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瓷器陶艺 >> 宋代沉船南海I号船体结构显现:船货多为瓷器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瓷器陶艺 >> 宋代沉船南海I号船体结构显现:船货多为瓷器

宋代沉船南海I号船体结构显现:船货多为瓷器

作者:佚名      瓷器陶艺编辑:admin     
大批瓷器清晰可见 大批瓷器清晰可见

  本报记者 杜洁芳 文/图

  从1987年的意外发现开始,世人的目光就从未离开,“南海I号”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每个人的心。这艘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因其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而被考古学家誉为“海上敦煌”,它的发掘可以为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典型标本,同时,也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近日,记者跟随由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海疆万里行”媒体采访团走进广东阳江,近距离触摸“南海I号”,了解发掘工作的最新进展。

  发掘进入第二阶段

  2007年,“南海I号”沉船以“整体打捞”的方式被迁移至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内,那一次迁移以央视直播的形式让更多的人目睹了全过程,“南海I号” 进驻“水晶宫”成了众人皆知的新闻事件。时光飞逝,7年过后,“南海I号”近况如何、考古发掘工作进展情况如何,都成为大家极为关心的问题。

  2013年6月,《“南海I号”保护发掘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当年11月28日,“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据介绍,保护发掘工作共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掘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遗址上表面淤泥的发掘工作,第二阶段是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工作,第三阶段是船外发掘工作,第四阶段是保护发掘阶段。目前,发掘工作处于第二阶段,预计将于2015年2月结束。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对记者说,沉船发掘与田野发掘不同的是,沉船沉入海底的那一刻,时间就已经凝固,所以各时期文化层并没有那么复杂。他说:“‘南海I号’大致有黄沙层、黄褐色海泥层、青灰色海泥层3个文化层。现各探方已完成表层沙土层的清理,发掘面统一到青灰色海泥层,基本发掘至沉船船体的上表面。”

  记者在“南海I号”考古平台看到,沉船表面的淤泥已全部清理掉,透过表面残损的瓷器,可见密密麻麻的碗碟整齐地排列,数量惊人。其中船尾部分的瓷器破损较为严重。大小不一的铁器凝结物,有的显露出铁锅的形状。在凝结物上,还能觅见用于包扎铁器的竹篾。孙键指着这些凝结物说:“下一步,我们开始切割这些凝结物,这将是一个难题,切割前还需检测其中的有害气体。”

  船体结构显现 船货多为瓷器

  截至目前,考古发掘深度100厘米至180厘米,发掘清理土方共计400多立方米(约800吨)以及移除部分凝结物。出土小件器物瓷器标本623件,漆木器11件、铜钱95组(5000余枚)、金器107件、残损标本2100多件,少量动植物残骸。

  “由于沉船的艉部受到严重破坏,属于沉船的生活空间已经不复存在,但出土的金器应为船员的生活用品。因为根据发掘,船载货物品种已经显露出一定的规律性,除舱内货物外,部分货物应是甲板货,以瓷器为主,它们囊括了南宋时期南方主要的瓷器种类和重要的窑口,有些器形甚至是以往陆地考古中从未发现过的,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艺术价值。”孙键说,“更重要的是其中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外销瓷器,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而且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工艺的瓷器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发展。”在孙键看来,这是“南海I号”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根据目前的发掘工作,船货和船体整体结构已经开始暴露,船舯部两侧船舷经过清理,船艏部位于沉箱南侧,已经显示出我国古船特有的多重鱼鳞搭接的结构,艏部上翘起弧,基本保留至水线甲板;已揭露的最大船宽约9.55米,船长21.58米(残长),已发现的船体隔舱板12道,各舱的跨度在1.2米至1.8米之间。

  沉箱状况发生改变

  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

  在发掘过程中,器材运输与泥土搬运等问题成了出现在考古队员面前的“拦路虎”,由于“南海I号”被安置在博物馆内,所以考古发掘中本应很平常的工作也变得复杂起来——5000多方土量如何运出去?为此,考古队想了很多办法,如拆除博物馆南侧玻璃幕墙,但因海陵岛每年受台风影响和建筑本身的缺陷无法实施,“最后,只好采取在天窗处开口和外部塔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输。”孙键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箱的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当年,“南海I号”进驻“水晶宫”后是由沉箱整体搬迁的,几年来,沉箱一直浸泡在海水中,箱体锈蚀非常严重,原计划利用箱体横梁改造移动发掘平台的方式无法实现,为保障发掘工作正常进行,考古人员只好对连接箱体起支撑作用的13道横梁实施切除。“这样一来,我们就得时刻关注沉箱的应力值,如果应力值超过规定的范围,考古发掘和文物安全都很难得到保障。”孙键说。

  出土文物保护是“南海I号”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发掘正式开展的先决条件,“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保护是第一位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黄铁坚说。

  据介绍,“南海I号”正式发掘以来,相关人员开展了各项现场保护工作,对出土的木质沉船构件和陶瓷、金属和凝结物等各类文物进行保护处理。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考古平台上设置了文物保护区,刚出土的文物可以在这里进行简单清理,之后再送往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进行处理。记者到访时,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出土的钱币进行清理和分类统计。由于年代过久,出土钱币很多都凝结在一起,所以工作人员首先得进行钱币分离。实验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特别费工夫,钱币分开后,还得对每一枚进行细微部位的清理,之后再对不同时代的钱币进行分类整理。”

  在国际上,对木质沉船、有机文物的保护尚存在诸多难题,现场保护的措施、材料的选择、文物的辨识等也都处于摸索与积累经验阶段,“南海I号”的发掘与保护无疑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探索。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