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铜镜 >> 中国铜镜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铜镜 >> 中国铜镜

中国铜镜

作者:佚名      铜镜编辑:admin     

    镜子古代叫“照子”或“鉴”。我国最早的古文字资料之一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了“鉴”字。字型像蹲坐的人,侧面对着盆子(“鉴”—)照脸的模样,即所谓“鉴谓之镜”或“明镜所以察形”之意。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在铜镜出现前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古人多是以水鉴容的。

    实际上,鉴初为陶质,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才出现青铜鉴。这说明在古代中国,铜镜的出现要早于铜鉴。铜鉴在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最为流行,西汉时仍有铸造。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铜鉴、铜镜是共存并用的。

    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出土文物中青铜镜也不断增多,其中青海的齐家文化墓地的随葬品中出土了饰有七角星图案的青铜镜。根据史料,我国远在龙山文化的夏代,已经出现了青铜镜。商周时期出现了圆形素镜和素地禽兽纹青铜镜。到战国时期,青铜镜已逐渐形成了规范化的完整体系。铜镜图案出现了地纹与主纹等多重叠式的工艺装饰和镂空、镶嵌宝石等精工制作。线条平、凹或凸起作铁线银丝状,多作图案化而富有变化。秦汉以来,经济文化兴旺发达,铜镜也在全国范围广为应用。这时铭文镜逐渐出现,地纹镜相对衰落。汉代升仙思想极盛一时,铜镜图案中大量出现了仙人等富于虚幻或想象的图形和铭文。东汉晚期浮雕式图案开始流行,并出现了历史人物故事等画面装饰,如江浙一带出土的吴王夫差镜等。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长期战乱中,人民从求佛超生中寄托虚无的希望,从而佛教艺术也在铜镜工艺中大放异彩。至唐代,建立了强大的封建帝国,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铜镜工艺也发展到高峰,不仅出现了金银错、金银平脱、镶嵌螺钿等特种工艺,而且图案装饰风格往往中西合璧,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兴起了动物与花鸟及灵活多变的高浮雕、浮雕的装饰手法。并代替了汉代以前单一的线条装饰和虚幻莫测的神怪图形。图案的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有些象征爱情和幸福,如并蒂、鸳鸯、同心结等;有的象征长寿,如万寿、千秋万岁吉祥语。还出现了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等装饰图形。五代宋元以来,铜镜工艺逐渐衰落,线条趋向纤细,浮雕显得粗糙。少量的具有文人写意画的意味。有些则是现实生活中的图形。明代铸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铜镜的数量也较多,尤其是皇家造镜,为宫廷作坊所铸,务求华美。纹饰图案大多继承了历代传统题材,无所不有。清代铸镜业远不如明代,种类较少,纹饰简化粗略、内容通俗、质地较差,表现出衰弱的景象。但皇家造镜水平较高,铜镜还常配置镜架、镜座、镜套和镜盒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铜镜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装饰图案亦有着古老的传统及特色。

  丁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

在古代的青铜生活用器中,照面用的铜镜流传深远,多彩多姿,制作也非常讲究。早期的铜镜均作圆形,正面磨光发亮,背面有钮用于穿带,便于配挂。而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铜镜产生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

殷商时期的青铜镜较小,镜背有几何纹饰。

西周时代的铜镜一般为素背,但其钮制形式很多。

春秋时期铜镜很少,多数为素背,少数饰有虎、鸟、鹿纹。

战国时期,铜镜大量发展起来,而出土最多的地区是长沙,说明铜镜的铸造重心已转入南方地区。这一时期的铜镜制作多精巧轻薄,钮细小,一般铸有精美纹饰,最常见的有山字纹、龙凤纹、花叶纹、连弧纹、菱形花纹等,镜背无纹饰的素镜较少。

西汉铜镜逐渐厚重,镜上常有吉祥语的铭文,镜钮多作半球形,柿蒂形钮座十分流行。此时还出现了“见日之光”透光镜,即当镜面承受日光时,墙上就反映出与镜背相对应的图案。

东汉中期至魏晋时,出现了浮雕的画像镜和神兽镜。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仅制作精工,而且打破了传统铜镜为圆形具钮的单一模式,出现了方形、菱花形、葵花形和带柄手镜等多种形式,纹饰也变得丰富多彩,有葡萄、人物、花蝶、鸟兽故事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金银平脱螺细镜。

宋代开始铸镜技术逐渐走向衰退,宋镜纹饰以缠枝花草、牡丹等为主,南宋湖州是最著名的铸镜中心,镜背常附有制镜作坊的标记。

清代乾隆以后,铜镜渐被玻璃镜所取代。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