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吴笠谷:雅楼斫石砚林独步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吴笠谷:雅楼斫石砚林独步

吴笠谷:雅楼斫石砚林独步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斫云楼中工作照。京华时报记者王苡萱摄 斫云楼中工作照。京华时报记者王苡萱摄 吴笠谷砚艺作品:《飞天砚》(此砚曾被选送搭载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九号遨游太空) 吴笠谷砚艺作品:《飞天砚》(此砚曾被选送搭载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九号遨游太空) 吴笠谷作品:《陶渊明小像歙砚》(砚背照片。此砚今年3月北京荣宝拍卖以61.6万拍出,再创拍卖佳绩)   吴笠谷作品:《陶渊明小像歙砚》(砚背照片。此砚今年3月北京荣宝拍卖以61.6万拍出,再创拍卖佳绩)

  京华时报记者易小燕

  上月22日,中华飞天第一砚和中华潜海第一砚在山东博物馆首展,被各类媒体竞相报道,引发关注。而这两方具备历史性意义的石砚即是出自高级工艺美术师、当代“文人砚雕”领军者——吴笠谷之手。

  虽然砚台的实用价值早已式微,但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无疑乃是今人寄情养性的首选之一。领悟到砚道精髓的吴笠谷,不仅自己钻研砚艺,还率先提出了“砚学”的概念,将实践与理论研究相融合,互渗互透、相得益彰;并且开放自己的工作室,他力图使砚文化这颗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重放光芒。

  □谈创作

  砚雕艺术讲求“天人合一”

  吴笠谷被业内称为“学者型砚雕家”,他出生于文化氛围浓郁的安徽歙县,这儿自古便有“墨都”和“砚乡”之称。地利的优越,历时千载的乡邦文化,古今砚雕名家杰作,成为吴笠谷学习和借鉴的不竭之源。

  有趣的是,虽然吴笠谷饮誉砚雕艺术界,但其最早涉足的却是绘画,书画功力也甚是了得。

  早年,吴笠谷曾得到黄宾虹的入室弟子、乡人山水画家程啸天的启蒙,上世纪90年代,他又北上求学于中央美院,得到众多名师及山水画名家龙瑞指导。那时候,吴笠谷的人物画线描课稿曾被老师用作教学的范例,发给同学们临摹。就其书画的特点,界内人士评价道:“国画山水,用笔用墨刚柔相济,造境清幽,源出新安画派黄宾虹一脉而格调高旷;书法,兼习北碑南帖,笔意恣肆,结字险绝,用笔如用刀,笔由自主而不失绳墨,可入妙品。”

  或许一如吴笠谷小时候的梦想一样,身边的人皆以为他会朝着绘画的方向继续奋进,专研此道。但他最后却选择了砚雕作为立身之本,吴笠谷坦言:“画画的人太多了,少我一人也无妨”。他深知砚雕对于中国传统的重要性,但能够静下来沉浸其中者太少,毕竟“砚雕是一门内美的艺术,需要有耐心,沉得住”,吴笠谷说。

  天下艺事,本出一源。绘画、书法与砚雕三者之间相互影响,让吴笠谷赢得“当代文人砚雕第一人”的美誉,佳绩频传。已故著名学者张中行对吴笠谷极为推崇,曾题赠对联赞叹:妙伎成佳砚,奇缘会古人。

  2012年初,吴笠谷接到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刘红军会长的一项“特殊任务”,即制作一方将被送上太空的砚台。经过精心选材、设计和制作,最终砚雕完工,浑然天成。同年6月16日,袖珍歙砚——“飞天砚”被选送搭载我国神舟九号载人宇宙飞船送上太空,“飞天砚”成为“中华飞天第一砚”,吴笠谷因之成为“中华砚飞天第一人”。

  “飞天砚”取材巧妙,完美地利用了石材原料本身的天然石品,同时也体现了吴笠谷在砚雕艺术上的创作理念:“砚材本身的天然之美,无处不在,如何利用、巧用、妙用砚材其形、其色、其纹的自然之美,加上作者主观的艺术构思,完成一方高品味的、蕴涵‘天人合一’,富有人文精神的砚雕作品,应是砚雕家们毕生探求的方向。”吴笠谷说,他亦将“天人合一”作为了砚雕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既尊重自然天成之美,又将工艺、文化注入其间。

  2012年秋,吴笠谷再次受命创作了一方袖珍端砚——“蛟龙砚”,搭载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远洋深潜太平洋,从而实现砚雕史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不朽传奇。

  □谈学术确定砚学概念砚史殊功

  古代砚台玩家基本止步于藏砚,吴笠谷则不然,他不仅雕砚、藏砚,还研砚,有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成为倡导“砚学”学科概念的中国“砚学第一人”。

  在2011年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第二届中华砚文化高峰论坛”上,吴笠谷作了《确定“砚学”概念的意义》的主题发言,第一次提出将砚的学术研究明确定义为一个独立学科——“砚学”,并系统地阐释了“砚学”所包含的研究范围,和确立“砚学”对于复兴砚文化的历史意义。吴笠谷说:“《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般而言,这个‘道’指的是事物的内在本质,无形、抽象;‘器’指的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看得见、摸得着。套用于砚,‘器’就是砚本身,‘道’就是砚文化;将两者的学术研究体系化,即‘砚学’。”在他看来,确定砚学概念,意义重大。“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砚为文房四宝之首,并不需要正名,但亟须将砚的学术研究明确定义为‘砚学’这一专门学概念。因为砚学概念的确立,将使砚的研究活动更加学术化,是复兴砚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砚学家的学术实践,对藏砚家、砚雕家起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这就是‘砚学’对砚文化的发展所具有的高屋建瓴的意义所在。”从而成为开创“砚学”的奠基人。

  作为一个“砚学”的先行者,近年来,吴笠谷潜心研究,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60余万字的《赝砚考》与《名砚辨》两本重要的砚学专著。《赝砚考》共考证自东晋至清代的历代名人砚数十例。其中“岳飞砚”、“文天祥玉带生砚”、“谢枋得桥亭卜卦砚”等,在砚史上影响极大。吴笠谷主要从各砚的形制、材质、铭文及传承等方面入手,指出砚与原始文献、铭文与题者行迹等不相符合的地方,从而判定砚为赝品。《名砚辨》既有证伪,也有辩真,并包括对一些砚史争议问题的辨析。两书内容广博,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在国内外砚界引起巨大反响,得到学术界很高的评价。

  学者刘德水在《名砚辨》序中评价说:在这两部书里,笠谷的辨伪,始终是为了识真——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砚文化。对并无铁证可定必伪的古名人砚,他首倡‘疑罪从无’的收藏观。——这是一位饱含深情的砚学家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

  □谈承传“斫云楼”肩负文化使命

  吴笠谷不仅精砚雕、通绘事,还是藏砚大家,在其工作室——“斫云楼”里,历代古砚精品很多,甚至不乏达到博物馆高等级的孤品、绝品。这么多古砚让吴笠谷不仅神交古人、陶冶性情,而且在鉴赏古名砚中,也练就了一副鉴别古砚的好眼力,他每从形制、石材、砚工、题铭内容及风格等处,一上眼,便可分辨真伪。

  吴笠谷说:“收藏古砚是为了研究学习。只有从各个历史时期那些“真、善、美”的古砚中,才可以更好地学习、领悟古人的雕刻工艺及文化内涵。”这也是吴笠谷艺高于人的重要原因。

  诚然,吴笠谷所拥有的丰富古砚藏品和精深的艺术功力,让其声名鹊起,独步砚林,但他秉着弘扬砚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决意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作分享、作传播,并开放自己的砚文化工作室(同时也是吴笠谷担任副会长兼制砚委员会主任的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的专家工作室):“斫云楼”,为砚台爱好者们提供一处赏砚、展砚、论砚、学砚的去处。

  在这里,“以后会定期举办学术展览、专题研讨会,招收学生,传播和弘扬我们悠久的砚文化”,吴笠谷热情地向我们讲述他的象牙塔理想。以今之势,颇具文化雄心的他,不假时日,“斫云楼”定会成为京城乃至全国、全世界研习砚文化的学术高地。

  ■记者手记

  大隐隐于市

  仲夏的阳光照得睁不开眼,匆匆穿过人群,在西直门南大街官园桥的一隅,硕大的“砚”字下,正是我们所要拜访的“斫云楼”。与屋外的喧闹相比,屋内全然是另一番景致:陈设古雅,墙上挂着吴笠谷的字画,展柜中古砚、新砚琳琅满目;阳光透过窗户,打在屋内的修竹上,地上随即碎影摇曳。如果现世深山尚有隐者,那也只是抛却担当的避世小隐;而真正的大隐,或许正藏匿于闹市区中,如“斫云楼”的主人吴笠谷一般,既敢直面入世的浮华,又能一躲进小楼,就可涤心静气,物我两忘。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