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史料珍闻:一封民国军嫂的家书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史料珍闻:一封民国军嫂的家书

史料珍闻:一封民国军嫂的家书

作者:佚名      其他藏品编辑:admin     
民国军嫂的家书 民国军嫂的家书

  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蔡葩

  一封民国“军嫂”的家书,字里行间饱含了一个远去的时代诸多酸楚、甜蜜、艰难困苦的记忆。文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和时代氛围是我们在正规的史书上看不到的,民间语文的力量在此得到生动的展现。

  我的父亲蔡明康喜欢文物收藏。数十年来从崖州地区(现三亚、乐东一带)收集各种各样的票据、旧版图书、书信等等。这些来自民间的藏品,每一个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记录一个时代的人生百态和精神风貌。

  一封历经战火的书简

  父亲手头收藏一批民国书信,其中一封“军嫂”家书尤其让观者感兴趣。谈起“军嫂”书信的来历,父亲说,记得是2011年3月15日,老友孙有经先生从乡下匆匆赶来老家罗马,怀揣一封国民党军官“军嫂”的家书,交与他收藏。从信里看出,家书写于1945—1947年之间。“军嫂”顺渊是国民党军官猷夫的妻子,猷夫是崖县(今乐东)九所村人,是国民党军队当时驻防在苏州的军官。夫妻分别17年后,“军嫂”才从崖县千里迢迢到苏州寻夫。一路走来,关山迢递,兼程并进,通宵达旦,望门投止的旅途艰辛等情形,在这封充满女性独特心灵感受的家书里尽情显露。

  “军嫂”家书原件存放在父亲自建的“港门村居民文博馆”展柜里。三张标准信笺,发黄的纸面上是端庄大方的字体;民国时期大8开20行红色线条格子,毛笔竖写,清秀又带女性的文静与雅气,全文约千余字。家书从南京邮寄,历经陆路水路,横跨海峡,终于到达海南西南海岸的九所老家。书信是写给“倚门人”伯母的。一个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亲爱的伯母大人:

  别来好几个月,未常接过手示,时在念中;我呢,因为地址没有确定,所以也就很少动笔,直到最近,接得虎弟来信,才知道家中大概情形。可是话多说得太过笼统,没有把事情详详细细的一一说个明白,殊为遗憾。……实想不到,这次出来,诸事都能得到顺适如意。初到南京见了亲翁和二叔父,他们对待我很好,替我制了衣服,并买了许多日用东西。远道前来乡谊觉得格外亲爱,在京各同乡,如吉总局长、张师长等,都请我吃饭,实令我有点为难,觉得受之有愧,却之不恭的感。起初因为猷夫的工作地点不在南京是在苏北,所以我在南京住了只有20多天就赶到苏北去了。在苏北总算见到了猷夫的面,虽然隔别了十七年的长久没有会面,但他的良心并没有因为时间和空间的久异而变更,他对我也特加怜爱。……”

  私人书简披露大时代气息

  “军嫂”顺渊的家书,写得文从字顺,不蔓不枝。所透露出来的时代气息和人情冷暖尤其叫人感喟。兵慌马乱之际,家书抵万金。书信首先说明了“托孤”———抚养女儿引舅的原因;客居南京时,亲翁关心如旧;到苏州后,分别17年之久的丈夫依然“特加怜爱”,其情之深令人感叹;初抵南京日,“吉总局长”和“张师长”为之设宴,接风洗尘,特感乡谊甚笃之喜悦与愉快之心情……家书抒发对丈夫、亲人、家乡的相思与眷恋之情。意境自然清鲜,文字明白如话。更重要的是,书信中涉及的人与事,透露了国共两党对峙时刻的人事活动,颇具史料参考价值。

  比如信中的吉总局长为吉章简(1902—1992),是崖县第四区(今乐东九所镇冲坡村)人,国民党将领。1924年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工兵科第二期,先后参加淞沪抗战、武汉会战、湘北会战诸役,屡立战功。1945年任国民党交通部交通警察总局局长,1949年官至第二十一兵团副司令官兼广州警察局长,权倾一时。张师长即张忠中(1901~1976),国民党少将。崖县第四区(今乐东冲坡镇)官村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与林彪同学。在著名的徐州台儿庄战役中,他率部对日作战,身先士卒,歼敌千余名,立下战功。抗战结束后,张忠中凭军功升到少将旅长。作为败军之将的张忠中,1952年起一直隐居在老家乐东官村,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学会种田和做木工,1976年逝于官村。

  父亲说,吉章简和张忠中都曾是抗日战场上的勇将,他们与书信主人顺渊的丈夫是同乡。从书信中二人的官职来看,这封信写于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破裂,处于大决战前夜的1945-1947年间。此时,部队频繁调动,大战小战不断,家无宁日,人心飘摇。还没来得及从抗战烽火中喘息的国人,旋即陷入内战。这从顺渊的书信里可以看到,历经艰辛刚刚团聚的夫妻俩,刚一见面就要面临生离死别。虽然贤惠明理的顺渊尽量用温婉平静的口吻与伯母大人通信,免得她担忧,但从字里行间还是看出,女人在战争中的诸多无助、无奈、无依。顺渊信中说:“可是到苏北住了没有好久,他们的部队,就奉调到北平、天津去了,本来我意是要跟他一道去的,后来据说他到那里不久,就得调回南方工作,因乃转回南京暂住。现猷夫果然调回苏州工作,我也已于上月由南京搬到苏州来住。……”

  逝者安在 唯情永存

  将近70年过去,写信人顺渊女士是否还在人间?作为国民党家属,1949之后她和她一家的命运如何?书信的发现者孙有经老人推测说,“军嫂”顺渊应该是崖州大户知书善文的不寻常女子,读过诗书,受过较好的文字训练。如果活到现在,也该百岁之龄了。

  “顺渊的书信是我在乐东九所发现的,当时我一个朋友说有一封解放前留下来的毛笔家书,我如获至宝,一看,原来是一封国民党家属的亲笔信。我询问信件的提供者,因为已经隔代,他也不知道顺渊后来的命运,她的亲人也无从寻找,因为目前还不能确定她的丈夫猷夫最后的去向。由于官职较低,猷夫不可能像吉章简和张忠中那样有相关记载。如果不是这封书信在民间被发现,顺渊猷夫和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就不会被外人所知。”已过古稀之年的孙有经老人说。

  孙有经是一名乡村医生,喜欢读古书,和父亲同是1930年代出生,他们从少年时代起就是好友。国难时期的诸多记忆难以磨灭。尤其是1947年后全国的物价飞涨,民之多艰,比起抗战时期还更艰难。近年转入研究民国史的父亲蔡明康说,书信最后报告江苏省苏北地区的各类物品的狂涨价格与当地天气变化等情况,对我们今天研究民国时期的市场经济和苏北天气状况,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真实的“主妇记录”:

  “这里(指苏州,编者注)是一个名胜地方,一切还好,不过东西太贵,米每斤要7千元,鱼每斤2万元,猪肉每斤3万元,猪油每斤3万5千元,青菜每斤3千元,而且物价不断的天天还在上涨,普通一家二口之家,月需费用至少一百五十万元,游手好闲没有生产的人,生活的确不易维持,我们县近来物价情形怎样?想或不会如外面疯狂似的暴涨吧。”

  可见内战之中,物价暴涨,国人生活在极度的艰困中。但是,即使在这样的纷乱困苦的时刻,人们依然不停息对家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看顺渊在书信里跟伯母说:“我打算在明年偕同猷夫一块回里,猷的意思也以为他离家多年,应该回去看看才好!”可是回家路谈何容易!1949年底,吉章简奉命到海南岛,任反共救国军总指挥。此时的猷夫是否追随吉章简回到故乡海南?不到一年时间,1950年5月海南全线解放,吉章简逃到台湾,猷夫是否携妻儿到台湾?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探寻。书信所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特殊时期一段鲜活的记忆。

  “家书别有沧桑意,惋叹不置妇人情”。国难之时,有多少遗落在路上的书简,有多少陨落在他乡的生命?战争早已远去,唯有那份娓娓道来的故人情,余温尚在,令人叹息。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