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收藏是一种情结和记忆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其他藏品 >> 收藏是一种情结和记忆

收藏是一种情结和记忆

作者:佚名      其他藏品编辑:admin     
收藏是一种情结和记忆 收藏是一种情结和记忆

  康树森是津城收藏圈里一位很知名的人物,除了在藏报界影响力颇高外,其他领域也有涉足。每当提起“大胡子”,人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他的身影。朴素的收藏品位,加之独特的外形特征,康树森能够很快地让人记住他,记住他的收藏。康树森的收藏项目很多,老报纸、暖水瓶都通过本报“天津收藏家”栏目对外进行了展示,这一次他又带来了新的收藏品——工具。一件件工具对于外行来说可能并不知道它的名称和用途,但对于木匠出身的康树森来说,这些工具不仅陪伴他走过了难忘的少年、青年时光,还为他日后的收藏奠定了基础。这些老物品摆在眼前,它所带来的记忆和情结值得回味。

  少年:做木枪的小能手

  康树森一边摆弄着这些陪伴自己的工具,一边回忆着自己与这些工具结缘的情节。康树森今年61岁,他的童年当然没有如今这般富足,那时候对于他而言,能有块木头,自己用小刀刻出一把手枪来,已经算得上是高级玩具了。

  康树森回忆说:自己小时候做木头手枪很有天赋,一块木头按照自己印象中手枪的造型进行打磨,用小刀一点点地修出它的造型来。手枪扳机处,就用烧红的火筷子钻眼。这样的手枪一次做两把,再把大人的皮带扣在自己腰间,“双枪老太婆”的架势顿时“附体”。“那时候,周围的小伙伴里属我的玩具最多,可能我从小就爱钻研这些,因而对木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康树森说。

  康树森14岁那年,他的姥爷从河北黄骅老家来津谋生,住在他家的小院里。姥爷是一位木匠,来津就靠为人家打零工做木匠活儿为生计。康树森说:“那时没有人买家具,都是打家具。谁家需要一件,就把木匠请到家里,干一天给一天的工钱,要是主家管饭,饭钱就得从工钱里扣。”那会儿康树森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和姥爷一起去做工。在他的百般央求之下,姥爷最终引领他走上了木匠这条路。

  “记忆中,姥爷的工具都是用一个帆布包裹着的,用一件拿一件,用完随手就会放进去。当看到他第一次打开那个包裹的时候,我真是眼前一亮。太开眼了!”康树森回忆说,“那会儿跟着姥爷东奔西跑,也是进百家门,吃百家饭。不过若是不付出劳动力吃白饭的话,也就意味着分解姥爷的收入。所以跟随他一段时间后,我也在慢慢学习。”

  平日里,姥爷对于外孙是慈祥的,可一旦步入轨道,姥爷立即绷起脸来,有些时候甚至会敲打一下外孙。康树森说:“那时我记得姥爷说过这样一句话,干内行活,说内行话,一切都得按规矩办。记忆中有一次,我把用过的锯随手立在了墙边。姥爷生气地喊了一句:小二子!我抬头一看他的脸,阴沉沉的,接下来他就给了我肩膀一巴掌。当时打得我有些莫名其妙。他指了指立在墙边的锯,我顿时恍然大悟,锯头和锯脚我放反了。从那时起,我就格外注意这些细节。”

  那时候我还小,不太知道姥爷的用意。现在我也当了爷爷,才明白在姥爷眼中,这些工具就是营生的饭碗,必须用心去爱护它,饭碗都砸了,靠什么吃饭呢?今天我看到这些工具时,那种情绪也会油然而生。

  青年:毫不犹豫当木匠

  1972年分配工作,康树森来到工厂上班。一周的实习期结束了,这一批新招的青年工人都要为自己选择一个工种,而这个工种或许将影响自己的未来。面对多个工种,当康树森看到木工这一项时眼睛再一次亮了,他当机立断选择了这一项。康树森至今依旧能够记起自己到木工车间报到时的场景。

  “自我介绍之后,就是拜师。跟随师父去领工具,从此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康树森回忆说,“那会儿领到的工具都是零件,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将它完善成为工具。这也是入行后的首场考验。”康树森和师兄弟们在那里做,师傅们就坐在旁边看。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师傅一眼就看出康树森并非门外汉,姿势非常标准,对工具的态度非常谨慎。师傅将康树森拉到身边问:“小康,你学过木匠吧?”康树森害怕自己在师傅面前丢脸,就含糊地说:“没学过。”师傅只是笑笑,而后便没再多问。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终于到了“出师测验”,题目是为自己所有的工具量身打造一个工具箱。不要小看这个工具箱,不仅要把所有的工具都装进去,还得保证其便于携带,科学性的规划,加之平衡的构造令这道考题非常难。13位师兄弟一字排开,展开了一场真刀真枪的比拼。至今康树森依旧保存着这只工具箱,虽然从箱体上已经看出了岁月的痕迹,但坚固的造型加之自己辛勤的付出,让这个箱子成为他眼中的一件宝贝。

  对于康树森来说,走进工厂令他的眼界更宽广了,哪个部门需要什么物件,通知木工就要去做。一来二去,康树森不仅将木工这项手艺发扬,还学会了油工。但康树森说:“职业的反转从这会儿就开始了。那时单位在塘沽,家在市区,离家太远令我心浮气躁。再后来,干脆将上班就看做儿戏了,总是以任何借口不上班。留在家里做木活。”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周围的同龄人纷纷进入结婚年龄,康树森也在谋划着为自己的小家庭打造一套像样的家具。那时他看遍了很多家庭,创新地为自己和爱人打造了一套家具,使用的则是现如今收藏的这套工具。

  老年:藏起这些“战友”

  如今,那些陪伴康树森走过多年木工之路的工具已被现代化的电动工具所替代,但这些工具依旧被康树森保管起来,因为在他看来,这150多件工具是伙伴、是战友。记者采访康树森时,他向记者一一介绍着他的“伙伴”,每一件的用途是什么、如何使用、操作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康树森都能够非常清晰地描述,就像在介绍他的家人一样。

  在这些工具中,有些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有的是自己研发的。这些工具对于这位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老人来说,就像一份纯纯的记忆,一份与木工这一行当的情缘。上了年纪的人,有些时候特别像个孩子,尤其是在介绍这些物品时,那种“童真”就会显现出来。他举着一个刨子对记者“炫耀”说:“这是我自己做的,这样的刨子用起来特别合手,刨堂、槽口都做得刚刚好。”

  记者原以为工具收藏是小众收藏,但通过网络查询,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和康树森一样,发自肺腑地喜爱这些工具。

  本期收藏家:康树森

  1954年出生的康树森目前是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会员,天津收藏家协会理事,书报刊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天津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会员,集报协会副会长。在天津收藏圈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是他附带个人标签的大胡子,更让他有了“美髯”的雅号。康树森收藏涉及的门类较多,报纸是第一大项,除此之外,暖瓶、工具等收藏也有所建树。仔细品读康树森的收藏,你会发现它们虽然归属的门类不同,但都具有同样的属性,那就是——怀旧的老物件。时过境迁,如今这些藏品已经大多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它在不同时期留下的记忆却是一笔财富,而康树森收藏的或许就是这样的记忆和情结。

  请您参与

  2015年3月20日《蓝粉刊》收藏家题目:在文中,董贵明提到我国玉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答案:在文中,董贵明表示我国玉文化发展经历了神玉、王玉、民玉三个阶段。

  本期有奖竞答:木匠工具中墨斗前端的固定物被称作什么?这个典故源自谁的故事?

  读者可通过竞猜邮箱参与回答,可将答案发至[email protected]并注明联络方式。最先答对的读者将获得本栏目送出的精美小礼物一件。本期答案将在下周公布。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