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瓷器陶艺 >> 十年辛苦绝技锦延不绝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瓷器陶艺 >> 十年辛苦绝技锦延不绝

十年辛苦绝技锦延不绝

作者:佚名      瓷器陶艺编辑:admin     
红木空竹象棋   青海大管 红木空竹象棋   青海大管 抖大空竹 抖大空竹

  “非遗十年”之“北京探寻”———

  十几年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尚未出炉,北京整个工美行业面临最悲惨的凋亡,一波倒闭潮席卷整个行业——曾经的千人大厂留守者仅剩个位数,承担国宾任务的北京工艺美术厂甚至不复存在。

  如今,整个行业是承载北京“非遗”技艺的大户,进入国家级名录的就有30余项。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10年来,北京的老手艺经历了一次艰难的涅槃。

  倒闭潮

  “贩履人”大师成经典调侃

  10年前,北京工艺美术厂破产了,花丝镶嵌厂破产了,北京首饰厂破产了,地毯一至九厂合并为一个地毯五厂,玉器厂原来八大车间2000多人只剩下二三十人,那时还没有“非遗”的概念,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大师退休后都成了拿着微薄退休金艰难度日的老头、老太太。

  已经担任北京工美行业协会会长12年的李进华告诉记者,一个“贩履人”的故事至今还是行业不堪回首自嘲调侃的“典故”。“一位一级工美大师退休回家,老伴是皮鞋厂的,厂里发不出工资,每个月就发几双鞋,大师便把鞋拿到街头贩卖,还时常被城管、工商赶得四处跑。后来这位大师印了一个自嘲的名片,上面的名字就是‘贩履人’。”

  一位牙雕大师一个月的退休金只有600元,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他忍痛卖掉了手上仅存的几件珍藏。

  闯市场

  研修班、拍卖会促传承人直面市场

  今年,北京百项非遗传人参加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的首期“非遗市场化运作”高级研修班。

  前年,北京非遗保护中心在荣宝斋举办了全国最大规模的“首届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拍卖会”, 最终,86件拍品成交66件,成交率近8成,总成交价531.6万元,其中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中凤的蒙镶作品《银鎏金镶百宝佛塔》以120万元落槌,创下全场最高价。

  时任北京荣宝拍卖[微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王为说,“开始我们对拍卖不是很有信心,因为这些作品毕竟不同于通常的艺术品。但对于一场仅有86件拍品的拍卖会来说,60多个竞拍人比例很高了。”对于拍卖公司之前的担忧,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千容表示:“之前曾有人建议说要不要找人帮衬一下,以免冷场,但我们坚持不要,因为这可以检验传承人的作品第一次面向市场的真实反馈,没想到收获了意外的成功。”

  雕漆技艺国家级传人文乾刚早在20年前就系统学习了市场学,“老师讲,市场上的老大要打阵地战、老二打进攻战、老三打迂回战和游击战……这给我很多启发。有些非遗项目,比如雕漆,技术含量很高、产量很小、作品很经典。我就应该采取阵地战,突出经典和唯一性,才能有好的市场前景。”

  破垄断

  学院派传人破题材垄断

  去年3月,北京非遗保护中心曾携14位传人、200件展品登陆宝岛。78岁的“面人汤”传人汤夙国用小小的面人,为台北民众打开了一个大大的世界。大陆的面塑大部分塑造神话人物,而台湾的面塑则以卡通为主,汤夙国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雕塑系,所以喜欢用面塑制作文化艺术名人塑像。那次他带到台湾的21件作品中,既有香港著名电影导演李翰祥的造像,也有老舍先生的塑像。

  汤夙国还将父亲于清朝时制作的面塑《木兰从军》也带到了台湾。因为“面人汤”在台湾早有影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还曾到北京寻觅他父亲汤子博的足迹。在父亲的作品旁边,汤老还展示了一篇台湾著名作家夏元瑜1972年发表在台湾杂志上介绍“面人汤”的文章。展场内很多观众站在那里静静读完全文,对着汤子博的照片和作品合掌悼念。

  遍寻根

  材质、工序回到7000年前

  近些年,国家级非遗“金漆镶嵌髹饰技艺”的国家级传人柏德元率领团队,走遍了国内凡有漆器出土的地方,历时三年完成了从战国、秦、汉到唐、宋、元、明、清各时期近200件(套)的仿复制。促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某次展览上一位业内人士的点评:“你们的作品很多是形似神不似。”一句话坚定了他必须要看实物的信念。去年他们推出仿复制海外遗珍漆器,之前,公司耗费巨资先后选派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和技术骨干远赴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到多家博物馆及研究机构实地考察散落在那里的漆器珍品,同时在当地图书馆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在造型、纹样、材料、工艺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的风貌及神韵。

  在柏德元看来,技艺的传承如果不是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就不伦不类了。“传统工艺中一个漆胎就有18道工序,而脱胎必须用布,有人说能不能在工序上省省?在材质上变变?还真不行。现在已知的最早漆器是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漆碗,如果不是采用老工艺,它根本保存不了7000年。”

  景泰蓝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传人钟连盛也表示,“题材和风格可以多样化,可以尽量创新,但核心技艺不能变。”为了原汁原味保存景泰蓝核心技艺,他们以仿古归真的理念历时两年多复制了60余件宫廷御用景泰蓝。“用的是明清传统原料,完全按照明清时期珐琅器的制作工艺纯手工制作,在工艺、器型、丝工、釉彩等方面都与原物一致 。”

  扛重任

  传习坊月耗数万仍坚持

  有96年历史的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基本是一部中国民乐的演变史。吴仲孚大师在世时,家中天天门庭若市,天南海北的民乐大师探讨乐器的改进与创新。今天,宏音斋位于紫竹院附近的传习坊依然大门敞开,12张年轻面孔正聆听吴景馨的讲解。他们是通过网上招募走进宏音斋的,管吃管住每月还有2000元工资。他们前几个月做的乐器根本是废品,完全没有办法演奏。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传承人吴景馨说: “我们不仅为学员安排了礼仪课,将来还会教他们音律及演奏。”聘请老师的劳务加上每个学员的工资以及吃住,宏音斋每月要支出数万元,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看不到回报的,但吴景馨说:“目前我们的专业院校中没有乐器制作这门学科,如果我们还不收徒,这门技艺没有未来。”

  除了借鉴西洋乐器为笙管等乐器加键、为天坛神乐署、敦煌等复制乐器,宏音斋还恢复了一批少数民族濒临失传的器乐,如西藏的竖笛、广西的啵咧、蒙古族的毛墩潮尔以及胡笳等。

  至今,宏音斋已历经五代人,其中一件笙是吴景馨的爷爷制作,他的父亲为其加了扩音器,她本人安装了簧片,而弟弟吴彤吹奏其获奖无数。

  觅知音

  小学普及从校长到学生无盲区

  郭晓霞是空竹技艺国家级传人张国良的弟子,从入门到熟练掌握十多种花样,用了4年。虽然国人抖空竹的传统已经有1700年,在空竹博物馆中,有一个张国良大师复制的末代皇帝溥仪用过的空竹。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门老北京的技艺几近失传。

  这些年,张国良带领郭晓霞等弟子在多所大、中、小学中普及抖空竹技艺,郭晓霞说,“西城区我们去了20多所小学,朝阳区东坝小学从学生到校长,没有不会抖空竹的。在北大、人大等高校,很多全国各地来的学生第一次见到空竹,开始他们以为很难,后来发现其实上手很快。”除了健身和表演用的空竹,如今张国良还会亲手制作一些精品摆件,如雕刻、烙画类的,还有红木和紫檀材质的,让空竹又多了些许观赏价值。

  传薪火

  颠覆沿袭多年的手艺传承模式

  26岁的北京女孩李茜,是北京象牙厂4年前集中招收的学徒,经过3年的学习,去年她和一同进厂的伙伴们正式“出师”。前些年,由于我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象牙原料的进口受到限制,随着象牙进口逐步放开,从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雕塑专业毕业的7名大学生成为北京象牙雕刻厂有限责任公司20年来招收的首批学员。

  虽然刚刚出师,但学员们已经能够独立设计并制作作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肖广义介绍:“在牙雕的鼎盛时期,题材大概有50多种,但前些年随着行业的萎缩,留存的品种少之又少,近些年,我们逐步恢复了古装仕女、老人、佛人、小活、花卉等9个品种,我们争取今后每年恢复三至五个品种,5年后恢复50%以上的有代表性的品种。”

  3年来,这些学员从木头开始上手,学艺经历也颠覆了以往的传承模式。 肖广义介绍,“原来牙雕一直是分为凿活工序和铲活工序,而这次我们是将凿铲两道工序结合在一起,让学员全部掌握,独立完成一部作品。此外,以往我们是学员一进场就拜师分别学习不同的技法,但这次我们是由一位师父统一带徒,然后再根据每个学生创作的特长,按照仕女类、老人、佛人、小活等为他们分配老师。”近两年,这批学员中的不少人已经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李茜的《福寿仕女》和《画眉仕女》都是获奖作品。

  重实用

  题材拓展让工艺美术实用化

  从宫廷御用摆件到百姓家中的家居用品,景泰蓝这门地道的宫廷技艺已经走进了寻常人家。若干年前与日本的源头之争从另一个侧面提升了这门技艺的公众认知,美院的毕业生来此学艺甚至求职的也大有人在。

  去年,全国首家景泰蓝博物馆开张第一天,慕名而来的观众特别多。据北京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连盛介绍,现在厂里的订单非常多,一直是一种赶工状态,有时周末都要加班。

  现在,景泰蓝的题材已经有了很大的延伸和拓展,为客户定做的甚至还有喷泉、门把手、烟灰缸、纸巾盒等,前两年还曾经为客户定制了一扇《红楼梦》题材的屏风。景泰蓝技艺传承人阎坤介绍,“北京珐琅厂还是很多艺术院校的教学实践基地,一些女孩子自己设计并制作的小卡子、小戒指不仅漂亮而且实用。即便是普通人,只要你喜欢景泰蓝,就可以到我们的车间来参观,有兴趣的还可以尝试制作,感受一下这门曾经最受皇家青睐的宫廷技艺。”

  文/本报记者 郭佳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红木空竹象棋

  青海大管

  抖大空竹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