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红木 >> 红木动态 >> 半木新中式家具亮相厦门:一场好戏一场梦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红木 >> 红木动态 >> 半木新中式家具亮相厦门:一场好戏一场梦

半木新中式家具亮相厦门:一场好戏一场梦

作者:佚名      红木动态编辑:admin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圆镜的设置是整个空间的点睛之笔 圆镜的设置是整个空间的点睛之笔 清风禅榻,气质从容 清风禅榻,气质从容

  采访/刘玲芳  图片提供/半木

  展览名片>>>

  名称:中国建筑协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2014年会场外展“设计·匠”部分之“游园镜梦”——吕永中新作展

  时间:2014年11月5~11日

  地点:厦门沙坡尾      

  人物名片>>>

  牛斌,半木家具品牌联合创始人及品牌总监,上海市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熟悉半木的人都知道,在上海有一个“半木明舍”,位于中山公园靠近苏州河的湖丝栈创意园,这个主题为“游园追梦”的空间初亮相时,就收获了一片惊叹之声。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园林的“半木明舍”,自有种梦里梦外、如真似幻的氛围,让人情不自禁被吸引,来一番曲径探幽。

  而2014年11月,半木来到厦门沙坡尾,又造了一场“游园镜梦”,梦中器物相似,景象却有所不同。

  可以说,半木的这场“镜中梦”因中国建筑协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2014年会而起,“CIID年会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和各地的设计同行交流分享,往常的形式大致是白天听讲座,晚上大家各自找咖啡厅、茶馆或酒吧,不管新朋友还是老朋友都约着见面聊天,今年首次尝试的场外展其实就承担了这样的功能。”半木家具联合创始人及品牌总监牛斌说。

  2014年恰逢CIID成立25周年,数千位室内设计师应邀来到厦门,举行一年一度的聚会。CIID2011年苏州年会首次推出“文化雅集”、2013年哈尔滨年会则有了场外展的雏形,基于之前的经验,不少人提议,何不直接办一个场外展,让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家私下也可以有喝茶聊天、交流分享的轻松去处。于是,结合厦门的气候特点、沙坡尾渔港特殊的文化和环境,以“潮”为主题的场外展正式诞生。

  展览共分“物”、“集屉”、“四方陶”、“设计·匠”四个部分,展出陶瓷、家具、衣服、装置物等众多艺术品,半木带来的是最具代表性的家具和几件新作品。

  之所以以“潮”为命题,其中一个原因与展览举办地沙坡尾有关。沙坡尾是百年渔港,和鼓浪屿隔海相望,白天船坞搁浅,泥地裸露出来,夜晚潮起,海鲜大排档开始苏醒,灯光恍惚在海风中摇曳,呈现别样的醉人。至于“潮”的另一层意味,总策展人林学明如此解读:在曾经通往世界的出海口,面朝大海,观设计与艺术之“潮”起,思索扬帆未来的远航。而对于半木来说,它通过这场展览传达的“潮”,或许是一种更为放松的生活态度。    

  对话半木

  问_刘玲芳 答_牛斌

  回到老厦门

  记者:厦门的城市特点对展览定位有什么影响?

  牛斌:厦门最大的优势是天气好,这是场外展以及露天颁奖晚会能举办的一个天然地理优势。另一方面,厦门是旅游城市,空气、饮食包括人的状态都非常友好,这个城市会让你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有点小资、文艺的调调,特别放松。

  原先本来想在鼓浪屿上做这个场外展,但经过几次的考察最终还是放弃了。主要考虑到交通不便,并且这个岛目前的商业化程度比前几年严重很多,氛围让人有点压力。

  场外展最终选址沙坡尾,面对着鼓浪屿。到达展览现场要穿过巷子,或是穿过海滨大道走进去。进入路径区别于传统展会,好像回到了老厦门,城市本身也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一出戏穿越而来

  记者:这次场外展您希望体验者追寻到怎样的梦,又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梦”的?和半木明舍的那场梦有何异同呢?

  牛斌:因为换了一个空间氛围,区别还挺大的。吕永中老师待了三天之后,将这个空间的名字由“游园追梦”改成了“游园镜梦”,镜子形成似梦非真的效果,是这个展的一大特点。

  作为艺术展厅,半木明舍在上海开放了大概有七年的时间。而厦门沙坡尾的场外展是一个临时展区,只开放一周,展区墙面没有粉刷,地面也没有铺上木地板,就只是清扫干净,保持它们原本的味道。如果从物理空间上分析不同,半木明舍的镜子是运用在地面上的,起到“水”一样的作用。沙坡尾展览中的镜子不再置于地面,而是垂直立在观众面前。我们还用灰色的幕帘,营造出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舞台背景,把空间微微区别开,有点像是穿越而来的一出戏。

  记者:从设计、实施到展出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趣事或困难?

  牛斌:现在想想倒是蛮顺利的,只能说厦门的天气真是不错。室内的难度主要集中于“圆镜”,最早是希望做成可挪动的,能变幻角度,碰撞出更多的戏剧感,再有一个小演出的话会更棒——我们坐在幕布之外,圆镜可以随意活动,一位舞者在其中游走。今年由于技术原因还没能实现,这算是一个小遗憾。因为圆镜要落地的话,对五金件、轮子的承重能力以及稳定性的要求都比较高,同时,场外展人来得非常多,挤了几百个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安全性较高的固定镜子。

  虽然是很简单的展览,但我们在灯光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利用灯光的控制,有的镜面会让你觉得能看穿过去,有的镜面会感觉在看自己……是跟以往完全不一样的一种表现方式,所有了解半木的人都会从中找到新鲜感。

  造物与塑人

  记者:在展览空间中,家具与人各自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牛斌:家具和空间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在尺度、光线、材质上就是要相互呼应。很多人说,半木的东西线条这么美、比例这么漂亮,怎么控制?其实,吕老师在设计每件家具时,每一根线条、每一个比例都不是为了表达他自己或是他的审美、风格,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人的使用状态和舒适度。

  当然,所谓的舒适不是瘫软在地上、没有任何姿态,因为中国人终究是讲礼仪之道的。吕老师最近一直谈的一个主题是“造物塑人”。在这次展览中,徽州大班台、圈椅的旁边有一个镜面,在罗汉床正对面也放了一个镜面。有的观众一开始不 知道怎么坐,往后靠、或者把腿翘上来,看到镜子,就会去调整一下,姿态应该是怎么样的。所以,镜面在厦门的运用偏向于自省的作用,就是看一看镜面、再看看自己的姿态,腰可能会情不自禁地挺直一下,觉得这样更好看,更符合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礼仪与精气神。

  记者:很多新中式家具设计品牌在体验空间的营造上相当用心,认为这是品牌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您赞同吗? 

  牛斌:吕老师2008年接受《时尚家居》杂志殷智贤主编采访,文章标题叫做《中式的精髓是意境》。我觉得回归符合中国本土文化需求的家居环境时,一定会把意境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可能是新中式家具品牌的共识。西方更倾向于外放型、交流分享型的空间,而中国人更注重的是,一个人或三五个好友在这个空间里的时候,体会到的弥漫在空气中的氛围。

  半木的“匠心”

  记者:这次场外展分为四个部分,半木参与的是“设计· 匠”部分,那您觉得这个主题究竟是要表达什么?

  牛斌:其实半木本身很少提到“匠”这个词,并没有太直接地、单一地站在匠人的立意上去强调我们要复兴传统手工艺。这次“设计· 匠”的主题,我认为强调的是这些年大家专注于所谓设计趋势、风格、奢华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之后,提出的一个更加回归设计原点的主题,换句话说,就是“心手合一”吧。

  “设计”更像一种工作方法,有点偏西方式的逻辑与思考,“匠”更像一双手,这些方法和各种思考最终是要通过手去实现、把控,最终落地的。手要真正地了解这个材质、温度、造型的可能性、结构上的优势和它应该具有的语言。因此,半木考虑的“匠”更多的是要回到本质、材质这些真正落地的东西,掌握它们的属性和规律,通过“格物”才能“造物”。

  记者:您曾经提到日本的朋友看了半木的产品和空间之后,觉得很喜欢。而日本的匠人文化常被人提及,您觉得我们的区别在哪里? 

  牛斌:日本人有一个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专注,但中国人不专注是有很重要的地理原因的。中国地大物博,资源太丰富了,东南西北各自不同。而日本是个岛国,资源非常有限,他们会特别专注、珍惜所拥有的一点点资源。其实这不是说中国人差、日本人牛,但这一点是我们反而要去学习的地方,他们能把一些我们忽略的、有价值的东西做到极致、发扬光大,然后成为一种代表性语言,这是日本人的厉害之处。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单纯的匠人文化,不管是家具还是其它工艺作品,大都是由文人士大夫和工匠共同完成的,匠人扮演着合作者与实现者的角色。并且,中国讲求的不是极致,而是致中和,就像半木提倡的“取半舍满”,这才是中国的方式,也更适合我们。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做事,要和不同的人配合、然后实现,最后用的人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肯定是遵循这片土地上人的性格特征而寻找解决方案。

  手艺新生

  记者:半木也在积极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如担任《homeland家园》发起的“手艺新生”项目顾问,参与的初衷是什么?与半木理念有什么契合点吗?

  牛斌:这么多年,我们也都没有刻意地去拜见哪位大师或者手工艺方面的泰斗,更注重的是“田园调查”似的概念。福州的感觉和上海完全不同,对我们来说就像充电一样,后来才慢慢了解到福州有很多不错的手工艺,大漆、皮枕、德化白瓷工艺……

  就像半木徽州系列,并不是哪次专门派了团队去安徽采风,然后回来创作的,我个人非常反对这种比较粗暴的形式,更多像是到此一游。从2000年到现在,我们几乎每年都去安徽,就是住在村子里,拍拍建筑的照片,从建筑的尺度和构造里去感受当年那些人的状态、做事的投入程度。让这些养分润物细无声地进入思维及感受中。徽州系列大概在2004年萌芽,从一把椅子开始,慢慢丰富,成为半木系统最全、最枝繁叶茂的系列作品。

  工艺师傅的智慧不会因一次造访就能得到,需要不断体会,真正理解和尊重这些传统手工艺、好材质,才能找到一个当代的方式去运用、呈现它。让别人愿意把这件作品放到自己的生活空间中去,这个很重要,而不是简单地炫耀一下这个工艺多厉害、屏风上雕了多少花鸟、费了多少时间……

  这次手艺新生的项目其实也谈不上顾问,就是和他们分享一下半木的方式,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佩服这些学员,三个月住在福州,天天和师傅生活在一起,一起工作,完全融入,这也是一种专注吧。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