的缺陷,主要是缺乏高水平师资、训练方法不够科学等。教师、书法家、家长也对淡化书写教育、书写水平整体滑坡的现象提出了批评。

  曾经中小学都设有写字课,很多人都有着小学时候,自己拿着笔墨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毛笔字,写得好的老师会在字上画个红圈表示嘉奖。可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书法教育日渐旁落。“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室黑板的传统功能日趋式微,以至于黑板成为‘白板’。此举既损害了教师自身的汉字书写能力,又丧失了教师面向学生应有的书写示范力,可谓‘一举两败’。”严寅贤对此揪心不已。

  “这必将迎来书法教育的春天”,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后,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淑琴表示,一段时期以来,书法教育淡化,全民写字水平下降,对文字的感知、欣赏能力也在下降,此次书法走进课堂令人欣慰,书法教育终于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可书法教育的“春天”就一定能够解决“汉字危机”吗?解决了孩子写字的问题,谁来解决成人写字的问题?孩子们现在学会了书法,谁能保证他们今后总会用到呢?

  肩负中华文化的方块字

  “利在学生,功在千秋”,不少人对于“书法进课堂”的文化意义大加称颂。在中华文化的视域下,书法教育不是小事,它关涉到中华文化的持续发展。

  诚然,方块字是我们的民族财富和文化记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汉字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责,尤其是在电子化充斥生活的今天,对于汉字的热爱本质上是对中华文化的爱护和传续。

  “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对书法教育情有独钟,在他看来,文字不是简单地传播一种信息,不是仅仅把语言书面化,文字是一种文化载体。当文字仅仅依靠敲打键盘出现的时候,一切都机械化了,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更深层次的角度,所谓“方方正正写字,端端正正的人”,写字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涉及到人生修养的陶冶和人格品行的培养。从这个角度看,“书法进课堂”是又一形式的德育,能够促使中小学生通过学习书法来实现了解汉字的历史与独特构造,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他们对民族语言的热爱。同时,研墨三分气,运笔一股神,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甚至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

  “书法无用论”与教育精神

  英国《金融时报》助理主编吉莲·邰蒂最近撰文《电脑时代,你还“草书”吗?》,指出很多美国教师认为,在数字时代,强迫儿童用他们以后几乎用不到的字体写字是浪费时间。此事成为反对“书法进课堂”者的有力佐证。诚然,在这个离不开电脑、手机、打字输入的时代,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键盘要比接触书法有用的多。

  不少公司负责人总在感慨,现在能写一手好字的人简直就是凤毛麟角,有些大学生的字简直是惨不忍睹。“简历现在都是打印的,也看不出什么,可等正式进了公司让他们写个东西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字是实在没法看”,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如是说。可当被问及如果一个人不会打字是否能被录用时,这位经理却说:“不会打字?现在哪有什么岗位适合不会打字的人啊?”

  正如“五四”时期一些社会精英要以拉丁字母取代汉字一样,叫嚣未来手写书法将被打字输入取代是荒谬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当今社会里打字输入的应用程度比书法要重要的多。于是有人认为,键盘盛行的年代,开设书法课似乎意义并不是很大。

  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当下和今后的发展做准备,这是教育的基本精神。基于此,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学校必须选择学生最需要的内容进行教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为学生安排最重要的内容。而事实上,根据现在的情况和趋势来看,写字能力越来越挂靠于计算机和手机输入,而非人工手写,一味的强调后者并且要求学生都写出一手好字是不现实且不科学的。针对于此,不少人认为,教育部此次要求“书法进课堂”只不过和“艾滋教育进课堂”、“禁毒教育进课堂”等一样,是补充“中国特色校园大箩筐”的又一根胡萝卜罢了。脱离了教学实际的“拍大腿”,再慷慨陈词也只能是水月镜花。

  前路步履维艰

  其实早在此次《纲要》颁布之前,一些省区已在课程中安排写字教育课并要求保证课时,编写了专门写字教材,组织开展师资培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中心小学校长蔡瑞山说,书法教学早就已经是学校的校本课程了,这次再推行他并不担心,担心的只是学校现在只有一位专职书法教师,无法应对接下来全校的书法课程。

  与蔡瑞山担心的一样,《纲要》颁布之后立时有声音说,书法进课堂,初衷是好,可如何贯彻落实却是个难题,需要担心的不只是师资的问题。一切为了成绩的教学安排中似乎并没有专门的课时分配给书法课;即使有了时间也没有老师来教,过去语文老师或者美术老师代劳的情形在现在难以奏效,聘请书法名家又不现实;即使有了老师来教,相应配套设施也成了问题,书法课程所需要的碑帖、挂图、教材等必须资料,以及学生上课所需要的笔墨纸砚,甚至于专门的书法教室,这些硬件设备都难以要求学校自身解决,对于贫困地区和基层学校更是如此。更有人担心,书法贵在多练,本来已经负担够重的学生再加上书法,负担岂不更重,想来书法类的课外培训班也要火一阵了。

  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出台了《湖南省义务教育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行稿),要求加强学生的书写练习。2011年湖南全省有普通小学10824所、初中3310所、高中594所,共有在校学生近800万人,但实际落实书法练习的只有45所学校,还不到全省中小学总数的1%。芙蓉区30多所小学中,仅有几所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邵阳县共有255所小学、56所中学,但全县中小学基本没有书法课,只有少数学校有书法兴趣班。

  湖南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尽管有成功的试点,但重视程度不够、师资缺乏、硬件设备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书法进课堂”的脚步。显而易见,教育部想要在全国普及“书法进课堂”,用步履维艰来形容推进的情况似乎一点儿也不过分,目前根本不可能在全国大多数中小学贯彻落实。

  作为“工具”的汉字与作为“艺术”的书法

  “‘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的要求,我们只有在这个层面上理解与施行才能真正体现中小学中推行书法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教师查律认为,“书法进课堂”要达到的目的并非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多高的艺术层次,而是通过持续的书法教育使学生对传统审美理想与要求有个初步的整体认识。在这里,查律将书法教育看做“艺术”。

  的确,“无色而具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之和谐”,书法历来就是上乘的艺术品,拥有一幅名家的墨宝当真了得。所谓字画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讲,进入中小学课堂的书法教育与美术、音乐一样,都是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细胞而存在的。“书法一直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与方式,书写者在理解并学习古代书法名迹时如同与前贤的心灵相交互,这是心灵提升的独特手段与途径。”查律将书法的艺术性更是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当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的时候,与其他文体美一样,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而设置;当书法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任的时候,学生练字、写好字便有了更为壮阔的背景;可当书法只是承载着实用功能的时候,汉字作为一种工具而非艺术存在的时候,其实施标准就另当别论了。

  如何处理“汉字危机”的矛盾,也许郭沫若说过的一段话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1961年11月,甘肃省武山县的康务农老师根据当时中小学生普遍不会握毛笔及学校对写字教学不够重视的情况,便写信向郭沫若先生反映,并提出我国书法艺术若要后继有人,请郭老出来号召中小学生写毛笔字。郭老当即写了回信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成为书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必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

  在以往的两会中曾有委员提案——让书法走进中小学课堂,虽然获得很多委员、代表的盛赞,但一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今年,这一牵动几代人的提案终于尘埃落定。笔者在两会前,集中专访了多位教育与文化界的相关负责人,并针对此提案遴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深入报道。

  方块汉字是中国人伟大的创造和发明,是中国文化的根。方块汉字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汉字书法则代表中国文化最核心的部分。书法文化渗透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深深地寄托着中国人特有的民族情感。

  ——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教育部副总督学郭振有

  本刊记者:杨艳丽

  杨:最近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您觉得从教育学的角度,“书法进入中小学课堂”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您对政策的实施有怎样的期望?

  郭: 书法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认字写字从来是儿童教育的入门课、基础课和必修课。 书法教育既是语文教育、艺术教育、文化传承教育、也是做人教育。孩子们学习工工整整写字,有助于学习认认真真、堂堂正正做人。书法教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基础。它可以发挥立德树人、启迪智慧、审美育美、健体养心等综合作用,为学生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中国教育如果忽视甚至丢弃了书法教育,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中国教育学会历来十分重视书法教育。我们期望这个《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在全国所有的中小学都得到认真贯彻,落到实处。

  杨:目前的书法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作为相关部门的领导,您理想中的书法教育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模式?

  郭:理想的教育模式很简单,就是所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重视这件事情,每个小学3至6年级都按要求开设书法课,其他年级和学段也都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孩子们都喜欢上书法课,喜欢学书法,不同年级的孩子都能按要求写一笔好字。

  杨:对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而言,在地方学校贯彻落实上一定会有种种困难。下级学校提出了“关于书法教师的缺乏”的问题,您是否有好的建议在此问题上有所改善?

  郭: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教师是最重要的。目前各地书法教师普遍缺乏,是开展书法教育最大的难题。应急的办法是选书法基础好的教师,或从当地选一些书法人才,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让他们担任书法教师。中小学书法教学主要不是培养书法家,中小学书法教育有特殊的教学要求。即使是书法家教中小学生书法,也要先进行一些培训。书法教师的主体应该是语文教师。我看过一些学校,不光语文教师,而且各科教师字都写得很好,都可以担任书法指导老师。现在信息技术也提供了学习书法的极大方便。只要教育行政部门切实负起责任,校长真正重视,教师问题是有望逐步得到解决的。这方面的投入是很必要的,解决教师问题,各地的经验很多,可以借鉴。

  杨:当然,任何政策的调整都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同时可能具有两面性。“书法进课堂”对于整个教育体制是否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引导的呢?

  郭:关键在认识正确和组织得当。书法进课堂没有增加课时,不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学生天天都在写字,按书法要求写好字,应该更能集中而不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文房四宝的使用,应该更能引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校长和老师应做好教学安排,把握教育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杨:这一政策的实施必定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艺术类图书的火爆与书法培训机构的繁荣,这一问题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郭:我想这恐怕是肯定的。这种繁荣也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强管理、引导和监督。对小学书法教材的审定,教育部已有明确规定,其他书法类的图书也要严格把关。出版社要有社会责任感,质量不高的一定不要出。学校对这类教辅读物要严格控制。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要审查,加强评估和督察。

  杨:我注意到,教育部的通知中提到,教育行政部门不组织、不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书法考级活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郭:我刚才讲过,书法教育主要是培养兴趣和习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没有好习惯什么也学不好。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不可有功利心,带功利性质的考级,很难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而且现在考级活动比较乱,多数与利益挂钩,不健康。用考级来诱导学生学习书法,容易出现偏误。

  从我对小学书法教学的研究,目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成效普遍不佳的原因,不只是学校重视不重视的问题,主要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不够重视、不够深入所致,造成普遍的教育理念缺失、教学方法不当、教材编写混乱,甚至违背常识。如果这些关键问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难免事倍功半,事与愿违。

  访——《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专家组成员 席殊

  本刊记者:杨艳丽

  杨:“书法进中小学课堂”的提案,请问这一提案是哪一个委员首先提出的?

  席:就我所知,“两会”期间,有关“书法进中小学课堂”的提案、发言几乎年年有。我记得在十届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沈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的苏士澍委员都有关于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的提案,我当时和二位先生在一个界别,是这些提案的联署人。

  杨:作为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专家,您觉得书法进入课堂对学生来讲有哪些益处?

  席:“书法进课堂”可以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书写水平,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书法教育不仅是书写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通过“书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心理成长。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精神,通过“书法进课堂”,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文化认同。

  杨:您觉得书法在不久的将来有没有可能会像体育一样成为学生中考的必考科目?。

  席:成为“必考科目”的可能性不大。但书写的重要性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设置卷面分。好像已经有一些地方的中考在“语文”试卷中设置了卷面分。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在各科的考试中设置卷面分。

  杨:《纲要》中建议以语文教师为教学主体,是不是让社会上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书法家授课效果会更好些?

  席:鉴于目前的现实,提倡书法家到中小学兼课很有必要,教育部也明确要求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但从长远来看,语文教师应该也能够肩负起这个责任,这本来就是中国的教育传统。我认为,当务之急,一是提高语文教师书法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国培计划”,对语文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组织有关专家和一线教师,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规律,编写书法教材。但关键的关键还在于如何提高教师教育的有效性,如何提高中小学书法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这个提升空间是很大的。

  在与席殊的交流中,本刊记者感受到作为教育部下属主管部门对于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决心与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进一步推动未来民族素质的千秋伟业必将迎来新的曙光。

  “书法进课堂”,目的不是为书法而书法,不是要把学生个个都培养成书法家。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懂得汉字书写的规范要求,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当然,最根本的目的是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