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陶瓷知识 >> 底足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陶瓷知识 >> 底足

底足

作者:佚名      陶瓷知识编辑:admin     

    在摊市上看货有讲究,千万不可拿着放大镜横扫竖瞄,或者两手倒来倒去来回折腾。稍微有点经验的商贩,只要见到有这些动作,就猜到已有购买意向,一旦开口问价,他就知道有戏。此时再要想杀价卖便宜货就比较困难。

  同一件东西,会买和不会买成交价可以相差几倍,而会买的前提就是看货时的架势。除非你本来就没打算买,仅仅是拿人家东西练眼,否则最理想的状态是装作漫不经心,随便看看,随便问问,便宜才要,不便宜不要,给不给无所谓。当然,你得对这类古瓷的器型、釉色、彩料等情况非常熟悉。有些信息,比如纹饰细节,有时只有仔仔细细推敲才能区别真伪,由于实际情况不允许这么慢条斯理,所以此时最好暂时放弃这个环节的详细考察,瞄一眼即可,只要没有明显的作伪痕迹,全当它是真的,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看一看底足。

  一件瓷器看似简单,其实隐含的信息量非常之大,而信息最密集的地方可能就数底足部分。这里不单包括了直观性最强的落款,更主要是可以观察到不同时代特征的修足工艺、垫烧痕迹、使用情况(底足与硬物接触最多,最易出现各种伤痕)、胎质胎色、风化侵蚀现象等等。通常情况,真古瓷相对同类后仿器胎骨都显得比较干燥,有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但也不可绝对,事实上有部分古瓷的胎也很"坚腻"),切削爽利,磕碰自然。明代之前的古瓷可经常看到清晰的垫烧痕迹,如能掌握各窑垫烧痕迹的细微特征,对鉴定真伪极有帮助。清代瓷器大部分都是传世品,除长期藏在锦匣里的那类外,一般都能在底部见到自然而然的使用摩擦痕。仿明代之前的赝品如果不用脏釉浆遮掩,通常会露出胎骨坚腻轻滑的时代特点,往往修足做作、疲软,窑红过浓;而假明清官窑的底足破绽更多,可用"轻浮"二字概括。

  当然,如果遇到底足部分的信息不够明确,或者模棱两可,就得结合整器通盘考察了。

“底足”补漏

  “底足”一文见报后,自己重读了一遍,差点吓一跳:怎么搞的,写时匆匆,竟漏了重要的一笔,假如有读者看得不仔细,只记住其中的某些表述,怕会闹出误会。所以赶紧补上一段。 现在有些高仿瓷也非常注意对底足的处理,特别是那些底足露胎的老窑器,做得象的,已经初显“干燥、爽利”,假如不仔细观察,会混同于老旧特征不明显的一类古瓷。具体的做法不太清楚,估计主要是靠胎土的模拟配制,如采用瓷石的一元配方,或增加瓷石的比重、故意保留瓷土中的粗颗粒、甚至混入一些沙石等等,切削时又故意做得很利落,从而使底足显得或粗犷,或干爽,有的还用硬器故意敲出一些轻微的磕伤。整套手法就像书画做伪中有些人故作“逸笔草草”状一样,比起那些用球磨机打出的胎浆做成的大路货仿古瓷来,自然高明许多,不过大多情况下也是媚眼做给瞎子看,不熟悉的本来就不敢认,老手则个个赛狐狸,岂能轻易入彀。

  模仿出来的假爽利与真古瓷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或剑拔弩张,或遮遮掩掩,后者则具有一种平心静气的内在功力,那是长期操作自然养成的一种刀工。就像今天我们读古人的尺牍,他们那手自小养成的毛笔字功夫,绝非临时抱佛脚的现代人所能再现。造假者有的只是虚张声势,毫无“法度“可言。当然,具体到某件瓷器,还得结合其它要素通盘考虑,不排除伪品中有功夫练得颇为到家的,同样不排除真品中也有做得草率、稚嫩、不合规范的(由于实际情况纷繁复杂,这类文字有时难免顾此失彼,何况一人的所见毕竟有限,所以除了掌握一般规律外,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他人的经验)。

  过去据说有“换底”一法,就是把古瓷的底足或中心落款部分切割下来,严丝合缝地换到伪器上,然后用油污等障眼物罩住接缝。但这只是听书本上说说,真的做起来其实难度很高,而且很容易露出马脚,用来对付现在的人恐怕会吃力不讨好。近来倒是常见在仿器腹底接一个老胎底足的“元青花高足杯”、“明青花碗”一类伪器,然后在接粘处盖一层仿釉材料,如果单看底足很容易受到。

  总之,看底足只是整套鉴定程序的一个环节,假如对其它要素不是很有把握,还是看得慢一些、周全些为好。现在的作伪者智商都高得很,谁也难料今后还会出现什么新招,稍有不慎就可能吃套。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