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当代 >> 当代艺术 >> 戴汉志:5000个名字回顾展登陆尤伦斯艺术中心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当代 >> 当代艺术 >> 戴汉志:5000个名字回顾展登陆尤伦斯艺术中心

戴汉志:5000个名字回顾展登陆尤伦斯艺术中心

作者:佚名      当代艺术编辑:admin     

  在中国,他被艺术家们亲切地叫作“老汉斯”。戴汉志(Hansvan Dijk),这个1986年来到中国的荷兰人,从1980年代开始建立、守护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档案库。戴汉志致力于中西艺术交流,他将中国当代艺术家推向西方艺术系统,引介策展人、记者、收藏家和汉学家;也在北京各种空间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组织展览。2002年春天,戴汉志因急性胃出血去世。近日,“戴汉志:5000个名字”回顾展登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展览由UCCA和魏特德维茨当代艺术中心联合推出,囊括了大量文献资料和艺术作品。这是一场对戴汉志的纪念,也是对过去及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映照。

  他是谁? 导师、策展人、学者

  本次展览遵循时间顺序,将戴汉志一生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整理了大量戴汉志的信函、文件、照片、曾编辑的书目、曾策划的展览和关于他生平的详实资料,在UCCA最大的展厅里呈现。同时展出一系列曾与戴汉志密切合作,或在其研究范畴内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1986年,戴汉志来到南京,立刻发现这里在发生非同凡响的事情。他接触到最早的中国前卫艺术家——— 丁乙、吴山专、张培力、耿建翌、黄永砯、彦磊、洪浩、唐宋、周云侠等等,那是中国当代艺术积极寻找自我的年代。在展览现场,你能看到1986年有黄永砯签名的《“厦门达达”宣言》;张培力、黄永冰、吴山专等人在上世纪80-90年代与戴汉志关于艺术的通信。

  策展人玛丽安娜·布劳沃表示:“在那个年代,戴汉志对中国艺术家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他几乎同时扮演了导师、策展人、学者的多重角色。他教会艺术家如何在艺术界中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从策展和参展到包装作品、填写款项合同、再到向本土和国际藏家展示。最重要的是,他将中国艺术家放入当代的国际标准里加以考量。“戴汉志一直对主流的后殖民主义态度持有异见,鼓励中国艺术家将自己视为全球化文化声场中的平等角色和参与者。”

  艺术圈NAAC曾是北京艺术活动中心

  1991年,戴汉志和他的朋友、艺术家施岸迪开始筹备将在德国举行的“中国前卫艺术展”,与此同时,张颂仁的汉雅轩也在组织同类型展览。戴汉志和施岸迪面临激烈的竞争,但最终,许多艺术家两个展览都参加了。

  1993年1月19日,“中国前卫艺术展”在柏林世界文化宫如期开幕,这是欧洲范围内首次大型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之后在欧洲各国巡回展出。展览收取了异乎寻常的好效果,自那以后,欧洲和国际上开始出现更多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大量涌入国内的外来人士也纷纷向戴汉志寻求专业帮助。

  1994年,戴汉志在当时的北京翰墨艺术中心找到一间废弃厂房作为办公地点,创立了新阿姆斯特丹艺术咨询公司(NAAC),作为从事艺术经济和策展项目的依托。与一般商业画廊不同,戴汉志只收取作品售价的35%,另外65%都归艺术家。这里迅速成为北京艺术活动的中心。

  大词典 收录逾5000个艺术词条

  在中国的期间,戴汉志持续策划高水准的展览,包括丁乙个展,新刻度小组与德国艺术家昆特·约克的联展等等。1998年,戴汉志成功策划了“蒙德里安在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巡回展出。1999年,戴汉志和傅朗克等共同在北京南郊创立了艺术文件仓库(CAAW)。他也是少数支持抽象、观念艺术,并将摄影作品的合法性带入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界的策展人之一。

  戴汉志的另一项贡献,是一部未曾出版的词典,收录有逾5000个———几乎所有生于1880年至1990年之间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家的名字和介绍,这个庞杂的资料库就在他的个人电脑里,编译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界的展览和出版史。这本索引式的词典并未能在生前出版,但是在本次展览里,观众能够见到它的数字版本。

  【老汉斯和他的朋友们】

  作品参展“戴汉志:5000个名字”的艺术家和小组:大尾象、苍鑫、陈劭雄、丁乙、段建宇、冯梦波、托马斯·福瑟、耿建翌、顾德新、海波、韩磊、洪浩、洪磊、李永斌、林一林、刘安平、刘鼎、刘野、罗永进、麦志雄、孟煌、新刻度、邱志杰、荣荣、施勇、孙凯、王世龙、王兴伟、王音、吴山专、徐宏民、徐坦、徐志伟、颜磊、余友涵、张恩利、张海儿、张培力、赵半狄、赵亮、赵少若、郑国谷、周铁海、朱发东和庄辉等。

  【戴汉志留下来的文字】

  戴汉志自己写的文字,留下来的不多。他写了几篇中国艺术家的个人评论。另外,在1993年出版的《文化传播中的艺术》(Art in Cultural Transmission),刊登了他的一篇文章,讲述他在外国文化中工作的境遇。在文中他亦说明了对柏林《中国前卫艺术》展的观点,我相信这些观点多少能说明他往后多年收集艺术资料的准则:

  1.我们展出的不是西方艺术,而是来自中国的现代艺术。

  2.所谓的中国艺术,即中国传统的艺术,现已死亡,不可能再成长,只为是官方机制仍然养活着而已。

  3.那些抱有浪漫想象的西方艺术爱好者,总在追求地道的“非西方”艺术,这样就把非欧洲文明世界的族类,仅仅视为高贵的野蛮人,而否定了他们也需要个性解放和现代化。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