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硬笔书法 >> 硬笔书法论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硬笔书法 >> 硬笔书法论

硬笔书法论

作者:佚名      硬笔书法编辑:admin     

    谈起书法艺术,人们便自然思及软笔--毛笔,《辞海》中“书法”这一条目的的注释这样写道:“书法,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指毛笔书写的方法。”姑且不论艺术是否是一种方法,可足见毛笔之于书法确实关系重大。但是,中国文化演衍至今,书法艺术的内涵不断丰富,已有了突破性的变化,表现书法艺术的殊荣已不独属软笔,硬笔也历史地担负起这一职责,尽管至今仍有人否定硬笔书法,但我们要郑重宣布,中国书法已完备为软硬笔同现的艺术。

    一、上溯到远古时代,“仓颉”在造字之初,用他那聪慧的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便把汉字的创造同山川物理,虫鱼鸟兽的形貌奇妙地联系起来,从而暗合了艺术的法则,使汉字先天就具备了一种特质,即:大致上的方框结构和这种结构部件组合的无穷尽性,以及始终积淀其中又可随机凸出的可供人审美观照的象形、指事、会意等“动”因。不言而喻,四目的“仓颉”是先民的化身,其传说只不过是后人对先民们的一种崇扬而已。但我们从汉字的初创阶段已可约略窥见:由于中华民族所处的地域而构成的共同心理、气质,使我们古老的先民们在那一时代就萌发了原始的艺术情怀,并规定了汉文字大异于外文,隐含了能成为世界唯一的书法艺术的契机。而上述汉文字的特质便成了汉字之可为艺术的决定因素,随之也暗自规定了书法艺术表现工具的多样性。

    二、汉文字特质的有意味揭露,诚非易事。文字的起源,现至少可追溯到6000余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而书法艺术的真正萌芽却是3000余年前的殷商后期,换言之,我们先人创造了半坡村陶文,不自觉播下了艺术的种子之后,这种子竟在冥冥中渡过了近三千年才真正萌芽,可见原始情怀的初萌到书法艺术,历经了一个从下意识到有意识,由原始混沌的状态缓缓演进而来的历程。当然,我们的历代先人确实聪颖不凡,一但这门艺术的种子发芽后,他们便再不忽视,而是殚精竭虑的栽培,最终使书法艺术由萌芽走向昌盛、繁荣,在古老东方的艺苑里,开放出一朵朵动人心魄的鲜花,结出一颗颗硕大的果实。

    但是,十分可惜,我们的先人也受着时代的局限,难免没有疏漏。随着书法艺术的诞生,他们陶醉于自己偶然发明的软笔--毛笔的奇妙功能,因而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思维惰势,即仅仅乐道于对毛笔质料的改进和运用奥秘的探求,而忽略了对其它表现工具的探求,而终使我们这素以四大发明著称的文明古国也不得不从西方引进硬笔,更遗憾的是,在使用这些笔种的最初几十年。我们竟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也会成为我们古老书艺的表现工具,以致由于历史的惯性和审美定势的形成,今天仍有不少人嗤笑硬笔书法,甚至,大有日本硬笔书道来中国布道的可能。

    三、任何艺术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近年,在我们这块历经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滋濡的东方的古老土地上,硬笔书法终于拱破沃土,脱颖而出了。它的出现,使人耳目一新,更多的人积淀在胸中的情感找到了新的渲泄的途径,不绝如缕的探索者拓荒前进,名重当代的艺术家奔走呼号,使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硬笔的艺术功能,自觉地立于硬笔书法艺术追求者之列,纷纷用钢笔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艺术情怀,遂在全国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热潮。

    对硬笔书法的产生及其群众热潮的兴起,稍作分析,就可看出,这一社会艺术现象,绝非某些具有艺术天赋的人感召而成,更不是群体意识的盲目冲动,它以社会意识存在为底蕴,以书法艺术的本身内在要求为动因,有着客观必然性。一方面,由于人们饱受了传统书法艺术的滋养,使硬笔(主指钢笔)从实用到发挥艺术功能的途程较之毛笔书法的同一过程,得以大大缩减;另一方面,经济繁荣、政治昌明、文化进步,导致了人们审美要求的深化,多层次、多元化的审美趣味和大众对单一的传统书艺的不满足,以及宏扬民族意识的强烈动机(针对日本硬书的滥觞),促使了硬笔书法应运而生。

    四、诚然,在整个书法艺术这座宏大的艺术殿堂里,硬笔书法是姗姗来迟了,但它所具有的特殊魅力和前程的远大却已昭然。从近年全国各种硬笔书法大赛、大展入选的作品看来,硬笔书法线条明快、极富力度、节奏感强等基本特征已充分显现。典雅清秀、古朴遒劲,飘逸玄和等多种风格同样抒发了作者的深层情绪,观照了大众的多种审美意趣,从而充分展示了硬笔书法的富有生命力的时代感和新颖的美。

    比较硬笔书法与软笔书法,可以看出,二者有同有异,各有长短。它们都以汉字--抽象的表意符号系统为表现材料。都须讲究结构、章法、意韵、用笔、用墨、装饰的美,这是为同;毛笔书法给人视面大,多似高山大瀑,利于表现宏大的气度,硬笔书法给人的视面小,多似潺潺小溪,利于捕捉精微细腻的情致;毛笔善于表现阴柔古雅之美,硬笔则长于显示阳刚劲健之美,这是其异。不言自明,如果各自扬长避短,就可以互为珠玉,相映交辉。当然毋庸讳言,硬笔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还仅仅是一株幼苗,较之传统的毛笔书法,其表现力和审美涵量都略嫌不足。线条的粗细对比,墨色的浓淡枯湿变化有所局限,由于给人的视面总是较毛笔书法小,也不适宜表现“拙、重、大”的气势。但是,硬笔书法的产生,并不是想改变毛笔主抒情,硬笔主实用的客观趋势,更没有与毛笔书法争一雌雄,决一高低的意味,而是力求在客观上对传统的书艺表现形式进行挖掘和完备,创造一种毛笔所不能代替的书法艺术种类。因此,从历史、艺术的观念出发,硬笔书法的产生有必要在书法艺术史上大书特书一笔,它的出现,在书法史上又立下了一座里程碑。首先,它拓展了中国传统书法的领域,近乎完备了中国书法的表现种类,使其演进为软硬笔同现的艺术。其次,它促使了整个书法艺术向博大纵深、精微细腻的两极迈进,并对书法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因素,载体等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为各种新材料、新工具的运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五、硬笔书法热潮的兴起,给整个书坛带来了活力,但是,由于理论研究的不够深入和宣传欠缺,加之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在大众之中,对硬笔书法的认识至今还存在着许多模糊观念,甚至还有一些囿于传统意识以及其他潜意识的人,对硬笔书法的产生大不以为然,至今仍持质疑和否定的观点。对于模糊的观念,我们尽可以在深入探索和逐渐完备硬笔书法自身理论体系的同时去逐步解答,但对于非硬笔书法论者的质疑,却不能拖延时日,或置模棱两可之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里,笔者有必要对两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作一些澄清。

    时下,有人忽然特别关照起古书论中:“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句子来,并借以婉转地否定硬笔书法。此句源出后汉书家蔡邕的《九势》篇中,为剖析的方便,现将原段引出: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蔡邕在这里的原意,是指书法作品的各种极自然的“形势”,是易于用质软的毛笔来表现,因之,这也成了蔡邕喜用软毫笔的佐证,而并不是说现代意义上的硬笔不能表现书法的诸种气势(因
为当时并不存在相对于毛笔的硬笔。仅只有毛笔之中的硬软之分),而现在的引用者却大都把此句理解成或引导他人理解成:只有软笔(毛笔)才能表现书法艺术的诸种神态和情趣,而硬笔(钢笔之类)完全不行。如果真是这种情况,这算不算是一个误解呢?

    退一步说,即使蔡邕在此确是指的毛笔之外,一切笔种都无法表现出书法艺术的美,也不足以成为今人用来否定硬笔书法的理由。前面,我们已论及过,汉字之可为书法,其决定因素是汉字的本身内在特质,而不是工具。毛笔的发明和应用,固然对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且历代实践证明它是表现书艺的最理想工具。但是,需明确,它既不是书法艺术的本质,也不是表现书法艺术的唯一工具,篆刻之中,它降为辅助工具(我不主张把刀归入硬笔,即承认目前表现书法艺术的工具分两类:软笔、硬笔。为什么,待另撰文探讨),如果舍弃了汉字所固有的特质,就绝无书法艺术可言,试想,我们用毛笔来书写任何一种外文,如拉丁系文,会不会产生新的书艺呢?显然不能,(日本假名书法只不过是汉字书法的派生)这说明,文字能成为艺术的特质为汉字所独具,而汉字的这种特质又为其表现工具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历史上和当代,就已有许多人作过尝试,他们曾用蔗滓、纸筋、树枝、莲梗、头、手指,棉团等来表现书法艺术,客观地说,那些方法偶尔也可以很好地表现汉文字之美,只是因为他们抛弃了能被人普遍接受、最合理、最有效益的工具--毛笔,因而最终难登大雅之堂罢了。

    而硬笔与上述工具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它与毛笔一样,也脱胎于实用,但其实用功能却大大超过了毛笔,甚至几近全部替代了毛笔的实用功能,从而使毛笔超脱出来,更具备了纯艺术的意味,而且,硬笔还有部分替代毛笔艺术功能的趋势,如蝇头小楷,从而使软硬笔的分工明朗起来。因此,硬笔便自然而然成为可身兼实用与审美两种功能的笔种,为大从所乐意接受并进而普及。现实的状况是,不仅“笔软而奇怪生焉”,且“笔硬也奇怪生焉”了,如蔡老夫子再世的话,我想,大抵也会欣欣然。

    六、与“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论者不同,目前还有另一种观点,即:硬笔书法是毛笔书法的附庸和寄生。这是就硬笔书法的理论体系和毛笔书法表现形式关系而言的。持这种观念的人认为:硬笔书法还没有、也不能拿出一套自己的技法和理论,更没有艺术所必备的硬笔书法家和理论家产生,因此,实际上是寄毛笔书法 “篱下”,毫无意义地一味摹仿,仅为毛笔书法的附庸和寄生物。他们对现在提倡和追求硬笔书法艺术的人们究竟在做什么的问题,似乎没有正面论及,但言下之意十分明了的。这种观点以目前的社会表象(学习、从事硬书艺术的人良莠不齐,才情低下的人名头特响等等)为依据,似乎很有道理,因而也就最容易模糊人们的视线。

    诚然,我们已清晰地看出,尽管目前在大众之中涌动着不衰的硬笔书法热潮,但严格地说,作为一种艺术种类,还远远不够成熟,只不过是萌芽,抽条阶段而已。正基于这种客观原因,硬笔书法爱好者既要努力实践,使硬笔生出“奇怪”来,去张扬其美、默化大众,又要认真摸索总结实践经验,上升至理论高度,并渐次弄清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与其它诸种艺术的关系。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即与学术实力十分雄厚却又囿于保守的潜意识的“非硬笔书法”论者们争论。这样,主次立判,硬笔书法自身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整理就似乎有了些迟缓,也正因为此,一大批有识之士已对建立硬笔书法自身理论体系的紧迫性十分明晰起来,《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社、“中国硬笔书法研究会”等团体为此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拓荒性的工作,上海的顾仲安、沈鸿根、北京的钱沛云、高惠敏、浙江的朱以撒、王正良等一大批理论工作者,都作出了世所瞩目的贡献,只是散落的珠玑还未被串起来罢了。

    硬笔书法既要亮出自己的特色,展现与毛笔书法的异,但也要追求和完备与传统书法艺术所共同的东西,这就需要继承。我们历代先人为探索这门艺术已付出了艰辛努力,他们长途跋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明了表现汉文字之美的诸多客观规律,以至于现代的毛笔书法家谁也不敢站出来说:“我或他已超越了王(羲之)、张(旭)、颜(真卿)、欧(阳询)等大家。”当然不是极言不可能超越,问题是历史的社会的原因,艺术不能与经济基础完全同步,空前绝后的艺术伟人也许会产生在愚昧、蛮荒的时代,如屈原。由此,他们不断从前人的结晶中去吸收养料,并将继承作为艺术活动的定则之一,而作为同类艺术的硬笔书法从中吸收有关汉字构成美的永恒法则;又为什么不可以呢?继承是不能说后人附庸前人或今人附庸古人的!硬笔书法吸收传统书法的精华,恰恰表现了今人站在古人的肩上走向艺海深处的勇气,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部分人的不正确或者是低能的摹仿古人而否定硬笔书法吸收与毛笔书法共同东西的意义。

    七、综如上述,硬笔书法作为传统书法艺术的又一种类,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而产生,并且它已被大家所公认、喜爱,其深远的意义还将随历史的演进而不断昭示出来。但是,尽管这样,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清醒地看到,硬笔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鼎盛期还远远没有到来,甚至社会上还存在着种种可忧虑的现象,诸如面世的范本滥竽充数,大赛中的不正之风,甚至有人借宣传、传授硬笔书法之名,行敛财、抬高自己声誉之实等现象还大量存在着,这都障碍或影响了硬笔书法艺术活动的健康发展,甚至有的直接起了贬低硬笔书法艺术本身的实效。但无论怎样,这些毕竟不是硬笔书法本体所具有的,是一种社会的烙印,相信通过大众的努力,完全可以渐次克服。笔者固认为,仅仅自豪于前代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藏,这不应该是我们的本色,更重要的是应给其回报,去开拓、去挖掘,使前代先人们也为我们新开拓的疆域而自豪,而快慰。

    我笃信,今人的努力最有实效,今人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硬笔书法艺术的鼎盛期不会远了。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